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發展正如賈詡所料想的那般,那處護民所遺留下的重要物件,竟然就在一處普普通通的農民家中。
這戶農民往昔曾承蒙護民所的大力相助,因而內心對他們充滿了無盡的感激,簡直是涕淚橫流。
那處護民所的將士們敏銳地察覺到了豫州的反常之處。
他們多次嚐試聯係相關人員,然而,能夠聯係上的,要麽迴話的語氣和內容極為奇怪,讓人摸不著頭腦,要麽幹脆毫無迴應,仿佛石沉大海。
他們不敢有絲毫怠慢,迅速將這一怪異的情況上報給了所長。
所長雖說年歲已高,但其早年可是精銳的斥候。漫長歲月中積累下來的探查經驗,讓他擁有了超乎常人的警惕性。
他當機立斷,表麵上嚴令護民所不許再議論此事,以免打草驚蛇,暗地裏卻安排了三位同樣是從斥候崗位退休的老手來處理這件棘手的事情。
這三人二話不說,即刻投身於這場隱秘的調查之中。
……
不久之後,三人在調查的過程中驚異地發現,附近的農村接二連三地出現了孩子丟失的情況。
這些丟失了孩子的農民滿臉愁苦地和他們訴說,自己也早已經去報官了。
官員當時的態度倒是頗為和善,表現得極為積極主動,信誓旦旦地保證一定會全力尋找孩子的下落。
可讓人感到蹊蹺的是,時至今日,依舊沒有任何關於孩子的消息傳來。
這讓他們心中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如果隻是一兩個孩子的丟失,地方縣衙或許會選擇自行處理。
然而,如今這丟失孩子的數量如此之多,就算地方縣衙不上報,那也應該向護民所尋求協助吧?
但一直到現在,根據農民們所言,最長的報案記錄竟然都是前兩個月的事情了。
之所以一直沒有去找護民所舉報那些官府不作為,也是因為官府的態度實在是太好了。
官員們對他們噓寒問暖,關懷備至。除了沒能找到失蹤的孩子,真可以說他們從來就沒碰上過態度這般好的官。
所以,這些純樸天真的農民就單純地以為官府也是竭盡全力去尋找了,隻是實在沒能找到。
畢竟這年頭,孩子不慎走失到深林被野獸叼走之類的情況,也確實並不少見。
還有其餘比如迷路,或者掉河裏了之類的,都是難以找尋的。
在這時代,官府的破案率,那簡直低得令人發指。正因如此,這些樸素善良的農民也就沒去護民所反映情況。
不過據他們所說,本來有一戶人家鬧得動靜蠻大的。據說那是三代單傳的獨苗苗丟了,所以那戶人家心急如焚,一直在苦苦尋找。
最後縣令大人竟說可以帶他去找郡守,動用更多人力來找他們的孩子。
之後他們就跟著縣令走了,從此再也沒迴來。
護民所的三位斥候聽完,心裏猛地一沉。真要尋求上級幫助,直接上報即可。
哪裏有帶人去見上級的道理?你怎麽不帶他去見太守呢?這種漏洞百出的謊話,也就隻能忽悠忽悠這些老實巴交的普通百姓了。
之後,三人匆匆迴到了護民所,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和所長講述得清清楚楚。
所長聽完,大驚失色,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急忙讓人把這事情詳細地寫下來。
一式四份後分別由四人各自妥善保存,又吩咐他們暫時不要再去接觸那些人,隻需暗中觀察縣衙官員等人的動向就行。
每日所觀察到的情況都按照今天的辦法留下來,但是隻要一式三份就行了。
而他自己,則要親自帶著幾個人趁著夜色趕往豫州城找太守。
當然,不是他不想去洛陽,一來洛陽路途遙遠,他擔心剩下的人堅持不到那個時候。
還有一點就是,他必須要弄清楚太守到底是不是清正廉潔的好人!
至於說如何驗證太守究竟是不是好人,那其實更為簡單。
倘若太守是清正廉明的好人,那麽這件事情哪怕就是皇親國戚在背後作亂,也定能很快得以平定。
要知道,太守是有能力直達天聽的。
這件事情一旦上報到朝廷陛下的耳中,屆時陛下必定會親自派人前來徹查,這豫州的種種不對勁也能夠迅速被掃除幹淨。
反之,那他肯定也就一去不複返了,並且這處護民所也必將遭遇沉重的打擊。
所以等他走後,其餘人都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準備四散逃離,能跑多遠就跑多遠吧。
如果他能安全迴來,自然會重新召集他們的,如果他遭遇不測,那諸位大漢將士就隻能英靈墓見了!
隨後,所長便毅然決然地出發了。第二天,所裏的人也知曉了所長去做一件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其餘所有人都謹遵所長遺留的命令,就地解散!
之後的情形就很是明了了,這處護民所很快迎來了狂風暴雨般的打擊。
這裏雖然已是人去樓空,但那些世家之人依舊不肯罷休,將此處翻了個底朝天。
但很顯然,他們一無所獲。之後,為了找到這些四散奔逃的護民所之人,世家調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結果就是,大部分人雖然都被抓到了,然而他們確實對此事毫不知情,所以抓到了也是徒勞無功。
不過事到如今,世家也不會輕易放他們走了,隨後便是世家管理的人一聲令下,把他們全部殘忍地殺害了!
那三個關鍵的斥候,一開始不僅沒有被抓到,還趁著世家如此大規模的動作,將那些露麵的世家之人一一記錄了下來。
但可惜他們畢竟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之後就有人不幸被抓到了。
剩下的兩人心裏清楚,他們也拖延不了多久了。
之後,他們決定把最近的所見所聞重新詳細地寫下來。
然後托付給了一個老實憨厚的農戶之後,就分別朝著不同的方向拚命逃跑了。
如果真的被抓了,到時候實在扛不住酷刑就把之前隱藏的事情說出來。
也算求個痛快的同時,讓那些世家之人不再追查,為真正的證據掩蓋行蹤。
……
這戶農民往昔曾承蒙護民所的大力相助,因而內心對他們充滿了無盡的感激,簡直是涕淚橫流。
那處護民所的將士們敏銳地察覺到了豫州的反常之處。
他們多次嚐試聯係相關人員,然而,能夠聯係上的,要麽迴話的語氣和內容極為奇怪,讓人摸不著頭腦,要麽幹脆毫無迴應,仿佛石沉大海。
他們不敢有絲毫怠慢,迅速將這一怪異的情況上報給了所長。
所長雖說年歲已高,但其早年可是精銳的斥候。漫長歲月中積累下來的探查經驗,讓他擁有了超乎常人的警惕性。
他當機立斷,表麵上嚴令護民所不許再議論此事,以免打草驚蛇,暗地裏卻安排了三位同樣是從斥候崗位退休的老手來處理這件棘手的事情。
這三人二話不說,即刻投身於這場隱秘的調查之中。
……
不久之後,三人在調查的過程中驚異地發現,附近的農村接二連三地出現了孩子丟失的情況。
這些丟失了孩子的農民滿臉愁苦地和他們訴說,自己也早已經去報官了。
官員當時的態度倒是頗為和善,表現得極為積極主動,信誓旦旦地保證一定會全力尋找孩子的下落。
可讓人感到蹊蹺的是,時至今日,依舊沒有任何關於孩子的消息傳來。
這讓他們心中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如果隻是一兩個孩子的丟失,地方縣衙或許會選擇自行處理。
然而,如今這丟失孩子的數量如此之多,就算地方縣衙不上報,那也應該向護民所尋求協助吧?
但一直到現在,根據農民們所言,最長的報案記錄竟然都是前兩個月的事情了。
之所以一直沒有去找護民所舉報那些官府不作為,也是因為官府的態度實在是太好了。
官員們對他們噓寒問暖,關懷備至。除了沒能找到失蹤的孩子,真可以說他們從來就沒碰上過態度這般好的官。
所以,這些純樸天真的農民就單純地以為官府也是竭盡全力去尋找了,隻是實在沒能找到。
畢竟這年頭,孩子不慎走失到深林被野獸叼走之類的情況,也確實並不少見。
還有其餘比如迷路,或者掉河裏了之類的,都是難以找尋的。
在這時代,官府的破案率,那簡直低得令人發指。正因如此,這些樸素善良的農民也就沒去護民所反映情況。
不過據他們所說,本來有一戶人家鬧得動靜蠻大的。據說那是三代單傳的獨苗苗丟了,所以那戶人家心急如焚,一直在苦苦尋找。
最後縣令大人竟說可以帶他去找郡守,動用更多人力來找他們的孩子。
之後他們就跟著縣令走了,從此再也沒迴來。
護民所的三位斥候聽完,心裏猛地一沉。真要尋求上級幫助,直接上報即可。
哪裏有帶人去見上級的道理?你怎麽不帶他去見太守呢?這種漏洞百出的謊話,也就隻能忽悠忽悠這些老實巴交的普通百姓了。
之後,三人匆匆迴到了護民所,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和所長講述得清清楚楚。
所長聽完,大驚失色,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急忙讓人把這事情詳細地寫下來。
一式四份後分別由四人各自妥善保存,又吩咐他們暫時不要再去接觸那些人,隻需暗中觀察縣衙官員等人的動向就行。
每日所觀察到的情況都按照今天的辦法留下來,但是隻要一式三份就行了。
而他自己,則要親自帶著幾個人趁著夜色趕往豫州城找太守。
當然,不是他不想去洛陽,一來洛陽路途遙遠,他擔心剩下的人堅持不到那個時候。
還有一點就是,他必須要弄清楚太守到底是不是清正廉潔的好人!
至於說如何驗證太守究竟是不是好人,那其實更為簡單。
倘若太守是清正廉明的好人,那麽這件事情哪怕就是皇親國戚在背後作亂,也定能很快得以平定。
要知道,太守是有能力直達天聽的。
這件事情一旦上報到朝廷陛下的耳中,屆時陛下必定會親自派人前來徹查,這豫州的種種不對勁也能夠迅速被掃除幹淨。
反之,那他肯定也就一去不複返了,並且這處護民所也必將遭遇沉重的打擊。
所以等他走後,其餘人都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準備四散逃離,能跑多遠就跑多遠吧。
如果他能安全迴來,自然會重新召集他們的,如果他遭遇不測,那諸位大漢將士就隻能英靈墓見了!
隨後,所長便毅然決然地出發了。第二天,所裏的人也知曉了所長去做一件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其餘所有人都謹遵所長遺留的命令,就地解散!
之後的情形就很是明了了,這處護民所很快迎來了狂風暴雨般的打擊。
這裏雖然已是人去樓空,但那些世家之人依舊不肯罷休,將此處翻了個底朝天。
但很顯然,他們一無所獲。之後,為了找到這些四散奔逃的護民所之人,世家調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結果就是,大部分人雖然都被抓到了,然而他們確實對此事毫不知情,所以抓到了也是徒勞無功。
不過事到如今,世家也不會輕易放他們走了,隨後便是世家管理的人一聲令下,把他們全部殘忍地殺害了!
那三個關鍵的斥候,一開始不僅沒有被抓到,還趁著世家如此大規模的動作,將那些露麵的世家之人一一記錄了下來。
但可惜他們畢竟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之後就有人不幸被抓到了。
剩下的兩人心裏清楚,他們也拖延不了多久了。
之後,他們決定把最近的所見所聞重新詳細地寫下來。
然後托付給了一個老實憨厚的農戶之後,就分別朝著不同的方向拚命逃跑了。
如果真的被抓了,到時候實在扛不住酷刑就把之前隱藏的事情說出來。
也算求個痛快的同時,讓那些世家之人不再追查,為真正的證據掩蓋行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