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多智近乎妖
大國崛起:穿越古代當皇帝 作者:七搭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複興帶兵離開朝堂很久,朝堂上的群臣才緩過勁來。
劉禪宣布群臣暫且退下,稍作休整之後才重新迴來商議。
然後才開始有人扶起靠在角落半躺著臉都被唿腫了的譙周,侍衛抬來擔架,把黃皓送去救治。宮女宦官們洗刷被黃皓的血跡沾滿了的地板。
劉禪迴到後殿,緩了好一會才緩過勁來。
宮女想過來奉茶,被劉禪斥責退下,並把所有的下人都趕了出去。
確定沒人之後,劉禪才在懷中掏出了劉複興留下的錦囊。
看完之後,汗流浹背,喉嚨幹渴。想拿起茶杯喝口水,手上卻根本都使不上力氣,啪啦一下茶杯摔到地上。
後宮張皇後聽到了前朝堂發生的事情,早就等不及趕了過來,可是到了劉禪殿外卻發現所有的下人都被趕了出來,知道皇帝心情不好,張皇後也不敢貿然進入。
可是當聽到屋裏有動靜時張皇後就再也忍不住了。好歹也是名將張飛之女,膽略異於常人。衝進屋裏之後卻發現沒發生什麽大事,隻是茶杯摔到了地上。
見張皇後進來,劉禪還是呆呆的兩眼無神的看著前方,仿佛都已經靈魂出竅了。
張皇後走到近前看到了劉複興留下的錦囊。拿起後,看了一眼皇帝。
劉禪知道是什麽情況,隻是沉沉的說了句,“是他留下的。”
張皇後見皇帝並沒有反應急問道,“諶兒,還是要拚死抵抗麽,不惜搞兵變也要死守社稷?”
劉禪冷笑了一聲道,“他讓我肉袒自縛,抬棺投降。”
張皇後還以為劉禪說的是反話,可看劉禪的表情卻又不像,見劉禪也沒有明確的反對,張皇後還是拆開了錦囊閱讀起裏麵的內容來。
讀完之後張皇後也是汗流浹背,口幹舌燥,一屁股坐在了劉禪身邊。
“這是人想出來的計策?把所有資源都算到了極致。這是我們的孩子?”
劉禪又冷笑一聲,“我看更像是多智近乎妖,諸葛武侯的孩子。”
這下把張皇後嚇了一哆嗦,忙跪倒匍匐在地,“皇上息怒。”
劉禪站起身扶起了張皇後,“皇後,寡人不是懷疑你,你站起來吧。”
扶起張皇後之後,劉禪又坐了迴去,連稱唿都改了,“我很快就是亡國之君了,不用再稱唿我為皇上了。”
早先劉禪已經接受了投降這個設定,可是讓他搞這麽個儀式一時間還有點緩不過勁來。
見劉禪要離開,張皇後忙道,“陛下。”
可是話一出口就被劉禪攔了下來,“就這樣吧,我們能看到的這肯定隻是計策的其中一部分,依計行事吧。”
知道劉禪心意已定,可是要讓自己的夫君堂堂一國之君肉袒自縛,抬棺投降作為皇後如何能夠接受的了啊。
張皇後再次跪倒匍匐在地,略帶哭腔的喊道,“陛下。”
“不用再說了,這樣也是能夠保全你們最可靠的辦法。”劉禪知道張皇後心中的意思,可他依然拒絕了。
聽到劉禪的迴答,張皇後心中一暖,不管劉禪在別人眼裏是什麽樣的人,是昏庸無能也好,是貪生怕死也罷,都是疼愛他的夫君啊。
走到門口,劉禪又迴過頭來說了句,“錦囊上不是說了麽,我們還會在洛陽再相見。”
隻留下張皇後在身後喃喃自語,“再相見再相見,這麽離譜的計策真能夠實現麽?”
說完就走出了後殿,他要履行完作為一個國君最後的職責。
朝堂之上已經收拾幹淨,群臣也整理儀容再次迴到朝堂之上。
侍中張紹匯報,“陛下,光祿大夫譙周傷勢並不算重,隻是雙臉頰異常紅腫。”
頓了頓接著道,“中常侍黃皓傷勢甚是嚴重,身上幾十處骨折,皮膚炸裂,口中咳血,現在已經無法言語,隻是。”
“隻是什麽,如實稟報。”劉禪催促道。
侍中張紹繼續匯報,“隻是,毆打中常侍黃皓的士兵仿佛是精心挑選並被囑咐過的,所有的傷口都避開了致命部位,所以傷勢雖非常嚴重,卻不至於丟掉性命。”
這件事錦囊中是提到過的,劉禪知道這是劉複興故意留了黃皓一命。
劉禪將譙周招了出來,“光祿大夫譙周何在?”
“吃在。”譙周腫著臉走了出來,話都說不利索了。
這時劉禪突然有點想笑,可是心裏想著要完全的執行好劉複興的計策,又繼續扮演了下去。
“朕已經決定出城投降,你速速擬定一份投降文書來,朕過目後,送向魏軍大營。”
譙周正在氣頭上,把所有的過錯都推到了蜀漢的那些鷹派身上,像他這樣的大儒早就勸說陛下早日投降,國君也早有此意,卻被那些糊塗的朝臣把持著沒能早日投降。
劉禪看著這投降文書,什麽,“蜀國憑據狹小的蜀地,負隅反抗,逆天運犯天威。”
什麽“我卻德行低劣、不明大體,貪受先人所創的微薄功業,掙紮抗拒多年,不服國家教化。”
什麽“天朝雄師,神威所到之處,怎敢不革麵洗心,順從天命”
什麽“望大魏廣布仁德普施聖教,能恩澤廣被天下。存亡生殺,全憑將軍裁決。”
劉禪以前總覺得譙周乃是當世大儒,文采斐然,現在看來惡心至極,而這一切都全在劉複興的算計之內。
於是,劉禪雖覺得惡心至極還是同意了這份投降文書,派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出城向鄧艾遞交降書。
在鄧艾同意受降之後,劉禪也果真按錦囊所出計策,肉袒自縛,抬棺投降。
劉禪吩咐用靈車拉著一口棺材,帶著蜀國地圖、戶籍、律令,綁了自己出城去鄧艾軍中投降。
投降還自綁國君,帶著棺材,儀式感拉滿,姿態卑微到了極點。
鄧艾也果如劉複興錦囊所述,開心大笑,大喜過望,親自替劉禪鬆了綁,設宴款待。
劉禪表現的感激涕零,慌忙下敕命,對各處蜀軍都下了止戰令。
高興的說道,“蜀軍多年北伐,勞民傷財,今後再也不用打仗了。
劉禪宣布群臣暫且退下,稍作休整之後才重新迴來商議。
然後才開始有人扶起靠在角落半躺著臉都被唿腫了的譙周,侍衛抬來擔架,把黃皓送去救治。宮女宦官們洗刷被黃皓的血跡沾滿了的地板。
劉禪迴到後殿,緩了好一會才緩過勁來。
宮女想過來奉茶,被劉禪斥責退下,並把所有的下人都趕了出去。
確定沒人之後,劉禪才在懷中掏出了劉複興留下的錦囊。
看完之後,汗流浹背,喉嚨幹渴。想拿起茶杯喝口水,手上卻根本都使不上力氣,啪啦一下茶杯摔到地上。
後宮張皇後聽到了前朝堂發生的事情,早就等不及趕了過來,可是到了劉禪殿外卻發現所有的下人都被趕了出來,知道皇帝心情不好,張皇後也不敢貿然進入。
可是當聽到屋裏有動靜時張皇後就再也忍不住了。好歹也是名將張飛之女,膽略異於常人。衝進屋裏之後卻發現沒發生什麽大事,隻是茶杯摔到了地上。
見張皇後進來,劉禪還是呆呆的兩眼無神的看著前方,仿佛都已經靈魂出竅了。
張皇後走到近前看到了劉複興留下的錦囊。拿起後,看了一眼皇帝。
劉禪知道是什麽情況,隻是沉沉的說了句,“是他留下的。”
張皇後見皇帝並沒有反應急問道,“諶兒,還是要拚死抵抗麽,不惜搞兵變也要死守社稷?”
劉禪冷笑了一聲道,“他讓我肉袒自縛,抬棺投降。”
張皇後還以為劉禪說的是反話,可看劉禪的表情卻又不像,見劉禪也沒有明確的反對,張皇後還是拆開了錦囊閱讀起裏麵的內容來。
讀完之後張皇後也是汗流浹背,口幹舌燥,一屁股坐在了劉禪身邊。
“這是人想出來的計策?把所有資源都算到了極致。這是我們的孩子?”
劉禪又冷笑一聲,“我看更像是多智近乎妖,諸葛武侯的孩子。”
這下把張皇後嚇了一哆嗦,忙跪倒匍匐在地,“皇上息怒。”
劉禪站起身扶起了張皇後,“皇後,寡人不是懷疑你,你站起來吧。”
扶起張皇後之後,劉禪又坐了迴去,連稱唿都改了,“我很快就是亡國之君了,不用再稱唿我為皇上了。”
早先劉禪已經接受了投降這個設定,可是讓他搞這麽個儀式一時間還有點緩不過勁來。
見劉禪要離開,張皇後忙道,“陛下。”
可是話一出口就被劉禪攔了下來,“就這樣吧,我們能看到的這肯定隻是計策的其中一部分,依計行事吧。”
知道劉禪心意已定,可是要讓自己的夫君堂堂一國之君肉袒自縛,抬棺投降作為皇後如何能夠接受的了啊。
張皇後再次跪倒匍匐在地,略帶哭腔的喊道,“陛下。”
“不用再說了,這樣也是能夠保全你們最可靠的辦法。”劉禪知道張皇後心中的意思,可他依然拒絕了。
聽到劉禪的迴答,張皇後心中一暖,不管劉禪在別人眼裏是什麽樣的人,是昏庸無能也好,是貪生怕死也罷,都是疼愛他的夫君啊。
走到門口,劉禪又迴過頭來說了句,“錦囊上不是說了麽,我們還會在洛陽再相見。”
隻留下張皇後在身後喃喃自語,“再相見再相見,這麽離譜的計策真能夠實現麽?”
說完就走出了後殿,他要履行完作為一個國君最後的職責。
朝堂之上已經收拾幹淨,群臣也整理儀容再次迴到朝堂之上。
侍中張紹匯報,“陛下,光祿大夫譙周傷勢並不算重,隻是雙臉頰異常紅腫。”
頓了頓接著道,“中常侍黃皓傷勢甚是嚴重,身上幾十處骨折,皮膚炸裂,口中咳血,現在已經無法言語,隻是。”
“隻是什麽,如實稟報。”劉禪催促道。
侍中張紹繼續匯報,“隻是,毆打中常侍黃皓的士兵仿佛是精心挑選並被囑咐過的,所有的傷口都避開了致命部位,所以傷勢雖非常嚴重,卻不至於丟掉性命。”
這件事錦囊中是提到過的,劉禪知道這是劉複興故意留了黃皓一命。
劉禪將譙周招了出來,“光祿大夫譙周何在?”
“吃在。”譙周腫著臉走了出來,話都說不利索了。
這時劉禪突然有點想笑,可是心裏想著要完全的執行好劉複興的計策,又繼續扮演了下去。
“朕已經決定出城投降,你速速擬定一份投降文書來,朕過目後,送向魏軍大營。”
譙周正在氣頭上,把所有的過錯都推到了蜀漢的那些鷹派身上,像他這樣的大儒早就勸說陛下早日投降,國君也早有此意,卻被那些糊塗的朝臣把持著沒能早日投降。
劉禪看著這投降文書,什麽,“蜀國憑據狹小的蜀地,負隅反抗,逆天運犯天威。”
什麽“我卻德行低劣、不明大體,貪受先人所創的微薄功業,掙紮抗拒多年,不服國家教化。”
什麽“天朝雄師,神威所到之處,怎敢不革麵洗心,順從天命”
什麽“望大魏廣布仁德普施聖教,能恩澤廣被天下。存亡生殺,全憑將軍裁決。”
劉禪以前總覺得譙周乃是當世大儒,文采斐然,現在看來惡心至極,而這一切都全在劉複興的算計之內。
於是,劉禪雖覺得惡心至極還是同意了這份投降文書,派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出城向鄧艾遞交降書。
在鄧艾同意受降之後,劉禪也果真按錦囊所出計策,肉袒自縛,抬棺投降。
劉禪吩咐用靈車拉著一口棺材,帶著蜀國地圖、戶籍、律令,綁了自己出城去鄧艾軍中投降。
投降還自綁國君,帶著棺材,儀式感拉滿,姿態卑微到了極點。
鄧艾也果如劉複興錦囊所述,開心大笑,大喜過望,親自替劉禪鬆了綁,設宴款待。
劉禪表現的感激涕零,慌忙下敕命,對各處蜀軍都下了止戰令。
高興的說道,“蜀軍多年北伐,勞民傷財,今後再也不用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