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全體已經開始行動了。
按照鎮寧侯謝安燁的計劃,當今太子趙元鄴仁厚,又是薑太傅鄭國公手把手教養長大,無論是能力還是品行都在當初的陛下之上。
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太子是朝堂上的主戰派!
太子的母家本就是肅州謝氏。
隻有他登基以後,才能全力支持與北烈開戰,隻要北烈一滅,肅州謝氏便能交還兵權全身而退。
到時候肅州謝氏就保住了!
如今之計還得與薑太傅細細商議今後之事,必要之時怕是要讓如今的皇帝早日變成太上皇。
隻是沒想到太子是個重情重義的,帶著薑太傅與年幼的九皇子趙元都一起查清燕州保衛戰中的糧餉事宜。
這也是太子趙元鄴第一次與謝家有實權的人會麵,兩人一見如故。
鎮寧侯謝安燁有阻止過畢竟這件事的最後主謀是他那位一直崇拜有佳的父皇,可薑太傅阻止了他說太子是養在溫室裏的花朵借著此次機會也算是給太子上了一課。
倒是那九皇子雖然調皮但也是勤學好問總是問鎮寧侯有關燕州的事宜和一些北烈事情。
明明自己的母親是北烈公主,他聽完北烈人對燕州的燒殺搶掠之後卻搖了搖頭說道:“或許謝侯爺是該打過去收複那已破壞不堪的王國了!”
當時的鎮寧侯謝安燁或許很驚訝這居然是一個不滿十歲的孩童說出的話語,那時候的謝語和謝詢還是兩個無憂無慮一天知道吃喝的孩子啊。
“可是九皇子,你外祖家就是那北烈王室啊!”
謝安燁想與這位皇子過過招,卻不想這孩子說出的話讓他終生難忘:“正是因為元都留著兩國皇室的血脈更有責任保兩國子民安康平安,如今的大晉皇室與北烈皇室早就變了皮囊!真正苦了的是百姓,不是嗎?侯爺!”
此子未來大有成就,鎮寧侯謝安燁篤定自己沒有押錯寶。有太子那般賢明的君主,又有這樣通透的九皇子在一旁輔佐,謝氏總歸是有救了。
可事實上,謝安燁低估了皇帝對於權力的掌控欲。
俗話說得好,虎毒不食子。
而他們大晉陛下卻對自己的兒子們下的去手,太子被他安排的“北烈細作”刺殺而亡,薑太傅在臨終前死死地護住了年幼的九皇子。
看來這皇帝是鐵了心要手握大權,寧願讓草包老四上位也不願放權給最有能力的孩子。
謝詞知到身死之時,哭得撕心裂肺。
她明白要為父母報仇就要重新迴到那個她厭惡的京州,讓自己成為皇權的籠中鳥。
可是她不在乎,隻要能給父母報仇,能讓謝氏子孫活下去,犧牲什麽都可以。哪怕是讓她放棄一生的幸福與上好的郎君或是年幼的女兒她都願意。
她曾經在太子出事前一晚找到太子表哥告訴他願入東宮做一名侍妾,以此重迴燕州。
可是趙元鄴是誰?和她從小一起長大,他們心有靈犀知道彼此的所有事情與想法。他十分有分寸地又有禮貌地對著謝詞說道:
“嫻姐兒,我們之間的情誼不該夾雜這些曾經讓你無比厭惡的東西!況且我亦不願讓你此生不開心,舅舅的事情我會去處理!隻要我活著便會護你一生喜樂無憂!”
她的太子表哥依舊那麽清風明月,可兩人也終究是有緣無份。
九皇子說他的太子哥哥死後惦記的不是那昔日掛在口中的黎明百姓,而是一個勁兒惦記著兩件事。
第一是他那太子妃嫂嫂和剛出生的世孫;
第二件讓他囑咐謝詞快快樂樂、平平安安地活下去。
隨著太子的去世,謝家的計劃開始重新洗牌。
鎮寧侯謝安燁立馬帶著謝詞母女兩人、謝詢、謝語和謝鎮快馬加鞭到達京州,美其名曰軍務已經處理妥當立馬迴京複命。
謝語走之前,依依不舍看著燕州。看著方奶奶,如今燕州的老人就剩下她一位,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
看著自己身邊的親人與朋友如同是手掌的流沙,慢慢逝去自己卻無能為力。謝語與方奶奶與她身邊的李憶弦,不應該是方記依依惜別。
李憶弦最終還是留在了燕州隻是從李憶弦變成了方奶奶的孫子方記,這也是最妥的方式,燕州見過李大小姐的人多的都已喪命。少數人被謝安燁調迴京州,自然不會有人懷疑到男兒身的方記身上。
“阿語,記得替燕州的將士們多謝謝雲軾!”
謝語這才從方奶奶的嘴裏知道原來顧雲軾每半年都會給醫館寄來現銀,就這樣顧雲軾又一次狠狠溫暖了被現實凍僵內心的謝語。
如今的她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多麽想念顧雲軾。
謝家迴到京州以後,每個人都扮演起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
在皇後、鄭國公與鎮寧侯的商議下,放棄無心於政權的二皇子,轉而輔佐能力與品行皆好的九皇子上位。往後大晉史書中從沒記載的十年帝後之爭正式拉開帷幕。
謝安燁要做一個表麵上十分順從於皇帝的將軍侯爺,暗中卻想辦法與皇後和鄭國公薑國山一同保護九皇子流放燕州不被皇帝迫害。
鄭國公則在京州暗中為以後九皇子登上皇位,暗處蓄力,在皇帝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拉攏可以拉攏的勢力。
皇後娘娘要做的就是假意輔佐二皇子,擾亂皇帝的判斷。從而讓九皇子平安長大,厚積薄發。
謝詞則要帶著女兒迴到明州明麵上繼續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暗中卻依靠丈夫的力量拉攏京州雲氏。
謝詢則要再次迴到安陽伯的軍營之下,莫要留出半分馬腳。
不要引起皇帝與安陽伯爵懷疑,也算是鎮寧侯交給皇帝的質子,給那個敏感多疑的人一個心安。
也是謝安燁的雙保險如若自己失敗了,皇帝勝了自己的兒子還能活下來。
謝語還要繼續裝作單純無知的樣子,當皇後與鎮寧侯府的線人傳遞訊息。
至於小定國公謝諫便從沒參與進來,畢竟陛下盯得緊。
從那之後,燕州的風便吹到了京州的廟堂之上。
按照鎮寧侯謝安燁的計劃,當今太子趙元鄴仁厚,又是薑太傅鄭國公手把手教養長大,無論是能力還是品行都在當初的陛下之上。
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太子是朝堂上的主戰派!
太子的母家本就是肅州謝氏。
隻有他登基以後,才能全力支持與北烈開戰,隻要北烈一滅,肅州謝氏便能交還兵權全身而退。
到時候肅州謝氏就保住了!
如今之計還得與薑太傅細細商議今後之事,必要之時怕是要讓如今的皇帝早日變成太上皇。
隻是沒想到太子是個重情重義的,帶著薑太傅與年幼的九皇子趙元都一起查清燕州保衛戰中的糧餉事宜。
這也是太子趙元鄴第一次與謝家有實權的人會麵,兩人一見如故。
鎮寧侯謝安燁有阻止過畢竟這件事的最後主謀是他那位一直崇拜有佳的父皇,可薑太傅阻止了他說太子是養在溫室裏的花朵借著此次機會也算是給太子上了一課。
倒是那九皇子雖然調皮但也是勤學好問總是問鎮寧侯有關燕州的事宜和一些北烈事情。
明明自己的母親是北烈公主,他聽完北烈人對燕州的燒殺搶掠之後卻搖了搖頭說道:“或許謝侯爺是該打過去收複那已破壞不堪的王國了!”
當時的鎮寧侯謝安燁或許很驚訝這居然是一個不滿十歲的孩童說出的話語,那時候的謝語和謝詢還是兩個無憂無慮一天知道吃喝的孩子啊。
“可是九皇子,你外祖家就是那北烈王室啊!”
謝安燁想與這位皇子過過招,卻不想這孩子說出的話讓他終生難忘:“正是因為元都留著兩國皇室的血脈更有責任保兩國子民安康平安,如今的大晉皇室與北烈皇室早就變了皮囊!真正苦了的是百姓,不是嗎?侯爺!”
此子未來大有成就,鎮寧侯謝安燁篤定自己沒有押錯寶。有太子那般賢明的君主,又有這樣通透的九皇子在一旁輔佐,謝氏總歸是有救了。
可事實上,謝安燁低估了皇帝對於權力的掌控欲。
俗話說得好,虎毒不食子。
而他們大晉陛下卻對自己的兒子們下的去手,太子被他安排的“北烈細作”刺殺而亡,薑太傅在臨終前死死地護住了年幼的九皇子。
看來這皇帝是鐵了心要手握大權,寧願讓草包老四上位也不願放權給最有能力的孩子。
謝詞知到身死之時,哭得撕心裂肺。
她明白要為父母報仇就要重新迴到那個她厭惡的京州,讓自己成為皇權的籠中鳥。
可是她不在乎,隻要能給父母報仇,能讓謝氏子孫活下去,犧牲什麽都可以。哪怕是讓她放棄一生的幸福與上好的郎君或是年幼的女兒她都願意。
她曾經在太子出事前一晚找到太子表哥告訴他願入東宮做一名侍妾,以此重迴燕州。
可是趙元鄴是誰?和她從小一起長大,他們心有靈犀知道彼此的所有事情與想法。他十分有分寸地又有禮貌地對著謝詞說道:
“嫻姐兒,我們之間的情誼不該夾雜這些曾經讓你無比厭惡的東西!況且我亦不願讓你此生不開心,舅舅的事情我會去處理!隻要我活著便會護你一生喜樂無憂!”
她的太子表哥依舊那麽清風明月,可兩人也終究是有緣無份。
九皇子說他的太子哥哥死後惦記的不是那昔日掛在口中的黎明百姓,而是一個勁兒惦記著兩件事。
第一是他那太子妃嫂嫂和剛出生的世孫;
第二件讓他囑咐謝詞快快樂樂、平平安安地活下去。
隨著太子的去世,謝家的計劃開始重新洗牌。
鎮寧侯謝安燁立馬帶著謝詞母女兩人、謝詢、謝語和謝鎮快馬加鞭到達京州,美其名曰軍務已經處理妥當立馬迴京複命。
謝語走之前,依依不舍看著燕州。看著方奶奶,如今燕州的老人就剩下她一位,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
看著自己身邊的親人與朋友如同是手掌的流沙,慢慢逝去自己卻無能為力。謝語與方奶奶與她身邊的李憶弦,不應該是方記依依惜別。
李憶弦最終還是留在了燕州隻是從李憶弦變成了方奶奶的孫子方記,這也是最妥的方式,燕州見過李大小姐的人多的都已喪命。少數人被謝安燁調迴京州,自然不會有人懷疑到男兒身的方記身上。
“阿語,記得替燕州的將士們多謝謝雲軾!”
謝語這才從方奶奶的嘴裏知道原來顧雲軾每半年都會給醫館寄來現銀,就這樣顧雲軾又一次狠狠溫暖了被現實凍僵內心的謝語。
如今的她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多麽想念顧雲軾。
謝家迴到京州以後,每個人都扮演起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
在皇後、鄭國公與鎮寧侯的商議下,放棄無心於政權的二皇子,轉而輔佐能力與品行皆好的九皇子上位。往後大晉史書中從沒記載的十年帝後之爭正式拉開帷幕。
謝安燁要做一個表麵上十分順從於皇帝的將軍侯爺,暗中卻想辦法與皇後和鄭國公薑國山一同保護九皇子流放燕州不被皇帝迫害。
鄭國公則在京州暗中為以後九皇子登上皇位,暗處蓄力,在皇帝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拉攏可以拉攏的勢力。
皇後娘娘要做的就是假意輔佐二皇子,擾亂皇帝的判斷。從而讓九皇子平安長大,厚積薄發。
謝詞則要帶著女兒迴到明州明麵上繼續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暗中卻依靠丈夫的力量拉攏京州雲氏。
謝詢則要再次迴到安陽伯的軍營之下,莫要留出半分馬腳。
不要引起皇帝與安陽伯爵懷疑,也算是鎮寧侯交給皇帝的質子,給那個敏感多疑的人一個心安。
也是謝安燁的雙保險如若自己失敗了,皇帝勝了自己的兒子還能活下來。
謝語還要繼續裝作單純無知的樣子,當皇後與鎮寧侯府的線人傳遞訊息。
至於小定國公謝諫便從沒參與進來,畢竟陛下盯得緊。
從那之後,燕州的風便吹到了京州的廟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