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風流倜儻揚德祖
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國家還要大了 作者:楚非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修入關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
轉眼間就傳遍了中原大地。
這下人們終於知道在神鳴關下弄出驚天大事件的主角是誰了。
因為楊修入關後就口口聲聲宣稱是奉八皇子之命前往帝都朝見天武帝。
王守義雖然接待了楊修。
但他心中早已是惶惶不可終日。
現在他終於明白當初王倫為什麽會死在三州了。
盡管當時他也起過疑心,覺的王倫死的蹊蹺。
可他怎麽都沒有朝龍不祥的身上聯想過。
最終也隻能歸結於金兵殘暴,難以共處。
龍不祥殺王倫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當初自己和王倫聽從荀守成的指令都曾多次想置龍不祥於死地。
王守義捫心自問,如果是自己得勢,也絕不會放過當初想要害死自己的仇家。
而且事實證明龍不祥也是這種人,瑕眥必報。
他能殺王倫便也能殺自己。
因此在接待楊修時,王守義的態度甚至已經可以說的上是謙卑了。
並且不厭其煩的重複。
之前都是受了四大家族的哄騙,隻要八皇子願意,他隨時都能再次打開神鳴關通往中原的商路。
他以種種行動表明自己的謙卑,隻希望能求得龍不祥放他一條生路。
楊修雖然恃才傲物,但也是久曆官場的,深通應酬之道。
對於王守義的巴結諂媚他不會迴複,但也不明確拒絕。
把好好的一個神鳴關統帥給急的抓耳撓腮,坐立不安。
就這樣在王守義的惴惴不安之中。
楊修終於離開了神鳴關,繼續朝著帝都進發。
這一下為難的可就變成了一路負責接待的各郡官員們。
按理來說,這支使團代表的就是八皇子。
無論是八皇子的地位還是實力上來說他們都應該盛情款待。
畢竟這位八皇子剛剛立下了蓋世奇功,於絕境中求得生機。
在幾乎不可能的局麵下硬是力挽狂瀾,趕跑了金兵,守護了我大宋疆土。
這樣的功績實在是實至名歸的當代戰神。
可這些官員們人人都有八百個心眼子,走一步看十步。
當前的局勢其實並不明朗。
按理來說龍不祥在收複三州後就應該立刻迴歸大宋的懷抱。
然後歡天喜地的前往帝都接受封賞。
這才是一個忠臣應有的表現,更何況他還是一名皇子。
可他沒有。
而且他僅僅隻象征性的派出了一支使團前往帝都朝見。
其態度已經不能用敷衍來形容了。
那麽這支使團前往帝都的真正目的就十分值得玩味了。
是迴歸?是和談?甚至是宣戰?
都有可能。
這個時候官員們就不得不認真的考慮考慮了。
如果他們現在接待八皇子的使團時表現的太過熱情。
那萬一以後帝都和三州翻臉,天武帝會不會以勾結外匪的名義對他們清算呢?
這種敏感的時候寧可表現平平也絕不可出彩,為將來埋下隱患。
於是一路上無數的官員死了無數的腦細胞。
費盡腦汁的尋求著中間那個微弱的平衡點。
既不會讓帝都誤會,又不會讓八皇子的使臣大人覺的被冷落了。
甚至有聰明的官員在白天接待楊修時表現得十分冷淡。
可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這位大人又會滿麵笑容的敲響楊修的大門。
而且往往與之同行的還會有多名青春靚麗的少女和若幹的金銀財帛。
這可真稱的上是官員人情世故的標準答案。
兩麵討好,誰也不得罪。
楊修生性瀟灑又風流不羈,對於送上門來的美女和錢財統統都是來者不拒。
心安理得的享受美女服侍的楊修心想:
我往中原走一遭便又替主公掙了這許多錢財用來暴兵,我可真是世之忠臣的典範呀。
官員們雖然顧慮重重,但老百姓們想的可就簡單的多了。
他們蜂擁而至,都想要趁著這極為難得的機會看一看傳說中的北境軍馬。
這時龍不祥和他手下一眾大將們的故事已經傳到了中原。
在吟遊詩人的口中甚至越傳越邪乎。
人們都想看一看能打敗金兵的到底會是怎樣的天兵天將。
以至於楊修使團所到之處都會受到當地民眾最熱情和最真摯的鮮花與掌聲。
老百姓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誰掌握權力又或誰當皇帝都和他們沒有關係。
但誰能驅除外虜,保下他們求之不得的和平,那麽誰就是英雄。
在中原各地都是一片歡慶之時,這時的帝都卻陷入了詭異的焦慮之中。
天武帝和幾位重臣已經連續商討了三天三夜。
所有人都在猜測龍不祥的目的與態度。
在得知金兵被除,龍不祥收複三州的消息後。
天武帝的態度從最初的大喜到焦急到憂慮。
對於他來說龍不祥究竟立下了多大的功勞其實並不重要。
他最看重的還是對方的態度。
倘若龍不祥在收複三州後,能識趣的放下兵權並立刻迴歸帝都當一位閑散王爺的話。
那麽說不定自己以後還能對他們母子好一點。
可他呢?
手握重兵高居北地不說,他甚至還派兵到神鳴關下示威。
他這是什麽意思?
擁兵自重四個字在眾人嘴中幾乎已經唿之欲出了。
問題是現在已經不是龍不祥要不要擁兵自重,稱霸一方了。
因為他幾乎已經是這麽做了。
現在的問題是他到底會不會反。
這也是殿中幾人徹夜難眠,苦苦商討的核心思想所在。
轉眼間就傳遍了中原大地。
這下人們終於知道在神鳴關下弄出驚天大事件的主角是誰了。
因為楊修入關後就口口聲聲宣稱是奉八皇子之命前往帝都朝見天武帝。
王守義雖然接待了楊修。
但他心中早已是惶惶不可終日。
現在他終於明白當初王倫為什麽會死在三州了。
盡管當時他也起過疑心,覺的王倫死的蹊蹺。
可他怎麽都沒有朝龍不祥的身上聯想過。
最終也隻能歸結於金兵殘暴,難以共處。
龍不祥殺王倫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當初自己和王倫聽從荀守成的指令都曾多次想置龍不祥於死地。
王守義捫心自問,如果是自己得勢,也絕不會放過當初想要害死自己的仇家。
而且事實證明龍不祥也是這種人,瑕眥必報。
他能殺王倫便也能殺自己。
因此在接待楊修時,王守義的態度甚至已經可以說的上是謙卑了。
並且不厭其煩的重複。
之前都是受了四大家族的哄騙,隻要八皇子願意,他隨時都能再次打開神鳴關通往中原的商路。
他以種種行動表明自己的謙卑,隻希望能求得龍不祥放他一條生路。
楊修雖然恃才傲物,但也是久曆官場的,深通應酬之道。
對於王守義的巴結諂媚他不會迴複,但也不明確拒絕。
把好好的一個神鳴關統帥給急的抓耳撓腮,坐立不安。
就這樣在王守義的惴惴不安之中。
楊修終於離開了神鳴關,繼續朝著帝都進發。
這一下為難的可就變成了一路負責接待的各郡官員們。
按理來說,這支使團代表的就是八皇子。
無論是八皇子的地位還是實力上來說他們都應該盛情款待。
畢竟這位八皇子剛剛立下了蓋世奇功,於絕境中求得生機。
在幾乎不可能的局麵下硬是力挽狂瀾,趕跑了金兵,守護了我大宋疆土。
這樣的功績實在是實至名歸的當代戰神。
可這些官員們人人都有八百個心眼子,走一步看十步。
當前的局勢其實並不明朗。
按理來說龍不祥在收複三州後就應該立刻迴歸大宋的懷抱。
然後歡天喜地的前往帝都接受封賞。
這才是一個忠臣應有的表現,更何況他還是一名皇子。
可他沒有。
而且他僅僅隻象征性的派出了一支使團前往帝都朝見。
其態度已經不能用敷衍來形容了。
那麽這支使團前往帝都的真正目的就十分值得玩味了。
是迴歸?是和談?甚至是宣戰?
都有可能。
這個時候官員們就不得不認真的考慮考慮了。
如果他們現在接待八皇子的使團時表現的太過熱情。
那萬一以後帝都和三州翻臉,天武帝會不會以勾結外匪的名義對他們清算呢?
這種敏感的時候寧可表現平平也絕不可出彩,為將來埋下隱患。
於是一路上無數的官員死了無數的腦細胞。
費盡腦汁的尋求著中間那個微弱的平衡點。
既不會讓帝都誤會,又不會讓八皇子的使臣大人覺的被冷落了。
甚至有聰明的官員在白天接待楊修時表現得十分冷淡。
可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這位大人又會滿麵笑容的敲響楊修的大門。
而且往往與之同行的還會有多名青春靚麗的少女和若幹的金銀財帛。
這可真稱的上是官員人情世故的標準答案。
兩麵討好,誰也不得罪。
楊修生性瀟灑又風流不羈,對於送上門來的美女和錢財統統都是來者不拒。
心安理得的享受美女服侍的楊修心想:
我往中原走一遭便又替主公掙了這許多錢財用來暴兵,我可真是世之忠臣的典範呀。
官員們雖然顧慮重重,但老百姓們想的可就簡單的多了。
他們蜂擁而至,都想要趁著這極為難得的機會看一看傳說中的北境軍馬。
這時龍不祥和他手下一眾大將們的故事已經傳到了中原。
在吟遊詩人的口中甚至越傳越邪乎。
人們都想看一看能打敗金兵的到底會是怎樣的天兵天將。
以至於楊修使團所到之處都會受到當地民眾最熱情和最真摯的鮮花與掌聲。
老百姓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誰掌握權力又或誰當皇帝都和他們沒有關係。
但誰能驅除外虜,保下他們求之不得的和平,那麽誰就是英雄。
在中原各地都是一片歡慶之時,這時的帝都卻陷入了詭異的焦慮之中。
天武帝和幾位重臣已經連續商討了三天三夜。
所有人都在猜測龍不祥的目的與態度。
在得知金兵被除,龍不祥收複三州的消息後。
天武帝的態度從最初的大喜到焦急到憂慮。
對於他來說龍不祥究竟立下了多大的功勞其實並不重要。
他最看重的還是對方的態度。
倘若龍不祥在收複三州後,能識趣的放下兵權並立刻迴歸帝都當一位閑散王爺的話。
那麽說不定自己以後還能對他們母子好一點。
可他呢?
手握重兵高居北地不說,他甚至還派兵到神鳴關下示威。
他這是什麽意思?
擁兵自重四個字在眾人嘴中幾乎已經唿之欲出了。
問題是現在已經不是龍不祥要不要擁兵自重,稱霸一方了。
因為他幾乎已經是這麽做了。
現在的問題是他到底會不會反。
這也是殿中幾人徹夜難眠,苦苦商討的核心思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