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不可以常理論之
人在樹上,天降百萬勤王之師 作者:灰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
“舉族向羅刹國遷徙?”
多爾袞聽了範文程的這番話後,臉色不由又黑了幾分。
“範師傅,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難道,你認為——我們與明朝已經沒有了議和的可能?”
“甚至連請降稱臣明朝都不一定會答應?”
“迴稟攝政王,以臣對眼下明軍的所作所為來看。”
“臣認為——為了我大清的生死存亡,我們必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現在看來............”
範文程麵色凝重地拱手向多爾袞繼續言道:“崇禎將白無屠這個“殺神”派到山海關用意已經十分明顯了。”
“白無屠和其麾下的這支明軍恐怕不止是衝著收複遼東而來的。”
“他們分明就是衝著滅亡我大清而來的!”
範文程眉頭緊皺歎了口氣:“吳三桂與肅親王一起被明軍生擒。”
“吳三桂背叛明朝獻山海關於我大清,這在明朝那裏鐵定是不赦之死罪!”
“白無屠殺了吳三桂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這個白無屠竟然連談都不談把肅親王也給一並殺了!”
“而且,還是用如此殘忍的手段活剮於陣前.................”
“這不僅表明白無屠根本就沒有與我們談的意思。”
“這背後更加釋放出了大明朝廷的用意。”
範文程苦澀道:“沒有崇禎皇帝的授權和默許。”
“白無屠絕對不可能如此幹淨利索的殺了像肅親王這麽重要的戰俘!”
“要是按照以往的慣例——別說是肅親王了。”
“就是吳三桂這種級別的明軍叛將那也得押迴京師再行問斬以示天下。”
“可白無屠隔天就直接把吳三桂和肅親王來了個陣前祭旗。”
“這恰恰說明——大明朝廷一定是授予了白無屠全權處置前線一切事務的獨斷之權!”
“正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範文程再次深深歎了口氣:“大家也都看到了............”
“這白無屠簡直就是一個兇殘成性的白起再世!”
“恐怕,就算大明朝廷有意接受我們的請降。”
“白無屠此子也不會給我們這個機會.................”
“更何況...........”
說到這裏,範文程看了看麵色越來越難看的多爾袞。
在接收到多爾袞示意其繼續往下說的眼神後。
範文程這才小心翼翼地接著說道:“不受降可能就是崇禎的意思.................”
“自從崇禎在京師絕地翻盤一舉滅了李自成十萬大軍後。”
“崇禎的所作所為簡直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
“這哪裏還是我們印象中那個昏招頻出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
“本以為李自成發起的甲申之難會成為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沒想到卻是明朝涅盤重生的開始...............”
範文程無限感慨道:“崇禎竟然真的下得去手。”
“京師裏有幾千名大明官員,竟然被崇禎殺的隻餘百人..................”
“然後又強勢宣布了足以把天下士紳豪族逼到絕路的一係列新政!”
“崇禎這擺明了就是要舉起刀子大殺四方的節奏..............”
“對自己人崇禎尚且這麽狠辣。”
“又何況是對我大清呢................”
“崇禎現在的所作所為簡直比明朝當年的開國太祖皇帝還要狠!”
“就是當年的朱元璋恐怕也沒有崇禎如此狠辣...............”
“臣現在甚至懷疑——崇禎是不是真的得了明朝太祖的托夢旨意!”
“還有崇禎組建的這支大明新軍..............”
“我們在關內有那麽多消息來源,可卻從來沒有聽說過大明有白無屠這號狠人!”
“這一切都完全出乎了我們的預料。”
“攝政王,看來隻有“天意難違”這四個字才能解釋的通這一切了...................”
“不是我們審時奪度的能力差,也不是我們的戰略格局有問題。”
“而是天不亡明!”
“如今我們大清與明朝就好比當年的周瑜與諸葛亮...............”
“既生瑜何生亮!”
“攝政王,正所謂天命不可違.............”
“臣力主我大清即刻舉族西遷向羅刹國進軍!”
“我們雖然打不過大明新軍。”
“但麵對羅刹國的軍隊,我們還是大有可為的...............”
範文程正色道:“這些年,羅刹國趁著我們與明朝的爭鬥。”
“多次派遣了殖民軍越過了大興安嶺侵入了黑龍江流域。”
“羅刹人一直在向遠東地區擴張。”
“現在,我們控製的地區西北部已經與羅刹國呈對峙接壤之勢。”
“我們對羅刹用兵那是現擺著的理由。”
“而朝鮮王國本就是明朝的藩屬國。”
“現在明朝強勢複蘇,拿迴朝鮮王國的控製權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所以,隻有西進舉族向羅刹國的方向遷徙才是我們最佳的遷徙方案!”
“範大人,你的這番話是不是多少有些危言聳聽了?”
多鐸當即質疑道:“雖然明軍拿下了山海關並讓我們損失了一定的兵力。”
“但是,如果我們願意主動請降稱臣的話。”
“明軍便可兵不血刃的收複遼東。”
“如果非要把我們往絕路上逼,我大清舉國死戰之下。”
“就算最後依舊戰勝不了白無屠所率領的這支明軍。”
“那也必然讓明軍付出一定的代價!”
“放著兵不血刃即可不戰而屈人之兵,又可以讓明朝找迴麵子。”
“明朝那邊應該不至於算不過來這筆賬吧?”
“豫親王說的很有道理。”
範文程苦笑著搖了搖頭:“無論站在誰的角度上來衡量。”
“按常理而言——接受我們的請降稱臣,都是最有利的。”
“話雖然那麽說..............”
“可崇禎現在的所作所為我們根本就不能用常理來衡量和揣測................”
“事實已經證明——我們要是再按照常理來揣測眼下時局的發展和走向。”
“那是要吃大虧的..............”
“在山海關的時候,我們已經吃過這個虧了。”
“攝政王,我們大清已經經不起繼續試錯了.............”
“如果按照常理來分析繼續對明朝抱有僥幸之心。”
“明朝一旦拒不接受我們的請降。”
“那我們很有可能連舉族西遷的機會都不會有了...............”
“舉族向羅刹國遷徙?”
多爾袞聽了範文程的這番話後,臉色不由又黑了幾分。
“範師傅,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難道,你認為——我們與明朝已經沒有了議和的可能?”
“甚至連請降稱臣明朝都不一定會答應?”
“迴稟攝政王,以臣對眼下明軍的所作所為來看。”
“臣認為——為了我大清的生死存亡,我們必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現在看來............”
範文程麵色凝重地拱手向多爾袞繼續言道:“崇禎將白無屠這個“殺神”派到山海關用意已經十分明顯了。”
“白無屠和其麾下的這支明軍恐怕不止是衝著收複遼東而來的。”
“他們分明就是衝著滅亡我大清而來的!”
範文程眉頭緊皺歎了口氣:“吳三桂與肅親王一起被明軍生擒。”
“吳三桂背叛明朝獻山海關於我大清,這在明朝那裏鐵定是不赦之死罪!”
“白無屠殺了吳三桂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這個白無屠竟然連談都不談把肅親王也給一並殺了!”
“而且,還是用如此殘忍的手段活剮於陣前.................”
“這不僅表明白無屠根本就沒有與我們談的意思。”
“這背後更加釋放出了大明朝廷的用意。”
範文程苦澀道:“沒有崇禎皇帝的授權和默許。”
“白無屠絕對不可能如此幹淨利索的殺了像肅親王這麽重要的戰俘!”
“要是按照以往的慣例——別說是肅親王了。”
“就是吳三桂這種級別的明軍叛將那也得押迴京師再行問斬以示天下。”
“可白無屠隔天就直接把吳三桂和肅親王來了個陣前祭旗。”
“這恰恰說明——大明朝廷一定是授予了白無屠全權處置前線一切事務的獨斷之權!”
“正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範文程再次深深歎了口氣:“大家也都看到了............”
“這白無屠簡直就是一個兇殘成性的白起再世!”
“恐怕,就算大明朝廷有意接受我們的請降。”
“白無屠此子也不會給我們這個機會.................”
“更何況...........”
說到這裏,範文程看了看麵色越來越難看的多爾袞。
在接收到多爾袞示意其繼續往下說的眼神後。
範文程這才小心翼翼地接著說道:“不受降可能就是崇禎的意思.................”
“自從崇禎在京師絕地翻盤一舉滅了李自成十萬大軍後。”
“崇禎的所作所為簡直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
“這哪裏還是我們印象中那個昏招頻出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
“本以為李自成發起的甲申之難會成為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沒想到卻是明朝涅盤重生的開始...............”
範文程無限感慨道:“崇禎竟然真的下得去手。”
“京師裏有幾千名大明官員,竟然被崇禎殺的隻餘百人..................”
“然後又強勢宣布了足以把天下士紳豪族逼到絕路的一係列新政!”
“崇禎這擺明了就是要舉起刀子大殺四方的節奏..............”
“對自己人崇禎尚且這麽狠辣。”
“又何況是對我大清呢................”
“崇禎現在的所作所為簡直比明朝當年的開國太祖皇帝還要狠!”
“就是當年的朱元璋恐怕也沒有崇禎如此狠辣...............”
“臣現在甚至懷疑——崇禎是不是真的得了明朝太祖的托夢旨意!”
“還有崇禎組建的這支大明新軍..............”
“我們在關內有那麽多消息來源,可卻從來沒有聽說過大明有白無屠這號狠人!”
“這一切都完全出乎了我們的預料。”
“攝政王,看來隻有“天意難違”這四個字才能解釋的通這一切了...................”
“不是我們審時奪度的能力差,也不是我們的戰略格局有問題。”
“而是天不亡明!”
“如今我們大清與明朝就好比當年的周瑜與諸葛亮...............”
“既生瑜何生亮!”
“攝政王,正所謂天命不可違.............”
“臣力主我大清即刻舉族西遷向羅刹國進軍!”
“我們雖然打不過大明新軍。”
“但麵對羅刹國的軍隊,我們還是大有可為的...............”
範文程正色道:“這些年,羅刹國趁著我們與明朝的爭鬥。”
“多次派遣了殖民軍越過了大興安嶺侵入了黑龍江流域。”
“羅刹人一直在向遠東地區擴張。”
“現在,我們控製的地區西北部已經與羅刹國呈對峙接壤之勢。”
“我們對羅刹用兵那是現擺著的理由。”
“而朝鮮王國本就是明朝的藩屬國。”
“現在明朝強勢複蘇,拿迴朝鮮王國的控製權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所以,隻有西進舉族向羅刹國的方向遷徙才是我們最佳的遷徙方案!”
“範大人,你的這番話是不是多少有些危言聳聽了?”
多鐸當即質疑道:“雖然明軍拿下了山海關並讓我們損失了一定的兵力。”
“但是,如果我們願意主動請降稱臣的話。”
“明軍便可兵不血刃的收複遼東。”
“如果非要把我們往絕路上逼,我大清舉國死戰之下。”
“就算最後依舊戰勝不了白無屠所率領的這支明軍。”
“那也必然讓明軍付出一定的代價!”
“放著兵不血刃即可不戰而屈人之兵,又可以讓明朝找迴麵子。”
“明朝那邊應該不至於算不過來這筆賬吧?”
“豫親王說的很有道理。”
範文程苦笑著搖了搖頭:“無論站在誰的角度上來衡量。”
“按常理而言——接受我們的請降稱臣,都是最有利的。”
“話雖然那麽說..............”
“可崇禎現在的所作所為我們根本就不能用常理來衡量和揣測................”
“事實已經證明——我們要是再按照常理來揣測眼下時局的發展和走向。”
“那是要吃大虧的..............”
“在山海關的時候,我們已經吃過這個虧了。”
“攝政王,我們大清已經經不起繼續試錯了.............”
“如果按照常理來分析繼續對明朝抱有僥幸之心。”
“明朝一旦拒不接受我們的請降。”
“那我們很有可能連舉族西遷的機會都不會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