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皇上是什麽脾氣,你應該知道
大明:朱雄的崛起與征途 作者:天馬芯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被呂氏害了後,八歲。”
“到雄英十七歲來應天,近十年時間,我這個舅姥爺都認不出他來了,而且他的性格自然也不是如小時候一樣,有 了他自己的主見。”
“但..”藍玉沉思了一會,一臉嚴肅的道:“雄英和他爺爺是一樣的性格,就算是沾親帶故,如果真的觸犯了國法, 他也不會客氣。”
“藍國公能夠明白這一點就很好。”
“那麽接下來我說的話你就可以聽進去。”方孝孺點了點頭。 藍玉沒有接話,就這樣看著方孝孺。
“交趾在施行收良田為官田,以稅代租,百姓就可無需再繳納高昂佃租,再去繳納朝廷賦稅,你知道這是何等意義 嗎?”方孝孺一臉笑容的問道。
“什麽意思?”藍玉不解道。 “國庫充盈,百姓安康。”
“少了地主的高昂佃租,這就是活命之機。” “藍國公。”
“如若我說的不錯,你淮西勳貴,乃至於朝堂權貴,甚至在大明各府域內不少權貴都侵占了不少田地吧?”方孝孺笑 了笑,意有所指道。
聽到這。
藍田尷尬一笑:“是,有很多田地。”
“我料定。”
“交趾是作為皇長孫國策的試點,隻要推行成功,他日必然會在大明推行。”
“在我大明,最強盛時期並非現在,而是剛剛開國之時,那時候百姓人人都有田可種,可這才二十多年,田地卻落 到了權貴,地主的手中,反而活不下去了。”
“這一個禍患,皇長孫必然會解決。”
“而且我也自信,皇長孫必然會不惜一切代價的解決。”
“話說到這裏,想必藍國公應該也明白意思了吧。”方孝孺飽含深意的說道。
藍玉沉默了。
良久都沒有說話。
但在迴過神來後。
藍玉站起來,躬身對著方孝孺一拜:“多謝方大人提點。”
“藍國公。”
“有舍才有得。”
“當然,這隻是我的猜測,你在心裏有一個計較就行了。”方孝孺微微一笑。
“我會慎重考慮的,還有我淮西勳貴,我也會規勸他們的。”
“此番就先行別過。”
藍玉拱手抱拳道。
方孝孺也站起來:“藍國公再會。”
安南軍營內。
“怎麽樣了?”
“是不是要動兵了?”
眾淮西將領看著藍玉道。
“我得到了一個好消息,你們要不要聽?”藍玉看著眾淮西勳貴一笑。
“大哥,有什麽好消息你就說吧。”
“是啊。”
“難道是皇上對我們又有封賞了?”
“哈哈,你這可想多了,我們靠著這一次平定安南已經恢複爵位了,再想要封賞也肯定是歸朝才有。”
一眾淮西將領紛紛笑道。
“當年。”
“你們不是都在好奇我為什麽會忽然對朱雄認錯,然後示好嗎?”藍玉饒有意思的看著眾人道。
眾人抬起頭,不解的看著藍玉。
“我說大哥,你忽然說這話做什麽?”
“這不是都已經過去了嗎。”
“現在我們對朱將軍可隻有敬,沒有以前的那種心思,如果不是他,我們隻怕早就被處置了,哪裏還有立功的機 會。”何榮笑道。
“是啊。”
“現在我們對他還是很感激的,而且以前也的確是我們做錯了。”張翼也說道。
其他人也是紛紛點頭。
“當年我認錯。”
“並不是怕了。”
“而是因為我們可以與任何人作對,唯獨不能與朱雄作對。”
“因為,朱雄就是雄英啊。”藍玉緩緩開口說道。
此話一落。
營帳內的淮西將領全部都愣住了。
“你說什麽?”
“朱雄就是雄英?”
“大哥,你沒有開玩笑吧?”
“這怎麽可能?”
“雄英都已經去了那麽多年了,我們都親眼看著他葬入孝陵。”
“怎麽可能還活著?”
所有淮西將領都震驚不解的看著。
“這件事。”
“除了我知道。”
“允煬那小子也知道。”
“沐英也知道,皇上更是第一個知道。”
“當然,知道的人還不在少數。”
“隻不過事關重大,我也怕你們壞了皇上的計劃,所以就沒有告訴你們。”
“但雄英的身份已經徹底確定了。”
“而且。”
“我剛剛從方大人那裏得到了應天的消息,皇上已經下了昭告,在朝堂宣布了雄英皇長孫的身份,還昭告天下,並 且還讓禮部為雄英選擇吉日,冊封皇太孫。”
“你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藍玉一臉笑容的說道。
聽到這。 營帳內。
所有淮西將領都是腦子嗡嗡的。 似乎都沒有想到這一點。
沉浸了許久之後。 “我們淮西一脈。”
“徹底保住命了啊。”何榮發出了一聲感歎,這一聲是格外的輕鬆,從未有過的。 其他人也是一樣,表現出了輕鬆的表情。
在朱標沒有昏迷之前,他們還沒有惶恐,畢竟朱標對於他們多有照拂。
但隨著朱標差點身死,之後還陷入了昏迷。 所有淮西一黨都慌了。
因為沒有朱標照拂,他們都料到了以後絕對會被皇上針對,甚至是會被抄家滅族。
所以一直以來他們都是生活在忐忑不安之中。 但現在。
聽到了朱雄的消息,朱雄就是朱雄英的消息。 他們徹底安心了。
他們都是屬於朱雄英最忠誠的擁護者,不管如何,隻要他們以後做事不要太出格,他們的性命和家族就無慮了。 他們也無需再惶恐不安度日。
“隻待雄英被冊封皇太孫。” “地位就無人能夠撼動。”
“而且當年害了雄英的呂家全族都已經被淩遲處死了,朝堂也再無人可以阻擋雄英。”
“這樣一看。”
“常升那小子也要歸朝了。”
“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機會歸朝去看一看雄英的冊封大典。”藍玉十分期待的想道。
“就算不能全部迴去觀禮,也讓大哥迴去一趟。”何榮笑道。 藍玉迴過神來。
表情忽然變得嚴肅起來。
“雄英冊封皇太孫,對於我們來說的確是天大的好事。” “不過。”
“今日方大人也提點了我幾句話。” “事關田地之事。”
“在這裏,我想問你們一句,以後是想要得到雄英真正的重用,還是被擱置?”藍玉嚴肅問道。 “大哥,你這不是廢話嗎。”
“我們都全力支持雄英,誰敢阻擋雄英的路,我們就殺誰。” “沒錯。”
“誰敢阻雄英,就殺誰。”
“就算是那些藩王,我們也不怕。”眾淮西悍將紛紛道。 “這些年,我們淮西一黨可侵占了不少良田啊。”
“方大人說了,交趾郡將良田收歸國有,這是施行,他日就會在大明推行。” “你們要想好啊。”
“雄英未來必然是要在良田上動手的。”
“我們作為雄英的支持者,務必不能走到雄英的對立麵。”
“這一點,你們應該也明白吧。”藍玉十分嚴肅的道。 聽到這話。
眾淮西將領臉色一變,自然明白藍玉的意思。 他們也陷入了一種沉默之中。
太原城!
王府大殿內。
朝廷的傳旨使者已經來到,還有十幾個禁衛軍隨行。 “聖旨到。”
“晉王朱棡聽旨。”
使者手持聖旨,大聲道。。
“兒臣朱棡,聽旨。”朱棡恭敬跪下來,還有王府內諸多仆從也都全部跪了下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自咱開設藩王之製以來,群臣皆詬病,今,咱經過深思熟慮-,已然決定。”
“藩王從此以後,掌封地政務,不掌兵權,原本封地所有軍隊管轄權全部歸於兵部執掌,需兵符方可調兵遣將,需 兵符方可調撥糧草。” 1
“封地軍隊守備之上將領,全部歸於應天述職。” “欽此。”
使者大聲宣讀道。 聽到這。
朱棡的臉色變了,猛地抬起頭,眼中湧現了一種不甘,還有憤怒。 他猛地站起來。
對著眼前的使者質問道:“這是父皇的意思,還是那朱雄英的意思?” “奪本王兵權,那本王還是王嗎?”朱棡憤怒喝道。
看著他這憤怒的樣子。
在朱棡身後,他的仆從手下們都是惶恐不已,跪在地上,不敢出聲。
麵對聖旨,朱棡都敢質疑,而且還敢直接站起來,可見他平日裏在封地內有多麽跋扈。 “晉王,請注意你的態度。”
“此聖旨乃是皇上聖斷,難道,你要違逆聖旨不成?” 這個使者也不慣著朱棡,將聖旨合攏,冷冷道。
“你怎敢對本王如此說話?”
“你找死?”
朱櫥臉上盡是暴戾,眼中也湧現殺意。
“本官乃是禮部文書,奉皇命來傳旨,如若晉王敢殺我,可動手。”
“但皇上是什麽脾氣,你應該知道。”
“聖旨就是如此,如果晉王不接,那本官直接迴應天向皇上複命去了。”這個禮部傳旨的使者沒有任何的慌亂,而是 平靜的將聖旨抬起。
而目光就這樣平靜的看著朱棡。
皇權在。
朱元璋在。
皇長孫也在。
他作為皇權使臣,還能怕了這朱棡不成。
聽到這使者的話。
朱棡眼中充滿了不甘和憤怒,但想到朱元璋那冷漠無情的樣子,想到了自己二哥已經被永世囚禁在了宗人府,更想 到了自己的四弟也是一樣。
“到雄英十七歲來應天,近十年時間,我這個舅姥爺都認不出他來了,而且他的性格自然也不是如小時候一樣,有 了他自己的主見。”
“但..”藍玉沉思了一會,一臉嚴肅的道:“雄英和他爺爺是一樣的性格,就算是沾親帶故,如果真的觸犯了國法, 他也不會客氣。”
“藍國公能夠明白這一點就很好。”
“那麽接下來我說的話你就可以聽進去。”方孝孺點了點頭。 藍玉沒有接話,就這樣看著方孝孺。
“交趾在施行收良田為官田,以稅代租,百姓就可無需再繳納高昂佃租,再去繳納朝廷賦稅,你知道這是何等意義 嗎?”方孝孺一臉笑容的問道。
“什麽意思?”藍玉不解道。 “國庫充盈,百姓安康。”
“少了地主的高昂佃租,這就是活命之機。” “藍國公。”
“如若我說的不錯,你淮西勳貴,乃至於朝堂權貴,甚至在大明各府域內不少權貴都侵占了不少田地吧?”方孝孺笑 了笑,意有所指道。
聽到這。
藍田尷尬一笑:“是,有很多田地。”
“我料定。”
“交趾是作為皇長孫國策的試點,隻要推行成功,他日必然會在大明推行。”
“在我大明,最強盛時期並非現在,而是剛剛開國之時,那時候百姓人人都有田可種,可這才二十多年,田地卻落 到了權貴,地主的手中,反而活不下去了。”
“這一個禍患,皇長孫必然會解決。”
“而且我也自信,皇長孫必然會不惜一切代價的解決。”
“話說到這裏,想必藍國公應該也明白意思了吧。”方孝孺飽含深意的說道。
藍玉沉默了。
良久都沒有說話。
但在迴過神來後。
藍玉站起來,躬身對著方孝孺一拜:“多謝方大人提點。”
“藍國公。”
“有舍才有得。”
“當然,這隻是我的猜測,你在心裏有一個計較就行了。”方孝孺微微一笑。
“我會慎重考慮的,還有我淮西勳貴,我也會規勸他們的。”
“此番就先行別過。”
藍玉拱手抱拳道。
方孝孺也站起來:“藍國公再會。”
安南軍營內。
“怎麽樣了?”
“是不是要動兵了?”
眾淮西將領看著藍玉道。
“我得到了一個好消息,你們要不要聽?”藍玉看著眾淮西勳貴一笑。
“大哥,有什麽好消息你就說吧。”
“是啊。”
“難道是皇上對我們又有封賞了?”
“哈哈,你這可想多了,我們靠著這一次平定安南已經恢複爵位了,再想要封賞也肯定是歸朝才有。”
一眾淮西將領紛紛笑道。
“當年。”
“你們不是都在好奇我為什麽會忽然對朱雄認錯,然後示好嗎?”藍玉饒有意思的看著眾人道。
眾人抬起頭,不解的看著藍玉。
“我說大哥,你忽然說這話做什麽?”
“這不是都已經過去了嗎。”
“現在我們對朱將軍可隻有敬,沒有以前的那種心思,如果不是他,我們隻怕早就被處置了,哪裏還有立功的機 會。”何榮笑道。
“是啊。”
“現在我們對他還是很感激的,而且以前也的確是我們做錯了。”張翼也說道。
其他人也是紛紛點頭。
“當年我認錯。”
“並不是怕了。”
“而是因為我們可以與任何人作對,唯獨不能與朱雄作對。”
“因為,朱雄就是雄英啊。”藍玉緩緩開口說道。
此話一落。
營帳內的淮西將領全部都愣住了。
“你說什麽?”
“朱雄就是雄英?”
“大哥,你沒有開玩笑吧?”
“這怎麽可能?”
“雄英都已經去了那麽多年了,我們都親眼看著他葬入孝陵。”
“怎麽可能還活著?”
所有淮西將領都震驚不解的看著。
“這件事。”
“除了我知道。”
“允煬那小子也知道。”
“沐英也知道,皇上更是第一個知道。”
“當然,知道的人還不在少數。”
“隻不過事關重大,我也怕你們壞了皇上的計劃,所以就沒有告訴你們。”
“但雄英的身份已經徹底確定了。”
“而且。”
“我剛剛從方大人那裏得到了應天的消息,皇上已經下了昭告,在朝堂宣布了雄英皇長孫的身份,還昭告天下,並 且還讓禮部為雄英選擇吉日,冊封皇太孫。”
“你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藍玉一臉笑容的說道。
聽到這。 營帳內。
所有淮西將領都是腦子嗡嗡的。 似乎都沒有想到這一點。
沉浸了許久之後。 “我們淮西一脈。”
“徹底保住命了啊。”何榮發出了一聲感歎,這一聲是格外的輕鬆,從未有過的。 其他人也是一樣,表現出了輕鬆的表情。
在朱標沒有昏迷之前,他們還沒有惶恐,畢竟朱標對於他們多有照拂。
但隨著朱標差點身死,之後還陷入了昏迷。 所有淮西一黨都慌了。
因為沒有朱標照拂,他們都料到了以後絕對會被皇上針對,甚至是會被抄家滅族。
所以一直以來他們都是生活在忐忑不安之中。 但現在。
聽到了朱雄的消息,朱雄就是朱雄英的消息。 他們徹底安心了。
他們都是屬於朱雄英最忠誠的擁護者,不管如何,隻要他們以後做事不要太出格,他們的性命和家族就無慮了。 他們也無需再惶恐不安度日。
“隻待雄英被冊封皇太孫。” “地位就無人能夠撼動。”
“而且當年害了雄英的呂家全族都已經被淩遲處死了,朝堂也再無人可以阻擋雄英。”
“這樣一看。”
“常升那小子也要歸朝了。”
“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機會歸朝去看一看雄英的冊封大典。”藍玉十分期待的想道。
“就算不能全部迴去觀禮,也讓大哥迴去一趟。”何榮笑道。 藍玉迴過神來。
表情忽然變得嚴肅起來。
“雄英冊封皇太孫,對於我們來說的確是天大的好事。” “不過。”
“今日方大人也提點了我幾句話。” “事關田地之事。”
“在這裏,我想問你們一句,以後是想要得到雄英真正的重用,還是被擱置?”藍玉嚴肅問道。 “大哥,你這不是廢話嗎。”
“我們都全力支持雄英,誰敢阻擋雄英的路,我們就殺誰。” “沒錯。”
“誰敢阻雄英,就殺誰。”
“就算是那些藩王,我們也不怕。”眾淮西悍將紛紛道。 “這些年,我們淮西一黨可侵占了不少良田啊。”
“方大人說了,交趾郡將良田收歸國有,這是施行,他日就會在大明推行。” “你們要想好啊。”
“雄英未來必然是要在良田上動手的。”
“我們作為雄英的支持者,務必不能走到雄英的對立麵。”
“這一點,你們應該也明白吧。”藍玉十分嚴肅的道。 聽到這話。
眾淮西將領臉色一變,自然明白藍玉的意思。 他們也陷入了一種沉默之中。
太原城!
王府大殿內。
朝廷的傳旨使者已經來到,還有十幾個禁衛軍隨行。 “聖旨到。”
“晉王朱棡聽旨。”
使者手持聖旨,大聲道。。
“兒臣朱棡,聽旨。”朱棡恭敬跪下來,還有王府內諸多仆從也都全部跪了下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自咱開設藩王之製以來,群臣皆詬病,今,咱經過深思熟慮-,已然決定。”
“藩王從此以後,掌封地政務,不掌兵權,原本封地所有軍隊管轄權全部歸於兵部執掌,需兵符方可調兵遣將,需 兵符方可調撥糧草。” 1
“封地軍隊守備之上將領,全部歸於應天述職。” “欽此。”
使者大聲宣讀道。 聽到這。
朱棡的臉色變了,猛地抬起頭,眼中湧現了一種不甘,還有憤怒。 他猛地站起來。
對著眼前的使者質問道:“這是父皇的意思,還是那朱雄英的意思?” “奪本王兵權,那本王還是王嗎?”朱棡憤怒喝道。
看著他這憤怒的樣子。
在朱棡身後,他的仆從手下們都是惶恐不已,跪在地上,不敢出聲。
麵對聖旨,朱棡都敢質疑,而且還敢直接站起來,可見他平日裏在封地內有多麽跋扈。 “晉王,請注意你的態度。”
“此聖旨乃是皇上聖斷,難道,你要違逆聖旨不成?” 這個使者也不慣著朱棡,將聖旨合攏,冷冷道。
“你怎敢對本王如此說話?”
“你找死?”
朱櫥臉上盡是暴戾,眼中也湧現殺意。
“本官乃是禮部文書,奉皇命來傳旨,如若晉王敢殺我,可動手。”
“但皇上是什麽脾氣,你應該知道。”
“聖旨就是如此,如果晉王不接,那本官直接迴應天向皇上複命去了。”這個禮部傳旨的使者沒有任何的慌亂,而是 平靜的將聖旨抬起。
而目光就這樣平靜的看著朱棡。
皇權在。
朱元璋在。
皇長孫也在。
他作為皇權使臣,還能怕了這朱棡不成。
聽到這使者的話。
朱棡眼中充滿了不甘和憤怒,但想到朱元璋那冷漠無情的樣子,想到了自己二哥已經被永世囚禁在了宗人府,更想 到了自己的四弟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