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年底,在賈詡的安排下,如今的西域諸國都建立起了儒家學堂。
對於西域諸國的策略已經商議的很明白了,就是讓他們學儒,讓他們對漢文化得到認可,最後逐漸把西域諸國的百姓往內遷移,大漢百姓則逐漸派來這邊進行開發,娶親生子,爭取在二十年內將西域百姓和漢人的人口比例提高到七比三。
西域諸國的文臣將領,逐漸內附封賞,國王也是給予一定的爵位賜封後遷往大漢腹地。
這裏都要安排大漢新一代的科舉考試上來的文人當官,如此一來,西域上層封侯內遷,中層封賞調離,下層聯姻駐兵,用不了多久。
就再也不會出現西域脫離大漢的情況了,哪怕日後大漢覆滅,這裏的留下的漢人也會去追尋中原的足跡。
重新和中原凝為一體,這是真正的民族大計。
而且賈詡還向墨家,農家的人詢問能不能改善一下那戈壁灘的情況,爭取能開辟出一條長期的,穩定的道路出來。
墨家的建議是可以在這裏憑借最新的機關術,往戈壁外圍建設道路。
隻是這樣的計劃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多少年能建設成功,沒人知道。
至於農家則是表示,戈壁上沒有水源,氣候炎熱,他們農家暫時沒什麽辦法。
雖然心裏清楚想要改變戈壁的情況很難,但是聽到墨,農兩家的迴答,賈詡也有些心裏一沉。
西域終究離中原腹地太遠了,不建設一條道路出來,未來萬一有變,真的難以快速支援。
隨後賈詡將自己的擔憂和計劃,命人快馬加鞭送往了洛陽。
……
第2年,洛陽收到西域賈詡的迴信後,劉備下令墨家就西域戈壁開辟道路一事進行研究。
希望能找到一條完整的計劃,隨後墨家家主進宮,向劉備要了一些物資和幾千禦林軍將士之後,帶著這些人以及墨家一些人,前往了涼州敦煌,他們要去實地研究。
不過對於西域距離中原腹地太遠這種事情,劉備倒是沒太當迴事,當西域情報傳迴來的時候,他就已經確定好了要在西域封最少三位王了。
一來西域三王可以互相牽製,二來有王坐鎮西域,也不至於讓西域諸國反叛。
日後不管怎麽變動,至少西域是漢土這一件事情,並不會變動了。
而後劉備看向了另外一個軍報,這軍報是征北將軍張遼送上來的。
張遼從並州出發,一路率軍越過曾經匈奴領地後直插鮮卑族領地,更是在鮮卑族領地發現不少遺留的鮮卑人和其他少數草原異族。
張遼並沒有直接屠殺這些人,他把這些情況記錄後,上奏了劉備,也在當地就地休整了一段時間後,又往北邊而去了。
張遼此次的任務是去看看北麵到底有多廣闊,以前北麵有匈奴,有鮮卑,大漢內地也沒什麽物資讓他們前去探查,現在不一樣了。
大漢豐饒富足,百姓安居樂業,如今大漢一年的收入比之前東漢十年都多。
特別農業方麵有農家和墨家配合後,加上從海外帶來的種子以及幽州上方遠,吉,遼三州提供的大量物資和糧食。
如今的大漢,已經開始做到了家家戶戶有肉吃的地步。
甚至因為牲畜的變多,都出現了專門研究這些牲畜的獸家。
他們也是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扶持,在朝廷的扶持下,獸家聯合醫家,先後研究了不少牲畜的養殖技術。
如今洛陽附近都有了大型的養雞,養鴨基地。
更是有的直接把整座荒山,野山開發出來做養殖。
得益於這些方麵的發展,財大氣粗的劉備,直接大手一揮讓張遼代表前往北方探尋,以前是覺得草原沒啥用,打跑了匈奴來鮮卑,打跑了鮮卑又來其他的,現在不一樣了,大漢如今的養殖業天賦也點滿了,這廣袤的草原,憑啥讓給異族?
我們又不是不能養,年輕的時候來這裏做養殖,年老了迴中原腹地養老也沒問題啊。
大量的牛羊,也讓大漢嚐到了甜頭,這些可都是好東西啊。
最主要的其實還是幽州那邊,他們那邊能發現更加適合種植的黑土地,萬一更北方也有呢?
這很難讓種田基因刻到骨子裏的漢人,不去探索。
說白了,要是早告訴他們幽州北方有大量適合種糧食的黑土地,嗬嗬,那些異族早被打跑了。
就是百姓不想去那麽遠,那些世家也不會放過,在那裏黑土地的。
一切都隻是大漢認為那些地方都是窮鄉僻裏,無利可圖罷了。
如今看著張遼的奏報,他第一反應就是把那些草原上的異族絞殺殆盡。
但他突然瞄到了需要大量人力去修建的西域道路,但又有點猶豫,殺人不過頭點地,這些鮮卑異族生活在如此遙遠的北方,未來的事情和他們有沒有關係都不好說。
以前大漢上層威壓四方,享受榮華的時候,那也和普通百姓沒啥關係。
劉備思考了一陣後,決定召集諸葛亮等人商議。
諸葛亮等人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後,諸葛亮建議可以把這批鮮卑人內附,就如同當初的匈奴一樣。
要是在大漢的眼皮子底下,還能讓他們發展起來推翻大漢的江山,那大概率是以為大漢自己出了天大的問題。
亡了也就亡了吧。
而且在內地也更好的控製這些鮮卑人的數量,就算日後大漢衰落,這些被控製了數量的鮮卑人,也沒有趁機作亂的原因。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內附之後,讓他們學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那一套。
分分鍾忽悠死他們。
……
張遼留下一部分將士關注這些鮮卑人後,繼續率領大軍往前探索,幾個月後他們就來到了一片山脈麵前。
看著眼前的山脈,張遼也有點懵,他還以為北麵就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呢。
結果這邊還有這延綿不絕的山脈,然後隨之而來的就是開心了,草原有沒有珍稀物資他不知道。
但是很明顯,山裏一般都有好東西。
不過張遼同樣很謹慎,不是所有的山林都能直接進去的,猛虎,毒蟲,瘴氣都是問題。
之後張遼就暫時在這裏駐紮了下來,一邊派人往迴傳信,一邊派人慢慢探索。
對於西域諸國的策略已經商議的很明白了,就是讓他們學儒,讓他們對漢文化得到認可,最後逐漸把西域諸國的百姓往內遷移,大漢百姓則逐漸派來這邊進行開發,娶親生子,爭取在二十年內將西域百姓和漢人的人口比例提高到七比三。
西域諸國的文臣將領,逐漸內附封賞,國王也是給予一定的爵位賜封後遷往大漢腹地。
這裏都要安排大漢新一代的科舉考試上來的文人當官,如此一來,西域上層封侯內遷,中層封賞調離,下層聯姻駐兵,用不了多久。
就再也不會出現西域脫離大漢的情況了,哪怕日後大漢覆滅,這裏的留下的漢人也會去追尋中原的足跡。
重新和中原凝為一體,這是真正的民族大計。
而且賈詡還向墨家,農家的人詢問能不能改善一下那戈壁灘的情況,爭取能開辟出一條長期的,穩定的道路出來。
墨家的建議是可以在這裏憑借最新的機關術,往戈壁外圍建設道路。
隻是這樣的計劃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多少年能建設成功,沒人知道。
至於農家則是表示,戈壁上沒有水源,氣候炎熱,他們農家暫時沒什麽辦法。
雖然心裏清楚想要改變戈壁的情況很難,但是聽到墨,農兩家的迴答,賈詡也有些心裏一沉。
西域終究離中原腹地太遠了,不建設一條道路出來,未來萬一有變,真的難以快速支援。
隨後賈詡將自己的擔憂和計劃,命人快馬加鞭送往了洛陽。
……
第2年,洛陽收到西域賈詡的迴信後,劉備下令墨家就西域戈壁開辟道路一事進行研究。
希望能找到一條完整的計劃,隨後墨家家主進宮,向劉備要了一些物資和幾千禦林軍將士之後,帶著這些人以及墨家一些人,前往了涼州敦煌,他們要去實地研究。
不過對於西域距離中原腹地太遠這種事情,劉備倒是沒太當迴事,當西域情報傳迴來的時候,他就已經確定好了要在西域封最少三位王了。
一來西域三王可以互相牽製,二來有王坐鎮西域,也不至於讓西域諸國反叛。
日後不管怎麽變動,至少西域是漢土這一件事情,並不會變動了。
而後劉備看向了另外一個軍報,這軍報是征北將軍張遼送上來的。
張遼從並州出發,一路率軍越過曾經匈奴領地後直插鮮卑族領地,更是在鮮卑族領地發現不少遺留的鮮卑人和其他少數草原異族。
張遼並沒有直接屠殺這些人,他把這些情況記錄後,上奏了劉備,也在當地就地休整了一段時間後,又往北邊而去了。
張遼此次的任務是去看看北麵到底有多廣闊,以前北麵有匈奴,有鮮卑,大漢內地也沒什麽物資讓他們前去探查,現在不一樣了。
大漢豐饒富足,百姓安居樂業,如今大漢一年的收入比之前東漢十年都多。
特別農業方麵有農家和墨家配合後,加上從海外帶來的種子以及幽州上方遠,吉,遼三州提供的大量物資和糧食。
如今的大漢,已經開始做到了家家戶戶有肉吃的地步。
甚至因為牲畜的變多,都出現了專門研究這些牲畜的獸家。
他們也是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扶持,在朝廷的扶持下,獸家聯合醫家,先後研究了不少牲畜的養殖技術。
如今洛陽附近都有了大型的養雞,養鴨基地。
更是有的直接把整座荒山,野山開發出來做養殖。
得益於這些方麵的發展,財大氣粗的劉備,直接大手一揮讓張遼代表前往北方探尋,以前是覺得草原沒啥用,打跑了匈奴來鮮卑,打跑了鮮卑又來其他的,現在不一樣了,大漢如今的養殖業天賦也點滿了,這廣袤的草原,憑啥讓給異族?
我們又不是不能養,年輕的時候來這裏做養殖,年老了迴中原腹地養老也沒問題啊。
大量的牛羊,也讓大漢嚐到了甜頭,這些可都是好東西啊。
最主要的其實還是幽州那邊,他們那邊能發現更加適合種植的黑土地,萬一更北方也有呢?
這很難讓種田基因刻到骨子裏的漢人,不去探索。
說白了,要是早告訴他們幽州北方有大量適合種糧食的黑土地,嗬嗬,那些異族早被打跑了。
就是百姓不想去那麽遠,那些世家也不會放過,在那裏黑土地的。
一切都隻是大漢認為那些地方都是窮鄉僻裏,無利可圖罷了。
如今看著張遼的奏報,他第一反應就是把那些草原上的異族絞殺殆盡。
但他突然瞄到了需要大量人力去修建的西域道路,但又有點猶豫,殺人不過頭點地,這些鮮卑異族生活在如此遙遠的北方,未來的事情和他們有沒有關係都不好說。
以前大漢上層威壓四方,享受榮華的時候,那也和普通百姓沒啥關係。
劉備思考了一陣後,決定召集諸葛亮等人商議。
諸葛亮等人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後,諸葛亮建議可以把這批鮮卑人內附,就如同當初的匈奴一樣。
要是在大漢的眼皮子底下,還能讓他們發展起來推翻大漢的江山,那大概率是以為大漢自己出了天大的問題。
亡了也就亡了吧。
而且在內地也更好的控製這些鮮卑人的數量,就算日後大漢衰落,這些被控製了數量的鮮卑人,也沒有趁機作亂的原因。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內附之後,讓他們學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那一套。
分分鍾忽悠死他們。
……
張遼留下一部分將士關注這些鮮卑人後,繼續率領大軍往前探索,幾個月後他們就來到了一片山脈麵前。
看著眼前的山脈,張遼也有點懵,他還以為北麵就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呢。
結果這邊還有這延綿不絕的山脈,然後隨之而來的就是開心了,草原有沒有珍稀物資他不知道。
但是很明顯,山裏一般都有好東西。
不過張遼同樣很謹慎,不是所有的山林都能直接進去的,猛虎,毒蟲,瘴氣都是問題。
之後張遼就暫時在這裏駐紮了下來,一邊派人往迴傳信,一邊派人慢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