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奎擼起袖子說幹就幹,先是找了一盆黃沙倒進了大缸裏,又用竹竿將水中的黃沙使勁攪勻了。
過了一會兒,裴離指了指大缸,“諸位請看,這水並沒有完全渾濁,由此可見,這個人即便是淹死了,口鼻中也沒有很多泥沙。”
沈初點了點頭,確實,泥沙並不溶於水,所以朱縣令剛剛的說法判斷並不太準確。
朱縣令撓了撓頭,他還是有些疑惑,“下官之前的判斷可能確實有誤,但是這個方法也不能證明死者不是被謀殺後掉入井中的。”
他繼續猜測道:“會不會有這種可能,死者是生前被毆打致重傷,然後推入井中淹死的?”
他驗屍也是個半路出家的,看來還是書看的不夠多。
裴離若有所思,“嗯,也有道理,那沈初你如何看呢?”
沈初摸著下巴思考著,死者死亡時間太長,已經變成了一堆白骨,那就代表現代的法醫知識已經不能滿足這次的驗屍了。
“把白骨交給我,我要紅傘驗骨。”
……
天蔚藍遼闊,雲縹緲隨性,今日陽光明媚,是那種介於溫暖的春日和酷暑的盛夏之間的陽光,照得人暖洋洋的,一片溫馨靜謐。
沈初將白骨用麻繩串聯後,放進燒熱的土坑中用酒醋熏蒸。
大約一個多時辰後,沈初命人將坑中的白骨抬出,然後對著陽光用紅油紙傘遮住白骨。
如果骨頭上有被打的地方,就會顯現出紅色的血印。
再把這種有血印的骨頭拿到有陽光的地方照看,顏色紅潤,也代表是生前被打。
若是骨頭上沒有血印,即使有損傷折斷,那也是死後造成的傷痕。
有前朝驗屍集錄上記載:“驗屍並骨傷損處,痕跡未現,用酒糟、醋潑罨屍首,於露天以新油絹或明油雨傘覆欲見處,迎日隔傘看,痕即現。若陰雨,以熱炭隔照,此良法也。”
這就與現代的紫外燈照射的原理一樣,陽光通過紙傘後,紅油紙傘吸收了陽光中的大部分可見光,而隻讓紅色可見光通過。
所以若人體是被打傷致死,則皮下淤結的血塊等內傷經陽光中的紅光照射後,就會明顯地呈現出來,傷痕自然就一清二楚了。
沈初指著一根腿骨和手骨說道:“這兩根骨頭是有裂痕的,而且骨裂處有血印,這說明此人生前遭受過毆打。”
張大奎還是有些愁,“但是這也不能證明這副屍骨就是失蹤的萬大發啊。”
孫策海靈機一動,“要不我讓人去找萬家嫂子要一套萬大發生前的衣物?”
如果衣物的長短大小合適,這就有了幾分相近之處。
裴離存著幾分提點朱縣令的意思,“朱縣令,你還有什麽看法嗎?”
朱縣令思索片刻,“嗯……那就先說說這具白骨吧,人死之後,屍體必然會腐爛,屍體若埋於地下,或淹於水中,經曆幾年的時間,屍首早就腐化成泥了。”
他指向屍骨的一處,“你們請看,這具白骨的關節之上,尚有一些跟腱沒有完全褪去,由此推斷,這具白骨的形成應該是一年左右,而萬大發的失蹤也是一年左右。”
萬大發失蹤的時間和白骨主人死亡的時間一致,在他認為,這些並不是巧合。
他繼續分析著,“據淘井人說,王家棄用此井已經很久了,是他家的老管家自作主張請人淘井,才發現了這具白骨。”
這就有一個問題了,王老爺為何會棄此井而不用?
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這具白骨重見天日之後,王老爺居然不是急著去報官,而是派人掩埋了屍骨。
甚至為了怕流言傳出,用錢財收買淘井人,還有自家的下人。
沈初搖了搖頭,“朱縣令,對於你剛說的一些屍骨的看法,我不敢苟同。你剛剛分析的確實是絲絲入扣,但你卻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因時因地的不同。”
朱縣令來了興趣,“還請沈姑娘賜教。”
沈初解釋道:“按正常來說,一具屍體變成一堆白骨,一年的時間血肉如泥,而白骨長存,這一點我毫無疑議。”
她話音一轉,“但是如果換另外一種地方呢,比如說埋在土裏,淺水裏,深湖或者深井裏,這就完全不一樣了。”
屍體腐敗主要是需氧菌的作用,故暴露於空氣之中供氧充分的地麵屍體,腐敗進度快。
土中屍體因溶氧有限,腐敗進展較慢,水中埋藏的屍體,由於缺氧腐敗最慢。
同樣,溫度也會影響屍體的腐敗,溫暖的環境會加速屍體的腐爛過程,而在寒冷的環境中,腐爛速度會減慢。
例如,在炎熱的地方,屍體可能在2個多月內腐爛成白骨,而在寒冷幹燥的地方,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長時間?。
“所以我判定,這具井中的白骨沒有三年時間,絕對變不成如今這副樣子。”
朱縣令一點就通,在張大奎和孫策海還在揪頭發的時候,他便能舉一反三了。
“沈姑娘剛剛的意思是,這深井裏的溫度不隨著四季的變化,所以這具白骨的形成應該是三年,而不是一年?”
沈初滿意地頷首,“正是。”
張大奎這下聽明白了,“那這副白骨不是萬大發?那這是誰啊?”
救命,又死一個人?
孫策海覺得這個案子真是越來越令人頭疼了,“還有那個失蹤萬大發去哪兒了?是死是活啊?若是死了,那屍首呢?若是還活著,又為何不歸家呢?”
莫非是不想還那二百兩銀子?
裴離朝張大奎和孫策海說道:“你們兩個先去王宅附近,還有萬大發住的地方打聽打聽,看看萬大發此人到底是何秉性。”
或許等看清了萬大發的為人,就知道他到底是死還是逃了。
等張大奎二人領命走的時候,裴離又吩咐道:“不要暴露你們的身份,暗查,懂嗎?”
張大奎眼珠一轉,帶著孫策海來到了縣衙的廚房,在廚子怨恨的眼神下,挑起兩擔柴火就走。
他們現在就是山上下來的賣柴人。
過了一會兒,裴離指了指大缸,“諸位請看,這水並沒有完全渾濁,由此可見,這個人即便是淹死了,口鼻中也沒有很多泥沙。”
沈初點了點頭,確實,泥沙並不溶於水,所以朱縣令剛剛的說法判斷並不太準確。
朱縣令撓了撓頭,他還是有些疑惑,“下官之前的判斷可能確實有誤,但是這個方法也不能證明死者不是被謀殺後掉入井中的。”
他繼續猜測道:“會不會有這種可能,死者是生前被毆打致重傷,然後推入井中淹死的?”
他驗屍也是個半路出家的,看來還是書看的不夠多。
裴離若有所思,“嗯,也有道理,那沈初你如何看呢?”
沈初摸著下巴思考著,死者死亡時間太長,已經變成了一堆白骨,那就代表現代的法醫知識已經不能滿足這次的驗屍了。
“把白骨交給我,我要紅傘驗骨。”
……
天蔚藍遼闊,雲縹緲隨性,今日陽光明媚,是那種介於溫暖的春日和酷暑的盛夏之間的陽光,照得人暖洋洋的,一片溫馨靜謐。
沈初將白骨用麻繩串聯後,放進燒熱的土坑中用酒醋熏蒸。
大約一個多時辰後,沈初命人將坑中的白骨抬出,然後對著陽光用紅油紙傘遮住白骨。
如果骨頭上有被打的地方,就會顯現出紅色的血印。
再把這種有血印的骨頭拿到有陽光的地方照看,顏色紅潤,也代表是生前被打。
若是骨頭上沒有血印,即使有損傷折斷,那也是死後造成的傷痕。
有前朝驗屍集錄上記載:“驗屍並骨傷損處,痕跡未現,用酒糟、醋潑罨屍首,於露天以新油絹或明油雨傘覆欲見處,迎日隔傘看,痕即現。若陰雨,以熱炭隔照,此良法也。”
這就與現代的紫外燈照射的原理一樣,陽光通過紙傘後,紅油紙傘吸收了陽光中的大部分可見光,而隻讓紅色可見光通過。
所以若人體是被打傷致死,則皮下淤結的血塊等內傷經陽光中的紅光照射後,就會明顯地呈現出來,傷痕自然就一清二楚了。
沈初指著一根腿骨和手骨說道:“這兩根骨頭是有裂痕的,而且骨裂處有血印,這說明此人生前遭受過毆打。”
張大奎還是有些愁,“但是這也不能證明這副屍骨就是失蹤的萬大發啊。”
孫策海靈機一動,“要不我讓人去找萬家嫂子要一套萬大發生前的衣物?”
如果衣物的長短大小合適,這就有了幾分相近之處。
裴離存著幾分提點朱縣令的意思,“朱縣令,你還有什麽看法嗎?”
朱縣令思索片刻,“嗯……那就先說說這具白骨吧,人死之後,屍體必然會腐爛,屍體若埋於地下,或淹於水中,經曆幾年的時間,屍首早就腐化成泥了。”
他指向屍骨的一處,“你們請看,這具白骨的關節之上,尚有一些跟腱沒有完全褪去,由此推斷,這具白骨的形成應該是一年左右,而萬大發的失蹤也是一年左右。”
萬大發失蹤的時間和白骨主人死亡的時間一致,在他認為,這些並不是巧合。
他繼續分析著,“據淘井人說,王家棄用此井已經很久了,是他家的老管家自作主張請人淘井,才發現了這具白骨。”
這就有一個問題了,王老爺為何會棄此井而不用?
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這具白骨重見天日之後,王老爺居然不是急著去報官,而是派人掩埋了屍骨。
甚至為了怕流言傳出,用錢財收買淘井人,還有自家的下人。
沈初搖了搖頭,“朱縣令,對於你剛說的一些屍骨的看法,我不敢苟同。你剛剛分析的確實是絲絲入扣,但你卻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因時因地的不同。”
朱縣令來了興趣,“還請沈姑娘賜教。”
沈初解釋道:“按正常來說,一具屍體變成一堆白骨,一年的時間血肉如泥,而白骨長存,這一點我毫無疑議。”
她話音一轉,“但是如果換另外一種地方呢,比如說埋在土裏,淺水裏,深湖或者深井裏,這就完全不一樣了。”
屍體腐敗主要是需氧菌的作用,故暴露於空氣之中供氧充分的地麵屍體,腐敗進度快。
土中屍體因溶氧有限,腐敗進展較慢,水中埋藏的屍體,由於缺氧腐敗最慢。
同樣,溫度也會影響屍體的腐敗,溫暖的環境會加速屍體的腐爛過程,而在寒冷的環境中,腐爛速度會減慢。
例如,在炎熱的地方,屍體可能在2個多月內腐爛成白骨,而在寒冷幹燥的地方,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長時間?。
“所以我判定,這具井中的白骨沒有三年時間,絕對變不成如今這副樣子。”
朱縣令一點就通,在張大奎和孫策海還在揪頭發的時候,他便能舉一反三了。
“沈姑娘剛剛的意思是,這深井裏的溫度不隨著四季的變化,所以這具白骨的形成應該是三年,而不是一年?”
沈初滿意地頷首,“正是。”
張大奎這下聽明白了,“那這副白骨不是萬大發?那這是誰啊?”
救命,又死一個人?
孫策海覺得這個案子真是越來越令人頭疼了,“還有那個失蹤萬大發去哪兒了?是死是活啊?若是死了,那屍首呢?若是還活著,又為何不歸家呢?”
莫非是不想還那二百兩銀子?
裴離朝張大奎和孫策海說道:“你們兩個先去王宅附近,還有萬大發住的地方打聽打聽,看看萬大發此人到底是何秉性。”
或許等看清了萬大發的為人,就知道他到底是死還是逃了。
等張大奎二人領命走的時候,裴離又吩咐道:“不要暴露你們的身份,暗查,懂嗎?”
張大奎眼珠一轉,帶著孫策海來到了縣衙的廚房,在廚子怨恨的眼神下,挑起兩擔柴火就走。
他們現在就是山上下來的賣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