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奉孝三策
大漢天子,我能開啟群臣天賦 作者:明天去釣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兄言重了。”
“此子,莫非便是前些日子,郭兄所舉薦的府內賢才?”
“倒是一表人才,氣度不凡,不錯不錯。”
李嚴笑容溫和,示意郭永不要太多計較。
隻是,看向郭嘉的目光。
稍帶幾分不屑之色。
這個郭永,什麽人都敢給他舉薦。
還稱什麽腹有良策,善於謀劃,乃世之賢才。
分明就是一個酒鬼啊。
看上去,還病懨懨的樣子。
“太尉大人,正是此子。”
“奉孝。”
“你一向是才思敏捷,今日郭某厚著麵皮,當著太尉的麵為你舉薦,對於當今局勢,你有何見解看法,大可直言。”
郭永心下一歎,豈能看不出李嚴的不滿。
連忙起身一禮,隨後看向郭嘉。
他這侄子,絕對是人才。
唯一的缺點,便是貪酒好色。
若能得到太尉的器重,入朝為官,以郭嘉的能耐,未必不能爬到高位。
以後對於郭氏一族的好處。
那是極大的。
“多謝太尉大人,族長。”
“既然如此,嘉便獻醜了。”
郭嘉麵色平靜,在郭永皺眉不善的目光下,又是端起酒壺,喝了一口。
“嘉以為縱觀當今天下,我大漢朝廷如日中興,國運昌盛,天子以雷霆之勢,先後蕩平李淵、董卓,兵鋒正盛,今征討逆臣項羽,亦是必勝無疑。”
“天子聖明,求賢任能,所遣之將皆是忠勇有加,而士無貪生之念,項羽剛愎自用,殘暴嗜殺,麾下楚軍雖勇,然並無智謀之士。”
“冀州平定,天下一統,乃是大勢所趨。”
“...”
“奉孝,你所言並無智謀之士,難道是忘了,那範增雖老,但卻是能謀善辯,老奸巨猾之輩。”
“有此人在,必是禍端。”
甄逸麵無表情,看著郭嘉侃侃而談,隻恨他府上的子嗣男丁,俱是不在此地。
否則,他必定也要舉薦一番。
不能讓郭氏一家獨大。
“世叔所言甚是,隻不過範增先是名望過甚,淩駕其主,已是讓項羽心生不滿,如今因範增之顧,導致連失三城。”
“以項羽的性格,縱使做不出殺了範增之舉,但必定是要讓其告老還鄉。”
“妄想著憑自身之勇,成就霸業。”
“何其愚也。”
郭嘉微微一笑,言語當中,對於項羽是絲毫也瞧不上眼。
“好!”
“奉孝之言,正合我心。”
“果真是一位大才,此番得勝返朝,某必為你向陛下舉薦。”
李嚴點頭,不吝稱讚。
雖說,郭嘉剛才的一番言論,稍微有點吹捧陛下,貶低項羽之意。
但是合情合理,而且可見眼光獨到。
他冒著生命危險,為得就是配合賈詡之計,讓範增在項羽這裏待不下去。
除掉其智謀之士。
今聞郭嘉的一番高論,自是高興。
“多謝太尉。”
“隻不過,嘉以為,現在絕非是商議其他事情的良機,當務之急,乃是如何應對項羽麾下反賊的奪城反攻。”
郭嘉拱手一拜。
他原本是不願出仕,隻想著遊玩天下,求學品酒,逍遙自在。
但是礙於族長的意思,身為郭氏一族的子弟,必須要為家族出一番力。
而且,現在的他。
對於朝廷,以及當今天子倒是愈發刮目相看。
一盤死棋竟然硬生生的讓天子給下活了。
著實是不可思議。
有此聖明之君,他倒也生出了幾分親自去看看的心思。
“奉孝啊。”
“依你之見,可有何良策?”
李嚴、郭永、甄逸的目光,全都望向了郭嘉。
這個問題,他們何嚐是想不到。
隻是,並無解決的辦法。
想來現在消息,已經是傳了出去,要不了多久,必有臨近城池的楚軍,前來攻城,奪迴曲周三城。
“迴太尉,此三城守備力量,隻憑我等府內的護衛、死士,遠遠不足以抵抗項羽的兵馬。”
“若想守住城池,拖住項羽,嘉有三策可用,其一,太尉可調動城內死囚、以及號召城內心屬大漢的百姓,隻需許以重利,必能調集起來,協同守城,抵禦敵兵。”
“其二,曲周之內,藏有項羽的糧草輜重,必是楚軍強攻的首要之地,當立刻從廣幹調兵一千、廣宗調兵三千,遣一員勇將率領,藏於穀道兩側埋伏,待到楚軍前來後,進行伏擊。”
郭嘉眼神當中,神光閃爍。
指著鋪開的羊皮地圖,為李嚴一一獻計。
這也是為了他自身的安全考慮。
如今郭氏一族,投靠了朝廷。
要不能置項羽於死地。
事後,他郭氏一族必遭項羽的毒手。
“等等,奉先所言之計,倒是頗有道理。”
“用一些好處調集百姓相助守城,自是沒有問題,可是死囚多是兇惡、狠辣之輩,倘若作亂,豈不是自亂陣腳。”
“還有那廣宗城,為何要比廣幹城,多調兵兩千,如此一來,城內守備豈不是隻有千人?”
“若是楚軍攻打廣宗,焉能守得住?”
甄逸聽得眉頭一皺。
雖然,他也不願在這個節骨眼上挑郭氏的問題,但是事關成敗。
他必須要問清楚,郭嘉的深意。
李嚴、郭永同樣是點了點頭。
麵上帶著疑惑。
等待著郭嘉的解釋。
“死囚亦是人,能活著誰願意等死,他們的兇惡狠辣,多數手上皆是沾染人命,一旦動起手來,自是悍勇無比,遠勝於普通百姓。”
“想要讓他們乖乖聽話,亦是簡單,這些囚犯想來對於項羽,並無多少好感,隻需告訴他們陛下開恩,準其免死,但要用楚軍的首級來換,且立功越多,與將士一般皆有恩賞。”
“若有一人不軌,則行株連之罪,所有死囚一並處死。”
“何況縱使三城的死囚全加在一起,也不過是區區數百人,事急從權,縱使真有不知死活的死囚,亦翻不起多少大浪。”
郭嘉拱了拱手,一一解釋。
“至於廣宗城,為何要多調兵兩千,實在是我等麾下兵力太少,若想真正守住三城,絕非易事。”
“而那廣宗城地處長河下遊,今年雨水偏多,長河水位見漲,太尉可遣數百人,前往長河堤口,先行挖掘長堤,若楚軍猛攻,可用篝火為號,決堤長河,水淹廣宗。”
“隻留下一千死士守備,足矣勝過萬名來犯楚軍。”
...”
“此子,莫非便是前些日子,郭兄所舉薦的府內賢才?”
“倒是一表人才,氣度不凡,不錯不錯。”
李嚴笑容溫和,示意郭永不要太多計較。
隻是,看向郭嘉的目光。
稍帶幾分不屑之色。
這個郭永,什麽人都敢給他舉薦。
還稱什麽腹有良策,善於謀劃,乃世之賢才。
分明就是一個酒鬼啊。
看上去,還病懨懨的樣子。
“太尉大人,正是此子。”
“奉孝。”
“你一向是才思敏捷,今日郭某厚著麵皮,當著太尉的麵為你舉薦,對於當今局勢,你有何見解看法,大可直言。”
郭永心下一歎,豈能看不出李嚴的不滿。
連忙起身一禮,隨後看向郭嘉。
他這侄子,絕對是人才。
唯一的缺點,便是貪酒好色。
若能得到太尉的器重,入朝為官,以郭嘉的能耐,未必不能爬到高位。
以後對於郭氏一族的好處。
那是極大的。
“多謝太尉大人,族長。”
“既然如此,嘉便獻醜了。”
郭嘉麵色平靜,在郭永皺眉不善的目光下,又是端起酒壺,喝了一口。
“嘉以為縱觀當今天下,我大漢朝廷如日中興,國運昌盛,天子以雷霆之勢,先後蕩平李淵、董卓,兵鋒正盛,今征討逆臣項羽,亦是必勝無疑。”
“天子聖明,求賢任能,所遣之將皆是忠勇有加,而士無貪生之念,項羽剛愎自用,殘暴嗜殺,麾下楚軍雖勇,然並無智謀之士。”
“冀州平定,天下一統,乃是大勢所趨。”
“...”
“奉孝,你所言並無智謀之士,難道是忘了,那範增雖老,但卻是能謀善辯,老奸巨猾之輩。”
“有此人在,必是禍端。”
甄逸麵無表情,看著郭嘉侃侃而談,隻恨他府上的子嗣男丁,俱是不在此地。
否則,他必定也要舉薦一番。
不能讓郭氏一家獨大。
“世叔所言甚是,隻不過範增先是名望過甚,淩駕其主,已是讓項羽心生不滿,如今因範增之顧,導致連失三城。”
“以項羽的性格,縱使做不出殺了範增之舉,但必定是要讓其告老還鄉。”
“妄想著憑自身之勇,成就霸業。”
“何其愚也。”
郭嘉微微一笑,言語當中,對於項羽是絲毫也瞧不上眼。
“好!”
“奉孝之言,正合我心。”
“果真是一位大才,此番得勝返朝,某必為你向陛下舉薦。”
李嚴點頭,不吝稱讚。
雖說,郭嘉剛才的一番言論,稍微有點吹捧陛下,貶低項羽之意。
但是合情合理,而且可見眼光獨到。
他冒著生命危險,為得就是配合賈詡之計,讓範增在項羽這裏待不下去。
除掉其智謀之士。
今聞郭嘉的一番高論,自是高興。
“多謝太尉。”
“隻不過,嘉以為,現在絕非是商議其他事情的良機,當務之急,乃是如何應對項羽麾下反賊的奪城反攻。”
郭嘉拱手一拜。
他原本是不願出仕,隻想著遊玩天下,求學品酒,逍遙自在。
但是礙於族長的意思,身為郭氏一族的子弟,必須要為家族出一番力。
而且,現在的他。
對於朝廷,以及當今天子倒是愈發刮目相看。
一盤死棋竟然硬生生的讓天子給下活了。
著實是不可思議。
有此聖明之君,他倒也生出了幾分親自去看看的心思。
“奉孝啊。”
“依你之見,可有何良策?”
李嚴、郭永、甄逸的目光,全都望向了郭嘉。
這個問題,他們何嚐是想不到。
隻是,並無解決的辦法。
想來現在消息,已經是傳了出去,要不了多久,必有臨近城池的楚軍,前來攻城,奪迴曲周三城。
“迴太尉,此三城守備力量,隻憑我等府內的護衛、死士,遠遠不足以抵抗項羽的兵馬。”
“若想守住城池,拖住項羽,嘉有三策可用,其一,太尉可調動城內死囚、以及號召城內心屬大漢的百姓,隻需許以重利,必能調集起來,協同守城,抵禦敵兵。”
“其二,曲周之內,藏有項羽的糧草輜重,必是楚軍強攻的首要之地,當立刻從廣幹調兵一千、廣宗調兵三千,遣一員勇將率領,藏於穀道兩側埋伏,待到楚軍前來後,進行伏擊。”
郭嘉眼神當中,神光閃爍。
指著鋪開的羊皮地圖,為李嚴一一獻計。
這也是為了他自身的安全考慮。
如今郭氏一族,投靠了朝廷。
要不能置項羽於死地。
事後,他郭氏一族必遭項羽的毒手。
“等等,奉先所言之計,倒是頗有道理。”
“用一些好處調集百姓相助守城,自是沒有問題,可是死囚多是兇惡、狠辣之輩,倘若作亂,豈不是自亂陣腳。”
“還有那廣宗城,為何要比廣幹城,多調兵兩千,如此一來,城內守備豈不是隻有千人?”
“若是楚軍攻打廣宗,焉能守得住?”
甄逸聽得眉頭一皺。
雖然,他也不願在這個節骨眼上挑郭氏的問題,但是事關成敗。
他必須要問清楚,郭嘉的深意。
李嚴、郭永同樣是點了點頭。
麵上帶著疑惑。
等待著郭嘉的解釋。
“死囚亦是人,能活著誰願意等死,他們的兇惡狠辣,多數手上皆是沾染人命,一旦動起手來,自是悍勇無比,遠勝於普通百姓。”
“想要讓他們乖乖聽話,亦是簡單,這些囚犯想來對於項羽,並無多少好感,隻需告訴他們陛下開恩,準其免死,但要用楚軍的首級來換,且立功越多,與將士一般皆有恩賞。”
“若有一人不軌,則行株連之罪,所有死囚一並處死。”
“何況縱使三城的死囚全加在一起,也不過是區區數百人,事急從權,縱使真有不知死活的死囚,亦翻不起多少大浪。”
郭嘉拱了拱手,一一解釋。
“至於廣宗城,為何要多調兵兩千,實在是我等麾下兵力太少,若想真正守住三城,絕非易事。”
“而那廣宗城地處長河下遊,今年雨水偏多,長河水位見漲,太尉可遣數百人,前往長河堤口,先行挖掘長堤,若楚軍猛攻,可用篝火為號,決堤長河,水淹廣宗。”
“隻留下一千死士守備,足矣勝過萬名來犯楚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