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穆罕默德還有計劃,眾人眼前又是一亮。


    阿比說道,“單憑和吐蕃結盟這一招,就夠他李世民喝一壺的了!沒想到大王還有妙計?”


    “哼!那是自然!”


    “剛才那隻是對付大唐的計劃,對付羅馬的本王還沒說呢!”


    “還請大王明言!”


    穆罕默德說的口幹舌燥,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水說道,“嘖嘖!這大唐劍南道生產的蒙頂山茶真是清香撲鼻,口感細膩啊!等以後打敗李世民,本王一定去四川住上一個月,聽聞那裏是天府之國,啊哈哈哈……”


    “對了!剛才說到哪了?”


    艾布提醒道,“大王剛剛說有計策可以打敗羅馬!”


    “啊對對對!羅馬!早已不複昔日榮光,枉自作著大國夢而已!”


    “本王隻需要略施小計,就可以讓羅馬冰消瓦解!”


    諸將道,“願聞其詳!”


    “哼!本王隻需要命令歐麥爾緊守西部城池!羅馬根本打不進來!”


    “可是!我國之兵,都在此地,歐麥爾處兵微將寡,能守得住嗎?”


    “他麾下大將安牧西能征善戰,號稱羅馬克星,中東霸王,有此人在,我無憂矣!再者,難道就隻有他大唐會找人結盟嗎?”


    眾人一聽這話裏有話,趕緊追問,“難不成大王要結盟?”


    “沒錯!大唐和羅馬結盟!咱們便和法蘭克帝國結盟!本王早就秘密派遣使者,與法國達成共識,相約共擊羅馬!”


    “妙計啊!”


    “妙啊!這法國和羅馬兩國素有恩怨,領土糾紛不斷!法國必然全力進攻羅馬,如此一來羅馬不足為懼!”


    艾布也說道,“沒錯!臣聽聞法國帶甲百萬!上將千員,乃是歐洲第一大國強國!有他們出手!羅馬距離滅亡恐怕不遠了…大王真是好手段!”


    “看著吧,不久就會傳來法國進攻羅馬的消息,對了!他們的皇帝查理大帝還派使臣給本王送來什麽什麽八十二年的拉菲……嘿那酒入口即化,等打完仗,本王拿出來給你們慶功!”


    “哈哈哈…大王!如此說來,您這頓酒我們是喝定了啊!”


    “就是!臣到時候也嚐嚐那個什麽拉菲?”


    群臣又恭維道,“大王東連吐蕃,西結法國,縱橫萬裏,合擊唐羅,此戰必勝!大王真是功蓋萬古,氣吞八荒!”


    穆罕默德妙計頻出,


    “好了!好了!好了!本王話還沒說完呢,再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本王夜觀天象,近來我大食主星幽而複明!而東北方紫薇星黯淡無光!”


    眾人不懂星象,忙問道,“大王!這是何意啊?”


    “何意?哼哼!”穆罕默德冷哼一聲繼續說道,“意思就是我大食即將撥開迷霧,而東北方的大唐即將發生變亂,有大將或者重臣將要殞命!甚至他李世民本人都有可能小命不保!這星象與如今的局勢兩相照應!大食豈能不興!大唐豈能不亡?”


    眾人大喜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阿史那欲穀晃著個大腦袋又道,“我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穆罕默德高興,“但說無妨!”


    “大王!想那東土大唐李世民功低而無德,西邊羅馬君士坦斯不過是個傀儡,如此二人都能稱帝,大王何不趁此良機,登基稱帝?”


    “對!憑什麽他們都是皇帝!”


    “咱們大王深得人心,也該稱帝!”


    穆罕默德一聽這話,美得大鼻涕冒泡,故作謙虛道,“不好!不好吧!啊……哈哈哈……”


    “待大戰結束,本王再稱帝也不晚!”


    要說這穆罕默德夜觀天象的本領還真不錯!


    公元六百四十八年,貞觀二十二年春,長安洛陽相繼傳來噩耗!


    梁國公中書令房玄齡、東都留守尚書左仆射蕭瑀去世。


    房玄齡享年七十歲,蕭瑀享年七十四歲。


    李世民聞聽消息傷心不已,身體抱恙!追贈房玄齡太尉,諡號文昭,陪葬昭陵,追贈蕭瑀司空,諡號貞褊。


    要說人活七十古來稀,在古代能活超過七十歲絕對屬於長壽!按理說李世民也沒必要太過傷心!


    隻是這兩位是國家柱石,文臣表率,咱們書裏隻寫武將如何上馬打天下,但是文官治國更為重要!


    如今大唐疆域廣闊,人口眾多,沒有文臣在後方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李世民李昭等人在前方如何能安心對外作戰?如何能保證糧草軍資器械的供應?


    因此二人的去世給李世民帶來極其沉重的打擊,本來有二人在長安和洛陽,李世民根本不擔心大唐內部會出什麽亂子!


    可是如今二人去世,一絲隱隱的不祥之感從李世民的心頭升起。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大唐的厄運或許才剛剛開始!


    這日中軍大帳,李世民與諸將議事!


    李世民對眾人感歎道,“房蕭二人跟隨朕二十餘年,貞觀一朝所得功績!二人功不可沒啊!”


    “朕猶記當年,突厥頡利可汗引二十萬鐵騎南下,是時朕初登大寶,朝局不穩,內憂外患,蕭瑀雖是一介書生,武德舊臣,卻不辱我大唐文人風骨,堅決的支持朕抗擊突厥!”


    “咳咳咳……”李世民咳嗽不止。


    他又說道,“還有房玄齡!我大唐從統一到貞觀這二十年來,百戰百勝,少不了他的功勞,那老頭甚是可愛,朕當年親征高句麗,有人在長安巫告他謀反,他竟然把那人打包到前線交給朕處理……唉!俱往矣!朕從今以後但見遺像耳!”


    李世民說罷,竟當眾淚流滿麵。


    眾人也忍不住感傷,不知如何安慰,隻是齊聲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還請陛下節哀!”


    李世民擦了擦淚水話鋒一轉,“房玄齡與蕭瑀離世,朕擔心太子年輕,鎮不住奸佞之臣啊!朕離開長安在外兩年,是時候該和大食決戰!那兩路水軍現在到什麽位置了?”


    “陛下!薛萬徹部已經到達巴士拉港口外圍海域,並且發起進攻,隻是敵人防守堅決,恐怕短時間內難以攻克!至於蘇定方所部旅途遙遠,尚未到達指定區域!”李昭迴道。


    “這個薛萬徹怎麽搞得?當年攻打高句麗不是挺能打的?如今怎麽被一個小小巴士拉擋住!給他下達死命令!讓他務必盡快攻下巴士拉!”


    “另外!嚴密關切德黑蘭大食主力動向,一旦他們膽敢出戰或者是後退,全軍要迅速做出反應!”


    “是!”眾將領命!


    可就在此時,從外麵急匆匆進來一人,渾身是土,跪倒在地,“報!報!陛下大事不好!”


    李世民心裏一驚,“出什麽事了?”


    “陛下!吐蕃鬆讚幹布親率大軍三十萬!攻占吐穀渾全境……而且……而且……”


    “你說什麽?而且什麽?”


    “而且吐蕃人順勢攻下甘州肅州等河西四鎮!”


    “啊呀不好!鬆讚幹布真……”


    李世民話未說完,隻覺眼前一黑,暈倒在地!


    原來他這兩年領兵在外,本就疲勞不堪,再加上新羅女王金德曼、房玄齡、蕭瑀相繼去世,身體已經出現問題,全憑著一口氣硬撐著。


    現在又聽聞河西四鎮失守,吐蕃背刺大唐,竟突發風疾……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銀槍白馬戰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錦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錦唐並收藏銀槍白馬戰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