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李明)剛剛成功收複了荊襄六郡,卻沒想到南宋內部又爆發了一場叛亂。這場叛亂發生在洞庭湖地區,由一個名叫鍾相的人領導。他率領附近的農民起義,反抗南宋政府的統治。由於該地區曾遭受金兵的洗劫,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許多地方紛紛響應鍾相的號召,迅速集結起十幾萬人的軍隊。他們先後攻占了19個縣,勢力逐漸壯大。
南宋朝廷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派遣將領前去鎮壓。然而,麵對如此龐大的農民起義軍,將領們意識到單純依靠武力可能並非明智之舉。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決定采取“擒賊先擒王”的策略。首先,他們精心挑選了幾名可靠的人,並派他們潛入敵軍內部。這些人偽裝成普通士兵或百姓,與起義軍建立聯係並獲取信任。一旦時機成熟,他們便利用巧妙的計劃抓住了鍾相父子。沒有絲毫猶豫,他們當場將鍾相父子斬殺。
鍾相死後,那名完成任務的人帶著他的首級前往朝廷複命。這個消息讓南宋朝廷鬆了一口氣,但同時也引發了一係列問題和爭議。對於如何處理這場叛亂以及是否應該對起義軍采取更嚴厲的措施,朝廷內部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一些官員主張嚴懲叛亂者,以警示其他人;而另一些則認為應該采取溫和的方式解決問題,避免引起更大的社會動蕩。最終,南宋朝廷根據實際情況做出了決策,試圖通過招安等方式來平息這場叛亂。但這並沒有徹底解決問題,反而使得局勢變得更加複雜和混亂。
然而,盡管農民軍的首領鍾相被殺,但起義並未因此結束。不久後,楊幺等再次集結兵力,占領了洞庭湖區,並采用獨特的\"陸耕水戰\"體製,繼續與南宋朝廷展開激烈對抗。宋廷將他們視為\"心腹之患\",曾多次派遣使者招安,同時也派兵征討,但都以失敗告終。
麵對這些反複無常且難以馴服的賊寇,趙構感到非常頭痛。於是,在紹興五年二月,他決定任命宰相張浚為諸路兵馬都督,嶽飛(李明)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製置使,率領約五萬軍隊前往洞庭湖地區鎮壓叛亂。
嶽飛(李明)接到朝廷的命令後,於三月從池州出發,四月便抵達潭州。
嶽飛(李明)看著眼前混亂無序、各自為戰的賊軍,心中暗自思忖:這樣的敵人雖然數量眾多,但缺乏統一指揮和組織紀律,如果能采取招安策略,或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殺戮。於是他決定先嚐試招安這些賊軍,盡量減少戰爭帶來的傷亡。
首先,嶽飛(李明)選擇了楊麽部將黃佐作為招安對象。當黃佐得知嶽飛親自前來時,心中既害怕又興奮。他深知嶽飛(李明)威名遠揚,戰鬥力極強;同時也明白如果能夠得到嶽飛(李明)的招安,自己和部下們便可免去一死。經過一番權衡利弊後,黃佐毅然決定率領手下全部氏族向嶽飛(李明)投降。
嶽飛(李明)對黃佐的投降感到滿意,並給予了他充分的信任和重用。隨後,嶽飛(李明)派黃佐返迴湖中,利用他在賊軍中的影響力,說服更多的楊麽部眾投降。其他賊軍聽聞嶽飛(李明)有意招安,紛紛表示願意歸順,先後有兩千三百多人主動投降。
四月,嶽飛(李明)一方麵繼續積極推行招安政策,另一方麵趁機攻打賊軍的外圍營寨。首先,他命令黃佐進攻周倫的水寨。周倫無法抵擋黃佐的攻擊,最終戰敗逃走。他的部卒中有許多人被殺或墜入湖中,寨中的糧食船隻也被盡數燒毀。接著,嶽飛(李明)派遣曾多次被楊麽擊敗的任士安出戰誘敵,企圖引出更多的賊軍。而嶽飛(李明)早就在那裏設下了伏兵,就等著士安精疲力盡的時候。當士安的軍隊疲憊不堪之時,賊兵肯定會趁虛而入,而這時嶽飛(李明)的伏兵突然殺出來,從四麵八方圍攻他們,打得士安措手不及,最終獲得了大勝。
時間來到五月份,南宋朝廷命令張浚返迴朝中,他覺得楊麽的水寨很難攻破,但嶽飛(李明)卻信誓旦旦地對張浚說:“隻要把從潭州到洞庭湖的來迴行程時間扣除掉,我一定能在八天之內將所有囚犯帶到都督的庭院裏!”
嶽飛(李明)到達鼎州後,首先派遣已經投降的楊華為內應潛入楊麽的下屬寨中,試圖誘降義軍。與此同時,他還設置了寨壘和戰艦,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威脅。
六月初二這一天,黃佐奉嶽飛(李明)的命令,帶著嶽飛(李明)的機密官黃縱一同前往楊欽的營寨招降。楊欽聽說嶽飛已經到了寨外,根本不敢與他交戰,於是楊欽率領著整個寨子一萬多人(其中有三千多戰士),乘坐數百艘船,向嶽飛(李明)投降。嶽飛(李明)欣喜若狂,立刻向朝廷報告並請求給予賞賜。後來楊欽又為嶽飛(李明)勸降了全琮、劉詵等部。這使得楊麽軍的勢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然而,楊麽和夏誠依舊頑強地堅守著他們的寨子。嶽飛(李明)非常清楚湖區地形複雜多變,難以捉摸,並且他們的舟師在水戰能力上遠遠不及楊麽的車船。麵對這一困境,嶽飛(李明)果斷做出決策:首先派遣士兵打開堰閘放水,放出大量木筏阻塞湖中各個港口,同時在湖麵撒下大片青草,以幹擾楊麽的車船行動。
緊接著,嶽飛(李明)繼續依靠楊欽作為向導,率領大軍對楊麽寨形成嚴密的包圍態勢。楊麽試圖帶領手下突圍,但最終未能成功,被俘虜後遭到了處決。與此同時,夏誠仍死死守住他的寨子,但也無法抵擋住官軍的猛烈攻擊。
當官軍俘獲敵軍時,有人提議將所有人都殺掉。然而,嶽飛(李明)卻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各位首領要麽已經投降宋朝,要麽已受到應有的處置,因此告誡諸將不要隨意殺戮無辜。最後,凡是身體強壯的人,都被納入軍隊之中,其餘的老弱病殘,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安排。然而,對於那些年事已高、身體虛弱、瘦弱無力或無法服役的人來說,他們則被分別給予米糧,並下令讓他們迴歸田園。通過這樣的舉措,總共得到了五六萬名強壯的男子,使得兩萬七千多戶家庭能夠安定下來,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涉及人口超過十萬之眾。此外,還繳獲了一千多艘船隻。嶽飛(李明)帶著所有繳獲的器物,返迴潭州,向張浚匯報任務完成情況並複命。這次戰役全過程,從初二日招降楊欽開始,一直持續到初十才取得全麵勝利,正好用了八天時間。張浚不禁感歎道:“嶽侯真是神算啊!”嶽飛(李明)憑借平定楊麽的功績,被加封檢校少保,晉升為武昌郡開國公,後來又升任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
這次出兵討賊,讓李明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難困苦。特別是在戰亂紛飛的年代,百姓們不僅要承受外敵的侵略和掠奪,還要忍受地方官員的苛捐雜稅,生活苦不堪言。家園被毀壞,土地被剝奪,許多人被迫流離失所,孤苦伶仃,麵對如此困境,怎能不反抗?然而,造反雖然看似簡單,但並非長遠之策,最終等待他們的隻有死亡或投降,繼續苟延殘喘。在這個封建時代,人們的命運往往無法自主選擇,隻能無奈地接受現實。對此,李明深感無力,對於那些底層百姓,他也愛莫能助。
紹興六年正月,太行山忠義保社的首領梁興等人率領著一百多名騎兵,成功突破了金兵的圍剿,並歸附於嶽飛麾下。當嶽飛見到梁興等人時,不禁感慨萬分:“唉,歲月真是無情啊!如果換成我率領這幾百名騎兵,是否能夠衝破金兵的重圍呢?”隨後,嶽飛熱情地款待了梁興等人,表示會將此事上報朝廷。
嶽飛(李明)深知此事重大,於是立即將此事上報朝廷。然而,當他將情況報告給趙構後,卻得到了一個令人失望的迴應。趙構冷漠地表示:“這點小事,你們自己看著處理就好,不要再來煩我了!”麵對這樣的答複,嶽飛心中充滿了無奈,隻能安排梁興在他帳下,然後把那幾百氏族安排到嶽家軍當中,
不久之後,嶽飛便接到了新的任務——前往設在鎮江府的都督行府,參加一場重要的軍事會議。這場會議由宰相兼都督諸路軍馬張浚主持,旨在研究北伐中原之事。張浚在會上召集了各路大將,共同商討戰略方案。
在會議上,張浚對諸位將領的表現進行了評價和分析。他特別提到了韓世忠的忠誠勇敢以及嶽飛的沉穩果敢,表示他們兩人都是值得信賴的將領,可以托付重任。接著,張浚下達了一係列作戰指令,其中包括命令韓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攻打京東東路的淮陽軍(位於今江蘇邳州西南),同時命令嶽飛(李明)自鄂州進軍襄陽府,做好直搗中原的準備。
時間來到二月,嶽飛(李明)奉命前往臨安朝見皇帝。在臨安期間,他還特意囑托幕僚胡閎休起草一份聲討偽齊的檄文,以表達他對於北伐的決心和信念。這份檄文不僅是對敵人的宣戰書,更是一種鼓舞士氣、凝聚人心的力量。與此同時,宋廷也正式批準了嶽飛提出的建議,將新設的襄陽府路恢複北宋時期的舊名京西南路。這一舉措不僅是對曆史的尊重,更意味著南宋政府對於北伐中原的堅定支持和決心。
嶽飛(李明)隨後馬不停蹄地返迴鄂州,積極投入到進軍襄陽的軍事部署工作之中。陽春三月,嶽飛(李明)的職務得到了晉升,從荊湖北路、京西南路招討使榮升為宣撫副使,並將鎮寧、崇信軍節度使的職位移交給武勝、定國軍節度使。在這次進軍之際,嶽飛(李明)可以在自己的官名上添加宣撫\"河東\"和\"節製河北路\"的頭銜。正當嶽飛(李明)風頭正勁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就在這個月的二十六日,年事已高的嶽母姚氏因病去世。得知這一噩耗後,嶽飛(李明)悲痛欲絕,淚流滿麵。由於多年來在盛夏酷暑時節出兵征戰,加上為母親的離世過度悲傷,原本就患有畏懼強光、刺痛的眼疾再次發作。然而,此時的他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眼睛看不清東西。
他一麵奏報朝廷,一麵自行解職,朝廷準他迴家葬母,隨後嶽飛騎上馬一路快,嶽飛毫不猶豫地跨上戰馬,一路疾馳,心急如焚。手中的馬鞭一刻不停地揮舞著,仿佛要把時間都甩在身後。很快,他便抵達家中。眼前所見令他心碎,家中滿是白色的喪幡,靈堂之上擺放著的正是嶽母姚氏的靈柩。
此刻,隻見嶽飛(李明)翻身下馬,毫不猶豫地雙膝跪地,一步一叩首地向靈柩爬去,淚水奪眶而出,悲痛欲絕。盡管此時嶽飛體內的靈魂是李明,但他卻從未感受過如此真摯的母愛。然而,在這裏,他體驗到了家的溫暖和母親的嗬護。每當想起母親那慈祥的麵容和欣慰的微笑,李明心中便湧起無盡的溫暖。
如今,老太太離世,李明心如刀絞,如同失去了親生母親一般痛苦。話說迴來了,即使是他真正的生母去世,給他帶來的傷痛恐怕也不及此刻。因為他的父母對他太過冷漠,而在這裏,他找到了真正的家庭溫暖和親情關懷。就這樣,嶽飛扶著母親的靈柩,踏上了前往廬山的路途。一路上,他心情沉重,淚水不斷流淌。終於到達廬山後,他親手將母親安葬,並立下墓碑,以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懷念和敬意。接下來的日子裏,嶽飛接連上書朝廷,請求能讓他守孝三年,以盡孝道。
然而,現實卻不容許他這樣做。因為如今的軍中,無論缺少誰都可以,但唯獨不能少了嶽飛(李明)。在朝廷的多次催促下,嶽飛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麵,他希望能夠陪伴母親度過最後的時光;另一方麵,國家正處於危難之中,需要他去扞衛。最終,在忠義與親情之間,嶽飛選擇了前者。盡管心中充滿愧疚,但他知道自己肩負著更大的責任。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趕迴軍中,繼續為國家效力。
六月,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張浚認為此時不宜再發起進攻。他決定放棄原來的進攻計劃,命令諸位將領們“先鞏固自身防守,等待時機,然後趁機出擊”。然而,嶽飛(李明)並不認同這個決策。他堅信按照原計劃進軍是正確的選擇。因此,即使其他將領猶豫不決,嶽飛仍然堅持按既定計劃行動。七月,嶽飛率領軍隊出征北伐。
嶽家軍分為兩個方向前進:一路朝東北方向,由熟悉京西地理環境的牛皋帶領,直撲鎮汝軍。牛皋曾在汝州魯山縣與金軍交戰,如今重迴舊地,他顯得格外興奮。在戰鬥中,他表現出色,一舉攻克汝城,生擒偽齊的勇猛將領薛亨。隨後,他們又向潁昌府至蔡州一帶展開攻勢,燒毀了偽齊軍的糧草和輜重。這場勝利不僅給嶽家軍帶來了信心,也讓敵人感受到了他們的強大實力。
與此同時,另一路由王貴率領的軍隊則向西北方向進發。他們首先攻克了盧氏縣,然後繼續西征,接連攻下虢略、朱陽、欒川三個縣城。一路上,這支軍隊不僅繳獲了大量的糧食,共計十五萬石,還成功地招降了數萬名敵軍。
王貴帶領的軍隊在收複虢州之後,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而是繼續向西推進。他們一舉攻克了上洛、商洛、洛南、豐陽和上津這五個縣,將整個商州都納入了掌控之中。
嶽家軍繼續向前進攻,目標是偽齊的順州。在八月十三、十四日兩天裏,楊再興指揮的部隊連續取得兩次勝利,打敗了偽齊順州安撫司都統製和安撫使所率領的軍隊。這場戰役使得嶽家軍順利收複了長水縣,繳獲了兩萬石糧食。這些糧食一部分分給了士兵們,另一部分則用於救濟當地的百姓。此外,他們還奪取了一個偽齊的馬監,得到了一萬匹馬。隨後,順州的其他兩個縣——永寧縣和福昌縣也相繼被攻克。
南宋朝廷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派遣將領前去鎮壓。然而,麵對如此龐大的農民起義軍,將領們意識到單純依靠武力可能並非明智之舉。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決定采取“擒賊先擒王”的策略。首先,他們精心挑選了幾名可靠的人,並派他們潛入敵軍內部。這些人偽裝成普通士兵或百姓,與起義軍建立聯係並獲取信任。一旦時機成熟,他們便利用巧妙的計劃抓住了鍾相父子。沒有絲毫猶豫,他們當場將鍾相父子斬殺。
鍾相死後,那名完成任務的人帶著他的首級前往朝廷複命。這個消息讓南宋朝廷鬆了一口氣,但同時也引發了一係列問題和爭議。對於如何處理這場叛亂以及是否應該對起義軍采取更嚴厲的措施,朝廷內部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一些官員主張嚴懲叛亂者,以警示其他人;而另一些則認為應該采取溫和的方式解決問題,避免引起更大的社會動蕩。最終,南宋朝廷根據實際情況做出了決策,試圖通過招安等方式來平息這場叛亂。但這並沒有徹底解決問題,反而使得局勢變得更加複雜和混亂。
然而,盡管農民軍的首領鍾相被殺,但起義並未因此結束。不久後,楊幺等再次集結兵力,占領了洞庭湖區,並采用獨特的\"陸耕水戰\"體製,繼續與南宋朝廷展開激烈對抗。宋廷將他們視為\"心腹之患\",曾多次派遣使者招安,同時也派兵征討,但都以失敗告終。
麵對這些反複無常且難以馴服的賊寇,趙構感到非常頭痛。於是,在紹興五年二月,他決定任命宰相張浚為諸路兵馬都督,嶽飛(李明)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製置使,率領約五萬軍隊前往洞庭湖地區鎮壓叛亂。
嶽飛(李明)接到朝廷的命令後,於三月從池州出發,四月便抵達潭州。
嶽飛(李明)看著眼前混亂無序、各自為戰的賊軍,心中暗自思忖:這樣的敵人雖然數量眾多,但缺乏統一指揮和組織紀律,如果能采取招安策略,或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殺戮。於是他決定先嚐試招安這些賊軍,盡量減少戰爭帶來的傷亡。
首先,嶽飛(李明)選擇了楊麽部將黃佐作為招安對象。當黃佐得知嶽飛親自前來時,心中既害怕又興奮。他深知嶽飛(李明)威名遠揚,戰鬥力極強;同時也明白如果能夠得到嶽飛(李明)的招安,自己和部下們便可免去一死。經過一番權衡利弊後,黃佐毅然決定率領手下全部氏族向嶽飛(李明)投降。
嶽飛(李明)對黃佐的投降感到滿意,並給予了他充分的信任和重用。隨後,嶽飛(李明)派黃佐返迴湖中,利用他在賊軍中的影響力,說服更多的楊麽部眾投降。其他賊軍聽聞嶽飛(李明)有意招安,紛紛表示願意歸順,先後有兩千三百多人主動投降。
四月,嶽飛(李明)一方麵繼續積極推行招安政策,另一方麵趁機攻打賊軍的外圍營寨。首先,他命令黃佐進攻周倫的水寨。周倫無法抵擋黃佐的攻擊,最終戰敗逃走。他的部卒中有許多人被殺或墜入湖中,寨中的糧食船隻也被盡數燒毀。接著,嶽飛(李明)派遣曾多次被楊麽擊敗的任士安出戰誘敵,企圖引出更多的賊軍。而嶽飛(李明)早就在那裏設下了伏兵,就等著士安精疲力盡的時候。當士安的軍隊疲憊不堪之時,賊兵肯定會趁虛而入,而這時嶽飛(李明)的伏兵突然殺出來,從四麵八方圍攻他們,打得士安措手不及,最終獲得了大勝。
時間來到五月份,南宋朝廷命令張浚返迴朝中,他覺得楊麽的水寨很難攻破,但嶽飛(李明)卻信誓旦旦地對張浚說:“隻要把從潭州到洞庭湖的來迴行程時間扣除掉,我一定能在八天之內將所有囚犯帶到都督的庭院裏!”
嶽飛(李明)到達鼎州後,首先派遣已經投降的楊華為內應潛入楊麽的下屬寨中,試圖誘降義軍。與此同時,他還設置了寨壘和戰艦,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威脅。
六月初二這一天,黃佐奉嶽飛(李明)的命令,帶著嶽飛(李明)的機密官黃縱一同前往楊欽的營寨招降。楊欽聽說嶽飛已經到了寨外,根本不敢與他交戰,於是楊欽率領著整個寨子一萬多人(其中有三千多戰士),乘坐數百艘船,向嶽飛(李明)投降。嶽飛(李明)欣喜若狂,立刻向朝廷報告並請求給予賞賜。後來楊欽又為嶽飛(李明)勸降了全琮、劉詵等部。這使得楊麽軍的勢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然而,楊麽和夏誠依舊頑強地堅守著他們的寨子。嶽飛(李明)非常清楚湖區地形複雜多變,難以捉摸,並且他們的舟師在水戰能力上遠遠不及楊麽的車船。麵對這一困境,嶽飛(李明)果斷做出決策:首先派遣士兵打開堰閘放水,放出大量木筏阻塞湖中各個港口,同時在湖麵撒下大片青草,以幹擾楊麽的車船行動。
緊接著,嶽飛(李明)繼續依靠楊欽作為向導,率領大軍對楊麽寨形成嚴密的包圍態勢。楊麽試圖帶領手下突圍,但最終未能成功,被俘虜後遭到了處決。與此同時,夏誠仍死死守住他的寨子,但也無法抵擋住官軍的猛烈攻擊。
當官軍俘獲敵軍時,有人提議將所有人都殺掉。然而,嶽飛(李明)卻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各位首領要麽已經投降宋朝,要麽已受到應有的處置,因此告誡諸將不要隨意殺戮無辜。最後,凡是身體強壯的人,都被納入軍隊之中,其餘的老弱病殘,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安排。然而,對於那些年事已高、身體虛弱、瘦弱無力或無法服役的人來說,他們則被分別給予米糧,並下令讓他們迴歸田園。通過這樣的舉措,總共得到了五六萬名強壯的男子,使得兩萬七千多戶家庭能夠安定下來,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涉及人口超過十萬之眾。此外,還繳獲了一千多艘船隻。嶽飛(李明)帶著所有繳獲的器物,返迴潭州,向張浚匯報任務完成情況並複命。這次戰役全過程,從初二日招降楊欽開始,一直持續到初十才取得全麵勝利,正好用了八天時間。張浚不禁感歎道:“嶽侯真是神算啊!”嶽飛(李明)憑借平定楊麽的功績,被加封檢校少保,晉升為武昌郡開國公,後來又升任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
這次出兵討賊,讓李明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難困苦。特別是在戰亂紛飛的年代,百姓們不僅要承受外敵的侵略和掠奪,還要忍受地方官員的苛捐雜稅,生活苦不堪言。家園被毀壞,土地被剝奪,許多人被迫流離失所,孤苦伶仃,麵對如此困境,怎能不反抗?然而,造反雖然看似簡單,但並非長遠之策,最終等待他們的隻有死亡或投降,繼續苟延殘喘。在這個封建時代,人們的命運往往無法自主選擇,隻能無奈地接受現實。對此,李明深感無力,對於那些底層百姓,他也愛莫能助。
紹興六年正月,太行山忠義保社的首領梁興等人率領著一百多名騎兵,成功突破了金兵的圍剿,並歸附於嶽飛麾下。當嶽飛見到梁興等人時,不禁感慨萬分:“唉,歲月真是無情啊!如果換成我率領這幾百名騎兵,是否能夠衝破金兵的重圍呢?”隨後,嶽飛熱情地款待了梁興等人,表示會將此事上報朝廷。
嶽飛(李明)深知此事重大,於是立即將此事上報朝廷。然而,當他將情況報告給趙構後,卻得到了一個令人失望的迴應。趙構冷漠地表示:“這點小事,你們自己看著處理就好,不要再來煩我了!”麵對這樣的答複,嶽飛心中充滿了無奈,隻能安排梁興在他帳下,然後把那幾百氏族安排到嶽家軍當中,
不久之後,嶽飛便接到了新的任務——前往設在鎮江府的都督行府,參加一場重要的軍事會議。這場會議由宰相兼都督諸路軍馬張浚主持,旨在研究北伐中原之事。張浚在會上召集了各路大將,共同商討戰略方案。
在會議上,張浚對諸位將領的表現進行了評價和分析。他特別提到了韓世忠的忠誠勇敢以及嶽飛的沉穩果敢,表示他們兩人都是值得信賴的將領,可以托付重任。接著,張浚下達了一係列作戰指令,其中包括命令韓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攻打京東東路的淮陽軍(位於今江蘇邳州西南),同時命令嶽飛(李明)自鄂州進軍襄陽府,做好直搗中原的準備。
時間來到二月,嶽飛(李明)奉命前往臨安朝見皇帝。在臨安期間,他還特意囑托幕僚胡閎休起草一份聲討偽齊的檄文,以表達他對於北伐的決心和信念。這份檄文不僅是對敵人的宣戰書,更是一種鼓舞士氣、凝聚人心的力量。與此同時,宋廷也正式批準了嶽飛提出的建議,將新設的襄陽府路恢複北宋時期的舊名京西南路。這一舉措不僅是對曆史的尊重,更意味著南宋政府對於北伐中原的堅定支持和決心。
嶽飛(李明)隨後馬不停蹄地返迴鄂州,積極投入到進軍襄陽的軍事部署工作之中。陽春三月,嶽飛(李明)的職務得到了晉升,從荊湖北路、京西南路招討使榮升為宣撫副使,並將鎮寧、崇信軍節度使的職位移交給武勝、定國軍節度使。在這次進軍之際,嶽飛(李明)可以在自己的官名上添加宣撫\"河東\"和\"節製河北路\"的頭銜。正當嶽飛(李明)風頭正勁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就在這個月的二十六日,年事已高的嶽母姚氏因病去世。得知這一噩耗後,嶽飛(李明)悲痛欲絕,淚流滿麵。由於多年來在盛夏酷暑時節出兵征戰,加上為母親的離世過度悲傷,原本就患有畏懼強光、刺痛的眼疾再次發作。然而,此時的他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眼睛看不清東西。
他一麵奏報朝廷,一麵自行解職,朝廷準他迴家葬母,隨後嶽飛騎上馬一路快,嶽飛毫不猶豫地跨上戰馬,一路疾馳,心急如焚。手中的馬鞭一刻不停地揮舞著,仿佛要把時間都甩在身後。很快,他便抵達家中。眼前所見令他心碎,家中滿是白色的喪幡,靈堂之上擺放著的正是嶽母姚氏的靈柩。
此刻,隻見嶽飛(李明)翻身下馬,毫不猶豫地雙膝跪地,一步一叩首地向靈柩爬去,淚水奪眶而出,悲痛欲絕。盡管此時嶽飛體內的靈魂是李明,但他卻從未感受過如此真摯的母愛。然而,在這裏,他體驗到了家的溫暖和母親的嗬護。每當想起母親那慈祥的麵容和欣慰的微笑,李明心中便湧起無盡的溫暖。
如今,老太太離世,李明心如刀絞,如同失去了親生母親一般痛苦。話說迴來了,即使是他真正的生母去世,給他帶來的傷痛恐怕也不及此刻。因為他的父母對他太過冷漠,而在這裏,他找到了真正的家庭溫暖和親情關懷。就這樣,嶽飛扶著母親的靈柩,踏上了前往廬山的路途。一路上,他心情沉重,淚水不斷流淌。終於到達廬山後,他親手將母親安葬,並立下墓碑,以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懷念和敬意。接下來的日子裏,嶽飛接連上書朝廷,請求能讓他守孝三年,以盡孝道。
然而,現實卻不容許他這樣做。因為如今的軍中,無論缺少誰都可以,但唯獨不能少了嶽飛(李明)。在朝廷的多次催促下,嶽飛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麵,他希望能夠陪伴母親度過最後的時光;另一方麵,國家正處於危難之中,需要他去扞衛。最終,在忠義與親情之間,嶽飛選擇了前者。盡管心中充滿愧疚,但他知道自己肩負著更大的責任。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趕迴軍中,繼續為國家效力。
六月,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張浚認為此時不宜再發起進攻。他決定放棄原來的進攻計劃,命令諸位將領們“先鞏固自身防守,等待時機,然後趁機出擊”。然而,嶽飛(李明)並不認同這個決策。他堅信按照原計劃進軍是正確的選擇。因此,即使其他將領猶豫不決,嶽飛仍然堅持按既定計劃行動。七月,嶽飛率領軍隊出征北伐。
嶽家軍分為兩個方向前進:一路朝東北方向,由熟悉京西地理環境的牛皋帶領,直撲鎮汝軍。牛皋曾在汝州魯山縣與金軍交戰,如今重迴舊地,他顯得格外興奮。在戰鬥中,他表現出色,一舉攻克汝城,生擒偽齊的勇猛將領薛亨。隨後,他們又向潁昌府至蔡州一帶展開攻勢,燒毀了偽齊軍的糧草和輜重。這場勝利不僅給嶽家軍帶來了信心,也讓敵人感受到了他們的強大實力。
與此同時,另一路由王貴率領的軍隊則向西北方向進發。他們首先攻克了盧氏縣,然後繼續西征,接連攻下虢略、朱陽、欒川三個縣城。一路上,這支軍隊不僅繳獲了大量的糧食,共計十五萬石,還成功地招降了數萬名敵軍。
王貴帶領的軍隊在收複虢州之後,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而是繼續向西推進。他們一舉攻克了上洛、商洛、洛南、豐陽和上津這五個縣,將整個商州都納入了掌控之中。
嶽家軍繼續向前進攻,目標是偽齊的順州。在八月十三、十四日兩天裏,楊再興指揮的部隊連續取得兩次勝利,打敗了偽齊順州安撫司都統製和安撫使所率領的軍隊。這場戰役使得嶽家軍順利收複了長水縣,繳獲了兩萬石糧食。這些糧食一部分分給了士兵們,另一部分則用於救濟當地的百姓。此外,他們還奪取了一個偽齊的馬監,得到了一萬匹馬。隨後,順州的其他兩個縣——永寧縣和福昌縣也相繼被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