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戰中突破
輪迴諸天:從經營世界開始! 作者:落葉化春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會長必勝!”
“會長必勝!”
“會長必勝!”
“……”
擂台下,加油的聲音一浪接著一浪。
青玄沒有在意,陳發雲也沒有在意。
參加了這麽多天的比賽,他都已經習慣了,反正隻要是佛山本地的人上台,那自己這些外地來的人在觀眾這方的氣勢就先弱了一籌。
陳發雲行了一個標準的抱拳禮,“方會長,久仰了!”
“陳氏太極拳傳人陳發雲,請方會長賜教!”
青玄拱手迴禮,“賜教不敢當,在下對太極拳向往已久,還希望閣下指教。”
第一世時,那太極拳可是爛大街了,公園裏很多老頭老太太都會打幾招。
隻不過那是改良過後,沒有什麽威力,隻適用於養生的。
青玄當時正值壯年,哪裏會去學習。
屬於是耳熟能詳,但是卻不會一招半式的人。
隨著裁判的聲音響起,比賽正式開始!
青玄絲毫沒有客氣,首先發動了攻擊,使出虎形拳中的“猛虎下山”,一拳猛然轟擊,拳風如刀,帶著淩厲的氣勢直逼陳發雲。
隻見陳發雲身形微微一閃,以太極拳中的“雲手”輕鬆化解了青玄的攻擊。
青玄見攻擊被青易化解,緊接著又是一記“虎爪手”抓向陳發雲的肩頭。
陳發雲依舊沉穩應對,以“攬雀尾”之勢將青玄的力道引導向一旁。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在擂台上來迴交鋒,但青玄卻感覺打得很憋屈。
……
“你這徒弟這下子難了,若是繼續這樣打下去,可能要輸。”納蘭元述在台下說道
黃飛鴻也讚同的點了點頭,“太極拳最擅長的就是以柔克剛,無論是工字伏虎拳,還是虎鶴雙形拳中的虎形拳都是剛猛的拳法。”
“確實,他們兩人境界相同,實力也相差不大,方會長確實有點被克製住了。”
……
“工字伏虎拳!”
“虎形拳!”
“無影腳!”
“如封似閉!”
十幾招過後,兩人也還沒有分出勝負。
但是青玄明顯體力消耗過大,而陳發雲多是在卸力以及不時反擊。
現在還精力充沛,青玄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青玄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不再一味的強攻,還是改用鶴形拳和陳發雲纏鬥。
青玄一邊出招,一邊觀察陳發雲的發力技巧。
青玄發現,太極拳的招式中,大多含有剛柔並濟的道理。
隻是陳發雲還沒有徹底的明悟,所以使用出來總感覺兩種力量不太連貫。
其實很多武技中都含有剛柔並濟的道理,比如說虎鶴雙形拳,虎形拳剛猛,鶴形拳輕柔。
青玄一邊見招拆招,一邊仔細的觀察太極拳中的發力技巧,其中的剛柔變化。
比如“纏繞折疊”,“鬆活抖彈”等招式,身體肌肉時而鬆垮,時而緊張。
防守時鬆垮,但卻能將力道引導向旁,進攻時緊張,威力巨大。
雖然這些招式在陳發雲使用出來後還有些僵硬,但其中剛柔變化的道理卻是顯露無疑。
青玄一邊和陳發雲交手,感應這其中的勁力變化,腦海中一邊迴憶著師傅的話語。
“青玄,要想達到剛柔並濟的境界,必須得合心意,與唿吸的運用,唿吸容易,心意難。”
“這就需要明悟,需要契機,當你“意氣風發”時能做到身肢下沉而放長,形成彈性剛。”
“在“意靜氣斂”時做到肢體肌肉鬆開,形成活潑無滯的柔軟,由柔軟變化萬端時,你就半隻腳踏入化勁了。”
“接下來你隻要做到:柔行氣,剛落點。就算成功的步入化勁。”
“所謂“柔行氣,剛落點”,簡單來說,就是招式運行過程中要表現出極其柔軟的行氣,當招式擊打到敵人時瞬間轉化為極其堅剛的剛性。”
“這其中的過程需要心意的配合,心意一旦達到要求,則剛柔轉化全憑一心。”
青玄一邊和陳發雲對招,一邊思索著,漸漸的青玄的眼睛越來越亮。
剛柔並非完全對立,而是在合適的時候展現出合適的力量。
純剛無柔是硬手,純柔無剛是軟手。
青玄隱隱的感覺自己有所明悟,當即心意一動,揮出的拳頭外顯成剛,心意內斂,渾身肌肉放鬆,內隱成柔。
“砰!”
青玄一時興奮,一個沒注意就被一招“野馬分鬃”打得倒退好幾步。
好在自己動用柔勁擋住了一部分力量。
否則怕是當即就要輸了。
……
“了不起啊,21歲就要進入化勁了,足足比我們早了幾年啊。”納蘭元述語氣酸酸的說道
“哈哈,哈哈,我也沒想到他能這麽快就明悟了,我還以為他還要幾年呢。”黃飛鴻止不住笑意的說道。
嚴振東也略顯羨慕的說道:“如果他按部就班的修煉,或許需要幾年才能明悟,但在擂台上,卻通過戰鬥將這個過程縮短了。”
“看來戰鬥才是武者提升最快的途徑,黃師傅,我早就想挑戰你了。”
“但是礙於青玄的關係,貿然挑戰可能引起黃師傅的不悅,之後擂台上,正好好好比試一番。”嚴振東看著黃飛鴻說道。
平時的時候,貿然挑戰,會被視為挑釁,一些人為了不折損自己的名望,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也不會貿然接下挑戰。
“嚴師傅既然想賜教,在下自然全力奉陪。”黃飛鴻笑著迴應道。
……
擂台上,陳發雲也感覺到青玄的狀態有些不對。
感覺青玄像是在一心二用一樣,出招也沒有先前那樣的猛烈,更多的是見招拆招。
直到看到青玄心意變化,拳招剛柔變化隨意,毫無滯澀時,方才明白,自己這是成為對方的陪聊了。
在自己的陪練下,青玄貌似快要進入剛柔變化完全隨心的境界了。
一時間心中有些苦澀,自己的太極拳中,蘊含剛柔並濟的道理,自己是知道的。
但是自己卻一直無法明悟,導致運用時剛柔轉化不連貫,不能隨心意而變。
隨後,陳發雲也不防守了,也不采用消耗對方體力的方法了。
“會長必勝!”
“會長必勝!”
“……”
擂台下,加油的聲音一浪接著一浪。
青玄沒有在意,陳發雲也沒有在意。
參加了這麽多天的比賽,他都已經習慣了,反正隻要是佛山本地的人上台,那自己這些外地來的人在觀眾這方的氣勢就先弱了一籌。
陳發雲行了一個標準的抱拳禮,“方會長,久仰了!”
“陳氏太極拳傳人陳發雲,請方會長賜教!”
青玄拱手迴禮,“賜教不敢當,在下對太極拳向往已久,還希望閣下指教。”
第一世時,那太極拳可是爛大街了,公園裏很多老頭老太太都會打幾招。
隻不過那是改良過後,沒有什麽威力,隻適用於養生的。
青玄當時正值壯年,哪裏會去學習。
屬於是耳熟能詳,但是卻不會一招半式的人。
隨著裁判的聲音響起,比賽正式開始!
青玄絲毫沒有客氣,首先發動了攻擊,使出虎形拳中的“猛虎下山”,一拳猛然轟擊,拳風如刀,帶著淩厲的氣勢直逼陳發雲。
隻見陳發雲身形微微一閃,以太極拳中的“雲手”輕鬆化解了青玄的攻擊。
青玄見攻擊被青易化解,緊接著又是一記“虎爪手”抓向陳發雲的肩頭。
陳發雲依舊沉穩應對,以“攬雀尾”之勢將青玄的力道引導向一旁。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在擂台上來迴交鋒,但青玄卻感覺打得很憋屈。
……
“你這徒弟這下子難了,若是繼續這樣打下去,可能要輸。”納蘭元述在台下說道
黃飛鴻也讚同的點了點頭,“太極拳最擅長的就是以柔克剛,無論是工字伏虎拳,還是虎鶴雙形拳中的虎形拳都是剛猛的拳法。”
“確實,他們兩人境界相同,實力也相差不大,方會長確實有點被克製住了。”
……
“工字伏虎拳!”
“虎形拳!”
“無影腳!”
“如封似閉!”
十幾招過後,兩人也還沒有分出勝負。
但是青玄明顯體力消耗過大,而陳發雲多是在卸力以及不時反擊。
現在還精力充沛,青玄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青玄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不再一味的強攻,還是改用鶴形拳和陳發雲纏鬥。
青玄一邊出招,一邊觀察陳發雲的發力技巧。
青玄發現,太極拳的招式中,大多含有剛柔並濟的道理。
隻是陳發雲還沒有徹底的明悟,所以使用出來總感覺兩種力量不太連貫。
其實很多武技中都含有剛柔並濟的道理,比如說虎鶴雙形拳,虎形拳剛猛,鶴形拳輕柔。
青玄一邊見招拆招,一邊仔細的觀察太極拳中的發力技巧,其中的剛柔變化。
比如“纏繞折疊”,“鬆活抖彈”等招式,身體肌肉時而鬆垮,時而緊張。
防守時鬆垮,但卻能將力道引導向旁,進攻時緊張,威力巨大。
雖然這些招式在陳發雲使用出來後還有些僵硬,但其中剛柔變化的道理卻是顯露無疑。
青玄一邊和陳發雲交手,感應這其中的勁力變化,腦海中一邊迴憶著師傅的話語。
“青玄,要想達到剛柔並濟的境界,必須得合心意,與唿吸的運用,唿吸容易,心意難。”
“這就需要明悟,需要契機,當你“意氣風發”時能做到身肢下沉而放長,形成彈性剛。”
“在“意靜氣斂”時做到肢體肌肉鬆開,形成活潑無滯的柔軟,由柔軟變化萬端時,你就半隻腳踏入化勁了。”
“接下來你隻要做到:柔行氣,剛落點。就算成功的步入化勁。”
“所謂“柔行氣,剛落點”,簡單來說,就是招式運行過程中要表現出極其柔軟的行氣,當招式擊打到敵人時瞬間轉化為極其堅剛的剛性。”
“這其中的過程需要心意的配合,心意一旦達到要求,則剛柔轉化全憑一心。”
青玄一邊和陳發雲對招,一邊思索著,漸漸的青玄的眼睛越來越亮。
剛柔並非完全對立,而是在合適的時候展現出合適的力量。
純剛無柔是硬手,純柔無剛是軟手。
青玄隱隱的感覺自己有所明悟,當即心意一動,揮出的拳頭外顯成剛,心意內斂,渾身肌肉放鬆,內隱成柔。
“砰!”
青玄一時興奮,一個沒注意就被一招“野馬分鬃”打得倒退好幾步。
好在自己動用柔勁擋住了一部分力量。
否則怕是當即就要輸了。
……
“了不起啊,21歲就要進入化勁了,足足比我們早了幾年啊。”納蘭元述語氣酸酸的說道
“哈哈,哈哈,我也沒想到他能這麽快就明悟了,我還以為他還要幾年呢。”黃飛鴻止不住笑意的說道。
嚴振東也略顯羨慕的說道:“如果他按部就班的修煉,或許需要幾年才能明悟,但在擂台上,卻通過戰鬥將這個過程縮短了。”
“看來戰鬥才是武者提升最快的途徑,黃師傅,我早就想挑戰你了。”
“但是礙於青玄的關係,貿然挑戰可能引起黃師傅的不悅,之後擂台上,正好好好比試一番。”嚴振東看著黃飛鴻說道。
平時的時候,貿然挑戰,會被視為挑釁,一些人為了不折損自己的名望,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也不會貿然接下挑戰。
“嚴師傅既然想賜教,在下自然全力奉陪。”黃飛鴻笑著迴應道。
……
擂台上,陳發雲也感覺到青玄的狀態有些不對。
感覺青玄像是在一心二用一樣,出招也沒有先前那樣的猛烈,更多的是見招拆招。
直到看到青玄心意變化,拳招剛柔變化隨意,毫無滯澀時,方才明白,自己這是成為對方的陪聊了。
在自己的陪練下,青玄貌似快要進入剛柔變化完全隨心的境界了。
一時間心中有些苦澀,自己的太極拳中,蘊含剛柔並濟的道理,自己是知道的。
但是自己卻一直無法明悟,導致運用時剛柔轉化不連貫,不能隨心意而變。
隨後,陳發雲也不防守了,也不采用消耗對方體力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