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李慕文迴到住的地方時,已經過了中午,出門的學子們都已經迴來了。
李慕文一進院子,就看到大家坐在一起討論著,這個說:“今年定會考稅收之策。”
那個說:“不盡然,可能會考人口增長問題。”
他們說的這些是隔幾年就要考一迴的,大家也早做了準備。
李慕文看那幾個和他同去書店買了主考官文章的人沒有吱聲,想來大家如果真的有什麽有用的消息,也都會藏著掖著吧,哪裏會大聲宣揚出去呀!
有人問李慕文:“慕文兄,你今天去書店有沒有什麽新發現?”
李慕文倒覺得自己看的書沒什麽好藏著掖著的,當即說道:“我就去找了早上問你們的典故,河伯觀海。那典故……”
話還沒說完,眾人就打斷了他,說道:“你這可是浪費了時間呀,這考前兩天時間多麽寶貴呀,你去研究那個?”
你快來聽聽我今天打聽到的消息吧!
眾人又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可在李慕文感知裏,大家都沒打聽到什麽有用的消息,說的話也是模棱兩可的多。
李慕文聽了一陣後,就悄無聲息的離開了,注意到他的人也不多,有幾個人看到他走了,也跟著一起迴到了自己的房間。
到了考試前一天,書院裏的舉人夫子到了,明天就是考試,今天緊張不得了的人很多,夫子這個時候來,一是為了明天給大家作擔保,兒也是為了安撫大家的心情。
李慕文此時倒不是很緊張,他甚至有些期待,想要盡快考完迴家去找自己的夫人。
終於到了正式考試這一天,李慕文隻覺得精神煥發,早早的就有人來叫他們出發去考場。
到了考場後,經過一係列的檢查流程,李慕文終於坐在了自己的號房內,很慶幸,不臨近臭號,聽過不少臭號故事的李慕文心情不錯,覺得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鄉試共有三場,一場三天兩夜,共九天六夜,若是一直在臭號邊,那真是不死也得掉層皮。
第一場的考卷很快就發下來了,第一場考的是四書五經的內容,以及根據題目內容來寫文學作品。
李慕文很快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驚喜,文學作品的內容竟是河伯觀海,這是什麽運氣,他不禁手都在顫抖。
沒人注意到的是,除他之外,還有十幾個考生手也在顫抖,不過他們是被自己氣的,為什麽昨天不讓李慕文說下去。
沒辦法,他們隻能硬著頭皮寫下去。
李慕文這邊,深深唿吸了一口氣,然後提筆把昨天看完河伯觀海這個典故後心中的想法結合學過的寫文學作品的技巧,做了一篇賦。
這都是記在草稿上的,等到最後謄到正式的考卷上。
很快,李慕文就寫完了,然後到了他最擅長的迴答四書五經的環節,對於這幾本書,李慕文可以說是倒背如流,不管是出自多小眾的地方或是搭的稀奇古怪,他都能不費吹灰之力答出來。
題量很大,但李慕文隻用了兩天時間,就寫好了。
最後的一天,李慕文養精蓄銳,為了接下來的兩場硬仗做準備。
等到第三天,考生們走出貢院的大門,聽風書院自然有人來接這些學子們
等到迴到他們居住的院子,聽風書院的學子們立刻把李慕文圍起來了,不死心地問他:“慕文兄,這河伯觀海到底是什麽典故?我看看我有沒有蒙對。”
有人問出來了,有人伸長脖子等著李慕文的迴答,可李慕文的話卻讓眾人心涼透了半截。
李慕文將河伯觀海的典故一五一十的講出來了。
大家都唉聲歎氣的,不時有人酸幾句。
“當時不知道是誰不讓慕文兄繼續說下去的,耽誤我們這一屋子的人。”
還有人說:“慕文兄再推測推測別的吧!我們都趁今天晚上趕緊看看。”
前一句還沒人搭聲,聽到後一句卻很多人都雙眼如炬一般看著李慕文。
李慕文有些無奈地笑著搖了搖頭說:“各位兄台,我這也是巧合,下一場哪還會有這種運氣,再說今晚我也不打算做什麽了,隻盼著能休息好,以應對下兩場考試。”
聽到李慕文這麽說,眾人也明白李慕文這真的是運氣,也不好再繼續說什麽,大家經過三天兩夜的考試的摧殘,也早已經很累了,當即眾人就各自迴去休息了。
李慕文到自己的房間後,也是倒床上就睡,貢院的床實在過分硬了,硌的人睡不著覺。
到了第二天,眾人感覺更疲乏了,但緊接著而來的考試,卻讓他們不得不打起精神。
還是如第一天一樣的各種檢查,第二場考試考的內容是官場應用文,包括上下往來的公文、根據提供的案例撰寫判文等。
這對於李慕文來說沒有什麽難度,不過題量很大,導致他差點沒有寫完,不過好在他完整的答完了卷子。
因為沒有檢查,走出考場的李慕文竟有些忘記了自己有一些問題是怎麽迴答的,同伴們討論的時候,他都覺得有些恍惚。
等到第三場考試,考策論,涉及具體的治國民生問題,要求給出具體的對策和方法。
這次的策論考了五個題,其中占分最高的竟是邦交問題,這在以前很少考到,聽風書院練的不多,倒是雲芳曾問過李慕文,還和李慕文一起寫下過幾篇策論。
那是李慕文還感慨過,他們生活的地方,是從沒見過也沒接觸過番邦之人的,雲芳竟這麽了解番邦之事,且能說出這麽多見解,雲芳若是男子,定是治國能臣。
李慕文將題目的答案一一寫在草稿紙上,寫完後又謄在了考卷上。
當考卷被收走後,李慕文走出考場,深吸一口氣,他現在覺得輕鬆自在,想馬上迴家抱雲芳大喊幾聲。
可李慕文的想法現在還實現不了,他得知當成績出來的下午,就要去參加主考官組織的鹿鳴宴。
因此若是離府城較遠的地方的學子,都不會迴家,而是等在府城。
隻有覺得自己沒有機會或者離家較近的學子才會走。
聽風書院的學子沒有一個人走。
李慕文當然也不能走,他隻好在心裏不停祈禱成績快點出來。
而考完試,大量的才子們聚集在府城內,宴請就多了起來,不過若是宴請地點在那些風月場所,李慕文一律是不去的,久而久之,不少人傳言李慕文潔身自好,不慕女色。
等到考完第三天,李慕文才驚覺,若是一直不出成績,那自己應該給雲芳和家人們去封信,以防他們擔心。
於是這一天,李慕文給寫了兩封信,一封是給其餘家人的,報了平安,問了好。隻有薄薄的一張紙。
一封是寫給雲芳的,厚度大約是另一封的二十倍,寫了在府城的見聞,寫了考試遇到的種種,寫了對雲芳的思念,寫了對那些出入風月場所之人的鄙夷和對雲芳的保證。
寫完這些還覺得意猶未盡,不過又急著給雲芳寄過去,他想著以後要日日都寫才行。
這邊半個月沒有李慕文消息的李家人和雲芳都頗為擔憂,剛要去府城打探打探就收到了李慕文的來信。
看著明顯厚度不同的信件,李家人打趣地對雲芳說:“這慕文對你的心意可是有目共睹啊!”
雲芳也有些吃驚,那麽厚的信件得寫多少東西呀!
和李家人一起看了那個薄薄的信,知道李慕文一切都好,大家都放下心來,又知道李慕文還要在府城一段時間,大家又擔心他錢是否夠用。
他們讓雲芳先迴去看看李慕文給他寫了什麽,然後李慕文有什麽需要的再和他們說。
雲芳依言快步迴到了自己的房間,打開了李慕文給她的信,逐字逐句地讀了起來。
信中的內容也勾起了雲芳對李慕文的想念,雲芳也提起筆給李慕文寫了迴信。
李慕文沒有提缺錢的事情,雲芳還是夾了一張銀票給他,若是真的得中舉人,沒有足夠的銀錢傍身怎麽行呢!
就這樣李慕文和雲芳每天都通過信件往來互訴衷腸。
直到鄉試放榜那日,李慕文才停止了寫信給雲芳。
鄉試放榜前一天,街上就貼了告示,告訴大家,明天一早將在貢院門口掛榜,榜上有名者即為中舉。
一大早,貢院門口就擠滿了人,有自己來看榜的學子,還有被派來的侍從,有的一人前來,有的全家出動。還有那些為了得到一些賞錢,擠在前麵想投機取巧的人。
這些人會先官府一步去給中舉之人報喜,有些人就會給他們一些賞錢。
總之來得早的人才能占據有利位置,第一眼看到張貼的榜單。
聽風書院自然不會讓二十個學子擠在榜前,他們早就雇好了人,天還沒亮就站到了有利位置,這二十個學子的名字已經被這人記得牢牢的,若是誰的名字出現在榜單上,那他定能一眼發現。
今科來參加鄉試的秀才很多,約有三千八百多人,這些人中隻取四十人為今科舉人,可謂是百裏挑一。
別看每次聽風書院來參加鄉試的人不少,但能取得功名的寥寥無幾。
也正是因為成為舉人這條路很難,所以一旦中舉,那社會地位就會有天翻地覆地改變。
聽風書院二十位考生焦急地等在院子裏,他們估算著時間,那派去的人應是快要迴來了。
隻聽院子外傳來快步奔來的腳步聲,大家的心都提了起來。
二十人像是被同時定住一樣,不會說話,也不會動了。
那人到了院子裏後,高聲大喊:“我聽風書院兩人金榜題名。”
他說完這句,所有人眼睛都亮了。心裏想這可是多年來聽風書院成績最好的一次,同時上榜兩個舉人。未必不能有自己一個。
隻見那看榜的人從懷裏掏出了為防記錯,寫在紙上的名單說道:“分別是第六名李慕文和第二十七名劉展鵬。”
沒有念到名字的人眼神立刻暗了下去,有些不可置信地說:“我覺得我也答的可以呀!你會不會漏看了,不行,我還得去看看。”
說罷,走了出去。
不少人也覺得有這種可能,跟著走了出去。
看榜的人多年來一直為聽風書院看榜,早見慣了這種場景,沒有在意地對李慕文和劉展鵬說:“二位新舉人,快準備一下,一會兒官府定要來告知的人了。”
這時,二人才從巨大的驚喜中反應過來。
李慕文忙找朋友兌換了雲芳送來的銀票,約定俗成要給報喜的官差賞錢。
果然,官差很快就來了,送來了李慕文和劉展鵬的舉人文書,拿到這個文書,就代表著李慕文是這個國家官場中的一員了,已經有了參與政事的資格。
然後又通知了李慕文二人今天下午準時參加主考官組織的鹿鳴宴。
李慕文把賞錢遞到了傳信的官差手裏,那官差掂了掂,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說道:“那我再提醒你一句,這次科考主考官大人是當朝吏部尚書,最是討厭有人投機取巧,誰要是買過他的作品集,仿照他的風格答題,一律不予通過。你們參加鹿鳴宴也別觸了黴頭。”
李慕文想到,劉展鵬果然不是那買了主考官作品集的五人之一,心中也不由得慶幸,好在當初自己沒有被那五人影響,不然今天他也定是取不上的。
李慕文拱手向那官差道謝,那官差迴了一禮又連忙說:“李舉人,在下還有多家要報喜,就不打擾了。”
說完就趕緊走了。
此時,那些出門又一次看榜的人也都垂頭喪氣的迴來了,看到李慕文和劉展鵬送走了官差,那些人頗有些不自在,都各自失落的迴了房間。
院子裏隻剩下李慕文劉展鵬二人,劉展鵬率先發出邀請,對李慕文說:“不如你我二人到我房間一敘?無論是日後進京趕考還是繼續學習,你我二人都應該守望相助,還是要互相了解一下才行。”
正如劉展鵬所說,他們二人是不同的夫子在教導,彼此之間並不熟悉,但考上同一科的舉人,讓二人的身份比別人都近了一些。
李慕文一進院子,就看到大家坐在一起討論著,這個說:“今年定會考稅收之策。”
那個說:“不盡然,可能會考人口增長問題。”
他們說的這些是隔幾年就要考一迴的,大家也早做了準備。
李慕文看那幾個和他同去書店買了主考官文章的人沒有吱聲,想來大家如果真的有什麽有用的消息,也都會藏著掖著吧,哪裏會大聲宣揚出去呀!
有人問李慕文:“慕文兄,你今天去書店有沒有什麽新發現?”
李慕文倒覺得自己看的書沒什麽好藏著掖著的,當即說道:“我就去找了早上問你們的典故,河伯觀海。那典故……”
話還沒說完,眾人就打斷了他,說道:“你這可是浪費了時間呀,這考前兩天時間多麽寶貴呀,你去研究那個?”
你快來聽聽我今天打聽到的消息吧!
眾人又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可在李慕文感知裏,大家都沒打聽到什麽有用的消息,說的話也是模棱兩可的多。
李慕文聽了一陣後,就悄無聲息的離開了,注意到他的人也不多,有幾個人看到他走了,也跟著一起迴到了自己的房間。
到了考試前一天,書院裏的舉人夫子到了,明天就是考試,今天緊張不得了的人很多,夫子這個時候來,一是為了明天給大家作擔保,兒也是為了安撫大家的心情。
李慕文此時倒不是很緊張,他甚至有些期待,想要盡快考完迴家去找自己的夫人。
終於到了正式考試這一天,李慕文隻覺得精神煥發,早早的就有人來叫他們出發去考場。
到了考場後,經過一係列的檢查流程,李慕文終於坐在了自己的號房內,很慶幸,不臨近臭號,聽過不少臭號故事的李慕文心情不錯,覺得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鄉試共有三場,一場三天兩夜,共九天六夜,若是一直在臭號邊,那真是不死也得掉層皮。
第一場的考卷很快就發下來了,第一場考的是四書五經的內容,以及根據題目內容來寫文學作品。
李慕文很快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驚喜,文學作品的內容竟是河伯觀海,這是什麽運氣,他不禁手都在顫抖。
沒人注意到的是,除他之外,還有十幾個考生手也在顫抖,不過他們是被自己氣的,為什麽昨天不讓李慕文說下去。
沒辦法,他們隻能硬著頭皮寫下去。
李慕文這邊,深深唿吸了一口氣,然後提筆把昨天看完河伯觀海這個典故後心中的想法結合學過的寫文學作品的技巧,做了一篇賦。
這都是記在草稿上的,等到最後謄到正式的考卷上。
很快,李慕文就寫完了,然後到了他最擅長的迴答四書五經的環節,對於這幾本書,李慕文可以說是倒背如流,不管是出自多小眾的地方或是搭的稀奇古怪,他都能不費吹灰之力答出來。
題量很大,但李慕文隻用了兩天時間,就寫好了。
最後的一天,李慕文養精蓄銳,為了接下來的兩場硬仗做準備。
等到第三天,考生們走出貢院的大門,聽風書院自然有人來接這些學子們
等到迴到他們居住的院子,聽風書院的學子們立刻把李慕文圍起來了,不死心地問他:“慕文兄,這河伯觀海到底是什麽典故?我看看我有沒有蒙對。”
有人問出來了,有人伸長脖子等著李慕文的迴答,可李慕文的話卻讓眾人心涼透了半截。
李慕文將河伯觀海的典故一五一十的講出來了。
大家都唉聲歎氣的,不時有人酸幾句。
“當時不知道是誰不讓慕文兄繼續說下去的,耽誤我們這一屋子的人。”
還有人說:“慕文兄再推測推測別的吧!我們都趁今天晚上趕緊看看。”
前一句還沒人搭聲,聽到後一句卻很多人都雙眼如炬一般看著李慕文。
李慕文有些無奈地笑著搖了搖頭說:“各位兄台,我這也是巧合,下一場哪還會有這種運氣,再說今晚我也不打算做什麽了,隻盼著能休息好,以應對下兩場考試。”
聽到李慕文這麽說,眾人也明白李慕文這真的是運氣,也不好再繼續說什麽,大家經過三天兩夜的考試的摧殘,也早已經很累了,當即眾人就各自迴去休息了。
李慕文到自己的房間後,也是倒床上就睡,貢院的床實在過分硬了,硌的人睡不著覺。
到了第二天,眾人感覺更疲乏了,但緊接著而來的考試,卻讓他們不得不打起精神。
還是如第一天一樣的各種檢查,第二場考試考的內容是官場應用文,包括上下往來的公文、根據提供的案例撰寫判文等。
這對於李慕文來說沒有什麽難度,不過題量很大,導致他差點沒有寫完,不過好在他完整的答完了卷子。
因為沒有檢查,走出考場的李慕文竟有些忘記了自己有一些問題是怎麽迴答的,同伴們討論的時候,他都覺得有些恍惚。
等到第三場考試,考策論,涉及具體的治國民生問題,要求給出具體的對策和方法。
這次的策論考了五個題,其中占分最高的竟是邦交問題,這在以前很少考到,聽風書院練的不多,倒是雲芳曾問過李慕文,還和李慕文一起寫下過幾篇策論。
那是李慕文還感慨過,他們生活的地方,是從沒見過也沒接觸過番邦之人的,雲芳竟這麽了解番邦之事,且能說出這麽多見解,雲芳若是男子,定是治國能臣。
李慕文將題目的答案一一寫在草稿紙上,寫完後又謄在了考卷上。
當考卷被收走後,李慕文走出考場,深吸一口氣,他現在覺得輕鬆自在,想馬上迴家抱雲芳大喊幾聲。
可李慕文的想法現在還實現不了,他得知當成績出來的下午,就要去參加主考官組織的鹿鳴宴。
因此若是離府城較遠的地方的學子,都不會迴家,而是等在府城。
隻有覺得自己沒有機會或者離家較近的學子才會走。
聽風書院的學子沒有一個人走。
李慕文當然也不能走,他隻好在心裏不停祈禱成績快點出來。
而考完試,大量的才子們聚集在府城內,宴請就多了起來,不過若是宴請地點在那些風月場所,李慕文一律是不去的,久而久之,不少人傳言李慕文潔身自好,不慕女色。
等到考完第三天,李慕文才驚覺,若是一直不出成績,那自己應該給雲芳和家人們去封信,以防他們擔心。
於是這一天,李慕文給寫了兩封信,一封是給其餘家人的,報了平安,問了好。隻有薄薄的一張紙。
一封是寫給雲芳的,厚度大約是另一封的二十倍,寫了在府城的見聞,寫了考試遇到的種種,寫了對雲芳的思念,寫了對那些出入風月場所之人的鄙夷和對雲芳的保證。
寫完這些還覺得意猶未盡,不過又急著給雲芳寄過去,他想著以後要日日都寫才行。
這邊半個月沒有李慕文消息的李家人和雲芳都頗為擔憂,剛要去府城打探打探就收到了李慕文的來信。
看著明顯厚度不同的信件,李家人打趣地對雲芳說:“這慕文對你的心意可是有目共睹啊!”
雲芳也有些吃驚,那麽厚的信件得寫多少東西呀!
和李家人一起看了那個薄薄的信,知道李慕文一切都好,大家都放下心來,又知道李慕文還要在府城一段時間,大家又擔心他錢是否夠用。
他們讓雲芳先迴去看看李慕文給他寫了什麽,然後李慕文有什麽需要的再和他們說。
雲芳依言快步迴到了自己的房間,打開了李慕文給她的信,逐字逐句地讀了起來。
信中的內容也勾起了雲芳對李慕文的想念,雲芳也提起筆給李慕文寫了迴信。
李慕文沒有提缺錢的事情,雲芳還是夾了一張銀票給他,若是真的得中舉人,沒有足夠的銀錢傍身怎麽行呢!
就這樣李慕文和雲芳每天都通過信件往來互訴衷腸。
直到鄉試放榜那日,李慕文才停止了寫信給雲芳。
鄉試放榜前一天,街上就貼了告示,告訴大家,明天一早將在貢院門口掛榜,榜上有名者即為中舉。
一大早,貢院門口就擠滿了人,有自己來看榜的學子,還有被派來的侍從,有的一人前來,有的全家出動。還有那些為了得到一些賞錢,擠在前麵想投機取巧的人。
這些人會先官府一步去給中舉之人報喜,有些人就會給他們一些賞錢。
總之來得早的人才能占據有利位置,第一眼看到張貼的榜單。
聽風書院自然不會讓二十個學子擠在榜前,他們早就雇好了人,天還沒亮就站到了有利位置,這二十個學子的名字已經被這人記得牢牢的,若是誰的名字出現在榜單上,那他定能一眼發現。
今科來參加鄉試的秀才很多,約有三千八百多人,這些人中隻取四十人為今科舉人,可謂是百裏挑一。
別看每次聽風書院來參加鄉試的人不少,但能取得功名的寥寥無幾。
也正是因為成為舉人這條路很難,所以一旦中舉,那社會地位就會有天翻地覆地改變。
聽風書院二十位考生焦急地等在院子裏,他們估算著時間,那派去的人應是快要迴來了。
隻聽院子外傳來快步奔來的腳步聲,大家的心都提了起來。
二十人像是被同時定住一樣,不會說話,也不會動了。
那人到了院子裏後,高聲大喊:“我聽風書院兩人金榜題名。”
他說完這句,所有人眼睛都亮了。心裏想這可是多年來聽風書院成績最好的一次,同時上榜兩個舉人。未必不能有自己一個。
隻見那看榜的人從懷裏掏出了為防記錯,寫在紙上的名單說道:“分別是第六名李慕文和第二十七名劉展鵬。”
沒有念到名字的人眼神立刻暗了下去,有些不可置信地說:“我覺得我也答的可以呀!你會不會漏看了,不行,我還得去看看。”
說罷,走了出去。
不少人也覺得有這種可能,跟著走了出去。
看榜的人多年來一直為聽風書院看榜,早見慣了這種場景,沒有在意地對李慕文和劉展鵬說:“二位新舉人,快準備一下,一會兒官府定要來告知的人了。”
這時,二人才從巨大的驚喜中反應過來。
李慕文忙找朋友兌換了雲芳送來的銀票,約定俗成要給報喜的官差賞錢。
果然,官差很快就來了,送來了李慕文和劉展鵬的舉人文書,拿到這個文書,就代表著李慕文是這個國家官場中的一員了,已經有了參與政事的資格。
然後又通知了李慕文二人今天下午準時參加主考官組織的鹿鳴宴。
李慕文把賞錢遞到了傳信的官差手裏,那官差掂了掂,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說道:“那我再提醒你一句,這次科考主考官大人是當朝吏部尚書,最是討厭有人投機取巧,誰要是買過他的作品集,仿照他的風格答題,一律不予通過。你們參加鹿鳴宴也別觸了黴頭。”
李慕文想到,劉展鵬果然不是那買了主考官作品集的五人之一,心中也不由得慶幸,好在當初自己沒有被那五人影響,不然今天他也定是取不上的。
李慕文拱手向那官差道謝,那官差迴了一禮又連忙說:“李舉人,在下還有多家要報喜,就不打擾了。”
說完就趕緊走了。
此時,那些出門又一次看榜的人也都垂頭喪氣的迴來了,看到李慕文和劉展鵬送走了官差,那些人頗有些不自在,都各自失落的迴了房間。
院子裏隻剩下李慕文劉展鵬二人,劉展鵬率先發出邀請,對李慕文說:“不如你我二人到我房間一敘?無論是日後進京趕考還是繼續學習,你我二人都應該守望相助,還是要互相了解一下才行。”
正如劉展鵬所說,他們二人是不同的夫子在教導,彼此之間並不熟悉,但考上同一科的舉人,讓二人的身份比別人都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