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敏銳洞察
全球鍛煉,開局水滸我來選 作者:大師來了啊焦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仿佛是服部半藏以敏銳洞察,首次發現了敵之間諜。二人交鋒僅三迴合,半藏猶如朽木般屹立,以傷勢之沉重為代價,阻擋下了敵方那淩厲一劍。
而後,劍聖塚原卜傳與鈴女聞風而來,將那間諜困住。據說雙雄並立,亦隻能勉力抵擋那間諜犀利的劍術。
三人激戰得水深火熱,恰逢宮本武藏大人神兵天降。借意念引導之劍,乘隙於間諜顧此失彼之際,揮出一劍封喉,這才截斷了敵人心脈,結束了戰鬥。
據說,在間諜垂死之際,竟仍能激發劍意,將三人逼得紛紛退避。
女忍略作思考,說道:“看來鈴女受的那次傷,便是源於那個時候。”
柳生宗嚴聞言瞪目如銅,喃喃一句:“這家夥居然是個間諜?”
論劍藝,他自信超然於服部半藏之上,可剩下三者對陣,他卻並無十足勝算。如今三敵一,竟還是贏得慘烈,此間諜難道已是劍之神靈?
若大明朝軍中多出幾個此類間諜……
實不堪設想。
“這間諜的武功,軍團長大人也未見得能穩勝?”有人疑問。
“軍團長的實力難以預測,但是換成其他任何人,恐怕都是以卵擊石。”
“八嘎!這間諜是超級精英士兵?一小兵竟然單挑殺敵英豪?”
“會不會是有bug?空間匹配出了錯?”
“我也覺得試驗空間出現錯誤,仗都不打了,判我們輸了?”
“開發這個爛程序的人,真該切腹謝罪!”
有人接話道:“這話有點無從接起啊。”
在帳篷一片嘈雜之際,書桌旁坐著的那位文士抬起眼睛,平靜道:“或許,我已經知道我們為何失敗了。”
如施咒般,喧鬧的營地瞬間歸於沉靜。
“竹中先生,請指教!”
片刻後,不論男男女女,包括柳生宗嚴在內的所有人都挺直腰板,向那文士行了一個禮。
這位文士是東瀛勢力中另一名五星強者,化身為第四軍團副軍師與陰陽師的“竹中半兵衛”。其地位在東瀛之中堪稱至高無上,在所有輪迴者中同樣名列前茅。
“這個間諜,軍團長大人曾經提起過。”
“根據他留下的較量痕跡,看出此人劍意向著絕情孤傲的方向。”
“不出意外,便是昔日中原三大絕劍中的‘絕劍’慕應雄。”
竹中半兵衛平靜道:“這樣的強者,整個中原或許也不超過十人,絕非普通士兵之流。”
日本人對竹中半兵衛總有股說不清的偏好,哪怕正史上並未載其諸多事跡,但他名聲卻傳得極其顯赫,常與孔明並稱“當代孔明”,選擇他作為夥伴還能額外增加智慧。
本身武藝非凡,並且成為團內智者的他,便掌握了許多決定權。
不過,竹中與孔明相較實在是有些莫名。拋開其他不說,這人總共也就活到三十多歲...
硬要比較,龐統、郭嘉才是正確答案。
“原來是這樣。”
柳生宗嚴稍感寬慰:“那請問竹中先生,我們為何判定失敗呢?”
“因為空間需要保持平衡。”
“啥?你說什麽?”
柳生宗嚴驚懼:“失敗算是平衡嗎?”
“事實不容置疑!”
竹中半兵衛做扶鏡狀,才記起此刻並未戴眼鏡。他沒有顯露出任何尷尬,立刻續道:
“這兩年間,明王朝一方的所有試煉者很有可能聯合作用,通過某種特殊的手段,持續強化著明軍的實力。”
“最大可能性便是借助工業化革命之路。”
“這事關我們何事?”
“關係重大,因為試煉空間在陣營戰時需維持基本平衡。”
“故而,一旦發現明王朝與東瀛之間失去平衡,便會強行消耗東瀛的氣運,創造契機,製造足夠平衡的強者。”
“我們之前並未認識到此問題,過於注重自身修為。”
“導致明王朝的實力不斷強化。”
“為保持平衡,東瀛被迫催生了織田大將軍、蘭斯,甚至是我們的軍團長這樣的強者。”
“但與此同時,東瀛的命運之數也在衰竭。”
“終於走到最後,東瀛氣數耗盡,試驗空間選擇了放棄基本的均衡。”
竹中半兵衛冷冷道:“於是直接判定我們失敗,進入千秋大劫的挑戰。”
“豈有此理!”
“龍國太過卑鄙!”
“這種無恥的詭計也會使用!”
一眾武士在營帳裏憤怒叫囂。
“發動千秋大劫並非試煉的目標!”
“那些舍棄修煉強化明軍的試煉者,無疑是在自尋死路!”
“顯然,試煉空間對他們此舉產生了反感,這才直接開啟如此艱難的考驗。”
“利用規則,他們確能讓東瀛暫時失利。”
“但弱者始終是弱者,不可能憑一時的巧計贏得勝利。”
竹中半兵衛冷笑:“現在的對手,是被強化到極限的東瀛軍團,明王朝必將灰飛煙滅!”
“如果...如果他們能夠解決千秋大劫,是否會得到極大的迴報?”
片刻後,有人怯怯地問道。
“或許吧...但這絕不可能。”
“嗯?”
“整個龍國,具有此種實力的不過五人。”
竹中半兵衛淡淡道:“我記得那幾人的模樣。”
“那麽,我們消滅明王朝之後,盡可能搜集資源進行修行?”
柳生宗嚴冷哼一聲:“盡可能挽迴我們在前期失誤造成的損失。”
“遇到這般病態的試煉者對手,我們也隻能如此應對!”
“無論怎樣,現在的我們站在命運一邊,必滅明王朝!”
“那些愚昧的龍國佬不明白,自身強大才是保障一切的基礎。因此,他們的下場隻會比我們更淒慘!”
竹中半兵衛輕輕舒展眉頭,微微笑道:“而且迴去之後,這筆寶貴的信息也將足以令我們衣食無憂!”
“竹中大人說得對!”
“隨竹中大人攻破大明!”
“殺死所有的龍國試煉者!”
“不能讓他們輕易解脫!”
一眾武士激情滿溢,紛紛高唿。
嗚咽!
此時,遠遠的,傳來嘹亮的號角聲。
而後,劍聖塚原卜傳與鈴女聞風而來,將那間諜困住。據說雙雄並立,亦隻能勉力抵擋那間諜犀利的劍術。
三人激戰得水深火熱,恰逢宮本武藏大人神兵天降。借意念引導之劍,乘隙於間諜顧此失彼之際,揮出一劍封喉,這才截斷了敵人心脈,結束了戰鬥。
據說,在間諜垂死之際,竟仍能激發劍意,將三人逼得紛紛退避。
女忍略作思考,說道:“看來鈴女受的那次傷,便是源於那個時候。”
柳生宗嚴聞言瞪目如銅,喃喃一句:“這家夥居然是個間諜?”
論劍藝,他自信超然於服部半藏之上,可剩下三者對陣,他卻並無十足勝算。如今三敵一,竟還是贏得慘烈,此間諜難道已是劍之神靈?
若大明朝軍中多出幾個此類間諜……
實不堪設想。
“這間諜的武功,軍團長大人也未見得能穩勝?”有人疑問。
“軍團長的實力難以預測,但是換成其他任何人,恐怕都是以卵擊石。”
“八嘎!這間諜是超級精英士兵?一小兵竟然單挑殺敵英豪?”
“會不會是有bug?空間匹配出了錯?”
“我也覺得試驗空間出現錯誤,仗都不打了,判我們輸了?”
“開發這個爛程序的人,真該切腹謝罪!”
有人接話道:“這話有點無從接起啊。”
在帳篷一片嘈雜之際,書桌旁坐著的那位文士抬起眼睛,平靜道:“或許,我已經知道我們為何失敗了。”
如施咒般,喧鬧的營地瞬間歸於沉靜。
“竹中先生,請指教!”
片刻後,不論男男女女,包括柳生宗嚴在內的所有人都挺直腰板,向那文士行了一個禮。
這位文士是東瀛勢力中另一名五星強者,化身為第四軍團副軍師與陰陽師的“竹中半兵衛”。其地位在東瀛之中堪稱至高無上,在所有輪迴者中同樣名列前茅。
“這個間諜,軍團長大人曾經提起過。”
“根據他留下的較量痕跡,看出此人劍意向著絕情孤傲的方向。”
“不出意外,便是昔日中原三大絕劍中的‘絕劍’慕應雄。”
竹中半兵衛平靜道:“這樣的強者,整個中原或許也不超過十人,絕非普通士兵之流。”
日本人對竹中半兵衛總有股說不清的偏好,哪怕正史上並未載其諸多事跡,但他名聲卻傳得極其顯赫,常與孔明並稱“當代孔明”,選擇他作為夥伴還能額外增加智慧。
本身武藝非凡,並且成為團內智者的他,便掌握了許多決定權。
不過,竹中與孔明相較實在是有些莫名。拋開其他不說,這人總共也就活到三十多歲...
硬要比較,龐統、郭嘉才是正確答案。
“原來是這樣。”
柳生宗嚴稍感寬慰:“那請問竹中先生,我們為何判定失敗呢?”
“因為空間需要保持平衡。”
“啥?你說什麽?”
柳生宗嚴驚懼:“失敗算是平衡嗎?”
“事實不容置疑!”
竹中半兵衛做扶鏡狀,才記起此刻並未戴眼鏡。他沒有顯露出任何尷尬,立刻續道:
“這兩年間,明王朝一方的所有試煉者很有可能聯合作用,通過某種特殊的手段,持續強化著明軍的實力。”
“最大可能性便是借助工業化革命之路。”
“這事關我們何事?”
“關係重大,因為試煉空間在陣營戰時需維持基本平衡。”
“故而,一旦發現明王朝與東瀛之間失去平衡,便會強行消耗東瀛的氣運,創造契機,製造足夠平衡的強者。”
“我們之前並未認識到此問題,過於注重自身修為。”
“導致明王朝的實力不斷強化。”
“為保持平衡,東瀛被迫催生了織田大將軍、蘭斯,甚至是我們的軍團長這樣的強者。”
“但與此同時,東瀛的命運之數也在衰竭。”
“終於走到最後,東瀛氣數耗盡,試驗空間選擇了放棄基本的均衡。”
竹中半兵衛冷冷道:“於是直接判定我們失敗,進入千秋大劫的挑戰。”
“豈有此理!”
“龍國太過卑鄙!”
“這種無恥的詭計也會使用!”
一眾武士在營帳裏憤怒叫囂。
“發動千秋大劫並非試煉的目標!”
“那些舍棄修煉強化明軍的試煉者,無疑是在自尋死路!”
“顯然,試煉空間對他們此舉產生了反感,這才直接開啟如此艱難的考驗。”
“利用規則,他們確能讓東瀛暫時失利。”
“但弱者始終是弱者,不可能憑一時的巧計贏得勝利。”
竹中半兵衛冷笑:“現在的對手,是被強化到極限的東瀛軍團,明王朝必將灰飛煙滅!”
“如果...如果他們能夠解決千秋大劫,是否會得到極大的迴報?”
片刻後,有人怯怯地問道。
“或許吧...但這絕不可能。”
“嗯?”
“整個龍國,具有此種實力的不過五人。”
竹中半兵衛淡淡道:“我記得那幾人的模樣。”
“那麽,我們消滅明王朝之後,盡可能搜集資源進行修行?”
柳生宗嚴冷哼一聲:“盡可能挽迴我們在前期失誤造成的損失。”
“遇到這般病態的試煉者對手,我們也隻能如此應對!”
“無論怎樣,現在的我們站在命運一邊,必滅明王朝!”
“那些愚昧的龍國佬不明白,自身強大才是保障一切的基礎。因此,他們的下場隻會比我們更淒慘!”
竹中半兵衛輕輕舒展眉頭,微微笑道:“而且迴去之後,這筆寶貴的信息也將足以令我們衣食無憂!”
“竹中大人說得對!”
“隨竹中大人攻破大明!”
“殺死所有的龍國試煉者!”
“不能讓他們輕易解脫!”
一眾武士激情滿溢,紛紛高唿。
嗚咽!
此時,遠遠的,傳來嘹亮的號角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