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舉旗
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國家還要大了 作者:楚非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張遼是初次登場,未立戰功,且又一向與關羽交好,因此這次伏擊行動便由他來執行。
張遼深知兵貴神速的道理,帶領一萬二千名虎賁勇士日夜急行,終於趕在了當無季前頭,在無名林中設伏。
設伏的地點、時間也是張遼與龍不祥、荀彧反複商討所決定的。
看起來這隻是一次簡單的伏擊,實際上無論從天時、地利還是人和都是東興城眾人反複商討所決定的,務必一擊即中。
當無季剛中伏時甚至還忍不住想笑。
所謂伏擊,是建立在雙方實力差距沒有過於巨大的情況下才會有效。
這些宋人難道以為十隻綿羊還能偷襲一百頭雄獅?
不過這名河陽知府也算是個人物了,居然還有勇氣出城迎戰,光是這一點就已經遠遠勝過很多宋人了。
金兵訓練有素,在中伏的第一時間就迅速的尋找掩體反擊。
更有一支支精銳部隊朝著山林中隱藏在暗處的敵人衝去。
在當無季的料想之中,這一波衝鋒就能輕易的解決這支敢於偷襲他們的隊伍。
但事實遠出於他的預料之外。
隻聽的山林中鼓聲大作,左右兩旁突然殺出一隊隊士兵以排山倒海之勢對他發起了衝擊。
這些士兵極為驍勇,且個個孔武有力,近戰之時居然完全不遜於他引以為傲的精兵。
甚至還有勝之。
他們三,五人就敢對金兵的陣地發起衝鋒,斬將奪旗之後又唿嘯而去。
金兵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這完全超出了他們對於宋兵戰力的認知。
這樣的軍隊,這樣的士兵,別說宋軍,恐怕就連金兵中都不可多見。
這些人是從哪冒出來的?
事實上大意了的不止當無季,張遼也是。
他壓根就沒有把這個世界的人物放在眼裏過,何況如今他手下的虎賁勇士更是高達1萬餘人。
便是在過去他最巔峰之時,虎賁勇士的數量也從來都沒有超出過三千。
在張遼的預料中,他是伏擊,首先就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先以箭矢、滾石等擾亂敵方的陣型,再以雷霆之勢發起猛衝。
自然一鼓可破之。
不料金兵在經過最初的驚慌後,便立刻結陣以抗,抵擋虎賁軍的猛攻。
雙方在這片無名的山林之中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
張遼這時候才想起了臨行前龍不祥的叮囑。
“此次乃是我們與金兵第一次交手,文遠須得穩打穩紮,不必貪功求進,最重要的是弄清楚金兵的真正實力。”
張遼迅速的收斂了所有的狂妄,冷靜的分析著局勢。
他以1萬餘人伏擊3萬金兵,若不能以雷霆之勢迅速的解決掉對方,等對方的後隊反應過來時,那時反而會陷入被動。
張遼目光如炬,一言不發,眼光在戰場上一掃,便帶領著八百親兵對著帥旗下的當無季發起了猛攻。
張遼親自衝鋒陷陣,連殺數十名金兵和兩名將領,虎賁軍士氣大振,一路猛衝到當無季帥旗之下。
當無季勃然大怒,自入關以來他還從未遇到過這樣的屈辱。
在他心中宋人就是劣等民族的象征,天生就要低他們金人一等。
這群宋人看到他居然敢不逃?
而且還把他逼到了如此窘境。
當下當無季拍馬舞刀直逼張遼而來。
張遼持戟以敵,兩人翻翻滾滾連鬥三十餘合不分勝負。
當無季眼見手下不敵虎賁軍,死傷慘重,且後軍火勢衝天,唯恐敵人還有增援。
又見張遼武藝高強,心下便怯了,虛晃一刀,逼開張遼,掉頭便走。
張遼趁勢追殺了一陣,眼見金兵敗而不亂,心下也自佩服,便收兵而迴。
這場伏擊戰的規模不大,雙方投入的兵力也不多。
但這個時候交戰的雙方都遠還沒有意識到這一戰的意義所在。
金兵自入關以來,大小數十戰,無往而不利,從未一敗。
在大宋軍民心中,口口相傳,幾乎已經完全神化了金兵的戰力。
這一次無名山林中的伏擊戰還是金兵入關後的首次敗北。
它的規模雖然不大,卻打破了大宋子民見識上的那層壁壘,讓他們意識到了,原來金兵也是可以被戰勝的。
後世人為了紀念此戰非凡的意義,便把這處無名山林命名為了首勝林。
而對當前的局勢來說,則是張遼終於從俘虜的口中得知了金兵在三州的軍事布置。
不用像以往一樣,好似有一層迷霧始終籠罩在頭頂。
既不知道金兵這次入關的兵力有多少,也不知道他們的戰略布局如何。
話說張遼從首勝林離開後,便直奔並州首府蘭陵城。
三日前,龍不祥便已經帶領關趙,太史荀彧等人入駐此城。
這裏是原並州太守王守義所轄之地,王守義避往神鳴關後便成了無主之地。
龍不祥幾乎沒費什麽力氣便進城了。
甚至可以說是蘭陵城的老百姓十裏相迎把他迎進城的。
在這樣的非常時刻,能有一支大宋本朝的軍隊進城駐守,反而給了老百姓們極大的安全感。
入駐蘭陵城也是荀彧給龍不祥的建議。
“幽、涼兩州雖敗,但民眾反抗之心不死,此時主公進駐蘭陵城登高一唿,首倡義旗,三州有識之士必定聞風來投,應者雲集。”
荀彧料的不錯,此時的三州軍民就像一個個無頭蒼蠅一樣,找不到主心骨。
沒有人會願意心甘情願的當亡國奴。
三州軍民有心想要反抗金兵,但苦於找不到領頭之人。
這個時候龍不祥站出來了。
他讓楊修廣發討金檄文,遍傳各郡、市、縣。
龍不祥進駐三州時間雖然不長,但他先破林木木在前,後又在神鳴關下大戰老迴迴,在三州已然頗有名氣。
再加上他皇子的身份更是一座明晃晃的金字招牌。
一時間並州一帶無數軍民、抗金義士都在往蘭陵城趕去。
幽、涼兩州金兵管轄極嚴,人們雖然一時無法趕去,但每一個有心抗擊金兵的義士都在無聲的等待。
等待著龍不祥的義旗出現在兩州之時。
張遼深知兵貴神速的道理,帶領一萬二千名虎賁勇士日夜急行,終於趕在了當無季前頭,在無名林中設伏。
設伏的地點、時間也是張遼與龍不祥、荀彧反複商討所決定的。
看起來這隻是一次簡單的伏擊,實際上無論從天時、地利還是人和都是東興城眾人反複商討所決定的,務必一擊即中。
當無季剛中伏時甚至還忍不住想笑。
所謂伏擊,是建立在雙方實力差距沒有過於巨大的情況下才會有效。
這些宋人難道以為十隻綿羊還能偷襲一百頭雄獅?
不過這名河陽知府也算是個人物了,居然還有勇氣出城迎戰,光是這一點就已經遠遠勝過很多宋人了。
金兵訓練有素,在中伏的第一時間就迅速的尋找掩體反擊。
更有一支支精銳部隊朝著山林中隱藏在暗處的敵人衝去。
在當無季的料想之中,這一波衝鋒就能輕易的解決這支敢於偷襲他們的隊伍。
但事實遠出於他的預料之外。
隻聽的山林中鼓聲大作,左右兩旁突然殺出一隊隊士兵以排山倒海之勢對他發起了衝擊。
這些士兵極為驍勇,且個個孔武有力,近戰之時居然完全不遜於他引以為傲的精兵。
甚至還有勝之。
他們三,五人就敢對金兵的陣地發起衝鋒,斬將奪旗之後又唿嘯而去。
金兵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這完全超出了他們對於宋兵戰力的認知。
這樣的軍隊,這樣的士兵,別說宋軍,恐怕就連金兵中都不可多見。
這些人是從哪冒出來的?
事實上大意了的不止當無季,張遼也是。
他壓根就沒有把這個世界的人物放在眼裏過,何況如今他手下的虎賁勇士更是高達1萬餘人。
便是在過去他最巔峰之時,虎賁勇士的數量也從來都沒有超出過三千。
在張遼的預料中,他是伏擊,首先就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先以箭矢、滾石等擾亂敵方的陣型,再以雷霆之勢發起猛衝。
自然一鼓可破之。
不料金兵在經過最初的驚慌後,便立刻結陣以抗,抵擋虎賁軍的猛攻。
雙方在這片無名的山林之中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
張遼這時候才想起了臨行前龍不祥的叮囑。
“此次乃是我們與金兵第一次交手,文遠須得穩打穩紮,不必貪功求進,最重要的是弄清楚金兵的真正實力。”
張遼迅速的收斂了所有的狂妄,冷靜的分析著局勢。
他以1萬餘人伏擊3萬金兵,若不能以雷霆之勢迅速的解決掉對方,等對方的後隊反應過來時,那時反而會陷入被動。
張遼目光如炬,一言不發,眼光在戰場上一掃,便帶領著八百親兵對著帥旗下的當無季發起了猛攻。
張遼親自衝鋒陷陣,連殺數十名金兵和兩名將領,虎賁軍士氣大振,一路猛衝到當無季帥旗之下。
當無季勃然大怒,自入關以來他還從未遇到過這樣的屈辱。
在他心中宋人就是劣等民族的象征,天生就要低他們金人一等。
這群宋人看到他居然敢不逃?
而且還把他逼到了如此窘境。
當下當無季拍馬舞刀直逼張遼而來。
張遼持戟以敵,兩人翻翻滾滾連鬥三十餘合不分勝負。
當無季眼見手下不敵虎賁軍,死傷慘重,且後軍火勢衝天,唯恐敵人還有增援。
又見張遼武藝高強,心下便怯了,虛晃一刀,逼開張遼,掉頭便走。
張遼趁勢追殺了一陣,眼見金兵敗而不亂,心下也自佩服,便收兵而迴。
這場伏擊戰的規模不大,雙方投入的兵力也不多。
但這個時候交戰的雙方都遠還沒有意識到這一戰的意義所在。
金兵自入關以來,大小數十戰,無往而不利,從未一敗。
在大宋軍民心中,口口相傳,幾乎已經完全神化了金兵的戰力。
這一次無名山林中的伏擊戰還是金兵入關後的首次敗北。
它的規模雖然不大,卻打破了大宋子民見識上的那層壁壘,讓他們意識到了,原來金兵也是可以被戰勝的。
後世人為了紀念此戰非凡的意義,便把這處無名山林命名為了首勝林。
而對當前的局勢來說,則是張遼終於從俘虜的口中得知了金兵在三州的軍事布置。
不用像以往一樣,好似有一層迷霧始終籠罩在頭頂。
既不知道金兵這次入關的兵力有多少,也不知道他們的戰略布局如何。
話說張遼從首勝林離開後,便直奔並州首府蘭陵城。
三日前,龍不祥便已經帶領關趙,太史荀彧等人入駐此城。
這裏是原並州太守王守義所轄之地,王守義避往神鳴關後便成了無主之地。
龍不祥幾乎沒費什麽力氣便進城了。
甚至可以說是蘭陵城的老百姓十裏相迎把他迎進城的。
在這樣的非常時刻,能有一支大宋本朝的軍隊進城駐守,反而給了老百姓們極大的安全感。
入駐蘭陵城也是荀彧給龍不祥的建議。
“幽、涼兩州雖敗,但民眾反抗之心不死,此時主公進駐蘭陵城登高一唿,首倡義旗,三州有識之士必定聞風來投,應者雲集。”
荀彧料的不錯,此時的三州軍民就像一個個無頭蒼蠅一樣,找不到主心骨。
沒有人會願意心甘情願的當亡國奴。
三州軍民有心想要反抗金兵,但苦於找不到領頭之人。
這個時候龍不祥站出來了。
他讓楊修廣發討金檄文,遍傳各郡、市、縣。
龍不祥進駐三州時間雖然不長,但他先破林木木在前,後又在神鳴關下大戰老迴迴,在三州已然頗有名氣。
再加上他皇子的身份更是一座明晃晃的金字招牌。
一時間並州一帶無數軍民、抗金義士都在往蘭陵城趕去。
幽、涼兩州金兵管轄極嚴,人們雖然一時無法趕去,但每一個有心抗擊金兵的義士都在無聲的等待。
等待著龍不祥的義旗出現在兩州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