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三年,春。


    太子朱慈烺年已弱冠,隨著太子妃人選被欽定下來。


    朱由檢隨即欽點禮部尚書史可法即刻精心籌備太子大婚事宜,力求彰顯皇家威嚴與恩寵。


    按照皇帝的意思,太子大婚不僅要隆重,最重要的還要突出一個“快”字。


    畢竟,辦完太子的婚事後,三皇子與四皇子的婚事也得緊接著辦。


    替兒子操辦完喜事,身為老子的朱由檢還得操辦自己這邊的喜事。


    於是,一切流程當即就被快速落實了下來。


    接到旨意後的第三天,禮部尚書史可法便將太子大婚的第一個環節納采問名給辦了。


    納采之日,晨曦微露,皇宮大內早已忙碌起來。


    鴻臚寺少卿杜高義身著朝服,頭戴烏紗,率領這浩浩蕩蕩的納彩問名隊伍,自皇宮正門魚貫而出。


    隊伍前列,執事者高舉著繪有皇家徽記的旌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


    其後,數名精壯侍衛抬著裝飾華美的禮盒。


    盒中盛著一隻毛色鮮亮、身姿矯健的大雁。


    大雁被視為忠貞之鳥,以其為禮,象征著對婚姻的忠誠不二。


    一行人簇擁著來到崇南坊鄭宅。


    宅門內外早已灑掃一新,紅毯鋪地。


    宅門大開。


    鄭慶及鄭氏迎於中庭,皆著盛裝,神情緊張又透著幾分期待。


    鴻臚寺少卿杜高義穩步踏入宅中,站定後,清了清嗓子,高聲宣讀:


    “今奉天子之命,為太子殿下納采問名。”


    聲如洪鍾,迴蕩在宅院之中。


    言罷,侍衛將裝著大雁的禮盒鄭重獻上。


    鄭慶連忙上前,跪地叩首,恭謹地接過。


    隨後,眾人步入正廳。


    廳內香茗早已備好,賓主依次落座。


    鴻臚寺少卿取出問名文書,雙手遞交於鄭慶。


    鄭慶接過文書,稍作思忖,便拿起筆,蘸飽墨汁,在文書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鄭妙音的姓名、生辰八字等信息。


    寫罷,鄭慶連忙起身,雙手奉還。


    鴻臚寺少卿接過後,仔細查看無誤,這才放入了錦匣之中。


    “皇親鄭府君真是寫的一手好字啊。”


    “想必平日裏也是沒少下功夫吧?”


    鴻臚寺少卿杜高義與鄭慶寒暄道。


    雖然鄭妙音已被欽定為太子妃,但鄭慶還沒有被賜予任何爵位。


    所以,鴻臚寺少卿杜高義對身為平民且無爵位的鄭慶敬稱為“皇親鄭府君”。


    因為,太子妃的家人雖在平民時地位普通,但因與皇家聯姻,便會被視為皇親。


    從而得到相應的尊稱。


    “實不相瞞,我這也是臨陣磨槍惡補了一下書法。”


    “就是為了填寫這納采文書的時候可以把字寫的好看些...............”


    “哈哈哈............”


    “鄭府君真是有心了。”


    杜高義笑了笑:“陛下已經下了旨意。”


    “太子大婚之事會從快辦理。”


    “迴宮後,欽天監會選擇最近的吉日進行納吉。”


    “估摸著也就這幾天的事情。”


    “納吉之後便是納征,然後就是請期。”


    “成婚之日應該出不了這個月。”


    “從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再到親迎禮成。”


    “不出一個月,便會全部完成。”


    “這麽短的時間裏完成太子大婚還辦的如此隆重。”


    “這可是我大明立國以來的頭一遭啊!”


    “這幾天整個內廷和禮部為了籌辦此事簡直是忙了個底朝天..............”


    要知道——明朝時期,按照慣例而言,迎娶太子妃從納采問名到親迎大婚。


    中間一般會間隔數月到一年左右。


    就比如:納采問名,通常選定太子妃人選後,一般需要提前數月籌備。


    完成後會進行占卜等,以確定雙方八字是否合適等。


    正常情況下,光是完成納采問名就得大約需要一兩個月。


    而這次,從納采問名到親迎大婚連一個月都不到就會全部完成。


    這絕對是開創了明朝皇室的新紀錄了.................


    “按照慣例,陛下會為鄭府君封賜爵位的。”


    “那下官在此就先行恭賀鄭府君了。”


    走完相關的流程後,鴻臚寺少卿杜高義隨即便起身準備告辭。


    “鄭府君,時間緊任務重。”


    “我這還得抓緊迴去,後麵還一大堆事等著張羅呢。”


    “下官就先行告辭了!”


    說罷,杜高義連口茶沒喝,便起身率人離去。


    鄭慶隨即起身相送.............


    整個過程同樣主打一個“快”字。


    鴻臚寺少卿杜高義走完流程簡單寒暄了兩句就直接走了人。


    這也讓鄭慶或多或少看出了一些門道。


    很顯然——前來辦差的鴻臚寺少卿杜高義並沒有打算借此機會和自己這位新晉皇親國戚搭搭關係..............


    而且,從對方的種種表現來看。


    甚至還有些刻意避嫌的意思——好似壓根就不想和自己這位太子老丈人走近...............


    關於這個問題,鄭慶還真是沒看錯。


    鴻臚寺少卿杜高義此舉也表明了崇禎朝對外戚的態度與風向標。


    原來,為了杜絕外戚的負麵問題。


    早在此次選秀開始之前。


    朱由檢就特別交代過——所有秀女全部於平民之家選取。


    優先於沒有任何官職、爵位、功名在身的真真正正的平民家庭中篩選。


    所以,最後選出來的50名秀女。


    無一例外。


    全部都是根正苗紅的平民之家。


    再加上,有傳言說——皇帝甚至都不準備給鄭慶等人按照慣例賞賜爵位。


    並嚴令限製朝廷命官與外戚的交際。


    所以,杜高義自然不會根據朝廷的風向避免踩雷。


    估計是因為被自己親自下旨砍了腦袋的國丈周奎的緣故。


    朱由檢在外戚的問題上那是一點都不帶手軟的。


    果不其然。


    就在內廷和禮部忙著太子大婚的時候。


    朝廷正式頒發了《大明外戚行為法》。


    明確規定外戚的權利和義務,以及違法違規行為的具體處罰措施。


    確保律法麵前人人平等,不論其是否與皇室有親屬關係,有罪必罰!


    同時,朱由檢還下旨設立了專門針對外戚的皇家教育機構。


    專職麵向外戚教授文化知識、禮儀規範。


    尤其注重法治教育和公民責任教育,讓外戚明白權力的邊界和正確運用方式。


    而且,朝廷還正式明確了將取消給外戚封賜爵位的慣例。


    轉而鼓勵他們參加文化、藝術、商業、公益等領域的活動。


    提倡他們通過合法途徑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認可。


    於是,納采問名沒幾天。


    鄭慶便接到新成立的“宗戚律正司”的通知。


    讓其前去宗戚律正司接受外戚教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樹上,天降百萬勤王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灰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灰芒並收藏人在樹上,天降百萬勤王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