第35章:高官厚祿
盡管已經是深夜,陸續,又有新的消息傳來,袁紹與三人展開討論。
許攸說道:
“主公,此番我們的罪了張讓的監奴,那些監奴定然會向張讓稟報,恐怕會引來報複。”
袁紹道:“我還怕一個閹狗不成?!”
許攸繼續道:“張讓乃是小人,防君子易,防小人難,主公高義,但也不能立危牆之下!還是要做些防範的。”
“嗯,子遠用心了!”袁紹聽進去了,日後每當他出行,一定會將護軍帶在身邊。
許攸話鋒一轉又道:
“我剛才觀那劉拱辰的護衛孔武有力,聽主公說,在今晚上他一人就擊殺二十餘人,此等人才主公要招攬為我所用啊!”
許攸果然看上了典韋。
袁紹也道:
“嗯,那人名叫典韋,典厚德,的確是個好漢,將來要有戰事,此人定能勇冠三軍!不過嘛...”
袁紹早就動心了,不過,典韋是劉星的人,剛認識就想從人家手裏搶人,這有點不厚道。
這時,何顒說話了。
“主公,我觀典韋乃是忠誠之人,不會輕易易主的!而那劉拱辰雖然有些玩世不恭,但其心未必沒有鯤鵬之誌,想要收服兩人,恐怕主公還需要費些心思。”
袁紹道:
“劉拱辰和我說了,他是來京城任職的,不過,他僅僅是一個郎官的身份,並未有實職,我也答應他了,明日就去叔父府上,為他討一個實職的空缺,屆時他定會對我感恩涕零。”
袁紹說的很是自信。
一旁的許攸則跟著說道:
“主公,既然明日求見司徒大人,不如也將那典韋征辟,為他謀一個官職,將來他定然也會感激大人,時機成熟之後,再行招攬更加穩妥。隻是可惜了。”
袁紹奇道:
“可惜什麽?”
許攸道:
“可惜主公為了避嫌,退去了一身的官職,如若不然,可以將那典韋直接任命到主公的帳下聽令,時間一久,那典韋自然就會甘心在主公的帳下效力了,但有吩咐,莫敢不從。”
袁紹嗯了一聲道:
“嗯,現在朝堂三方勢力,一個是宦官,一個是外戚,另一個則是黨人,我如果還兼任官職,勢必會成為眾矢之的,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招攬英雄豪傑之事,諸公盡力而為就是。”
三人齊聲道:
“敢不盡力!”
其中的荀攸,隻是說了這一句話而已。
他話少,大家都知道,但隻要他一張嘴,那必然就是一錘定音的事。
次日一早,劉星等人在袁紹家裏用過早飯,之後有下人來報,說是袁公子要帶幾人一同拜見司徒大人,請他們準備一下,說完,放下了三套衣服讓幾人換上。
“這個袁本初倒是個妙人啊!想的真周到。”
很快,袁紹與劉星共乘一輛馬車,從城北向南行進,而典韋、蘇瞳則和袁家的護軍們在周邊保護、隨行。
昨晚出了行刺之事,安保等級驟然提升。
劉星還聽說,袁家已經派人前往京兆尹處報案了。
不多時,來到了雒陽城的官署所在,也就是禦道的兩側。
袁紹找自己的叔父袁隗,找到了他的府衙,這個麵子相當大了。
漢代有三公,分別是司徒、司空和太尉。
司徒在漢初的時候稱為丞相,主管全國政務。
司空在漢初的時候成為禦史大夫,相當於副丞相,主管考察、檢舉、監督。
太尉,主管軍事,是全國的最高軍事長官,後來改為了大司馬。
門前守衛見是袁紹到了,直接請了進去,根本就不用通稟,袁紹則帶著眾人直奔正堂。
袁隗正坐在堂上喝茶,悠閑的很,見到侄子來了,要他過來坐。
袁紹並未落座,而是先給袁隗介紹起劉星來,包括典韋,並說明了情況。
“叔父,昨晚侄兒遇刺,幸虧拱辰和厚德仗義出手,才幸免於難!”
“啊?!”袁隗大驚。
袁紹可是汝南袁氏第五代人中的佼佼者,未來家族的繼承人,要是昨晚死了,這可就廢了。
於是,袁隗詳細問清經過,不由的直拍大腿。
“本初,叔父早就告訴過你,不要得罪那些宦官,你就是不聽。你昨晚隻是教訓了幾個閹奴就引來殺身之禍,勿與小人為惡的話你忘了?”
“叔父,閹人亂政,天下人恨不得得而誅之,怕他們作甚。”
“唉,多行不義必自斃,你不殺他,自然有人殺他,你又何必當這個出頭鳥呢?”
“叔父,此言差矣,現在的形勢是不進則退,閹人仗著皇帝的寵信大肆排擠士人,再不反抗,就要國將不國了!”
“本初,你休要多言,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明麵上辭去一切官職,實則暗中勾結黨人,想要起事,你可還記得兩次黨錮之禍嗎?”
“這次不一樣...”
袁紹還想說服袁隗,但卻被生生攔下。
袁隗提到的兩次黨錮之禍,指的是桓靈二帝時期。
當時也是宦官禍亂朝綱,太學生們鬧事,得到太尉陳藩的支持,但最終的結果是桓帝還是支持宦官,將很多的太學生及士大夫問罪,宦官集團勝利,曆經一年多的時間。
第二次,到了現任的靈帝時期,宦官集團繼續為禍朝綱,陳藩吸取上次教訓,與外戚竇武聯合,共同對宦官反擊,但結果,靈帝還是信任宦官,隨著陳藩和竇武兩人雙雙斃命,黨錮之禍算是暫時告一段落了。
時至今日,宦官們繼續高坐廟堂之上,無論是外戚或是士大夫,在他們的眼中都是敵人,而士大夫又被當為“黨人”。
袁隗的意思是說,袁家雖然是貴為四世三公,但兩次麵對宦官,無論是士大夫一方勢力還是與外戚聯手都不能拿宦官如何,你一個袁紹還是不要趟這趟渾水了。
袁隗勸袁紹不住,無可奈何,但也話鋒一轉,不想在此事上多說了,畢竟袁紹也是四十歲的人了,該有自己的判斷了。
“那個...你叫劉星劉拱辰?”
“正是!”
對於當朝的司徒大人,劉星還是要低調的,畢竟這位可是頂級朝臣,比盧植的官還要大。
“拱辰,你與本初有恩,你有何求?”
正事來了!
劉星還未說話,袁紹搶著說道:
“拱辰有誌,厚德有武,當以高官厚祿待之!”
劉星聽了就是一喜,而典韋也是喜不自禁,笑得嘴丫子都咧了有五十厘米了。
... ...
盡管已經是深夜,陸續,又有新的消息傳來,袁紹與三人展開討論。
許攸說道:
“主公,此番我們的罪了張讓的監奴,那些監奴定然會向張讓稟報,恐怕會引來報複。”
袁紹道:“我還怕一個閹狗不成?!”
許攸繼續道:“張讓乃是小人,防君子易,防小人難,主公高義,但也不能立危牆之下!還是要做些防範的。”
“嗯,子遠用心了!”袁紹聽進去了,日後每當他出行,一定會將護軍帶在身邊。
許攸話鋒一轉又道:
“我剛才觀那劉拱辰的護衛孔武有力,聽主公說,在今晚上他一人就擊殺二十餘人,此等人才主公要招攬為我所用啊!”
許攸果然看上了典韋。
袁紹也道:
“嗯,那人名叫典韋,典厚德,的確是個好漢,將來要有戰事,此人定能勇冠三軍!不過嘛...”
袁紹早就動心了,不過,典韋是劉星的人,剛認識就想從人家手裏搶人,這有點不厚道。
這時,何顒說話了。
“主公,我觀典韋乃是忠誠之人,不會輕易易主的!而那劉拱辰雖然有些玩世不恭,但其心未必沒有鯤鵬之誌,想要收服兩人,恐怕主公還需要費些心思。”
袁紹道:
“劉拱辰和我說了,他是來京城任職的,不過,他僅僅是一個郎官的身份,並未有實職,我也答應他了,明日就去叔父府上,為他討一個實職的空缺,屆時他定會對我感恩涕零。”
袁紹說的很是自信。
一旁的許攸則跟著說道:
“主公,既然明日求見司徒大人,不如也將那典韋征辟,為他謀一個官職,將來他定然也會感激大人,時機成熟之後,再行招攬更加穩妥。隻是可惜了。”
袁紹奇道:
“可惜什麽?”
許攸道:
“可惜主公為了避嫌,退去了一身的官職,如若不然,可以將那典韋直接任命到主公的帳下聽令,時間一久,那典韋自然就會甘心在主公的帳下效力了,但有吩咐,莫敢不從。”
袁紹嗯了一聲道:
“嗯,現在朝堂三方勢力,一個是宦官,一個是外戚,另一個則是黨人,我如果還兼任官職,勢必會成為眾矢之的,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招攬英雄豪傑之事,諸公盡力而為就是。”
三人齊聲道:
“敢不盡力!”
其中的荀攸,隻是說了這一句話而已。
他話少,大家都知道,但隻要他一張嘴,那必然就是一錘定音的事。
次日一早,劉星等人在袁紹家裏用過早飯,之後有下人來報,說是袁公子要帶幾人一同拜見司徒大人,請他們準備一下,說完,放下了三套衣服讓幾人換上。
“這個袁本初倒是個妙人啊!想的真周到。”
很快,袁紹與劉星共乘一輛馬車,從城北向南行進,而典韋、蘇瞳則和袁家的護軍們在周邊保護、隨行。
昨晚出了行刺之事,安保等級驟然提升。
劉星還聽說,袁家已經派人前往京兆尹處報案了。
不多時,來到了雒陽城的官署所在,也就是禦道的兩側。
袁紹找自己的叔父袁隗,找到了他的府衙,這個麵子相當大了。
漢代有三公,分別是司徒、司空和太尉。
司徒在漢初的時候稱為丞相,主管全國政務。
司空在漢初的時候成為禦史大夫,相當於副丞相,主管考察、檢舉、監督。
太尉,主管軍事,是全國的最高軍事長官,後來改為了大司馬。
門前守衛見是袁紹到了,直接請了進去,根本就不用通稟,袁紹則帶著眾人直奔正堂。
袁隗正坐在堂上喝茶,悠閑的很,見到侄子來了,要他過來坐。
袁紹並未落座,而是先給袁隗介紹起劉星來,包括典韋,並說明了情況。
“叔父,昨晚侄兒遇刺,幸虧拱辰和厚德仗義出手,才幸免於難!”
“啊?!”袁隗大驚。
袁紹可是汝南袁氏第五代人中的佼佼者,未來家族的繼承人,要是昨晚死了,這可就廢了。
於是,袁隗詳細問清經過,不由的直拍大腿。
“本初,叔父早就告訴過你,不要得罪那些宦官,你就是不聽。你昨晚隻是教訓了幾個閹奴就引來殺身之禍,勿與小人為惡的話你忘了?”
“叔父,閹人亂政,天下人恨不得得而誅之,怕他們作甚。”
“唉,多行不義必自斃,你不殺他,自然有人殺他,你又何必當這個出頭鳥呢?”
“叔父,此言差矣,現在的形勢是不進則退,閹人仗著皇帝的寵信大肆排擠士人,再不反抗,就要國將不國了!”
“本初,你休要多言,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明麵上辭去一切官職,實則暗中勾結黨人,想要起事,你可還記得兩次黨錮之禍嗎?”
“這次不一樣...”
袁紹還想說服袁隗,但卻被生生攔下。
袁隗提到的兩次黨錮之禍,指的是桓靈二帝時期。
當時也是宦官禍亂朝綱,太學生們鬧事,得到太尉陳藩的支持,但最終的結果是桓帝還是支持宦官,將很多的太學生及士大夫問罪,宦官集團勝利,曆經一年多的時間。
第二次,到了現任的靈帝時期,宦官集團繼續為禍朝綱,陳藩吸取上次教訓,與外戚竇武聯合,共同對宦官反擊,但結果,靈帝還是信任宦官,隨著陳藩和竇武兩人雙雙斃命,黨錮之禍算是暫時告一段落了。
時至今日,宦官們繼續高坐廟堂之上,無論是外戚或是士大夫,在他們的眼中都是敵人,而士大夫又被當為“黨人”。
袁隗的意思是說,袁家雖然是貴為四世三公,但兩次麵對宦官,無論是士大夫一方勢力還是與外戚聯手都不能拿宦官如何,你一個袁紹還是不要趟這趟渾水了。
袁隗勸袁紹不住,無可奈何,但也話鋒一轉,不想在此事上多說了,畢竟袁紹也是四十歲的人了,該有自己的判斷了。
“那個...你叫劉星劉拱辰?”
“正是!”
對於當朝的司徒大人,劉星還是要低調的,畢竟這位可是頂級朝臣,比盧植的官還要大。
“拱辰,你與本初有恩,你有何求?”
正事來了!
劉星還未說話,袁紹搶著說道:
“拱辰有誌,厚德有武,當以高官厚祿待之!”
劉星聽了就是一喜,而典韋也是喜不自禁,笑得嘴丫子都咧了有五十厘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