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壞的消息接踵而至!
欽陵正在驚訝之間,又來人飛報,“將軍!不好啦!不好啦!”
欽陵怒道,“又出什麽事了?本將軍就不信還能有什麽更壞的消息!”
“哦……還真有……大唐英國公李世績率領李洛、契苾何力、李謹行以及十萬大軍,距離涼州城不過四十裏!預計明日就會和李道宗部對我軍形成合圍!”
“李世績不是在齊州平叛嗎?還有那個……那個李洛不是在營州嗎?”
“哎呀!將軍!唐朝三路大軍同時平叛,不過一天契丹新羅齊王李佑就讓人家幹滅火了……”
欽陵驚想,那李洛當年奪我寶馬,搶我寶槍就已經讓我頭皮發麻,再加上李雷、李世績等,還有二十幾萬大軍!這仗不能打了!
如今內有讚普病重,邏些被襲,外有兩路唐朝大軍,再不退走,就有被合圍的風險!
欽陵道,“讚普昏迷,本將軍就替他暫領三軍,傳令諸將,撤軍!”
那軍醫卻道,“將軍怎麽不為讚普醫治心病?讚普隻要全殲這兩路唐軍,長安指日可下!”
欽陵心說我要有那能耐我還在這扯啥啊?
軍醫又道,“下官不能為讚普醫病,將軍要殺我!如今將軍不能為讚普醫病,是不是也該斬首?”
欽陵被懟的啞口無言,不過他現在沒功夫和一個軍醫抬杠,趕緊帶著大軍連夜退往吐穀渾。
第二日,李世績與李道宗在涼州會師!河西四州全部光複。
在吐穀渾隻休整了一天的吐蕃大軍不作停留,隻想快速趕迴邏些城,慕容忠烈對欽陵說道,“你們都撤了,大唐找我算賬怎麽辦?”
欽陵哪有功夫搭理他,“汝此言差矣,當初是你殺死高甑生,懼怕大唐,這才尋求我們吐槽庇護,如今非是我國絕情,隻是自身難保,咱們兩國各奔東西,自求多福吧!”
慕容急道,“將軍……要不本王和你們共同迴歸邏些城?”
“不不不行!絕對不行!”欽陵哪裏肯答應?他們現在隻想向大唐求和,上表請罪,把慕容忠烈帶迴去,唐朝還不來要人?
欽陵怒道,“你再比比老子就把你的頭顱砍下,拿去向大唐請罪!”
慕容忠烈隻好閉嘴。
又兩天吐蕃撤走,唐軍兵臨吐穀渾伏俟城,慕容忠烈畏罪自殺,首級被李世績割下來送往長安,築成京觀。
自此,吐蕃契丹新羅齊州皆平,大唐內部再無紛亂,這場浩劫看似驚險,然而實際上大唐家底太厚,人才太多,短時間之內就平定全部叛亂,若是換個國家,如此內憂外患,早就分崩離析。
青藏高原,布達拉宮,那鬆讚幹布終於醒來,隻是身體大不如前,迴到邏些城之後發現吐蕃積攢多年的家底被唐軍蘇定方洗劫一空,邏些城又被燒成一片廢墟,隻有這布達拉宮還屹立在高原之上。
鬆讚幹布大怒,“強盜行徑!真是強盜!”
文成公主怒懟道,“是你反叛在先!如今怎麽反咬一口?”
鬆讚幹布隻是歎息。
公主道,“讚普莫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這麽重要的事讚普你為何瞞著本宮?”
鬆讚幹布道,“這事哪裏能告訴你,你若知道必然不會同意我出兵攻打大唐!”
“那是自然!本宮如果知道,必然竭力阻止讚普!讚普!你讓本宮說你什麽好?大唐在外與大食開戰,吐穀渾反叛,讚普你不出兵平叛,反而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本宮之前以為讚普是一代人傑,萬萬沒想到竟然有如此小人行徑!真真是豈有此理!”
文成公主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這還沒完,最後又說,“讚普!如果不是本宮向蘇將軍求情,咱們這布達拉宮還有你唯一的骨血都保不住!咱們夫妻現在隻能去露宿街頭!”
鬆讚幹布一陣劇烈咳嗽,“咳咳咳……咳咳咳……”
“殿下!殿下!我知道錯了!事到如今悔之晚矣!還請公主殿下向大唐皇帝美言幾句,叫李世績部不要繼續進兵!”
文成公主怒道,“哼!你有事隻和那祿東讚父子商量,如今怎麽又來求我!”
鬆讚幹布泣曰,“是夫君我錯了!但你我畢竟夫妻一場,難道殿下就忍心看為夫我苦心創立的基業毀於一旦嗎?”
文成公主憤然起身,背對著鬆讚幹布,昂然而立。
鬆讚幹布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抱著文成公主的大腿道,“殿下如果不肯幫我向天子求情,我吐蕃數百萬百姓恐怕盡遭戰火荼毒!請殿下看在高原蒼生的份上幫幫我吧!”
公主一皺眉,“你放開!堂堂男子漢敢作敢當!你以為陛下不會興師問罪嗎?”
“所以還請公主幫我求情啊!”鬆讚幹布跪在地上抱著文成公主的大腿,苦苦哀求。
二人畢竟有多年夫妻感情,這鬆讚幹布平時待公主甚厚,公主終是心軟,便答應下來。
“好了!你起來吧!待本宮修書一封!能不能成,本宮也沒把握!”
放下吐蕃暫且不表,再說大唐。
內部各地叛亂終於平定,仿佛一切就要迴歸正軌。
波斯,大唐軍營。
李世民端坐在中軍大帳之中,正與諸位將軍議事。
帳外忽然出現一人,李世民定睛一看,乃是李靖。
大喜曰,“靖兄不在長安,怎麽來到波斯,快快進來,賜座賜座!”
那李靖也不說話,徑直走進大帳,腿腳也不瘸了,跪地拜曰,“陛下!老臣已經擊敗吐蕃,長安無恙,請陛下安心!”
“哈哈哈哈……當初李昭和朕說有你這軍神在長安,吐蕃必敗!朕還不信,畢竟靖兄年邁,沒想到靖兄老當益壯,真是大唐之幸,蒼生之幸啊!”
“靖兄快些起來,快賜座!來人啊賜座!”可是無論李世民怎樣大聲吩咐,並無人理他。
又聽李靖說道,“陛下!老臣去矣!恨再不能和陛下臨陣討賊!還請陛下保重!”
李世民驚道,“靖兄既然遠來,不幫朕破大食,入中東,還去往何處啊?”
李靖低頭不語。
“靖兄?靖兄?”李世民走上前去,欲圖抓住李靖的大手,卻抓了個寂寞。
李靖人影消失不見。
李世民大驚,猛然睜眼,原是一夢。
這幾個月以來,大唐國內禍亂頻出,特別是齊王李佑造反的消息讓李世民傷心不已,本來就沒有康複的身體每況愈下,後來諸地捷報頻傳,精神稍振,但還是臥床不起。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六百四十九年七月十日,李世民召長孫無忌李昭等入帳。
李世民躺在床上,不勝傷感道,“昨日朕得一夢,夢見李靖將軍去世!唉!難不成他真的不在人世了?”
他又歎了一口氣,“唉!朕也老了!”
長孫無忌與李昭正欲安慰,忽然傳來一個消息,大將軍衛國公李靖已於八天前離世。
那傳遞消息的飛騎日行千裏,這才於八天之內行了八千裏來到波斯將此消息傳到前線。
李世民聞聽隻覺眼前發黑,昏了過去。
欲知大唐天子性命如何,請看下迴分解。
欽陵正在驚訝之間,又來人飛報,“將軍!不好啦!不好啦!”
欽陵怒道,“又出什麽事了?本將軍就不信還能有什麽更壞的消息!”
“哦……還真有……大唐英國公李世績率領李洛、契苾何力、李謹行以及十萬大軍,距離涼州城不過四十裏!預計明日就會和李道宗部對我軍形成合圍!”
“李世績不是在齊州平叛嗎?還有那個……那個李洛不是在營州嗎?”
“哎呀!將軍!唐朝三路大軍同時平叛,不過一天契丹新羅齊王李佑就讓人家幹滅火了……”
欽陵驚想,那李洛當年奪我寶馬,搶我寶槍就已經讓我頭皮發麻,再加上李雷、李世績等,還有二十幾萬大軍!這仗不能打了!
如今內有讚普病重,邏些被襲,外有兩路唐朝大軍,再不退走,就有被合圍的風險!
欽陵道,“讚普昏迷,本將軍就替他暫領三軍,傳令諸將,撤軍!”
那軍醫卻道,“將軍怎麽不為讚普醫治心病?讚普隻要全殲這兩路唐軍,長安指日可下!”
欽陵心說我要有那能耐我還在這扯啥啊?
軍醫又道,“下官不能為讚普醫病,將軍要殺我!如今將軍不能為讚普醫病,是不是也該斬首?”
欽陵被懟的啞口無言,不過他現在沒功夫和一個軍醫抬杠,趕緊帶著大軍連夜退往吐穀渾。
第二日,李世績與李道宗在涼州會師!河西四州全部光複。
在吐穀渾隻休整了一天的吐蕃大軍不作停留,隻想快速趕迴邏些城,慕容忠烈對欽陵說道,“你們都撤了,大唐找我算賬怎麽辦?”
欽陵哪有功夫搭理他,“汝此言差矣,當初是你殺死高甑生,懼怕大唐,這才尋求我們吐槽庇護,如今非是我國絕情,隻是自身難保,咱們兩國各奔東西,自求多福吧!”
慕容急道,“將軍……要不本王和你們共同迴歸邏些城?”
“不不不行!絕對不行!”欽陵哪裏肯答應?他們現在隻想向大唐求和,上表請罪,把慕容忠烈帶迴去,唐朝還不來要人?
欽陵怒道,“你再比比老子就把你的頭顱砍下,拿去向大唐請罪!”
慕容忠烈隻好閉嘴。
又兩天吐蕃撤走,唐軍兵臨吐穀渾伏俟城,慕容忠烈畏罪自殺,首級被李世績割下來送往長安,築成京觀。
自此,吐蕃契丹新羅齊州皆平,大唐內部再無紛亂,這場浩劫看似驚險,然而實際上大唐家底太厚,人才太多,短時間之內就平定全部叛亂,若是換個國家,如此內憂外患,早就分崩離析。
青藏高原,布達拉宮,那鬆讚幹布終於醒來,隻是身體大不如前,迴到邏些城之後發現吐蕃積攢多年的家底被唐軍蘇定方洗劫一空,邏些城又被燒成一片廢墟,隻有這布達拉宮還屹立在高原之上。
鬆讚幹布大怒,“強盜行徑!真是強盜!”
文成公主怒懟道,“是你反叛在先!如今怎麽反咬一口?”
鬆讚幹布隻是歎息。
公主道,“讚普莫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這麽重要的事讚普你為何瞞著本宮?”
鬆讚幹布道,“這事哪裏能告訴你,你若知道必然不會同意我出兵攻打大唐!”
“那是自然!本宮如果知道,必然竭力阻止讚普!讚普!你讓本宮說你什麽好?大唐在外與大食開戰,吐穀渾反叛,讚普你不出兵平叛,反而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本宮之前以為讚普是一代人傑,萬萬沒想到竟然有如此小人行徑!真真是豈有此理!”
文成公主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這還沒完,最後又說,“讚普!如果不是本宮向蘇將軍求情,咱們這布達拉宮還有你唯一的骨血都保不住!咱們夫妻現在隻能去露宿街頭!”
鬆讚幹布一陣劇烈咳嗽,“咳咳咳……咳咳咳……”
“殿下!殿下!我知道錯了!事到如今悔之晚矣!還請公主殿下向大唐皇帝美言幾句,叫李世績部不要繼續進兵!”
文成公主怒道,“哼!你有事隻和那祿東讚父子商量,如今怎麽又來求我!”
鬆讚幹布泣曰,“是夫君我錯了!但你我畢竟夫妻一場,難道殿下就忍心看為夫我苦心創立的基業毀於一旦嗎?”
文成公主憤然起身,背對著鬆讚幹布,昂然而立。
鬆讚幹布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抱著文成公主的大腿道,“殿下如果不肯幫我向天子求情,我吐蕃數百萬百姓恐怕盡遭戰火荼毒!請殿下看在高原蒼生的份上幫幫我吧!”
公主一皺眉,“你放開!堂堂男子漢敢作敢當!你以為陛下不會興師問罪嗎?”
“所以還請公主幫我求情啊!”鬆讚幹布跪在地上抱著文成公主的大腿,苦苦哀求。
二人畢竟有多年夫妻感情,這鬆讚幹布平時待公主甚厚,公主終是心軟,便答應下來。
“好了!你起來吧!待本宮修書一封!能不能成,本宮也沒把握!”
放下吐蕃暫且不表,再說大唐。
內部各地叛亂終於平定,仿佛一切就要迴歸正軌。
波斯,大唐軍營。
李世民端坐在中軍大帳之中,正與諸位將軍議事。
帳外忽然出現一人,李世民定睛一看,乃是李靖。
大喜曰,“靖兄不在長安,怎麽來到波斯,快快進來,賜座賜座!”
那李靖也不說話,徑直走進大帳,腿腳也不瘸了,跪地拜曰,“陛下!老臣已經擊敗吐蕃,長安無恙,請陛下安心!”
“哈哈哈哈……當初李昭和朕說有你這軍神在長安,吐蕃必敗!朕還不信,畢竟靖兄年邁,沒想到靖兄老當益壯,真是大唐之幸,蒼生之幸啊!”
“靖兄快些起來,快賜座!來人啊賜座!”可是無論李世民怎樣大聲吩咐,並無人理他。
又聽李靖說道,“陛下!老臣去矣!恨再不能和陛下臨陣討賊!還請陛下保重!”
李世民驚道,“靖兄既然遠來,不幫朕破大食,入中東,還去往何處啊?”
李靖低頭不語。
“靖兄?靖兄?”李世民走上前去,欲圖抓住李靖的大手,卻抓了個寂寞。
李靖人影消失不見。
李世民大驚,猛然睜眼,原是一夢。
這幾個月以來,大唐國內禍亂頻出,特別是齊王李佑造反的消息讓李世民傷心不已,本來就沒有康複的身體每況愈下,後來諸地捷報頻傳,精神稍振,但還是臥床不起。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六百四十九年七月十日,李世民召長孫無忌李昭等入帳。
李世民躺在床上,不勝傷感道,“昨日朕得一夢,夢見李靖將軍去世!唉!難不成他真的不在人世了?”
他又歎了一口氣,“唉!朕也老了!”
長孫無忌與李昭正欲安慰,忽然傳來一個消息,大將軍衛國公李靖已於八天前離世。
那傳遞消息的飛騎日行千裏,這才於八天之內行了八千裏來到波斯將此消息傳到前線。
李世民聞聽隻覺眼前發黑,昏了過去。
欲知大唐天子性命如何,請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