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南宋潰敗
輪迴諸天:從經營世界開始! 作者:落葉化春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平想了想之後說道:“大哥,你或許不該繼續隱居了,應該給自己找點事做。”
“或者去江湖上,各個門派挑戰一下,隻有切磋交流,你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郭靖也覺得應該這樣,他剛迴中原那會兒,武功進步飛快。
但隱居桃花島十來年,武功卻毫無進步。
黃蓉聽到郭平這話,再加上郭平也沒什麽皇帝的架子。
瞬間就不樂意了,說道:“郭平,你又想讓靖哥哥為你效力?”
“再說了,突破不了先天也沒什麽,突破了先天又能如何?”
“我爹可說了,就算是先天高手,也不過多了十幾年壽命,又不是長生不老了。”
郭平對黃蓉這消極的態度,不置可否。
黃蓉的資質是沒得說的,畢竟都能過目不忘,天資能差到哪裏去?
這世間擁有過目不忘之能的人何其之少,這種能力的人學習能力極強,若能專注於某一件事,必然成就不小。
郭平也隻是隨著境界高深之後,精神力比常人強大了,記憶才好了不少,但也沒達到過目不忘的地步,許多東西還是要閱覽幾遍才能記住。
黃蓉還有黃老邪教導,若能專注練武,憑借其聰慧,必然會有所成就。
但結果到現在為止,竟然堪堪達到後天八層巔峰。
功法不缺,資源不缺,才這點境界,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李莫愁沒有玉女心經,師父又早死,都達到後天八層了。
如今七八年過去,恐怕又有精進了。
而黃蓉呢?自從嫁人後,估計都沒怎麽練武了。
“那是你爹修煉的功法沒有養生效果,不然沒什麽暗傷的話,活個一百四十多,完全不是問題。”
“而且若能繼續突破,就能夠破碎虛空,飛升其他世界,繼續修煉。”
“隻要不斷繼續勇猛精進,長生不老又有何難?”
“切,你說得好聽,我怎麽沒有聽說誰達到那種境界,破碎虛空飛升離開了?”
郭平不再多說,這大嫂黃蓉壓根對武學不感興趣,說得再多,也隻是三分鍾熱度。
“大哥,去北邊吧,密宗有個大和尚叫金輪,去找他好好的交交手。”
貴由跑到西邊窩闊台的封地去了,金輪法王也迴了密宗潛心修煉去了。
由於郭平的亂入,這神雕劇情完全崩了,大哥沒有死守襄陽,金輪也沒有機會隨軍進攻襄陽。
兩人到現在都沒有交手過。
大哥說不定去和他這個命定的對手切磋一番,或許能有所進步。
以大哥如今的武學境界,除了先天,少有人是對手了。
“你將人家主子都打跑了,靖哥哥去了,不得被針對?”
黃蓉有些不樂意,她已經不是年輕時候那樣喜歡四處跑了。
現在就想隱居在桃花島,自由自在的過自己的日子。
“放心,一來大哥武功不弱,二來如今他們就在我的領地邊緣,不敢對你們如何。”
大明還沒有進軍西藏,密宗現在雖然還沒有納入大明的地盤,但也不敢得罪大明。
郭靖也想進入先天,聽完後點了點頭說道:“二弟,那我就聽你的。”
……
武夷山!
“師父,如今大明全線進攻大宋,我們師兄弟是否需要下山?”
一個身穿素白道袍,頭發簡單束在腦後的中年道士對著山頂打坐的白發老道人問道。
“徒兒,十一年前,為師突然感覺到天意變化,不明所以,隻知有大人物去世了。”
“八年前,北方天象又有變化,隨後各地轟傳:大明皇帝立國時天降異象。”
“這幾年來,大明疆域不斷擴張,發展勢頭迅猛,逐貴由,滅金國,如今大宋也難擋其腳步,大勢已成,人力難擋啊!”
那白發老道頭也沒迴,語氣平淡的說著。
在武夷山之上,他能隨時進入天人合一的狀態之中,對天下大勢會有朦朧的感應。
知道大明的崛起已成必然,通過這些年對大明的了解,他對大宋完全不抱任何希望了。
“可是師父,您可是被大宋封為“紫清明道真人”,大宋麵臨危機,您不出麵可會有不妥?”
“而且亂世出山拯救蒼生,不是我們應該做的嗎?”
白發老道知道弟子的擔憂,他們這些修道之人最怕道心不穩,若道心不穩,則修煉進度緩慢,甚至境界還會倒退。
白發老道搖了搖頭說道:“為師僅僅隻是先天真元境,在大軍之下,也隻能勉強保命。
改變不了天下大勢,即使去了,亦是無用。”
“況且大明入主中原,實行的也是漢化,此舉必然以我漢人為主,且其政策利民,對中原的百姓也是好事。
如此而來,為師下不下山都無損心境,自然無損道心。”
那中年道士一臉的糾結與猶豫。
他雖然入山修道,遠離紅塵喧囂,但也有自己的堅守。
若是眼睜睜看著大宋國滅而無動於衷,會讓其道心不穩。
白發老道雖然背對著他,但對他的表情變化卻無比清楚。
“金蟾啊,你還是缺少曆練啊,若留在山上會讓你心有愧疚,道心不穩,那你就下山去吧。”
“是,師父,徒兒會下山走一遭的。”
“恩,去大明境內看看吧,或許看過之後你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是,師父!”
中年道人恭敬的拱手告退。
白發老道繼續打坐,隨著他的一唿一吸,整座武夷山之上的天地靈氣,不斷的以他為中心聚攏。
隨後被其吸收煉化。
許久之後,老道一聲長歎:“唉,天地間的靈氣越來越稀薄了,這修煉速度是越來越慢了。”
……
時間匆匆,半年後,南宋都城臨安府淪陷。
宋理宗趙昀帶著滿朝文武在士兵的護送之下準備效仿南宋開國之君的經曆:向南邊逃竄。
結果,沒逃出多遠,又遭到了大明水軍堵截。
大明戰船太過先進與強大,南逃希望破滅。
隨後在孟珙的接引下,向西逃往川蜀地區。
川蜀地區山高林密,道路難行,交通不便,南宋打算借助獨特的地理優勢阻擋明軍的進攻。
“或者去江湖上,各個門派挑戰一下,隻有切磋交流,你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郭靖也覺得應該這樣,他剛迴中原那會兒,武功進步飛快。
但隱居桃花島十來年,武功卻毫無進步。
黃蓉聽到郭平這話,再加上郭平也沒什麽皇帝的架子。
瞬間就不樂意了,說道:“郭平,你又想讓靖哥哥為你效力?”
“再說了,突破不了先天也沒什麽,突破了先天又能如何?”
“我爹可說了,就算是先天高手,也不過多了十幾年壽命,又不是長生不老了。”
郭平對黃蓉這消極的態度,不置可否。
黃蓉的資質是沒得說的,畢竟都能過目不忘,天資能差到哪裏去?
這世間擁有過目不忘之能的人何其之少,這種能力的人學習能力極強,若能專注於某一件事,必然成就不小。
郭平也隻是隨著境界高深之後,精神力比常人強大了,記憶才好了不少,但也沒達到過目不忘的地步,許多東西還是要閱覽幾遍才能記住。
黃蓉還有黃老邪教導,若能專注練武,憑借其聰慧,必然會有所成就。
但結果到現在為止,竟然堪堪達到後天八層巔峰。
功法不缺,資源不缺,才這點境界,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李莫愁沒有玉女心經,師父又早死,都達到後天八層了。
如今七八年過去,恐怕又有精進了。
而黃蓉呢?自從嫁人後,估計都沒怎麽練武了。
“那是你爹修煉的功法沒有養生效果,不然沒什麽暗傷的話,活個一百四十多,完全不是問題。”
“而且若能繼續突破,就能夠破碎虛空,飛升其他世界,繼續修煉。”
“隻要不斷繼續勇猛精進,長生不老又有何難?”
“切,你說得好聽,我怎麽沒有聽說誰達到那種境界,破碎虛空飛升離開了?”
郭平不再多說,這大嫂黃蓉壓根對武學不感興趣,說得再多,也隻是三分鍾熱度。
“大哥,去北邊吧,密宗有個大和尚叫金輪,去找他好好的交交手。”
貴由跑到西邊窩闊台的封地去了,金輪法王也迴了密宗潛心修煉去了。
由於郭平的亂入,這神雕劇情完全崩了,大哥沒有死守襄陽,金輪也沒有機會隨軍進攻襄陽。
兩人到現在都沒有交手過。
大哥說不定去和他這個命定的對手切磋一番,或許能有所進步。
以大哥如今的武學境界,除了先天,少有人是對手了。
“你將人家主子都打跑了,靖哥哥去了,不得被針對?”
黃蓉有些不樂意,她已經不是年輕時候那樣喜歡四處跑了。
現在就想隱居在桃花島,自由自在的過自己的日子。
“放心,一來大哥武功不弱,二來如今他們就在我的領地邊緣,不敢對你們如何。”
大明還沒有進軍西藏,密宗現在雖然還沒有納入大明的地盤,但也不敢得罪大明。
郭靖也想進入先天,聽完後點了點頭說道:“二弟,那我就聽你的。”
……
武夷山!
“師父,如今大明全線進攻大宋,我們師兄弟是否需要下山?”
一個身穿素白道袍,頭發簡單束在腦後的中年道士對著山頂打坐的白發老道人問道。
“徒兒,十一年前,為師突然感覺到天意變化,不明所以,隻知有大人物去世了。”
“八年前,北方天象又有變化,隨後各地轟傳:大明皇帝立國時天降異象。”
“這幾年來,大明疆域不斷擴張,發展勢頭迅猛,逐貴由,滅金國,如今大宋也難擋其腳步,大勢已成,人力難擋啊!”
那白發老道頭也沒迴,語氣平淡的說著。
在武夷山之上,他能隨時進入天人合一的狀態之中,對天下大勢會有朦朧的感應。
知道大明的崛起已成必然,通過這些年對大明的了解,他對大宋完全不抱任何希望了。
“可是師父,您可是被大宋封為“紫清明道真人”,大宋麵臨危機,您不出麵可會有不妥?”
“而且亂世出山拯救蒼生,不是我們應該做的嗎?”
白發老道知道弟子的擔憂,他們這些修道之人最怕道心不穩,若道心不穩,則修煉進度緩慢,甚至境界還會倒退。
白發老道搖了搖頭說道:“為師僅僅隻是先天真元境,在大軍之下,也隻能勉強保命。
改變不了天下大勢,即使去了,亦是無用。”
“況且大明入主中原,實行的也是漢化,此舉必然以我漢人為主,且其政策利民,對中原的百姓也是好事。
如此而來,為師下不下山都無損心境,自然無損道心。”
那中年道士一臉的糾結與猶豫。
他雖然入山修道,遠離紅塵喧囂,但也有自己的堅守。
若是眼睜睜看著大宋國滅而無動於衷,會讓其道心不穩。
白發老道雖然背對著他,但對他的表情變化卻無比清楚。
“金蟾啊,你還是缺少曆練啊,若留在山上會讓你心有愧疚,道心不穩,那你就下山去吧。”
“是,師父,徒兒會下山走一遭的。”
“恩,去大明境內看看吧,或許看過之後你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是,師父!”
中年道人恭敬的拱手告退。
白發老道繼續打坐,隨著他的一唿一吸,整座武夷山之上的天地靈氣,不斷的以他為中心聚攏。
隨後被其吸收煉化。
許久之後,老道一聲長歎:“唉,天地間的靈氣越來越稀薄了,這修煉速度是越來越慢了。”
……
時間匆匆,半年後,南宋都城臨安府淪陷。
宋理宗趙昀帶著滿朝文武在士兵的護送之下準備效仿南宋開國之君的經曆:向南邊逃竄。
結果,沒逃出多遠,又遭到了大明水軍堵截。
大明戰船太過先進與強大,南逃希望破滅。
隨後在孟珙的接引下,向西逃往川蜀地區。
川蜀地區山高林密,道路難行,交通不便,南宋打算借助獨特的地理優勢阻擋明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