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到校園的停車處,一眼便認出了自己那輛嶄新的自行車。它靜靜地立在角落裏,仿佛在等待著我的到來。我推著車子走出校門,王靜輕盈地跳上車後座,雙手緊緊抓住我的衣服。
一路上,我們閑聊著學校裏的趣事和生活中的點滴。陽光灑在我們身上,映出兩道長長的影子。我奮力蹬著腳踏板,車輪飛速轉動,帶著我們向村莊駛去。
迴到家門口,還沒等我把車停穩,母親就快步迎了上來。她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說道:“誌勇啊,你迴來得正好!鄉裏來人正在給咱家架設電話線呢,他們說估計今天就能裝好。以後咱們跟外界聯係就方便多啦!”
聽到這個消息,我心中一陣歡喜。連忙附和道:“那真是太好了!這樣一來,我們就能隨時了解外麵的世界了。”接著,我想起了縣城裏工作的事情,轉頭對母親說:“媽,您順便幫我打聽一下,看看有沒有需要找工作的人。最好是知根知底、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咱縣城裏現在正缺人手呢,迴頭二弟要迴來上學,光靠石頭哥一個人在那兒忙不過來。”
母親點點頭,表示會留意這件事。我心裏稍稍踏實了一些,希望能盡快找到合適的人選,幫助石頭哥分擔一些壓力。同時,也期待著新電話線的開通,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美好。”
小靜和媽媽一同走進廚房之後,我轉身迴到房間裏拿了一盒香煙,然後邁步走到正在安裝電話線的師傅們麵前,給他們每人都遞了一支煙。
分發完香煙迴到屋內,我對媽媽說道:“媽,中午做飯的時候記得把姥爺那份兒也一塊兒做出來哦,我這就動身去接姥爺迴家。”話音剛落,小靜立刻表示也要跟我一同前去。我想了一下迴應道:“你要跟著去當然可以,但我們兩個得各自騎一輛自行車才行,而且等接到姥爺迴程時,我還得用自行車載他迴來。”
“沒問題!那我就騎我自己那輛小自行車吧。”王靜似乎鐵了心要一同前往,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之勢!
“這樣真的可以嗎?從咱家到姥爺家可有四五裏路遠呢,途中還要渡過一條河,過河得乘船,你會不會暈船啊?”我忍不住多問了一句。
“啊?原來還要坐船啊,真是太棒了!我以前還從來沒有坐過船呢!”小靜聽完反而變得愈發興奮起來。
這時一旁的母親笑著插話道:“就讓她跟著你一起去吧,出去跑跑步、散散心,總好過整天悶在家裏頭強。”
媽媽也開口說話了,見此情形,我便不再與她爭辯什麽,隻是默默地跟在小靜身後,一同騎上車朝著門外而去。姥爺居住的地方距離孫紅旗家並不算遠,但這裏卻屬於兩個不同省份的地界。姥爺所在的村莊位於鄰省境內,兩地之間的土地界限分明。然而,由於居住地相近,人們之間互相通婚,久而久之,親戚關係變得錯綜複雜,難以分辨究竟誰是誰家的親屬。
此時正值盛夏時節,河水依舊深不見底,寬闊的河麵一眼望不到盡頭。在這片水域上行船的人大多是兩岸的村民,他們需要有足夠的力氣來操縱船隻。在過去的人民公社時期,撐船人可以通過勞動獲得工分;而如今,則是在上船時收取一定費用。像我們這樣騎著自行車渡河的人,通常要支付雙倍的價錢。河水呈現出一種清澈的碧綠色調,波光粼粼,美不勝收。偶爾會有一群小鳥從上方掠過,它們歡快地嘰嘰喳喳叫著,模樣十分惹人喜愛。
渡過河流之後,我們繼續前行,身影在河灘邊繁茂的樹林間穿梭不停。直到踏上河灘,我們才算抵達了第一個村莊。穿過這個村子,再向前行走大約一公裏路程,便會遇到一個三岔路口。此時隻需沿著道路向右拐彎,就能順利到達姥爺居住的村落。
由於姥姥離世過早,母親與她的三個弟弟妹妹相依為命。作為長女的母親,下麵還有兩個遠嫁他鄉的妹妹以及正在城市裏攻讀大學的舅舅。因此,家中僅剩姥爺獨自一人生活。所幸姥爺家門顯赫,他幾位兄弟的子嗣後代都居住在此,偶爾還能相互照應一番。母親曾多次提議讓姥爺長期留宿在我家,但姥爺始終不情願如此。每逢農忙時節,他才會渡河前來協助我們幹農活;平日裏,他更偏愛待在自家那座陳舊卻充滿迴憶的老屋裏。也許,這種情感正是鄉下人常言的“眷戀故土”吧!
來到姥爺家,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座與眾不同的院子。這裏既沒有氣派的大門,亦無高聳的圍牆,僅在院子中央偏西處屹立著一棵古老而高大的棗樹。每臨八月盛夏之際,樹上便會掛滿沉甸甸的紅棗,仿佛一串串晶瑩剔透的寶石,令人垂涎欲滴。
然而,最為引人矚目的當屬姥爺的三間正房。這座房屋堪稱建築藝術的傑作,其建造材料竟是由近半的優質木料和半數土石精心構築而成。這些木料不僅品質上乘,而且木工師傅的手藝更是精湛絕倫,將每一塊木頭都雕琢得恰到好處,彰顯出超凡脫俗的工藝水平。
單從這所房子所使用的木材來看,便可窺見姥爺年輕時在村中必定是非同凡響之人。要知道,這些實木皆需從遙遠之地采購而來,考慮到當時落後的交通條件,光是運輸成本就已頗為高昂。如此不惜工本,足見姥爺昔日之風光無限、聲名顯赫,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之一。
姥爺坐在門前的藤椅上,手拿著煙袋鍋,煙霧嫋嫋。我停好車,拉著小靜走到姥爺麵前,鞠躬說道:“姥爺,我好想您啊!這是小靜,您還記得嗎?”
姥爺眯著眼睛看了一會兒,笑著說:“哦!這小姑娘我見過,見過!是個好孩子。”別看姥爺年紀大了,反應有點慢,但精神頭可好啦!
一路上,我們閑聊著學校裏的趣事和生活中的點滴。陽光灑在我們身上,映出兩道長長的影子。我奮力蹬著腳踏板,車輪飛速轉動,帶著我們向村莊駛去。
迴到家門口,還沒等我把車停穩,母親就快步迎了上來。她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說道:“誌勇啊,你迴來得正好!鄉裏來人正在給咱家架設電話線呢,他們說估計今天就能裝好。以後咱們跟外界聯係就方便多啦!”
聽到這個消息,我心中一陣歡喜。連忙附和道:“那真是太好了!這樣一來,我們就能隨時了解外麵的世界了。”接著,我想起了縣城裏工作的事情,轉頭對母親說:“媽,您順便幫我打聽一下,看看有沒有需要找工作的人。最好是知根知底、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咱縣城裏現在正缺人手呢,迴頭二弟要迴來上學,光靠石頭哥一個人在那兒忙不過來。”
母親點點頭,表示會留意這件事。我心裏稍稍踏實了一些,希望能盡快找到合適的人選,幫助石頭哥分擔一些壓力。同時,也期待著新電話線的開通,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美好。”
小靜和媽媽一同走進廚房之後,我轉身迴到房間裏拿了一盒香煙,然後邁步走到正在安裝電話線的師傅們麵前,給他們每人都遞了一支煙。
分發完香煙迴到屋內,我對媽媽說道:“媽,中午做飯的時候記得把姥爺那份兒也一塊兒做出來哦,我這就動身去接姥爺迴家。”話音剛落,小靜立刻表示也要跟我一同前去。我想了一下迴應道:“你要跟著去當然可以,但我們兩個得各自騎一輛自行車才行,而且等接到姥爺迴程時,我還得用自行車載他迴來。”
“沒問題!那我就騎我自己那輛小自行車吧。”王靜似乎鐵了心要一同前往,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之勢!
“這樣真的可以嗎?從咱家到姥爺家可有四五裏路遠呢,途中還要渡過一條河,過河得乘船,你會不會暈船啊?”我忍不住多問了一句。
“啊?原來還要坐船啊,真是太棒了!我以前還從來沒有坐過船呢!”小靜聽完反而變得愈發興奮起來。
這時一旁的母親笑著插話道:“就讓她跟著你一起去吧,出去跑跑步、散散心,總好過整天悶在家裏頭強。”
媽媽也開口說話了,見此情形,我便不再與她爭辯什麽,隻是默默地跟在小靜身後,一同騎上車朝著門外而去。姥爺居住的地方距離孫紅旗家並不算遠,但這裏卻屬於兩個不同省份的地界。姥爺所在的村莊位於鄰省境內,兩地之間的土地界限分明。然而,由於居住地相近,人們之間互相通婚,久而久之,親戚關係變得錯綜複雜,難以分辨究竟誰是誰家的親屬。
此時正值盛夏時節,河水依舊深不見底,寬闊的河麵一眼望不到盡頭。在這片水域上行船的人大多是兩岸的村民,他們需要有足夠的力氣來操縱船隻。在過去的人民公社時期,撐船人可以通過勞動獲得工分;而如今,則是在上船時收取一定費用。像我們這樣騎著自行車渡河的人,通常要支付雙倍的價錢。河水呈現出一種清澈的碧綠色調,波光粼粼,美不勝收。偶爾會有一群小鳥從上方掠過,它們歡快地嘰嘰喳喳叫著,模樣十分惹人喜愛。
渡過河流之後,我們繼續前行,身影在河灘邊繁茂的樹林間穿梭不停。直到踏上河灘,我們才算抵達了第一個村莊。穿過這個村子,再向前行走大約一公裏路程,便會遇到一個三岔路口。此時隻需沿著道路向右拐彎,就能順利到達姥爺居住的村落。
由於姥姥離世過早,母親與她的三個弟弟妹妹相依為命。作為長女的母親,下麵還有兩個遠嫁他鄉的妹妹以及正在城市裏攻讀大學的舅舅。因此,家中僅剩姥爺獨自一人生活。所幸姥爺家門顯赫,他幾位兄弟的子嗣後代都居住在此,偶爾還能相互照應一番。母親曾多次提議讓姥爺長期留宿在我家,但姥爺始終不情願如此。每逢農忙時節,他才會渡河前來協助我們幹農活;平日裏,他更偏愛待在自家那座陳舊卻充滿迴憶的老屋裏。也許,這種情感正是鄉下人常言的“眷戀故土”吧!
來到姥爺家,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座與眾不同的院子。這裏既沒有氣派的大門,亦無高聳的圍牆,僅在院子中央偏西處屹立著一棵古老而高大的棗樹。每臨八月盛夏之際,樹上便會掛滿沉甸甸的紅棗,仿佛一串串晶瑩剔透的寶石,令人垂涎欲滴。
然而,最為引人矚目的當屬姥爺的三間正房。這座房屋堪稱建築藝術的傑作,其建造材料竟是由近半的優質木料和半數土石精心構築而成。這些木料不僅品質上乘,而且木工師傅的手藝更是精湛絕倫,將每一塊木頭都雕琢得恰到好處,彰顯出超凡脫俗的工藝水平。
單從這所房子所使用的木材來看,便可窺見姥爺年輕時在村中必定是非同凡響之人。要知道,這些實木皆需從遙遠之地采購而來,考慮到當時落後的交通條件,光是運輸成本就已頗為高昂。如此不惜工本,足見姥爺昔日之風光無限、聲名顯赫,無疑是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之一。
姥爺坐在門前的藤椅上,手拿著煙袋鍋,煙霧嫋嫋。我停好車,拉著小靜走到姥爺麵前,鞠躬說道:“姥爺,我好想您啊!這是小靜,您還記得嗎?”
姥爺眯著眼睛看了一會兒,笑著說:“哦!這小姑娘我見過,見過!是個好孩子。”別看姥爺年紀大了,反應有點慢,但精神頭可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