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平安產下五皇子淮年的消息很快傳遍了九州大地,朝廷特命免除一年賦稅,普天同慶。
遠在江南道的鄭王也收到了消息,心下雖急卻還要裝作一副十足開心的模樣,命王參軍事連夜上折子慶賀,又附上珍貴禮物等等。
原本這水利工程耗時預計八個月左右,蓋因城中百姓苦繞道取水久矣,竟人人都報名引水井入家中,一時之間東湖清淤人手之眾,竟直接將工期縮短至六個月。
鄭王一行從都中帶來的銀兩全數用於修複堤壩,碼頭工與城中所有工匠都加入了修複工程中,其餘沒領到清淤活計的百姓都自發去東湖邊上幫忙做些修複堤壩的簡單活計,工期也縮短不少,還有一月有餘便可功成返迴雲都。
鄭王雖離開雲都近半年,但雲都內發生的大事他都事無巨細知道。
秦貴妃收買了魏思,知道聖人此刻正寶貝著嫡子淮年,少不得來信催促鄭王盡快返迴。眾人猜測著主子心思,也開始加快水利工程的進程,並著手打點起返程的行囊來。
近幾日淮陵日日都到東湖監工,餘危更是忙得腳不沾地,他正忙著加工淮瑾飛書寄來的《東湖石記》,書中對東湖後期的管理提出了規範章程,並提出了灌水定額的概念與配水方法等,餘危稍作加工準備呈與鄭王。
他也曾迴信問過淮瑾為何不親自呈給鄭王,這不是一個絕好的親近之法嗎?淮瑾卻隻迴複了一行字:“無咎來做此事,更善。”
鄭王收到《東湖石記》後果然大喜,一麵又叮囑餘危按照此法施行下去,一麵加緊趕工,帶來的府兵都上了堤壩,工程進度飛快。此後鄭王每每遇事皆尋求餘危意見,倒把秦貴妃與秦簡安排來的人往後稍站了。
而此刻雲都宮城內,最風光的必然是楊皇後了。
今日是她出月子的第一天,合宮妃嬪都來拜見。此刻殿內正坐著幾位高位嬪妃,其餘人等皆站著。五皇子被乳娘抱著正給眾人瞧看。
隻一會,楊皇後便道:“五皇子該喂奶了,乳娘先把皇子抱下去吧。”
“是,奴婢告退。”
秦貴妃瞧著榻上的楊皇後,麵色雖紅潤,氣息卻似有不足,於是便開口試探道:“娘娘高齡產下五皇子,雖是兇險了些,可總算是圓滿了。”
劉美人柔柔道:“是呀,妾身瞧娘娘麵色紅潤,心情愉悅,當真是比沒生產之前氣色好得多呢,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貴妃妹妹才是圓滿呢,”楊皇後強撐著應付,“二皇子如此優秀,聖人又倚重他,如今還把這麽大的工程交給他獨自去做,可見聖人十足信任他;劉美人就更不必說了,盛寵不歇,子嗣必是不愁的。”
一番話,說得幾人都很是開心。
秦貴妃見楊皇後還是如此圓滑老練,心下不屑,便知她已恢複不少。
聖人如今看重五皇子舉世皆知,頻頻破例,秦貴妃自然深感危機。原本的那位置已是觸手可見,如今卻不知未來形勢。
尚未及深思,楊皇後便對秦貴妃道:“貴妃妹妹,本宮有一事相求,還望妹妹出手相助。”
秦貴妃心下詫異,口中卻道:“皇後娘娘有事吩咐妾身便是,談不上相助。”
皇後深深歎了口氣,道:“實在是因為本宮生產尚未恢複,近日仍覺頗為乏累。本宮有孕期間合宮事務全仰仗妹妹打理,此事想必妹妹已是得心應手,便少不得再腆著臉求妹妹繼續幫著打理宮務。”
秦貴妃確實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原本此事她近日正琢磨著該怎麽提才能繼續把著,如今皇後卻將餅子送到嘴邊,心下喜不自勝,卻又少不得琢磨,但來不及細想她還是開口道:“姐妹間談什麽幫忙呀,您身子未愈尚需調養,此事便交給妾身繼續打理,您且安心養著便是。”
孟淑妃見楊皇後眼下隱隱有烏青,知道大齡產子不易,便先開口道:“娘娘恐怕乏了,妹妹便不打擾了,您好生休養,若有什麽需要妾身做的妾身必不推辭。先告退了。”
孟淑妃起身告退,楊皇後微微頷首並不挽留。她一開頭,其餘人也都有眼色地慢慢告退不提。
又一日,恰是淮瑾到長平宮請安的日子。澄盈又長了個子,孟淑妃正在挑給她裁新冬衣的料子。見哥哥來了便撲上去要抱,淮瑾笑吟吟地抱起澄盈道:
“阿盈好似沉了些。又長個子了吧?”
公主聽得哥哥說她沉立時便準備使壞,孟淑妃攔道:“可不許鬧你哥哥,我瞧他近日忙著修撰怕是累壞了。”
“母親也是,少做些衣裳,傷眼睛。”
母子三人坐下敘話,蘇英上些精致點心。
“你聽說你父親來找我的事了吧?”
孟淑妃一邊給淮瑾剝果皮一邊問。
淮瑾聞得此言並不詫異,撥弄著妹妹頭上的花釵,似是覺得好看,不經意道:“聽說了,想來問問母親的想法。”
孟淑妃卻有些為難,她把果子放下,身子更往淮瑾那邊傾些:“你父親要我和秦貴妃一道打理後宮也是為了製衡,不叫她一家獨大,能夠理解。”
淮瑾見孟淑妃為難,便道:“但兒子不建議母親接受。”
“為何?”
“且不說宮務繁雜,阿盈尚小離不開人。若您答應了,貴妃娘娘可不會認為是父親的錯,隻會認為是您阻礙了她攬權,如今她與二哥勢大,母親必不可與他們明著對上,對您百害而無一利。而皇後正好借著產後虛弱的名頭坐山觀虎鬥,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最後得利的自然是皇後,母親可不要著了道去做那隻鬥虎。”
“可不做老虎我又能做什麽?你父親倒好,把這苦差事分給咱們,他片葉不沾身。”
“您做局外人便好,帶著咱們阿盈一起。”
淮瑾笑著刮了刮阿盈的鼻頭,兄妹兩個便笑作一團。
原本孟淑妃便不欲與人爭鬥,也隻是因為聖人開口才有些為難。如今見淮瑾如此說,便打定主意不插手此事,叫秦貴妃一人獨攬便好。
孟淑妃又蹙起眉頭瞧著淮瑾道:“可這借口該怎麽取呢?得是個巧宗才行,才好讓你父親信服。”
淮瑾頓了片刻,又想起什麽,笑道:“母親,此事父親不過是要您一個態度罷了,您無論取個什麽借口在他看來都是一樣。我看不如就說,入秋了,阿盈的衣裳短了,得給她裁新衣。母親覺得這個借口如何?”
孟淑妃被兒子這個借口逗笑,抱過澄盈道:“甚好。”
母子三人閑話一會,孟淑妃本欲留他用午膳,淮瑾卻道修撰事務要緊得趕迴去處理,孟淑妃自然知道她這兒子趕著迴去可不光是為了修撰,更是為了他書房裏的那個小丫頭。
待淮瑾走後,孟淑妃便對著蘇英說道:“你將星露帶過來,悄悄地別叫瑾兒發現,我倒要看看梅扇二人在我兒府中究竟做了什麽,竟鬥不過一個外頭買來的黃毛丫頭。”
“是,奴婢這就去辦。”
而江南道那邊因日夜趕工,已於十一月初告成。鄭王更是一刻都等不得,連夜整理行囊趕迴雲都,百姓們星夜夾道歡送,餘危也及時遞了折子上去,聖人少不了多加褒獎。
此一事後鄭王向天下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讓此事成為大周朝第一美談。
十一月中,鄭王返迴雲都,三皇子於城門外相迎,朝野間俱是表功鄭王的折子,雪花一般飛入了思政殿。聖人大喜,下旨加封鄭王食邑兩千戶。
如今鄭王實封五千戶,比之親王規製整整多了四倍。
一時之間,鄭王風頭無兩。楊皇後閉鎖宮門專心養育幼子,秦貴妃獨攬宮務,朝野間風起雲湧。
遠在江南道的鄭王也收到了消息,心下雖急卻還要裝作一副十足開心的模樣,命王參軍事連夜上折子慶賀,又附上珍貴禮物等等。
原本這水利工程耗時預計八個月左右,蓋因城中百姓苦繞道取水久矣,竟人人都報名引水井入家中,一時之間東湖清淤人手之眾,竟直接將工期縮短至六個月。
鄭王一行從都中帶來的銀兩全數用於修複堤壩,碼頭工與城中所有工匠都加入了修複工程中,其餘沒領到清淤活計的百姓都自發去東湖邊上幫忙做些修複堤壩的簡單活計,工期也縮短不少,還有一月有餘便可功成返迴雲都。
鄭王雖離開雲都近半年,但雲都內發生的大事他都事無巨細知道。
秦貴妃收買了魏思,知道聖人此刻正寶貝著嫡子淮年,少不得來信催促鄭王盡快返迴。眾人猜測著主子心思,也開始加快水利工程的進程,並著手打點起返程的行囊來。
近幾日淮陵日日都到東湖監工,餘危更是忙得腳不沾地,他正忙著加工淮瑾飛書寄來的《東湖石記》,書中對東湖後期的管理提出了規範章程,並提出了灌水定額的概念與配水方法等,餘危稍作加工準備呈與鄭王。
他也曾迴信問過淮瑾為何不親自呈給鄭王,這不是一個絕好的親近之法嗎?淮瑾卻隻迴複了一行字:“無咎來做此事,更善。”
鄭王收到《東湖石記》後果然大喜,一麵又叮囑餘危按照此法施行下去,一麵加緊趕工,帶來的府兵都上了堤壩,工程進度飛快。此後鄭王每每遇事皆尋求餘危意見,倒把秦貴妃與秦簡安排來的人往後稍站了。
而此刻雲都宮城內,最風光的必然是楊皇後了。
今日是她出月子的第一天,合宮妃嬪都來拜見。此刻殿內正坐著幾位高位嬪妃,其餘人等皆站著。五皇子被乳娘抱著正給眾人瞧看。
隻一會,楊皇後便道:“五皇子該喂奶了,乳娘先把皇子抱下去吧。”
“是,奴婢告退。”
秦貴妃瞧著榻上的楊皇後,麵色雖紅潤,氣息卻似有不足,於是便開口試探道:“娘娘高齡產下五皇子,雖是兇險了些,可總算是圓滿了。”
劉美人柔柔道:“是呀,妾身瞧娘娘麵色紅潤,心情愉悅,當真是比沒生產之前氣色好得多呢,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貴妃妹妹才是圓滿呢,”楊皇後強撐著應付,“二皇子如此優秀,聖人又倚重他,如今還把這麽大的工程交給他獨自去做,可見聖人十足信任他;劉美人就更不必說了,盛寵不歇,子嗣必是不愁的。”
一番話,說得幾人都很是開心。
秦貴妃見楊皇後還是如此圓滑老練,心下不屑,便知她已恢複不少。
聖人如今看重五皇子舉世皆知,頻頻破例,秦貴妃自然深感危機。原本的那位置已是觸手可見,如今卻不知未來形勢。
尚未及深思,楊皇後便對秦貴妃道:“貴妃妹妹,本宮有一事相求,還望妹妹出手相助。”
秦貴妃心下詫異,口中卻道:“皇後娘娘有事吩咐妾身便是,談不上相助。”
皇後深深歎了口氣,道:“實在是因為本宮生產尚未恢複,近日仍覺頗為乏累。本宮有孕期間合宮事務全仰仗妹妹打理,此事想必妹妹已是得心應手,便少不得再腆著臉求妹妹繼續幫著打理宮務。”
秦貴妃確實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原本此事她近日正琢磨著該怎麽提才能繼續把著,如今皇後卻將餅子送到嘴邊,心下喜不自勝,卻又少不得琢磨,但來不及細想她還是開口道:“姐妹間談什麽幫忙呀,您身子未愈尚需調養,此事便交給妾身繼續打理,您且安心養著便是。”
孟淑妃見楊皇後眼下隱隱有烏青,知道大齡產子不易,便先開口道:“娘娘恐怕乏了,妹妹便不打擾了,您好生休養,若有什麽需要妾身做的妾身必不推辭。先告退了。”
孟淑妃起身告退,楊皇後微微頷首並不挽留。她一開頭,其餘人也都有眼色地慢慢告退不提。
又一日,恰是淮瑾到長平宮請安的日子。澄盈又長了個子,孟淑妃正在挑給她裁新冬衣的料子。見哥哥來了便撲上去要抱,淮瑾笑吟吟地抱起澄盈道:
“阿盈好似沉了些。又長個子了吧?”
公主聽得哥哥說她沉立時便準備使壞,孟淑妃攔道:“可不許鬧你哥哥,我瞧他近日忙著修撰怕是累壞了。”
“母親也是,少做些衣裳,傷眼睛。”
母子三人坐下敘話,蘇英上些精致點心。
“你聽說你父親來找我的事了吧?”
孟淑妃一邊給淮瑾剝果皮一邊問。
淮瑾聞得此言並不詫異,撥弄著妹妹頭上的花釵,似是覺得好看,不經意道:“聽說了,想來問問母親的想法。”
孟淑妃卻有些為難,她把果子放下,身子更往淮瑾那邊傾些:“你父親要我和秦貴妃一道打理後宮也是為了製衡,不叫她一家獨大,能夠理解。”
淮瑾見孟淑妃為難,便道:“但兒子不建議母親接受。”
“為何?”
“且不說宮務繁雜,阿盈尚小離不開人。若您答應了,貴妃娘娘可不會認為是父親的錯,隻會認為是您阻礙了她攬權,如今她與二哥勢大,母親必不可與他們明著對上,對您百害而無一利。而皇後正好借著產後虛弱的名頭坐山觀虎鬥,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最後得利的自然是皇後,母親可不要著了道去做那隻鬥虎。”
“可不做老虎我又能做什麽?你父親倒好,把這苦差事分給咱們,他片葉不沾身。”
“您做局外人便好,帶著咱們阿盈一起。”
淮瑾笑著刮了刮阿盈的鼻頭,兄妹兩個便笑作一團。
原本孟淑妃便不欲與人爭鬥,也隻是因為聖人開口才有些為難。如今見淮瑾如此說,便打定主意不插手此事,叫秦貴妃一人獨攬便好。
孟淑妃又蹙起眉頭瞧著淮瑾道:“可這借口該怎麽取呢?得是個巧宗才行,才好讓你父親信服。”
淮瑾頓了片刻,又想起什麽,笑道:“母親,此事父親不過是要您一個態度罷了,您無論取個什麽借口在他看來都是一樣。我看不如就說,入秋了,阿盈的衣裳短了,得給她裁新衣。母親覺得這個借口如何?”
孟淑妃被兒子這個借口逗笑,抱過澄盈道:“甚好。”
母子三人閑話一會,孟淑妃本欲留他用午膳,淮瑾卻道修撰事務要緊得趕迴去處理,孟淑妃自然知道她這兒子趕著迴去可不光是為了修撰,更是為了他書房裏的那個小丫頭。
待淮瑾走後,孟淑妃便對著蘇英說道:“你將星露帶過來,悄悄地別叫瑾兒發現,我倒要看看梅扇二人在我兒府中究竟做了什麽,竟鬥不過一個外頭買來的黃毛丫頭。”
“是,奴婢這就去辦。”
而江南道那邊因日夜趕工,已於十一月初告成。鄭王更是一刻都等不得,連夜整理行囊趕迴雲都,百姓們星夜夾道歡送,餘危也及時遞了折子上去,聖人少不了多加褒獎。
此一事後鄭王向天下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讓此事成為大周朝第一美談。
十一月中,鄭王返迴雲都,三皇子於城門外相迎,朝野間俱是表功鄭王的折子,雪花一般飛入了思政殿。聖人大喜,下旨加封鄭王食邑兩千戶。
如今鄭王實封五千戶,比之親王規製整整多了四倍。
一時之間,鄭王風頭無兩。楊皇後閉鎖宮門專心養育幼子,秦貴妃獨攬宮務,朝野間風起雲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