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你們,合格了
大明:朱雄的崛起與征途 作者:天馬芯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這床上躺著的人沒有?”
朱元璋轉過頭,指著床榻上的朱雄。
“看到了。”
“我大明聖賢,救無數百姓性命的朱將軍。”秦逵鄭重的說道。
“皇上。”
“朱將軍此番之功,可為救天下之功。”
“因朱將軍煉製靈藥,將大疫鎮壓在應天府,沒有外溢,而且因天花而死之人是自 古以來最少,不超百人。”
“這一切皆為朱將軍之功。”
“臣嚴震,為朱將軍請功,請皇上重封,重賞。”嚴震正色道。
“臣附議。”
“請皇上重封,重賞。”
“若不是朱將軍鎮壓此次大疫,煉靈藥,我大明將遭受重創。”
“朱將軍此次之功,超戰場開疆拓土,超他曆來為大明所立之功。”
“請皇上重封,重賞。”大殿內的群臣紛紛附議道。
無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尚書,還是都督府創。
他們都對朱雄欽佩崇敬。
對於眾臣的話,朱元璋並沒有太大的波瀾。
他目光凝視著朱雄,忽然開口道:“今天你們既然來了,咱,告訴你們一件事!”
聞聲!
徐輝祖心底一驚,暗暗驚動:“難道皇上要真正揭開妹夫的身份了?”
想到這。
徐輝祖的心中難以掩飾激動。
如果自己妹夫的身份揭開。。
對於他徐家而言也是有著很大的益處的,從此之後,他徐家的地位就會越發水漲船 高,成為真正的皇親國戚,徐家女會是未來的大明皇後。
除了徐輝祖外。
其他不知情的人都是一臉茫然,不過仍然都是帶著敬畏的目光看著朱元璋。
“朱雄。”
“是咱的孫子。”
朱元璋緩緩開口道。
此話一落。
在這寂靜的大殿內響起。
對於此間幾乎每一個人而言,就是石破天驚。
四個尚書。
李景隆。
還有幾部的侍郎,全部都目瞪口呆的看著朱元璋。
“皇上,你說什麽?”
“朱將軍,是皇孫?”秦逵語氣都在顫抖,驚凝不解。
其他人雖然沒有開口,但臉上訝異的表情,全部都表現出了他們的震驚之色。
“朱雄就是朱雄英。”
“咱的孫子,大明的皇嫡長孫。”
“聽清楚了沒有?”
朱元璋看著群臣,沉聲的說道。
得到了這一肯定的迴答。
這裏的群臣再次愣住了。
如同每一個知道這個消息的群臣一樣,全部都陷入了一種無言的寂靜,每一個人的 表情都是透出震驚,但心中卻是在瘋狂的翻滾。
“我聽到了什麽?”
“朱雄竟然是皇長孫,昔日的皇長孫朱雄英?”
“當年皇長孫不是病逝了嗎?為何又忽然活了過來?”
“當年難道有什麽隱情不成?”
“朱將軍是皇長孫,那就是未來的大明儲君。”
“太好了。”
“憑朱將軍的能力,必然能夠帶領我大明更為昌盛,我大明後繼之君又是一個明 君 。 ”
“以前對於朱將軍了解,就隻限於其戰功卓越,為我大明開疆拓土,但經過這一次 大疫,更是讓我,讓整個應天府的軍民都看到了他愛民如子,如此仁義,如此仁德大 賢,他日為我大明皇帝,那就是我大明之幸,天下之幸了。”
“沒想到啊。”
“難怪這幾年來朱雄入京後,皇上對他的恩澤不斷,給予的恩寵甚至是超過了任何 皇子皇孫,原來,朱將軍就是皇長孫,昔日的雄英殿下。”
“當初孔納,趙瑁他們在大殿舉薦朱允收為儲君,皇上直接言明了立長,那時候所 有人都以為皇上會立朱允收為皇太孫,但是如今一看,全部都是皇上在設計,故意為之。”
“論長,哪一個皇孫能夠比得上雄英殿下?論身份地位,誰又能夠比得過他嫡長 孫?”
“而且當日皇上在議政殿內立下了傳位聖旨,當初所有人都在猜測是在朱允收和朱 允煬兩個公子之間產生皇位繼承者,現在一看,所有人都猜錯了。”
“如今一看,當真是一切明了啊。”
“好啊,太好了。”
“這一個消息對於朝堂上許多大臣而言,不異於炸雷,無數朝臣會陷入惶恐不安, 因為他們選擇支持了朱允收,但我們不同,我們並沒有選擇公子支持,也並未參與其 中。”
“—朝天子一朝臣。”
“皇上當初的手段,可謂是高明啊。”
聽到朱元璋如此肯定的迴答,群臣的心中都在激湧。
而且對於在場之人而言,心情是非常好的,因為到了此間的人,麵對天花而不畏 死,他們已經得到了朱雄的認可,更關鍵的是他們沒有參與黨爭。
這更是關鍵。
不得不說。
他們這些人都是聰明人。
而趙瑁,鬱新他們則不聰明,他們已經是尚書了,已經不可能再進一步了,之所以
參與了黨爭,去支持朱允收,歸根結底,就是他們想趁著現在還有權勢,為子孫博取以 後的機會,如果真的支持成功了。
那他們的家族仍然會得到新皇恩澤。
但顯然。
現在他們是賭輸了。
一切都不是如他們所想。
也正如同他們心中所想。
禮部尚書趙瑁的府中。
大殿內。
趙瑁和鬱新相對而坐。
除了他們兩人外,還有東宮伴讀的黃子澄和齊泰。
此刻幾人的表情都是十分的複雜,凝重。
“如今皇長孫已經被關入了宗人府了,這幾日我想去見,也根本不允,皇長孫為何 會被關入宗人府,其中的情況還不得而知。”
“或許是因為娘娘的牽連。”黃子澄嚴肅的說道。
“如今天花已經差不多定下了。”
“這一次席卷應天府的大疫也差不多要結束了,當日大疫爆發之初,皇上曾親口所 言,此次天花乃是呂娘娘挑起和其呂氏家族挑起來的。”
“其中緣由,不知是真是假。”
“但呂娘娘已經下獄,允收公子十之八九也是被其牽連所至。”
“本官雖掌禮部,對宗人府也有幾分管束之權,但這一次是錦衣衛親自關押,本官 也沒有權利去見。”趙瑁歎了一口氣。
“允收公子被下獄,其中會不會與朱允煬有所關聯?”
這豈不是代表著我們輸了?鬱新沉聲說道。
聽到此話。
在場幾人瞬間臉色一變,大殿內也變得寂靜。
黨爭之事,輸了,那或許身家性命都會不保。
“當初皇上親口說了,要立長,或許呂娘娘做了一些錯事,但朱允收公子年齡尚 小,這一切與他無關,我們要做的就是等朝會再啟之後,調度所有支持允收公子的大臣 一起向皇上啟奏,母之罪與子無關。”
“而且還要極力勸說皇上遵循當日之言,立長。”
“我大明的規矩不可廢。”
“如此一來,我們就沒有輸。”趙瑁沉聲的說道。
鬱新幾人聞言,都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
如今他們已經沒有任何選擇的辦法了。
“議政殿當日。”
“你們看清楚沒有。”
“朱雄,似乎已經是朱允收的支持者了。”
“李景隆,徐輝祖他們也是一樣。”
“還有秦逵他們,似乎也在支持。”
“原本我以為他們都未曾參與,卻是我想多了啊。”趙瑁帶有深意的說道。
“黨爭之戰,不死不休。”
“我們已經沒有選擇了。”鬱新沉聲道。
目光迴轉。
朱府大殿內。
“咱已經決定了。”
“這一次大疫徹底平定,再啟朝會後,就會在朝堂宣布雄英的身份。”
“咱要讓雄英恢複身份,得到本應該屬於他的一切。”朱元璋凝視著床榻上的朱雄, 再次說道。
把這些話說出來。
帶著朱元璋心中的一種愧疚。
“咱給你們說實話。”
“四年多了。”
“當初雄英從北平歸朝時,咱就認出他了。”
“咱的親孫子,咱又怎會不認識?”
“在發現他後,咱就派人去調查,確定了他的身份。”
“一直以來,除了少數幾個人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甚至於咱的兒子,雄英的爹 也是在他昏迷之前,咱才告訴他的。”
“而雄英 . . . ”
朱元璋目光充滿柔和慈祥的看著朱雄:“他是從安南歸來後,才知道自己身份的。”
“知道之後,他也沒有讓咱失望,開始替咱分擔奏折,為咱分憂。”
“許多原本他根本不想管的事,他統統都開始管了,而從那以後,他也開始累了。”
“這一次天花大疫,這原本是屬於咱的事,但是他完全自己背負了。”
“他背負了無數大明子民的希望,用自己的命煉藥,這才會如此。”
“自洪武七年後,雄英就沒有在咱的身邊了,十幾年,他在民間,十幾年,咱都沒 有關心過他。”
“咱,太過虧欠他了。”
朱元璋語氣之中帶著強烈虧欠的道。
對於他而言。這是一種難言的愧疚。
“皇上。”
“皇長孫能夠迴來,這是蒼天恩澤,蒼天賜福。”
“而且皇長孫自民間迴來後,也有了一身在皇家沒有的本事,他為我大明開疆拓 土,為我大明鼎定民生,這一次更是拯救了無數百姓,子民。”
“此皆乃天定,是蒼天的安排。”秦逵恭敬的說道。
“或許是吧。”
“但你們也沒有讓雄英失望。”
“當日議政殿內,雄英為何會給予你們選擇,是選擇與他一同去鎮疫,還是選擇留 守城內。”
“你們這些人的選擇不錯。”
“這是雄英對未來朝堂重臣的一種考量。”
“你們,合格了。”
朱元璋又飽含深意的看著眼前的眾臣道。
其中的意義,不言而喻。
說者有心,聽者同樣有意。
朱元璋轉過頭,指著床榻上的朱雄。
“看到了。”
“我大明聖賢,救無數百姓性命的朱將軍。”秦逵鄭重的說道。
“皇上。”
“朱將軍此番之功,可為救天下之功。”
“因朱將軍煉製靈藥,將大疫鎮壓在應天府,沒有外溢,而且因天花而死之人是自 古以來最少,不超百人。”
“這一切皆為朱將軍之功。”
“臣嚴震,為朱將軍請功,請皇上重封,重賞。”嚴震正色道。
“臣附議。”
“請皇上重封,重賞。”
“若不是朱將軍鎮壓此次大疫,煉靈藥,我大明將遭受重創。”
“朱將軍此次之功,超戰場開疆拓土,超他曆來為大明所立之功。”
“請皇上重封,重賞。”大殿內的群臣紛紛附議道。
無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尚書,還是都督府創。
他們都對朱雄欽佩崇敬。
對於眾臣的話,朱元璋並沒有太大的波瀾。
他目光凝視著朱雄,忽然開口道:“今天你們既然來了,咱,告訴你們一件事!”
聞聲!
徐輝祖心底一驚,暗暗驚動:“難道皇上要真正揭開妹夫的身份了?”
想到這。
徐輝祖的心中難以掩飾激動。
如果自己妹夫的身份揭開。。
對於他徐家而言也是有著很大的益處的,從此之後,他徐家的地位就會越發水漲船 高,成為真正的皇親國戚,徐家女會是未來的大明皇後。
除了徐輝祖外。
其他不知情的人都是一臉茫然,不過仍然都是帶著敬畏的目光看著朱元璋。
“朱雄。”
“是咱的孫子。”
朱元璋緩緩開口道。
此話一落。
在這寂靜的大殿內響起。
對於此間幾乎每一個人而言,就是石破天驚。
四個尚書。
李景隆。
還有幾部的侍郎,全部都目瞪口呆的看著朱元璋。
“皇上,你說什麽?”
“朱將軍,是皇孫?”秦逵語氣都在顫抖,驚凝不解。
其他人雖然沒有開口,但臉上訝異的表情,全部都表現出了他們的震驚之色。
“朱雄就是朱雄英。”
“咱的孫子,大明的皇嫡長孫。”
“聽清楚了沒有?”
朱元璋看著群臣,沉聲的說道。
得到了這一肯定的迴答。
這裏的群臣再次愣住了。
如同每一個知道這個消息的群臣一樣,全部都陷入了一種無言的寂靜,每一個人的 表情都是透出震驚,但心中卻是在瘋狂的翻滾。
“我聽到了什麽?”
“朱雄竟然是皇長孫,昔日的皇長孫朱雄英?”
“當年皇長孫不是病逝了嗎?為何又忽然活了過來?”
“當年難道有什麽隱情不成?”
“朱將軍是皇長孫,那就是未來的大明儲君。”
“太好了。”
“憑朱將軍的能力,必然能夠帶領我大明更為昌盛,我大明後繼之君又是一個明 君 。 ”
“以前對於朱將軍了解,就隻限於其戰功卓越,為我大明開疆拓土,但經過這一次 大疫,更是讓我,讓整個應天府的軍民都看到了他愛民如子,如此仁義,如此仁德大 賢,他日為我大明皇帝,那就是我大明之幸,天下之幸了。”
“沒想到啊。”
“難怪這幾年來朱雄入京後,皇上對他的恩澤不斷,給予的恩寵甚至是超過了任何 皇子皇孫,原來,朱將軍就是皇長孫,昔日的雄英殿下。”
“當初孔納,趙瑁他們在大殿舉薦朱允收為儲君,皇上直接言明了立長,那時候所 有人都以為皇上會立朱允收為皇太孫,但是如今一看,全部都是皇上在設計,故意為之。”
“論長,哪一個皇孫能夠比得上雄英殿下?論身份地位,誰又能夠比得過他嫡長 孫?”
“而且當日皇上在議政殿內立下了傳位聖旨,當初所有人都在猜測是在朱允收和朱 允煬兩個公子之間產生皇位繼承者,現在一看,所有人都猜錯了。”
“如今一看,當真是一切明了啊。”
“好啊,太好了。”
“這一個消息對於朝堂上許多大臣而言,不異於炸雷,無數朝臣會陷入惶恐不安, 因為他們選擇支持了朱允收,但我們不同,我們並沒有選擇公子支持,也並未參與其 中。”
“—朝天子一朝臣。”
“皇上當初的手段,可謂是高明啊。”
聽到朱元璋如此肯定的迴答,群臣的心中都在激湧。
而且對於在場之人而言,心情是非常好的,因為到了此間的人,麵對天花而不畏 死,他們已經得到了朱雄的認可,更關鍵的是他們沒有參與黨爭。
這更是關鍵。
不得不說。
他們這些人都是聰明人。
而趙瑁,鬱新他們則不聰明,他們已經是尚書了,已經不可能再進一步了,之所以
參與了黨爭,去支持朱允收,歸根結底,就是他們想趁著現在還有權勢,為子孫博取以 後的機會,如果真的支持成功了。
那他們的家族仍然會得到新皇恩澤。
但顯然。
現在他們是賭輸了。
一切都不是如他們所想。
也正如同他們心中所想。
禮部尚書趙瑁的府中。
大殿內。
趙瑁和鬱新相對而坐。
除了他們兩人外,還有東宮伴讀的黃子澄和齊泰。
此刻幾人的表情都是十分的複雜,凝重。
“如今皇長孫已經被關入了宗人府了,這幾日我想去見,也根本不允,皇長孫為何 會被關入宗人府,其中的情況還不得而知。”
“或許是因為娘娘的牽連。”黃子澄嚴肅的說道。
“如今天花已經差不多定下了。”
“這一次席卷應天府的大疫也差不多要結束了,當日大疫爆發之初,皇上曾親口所 言,此次天花乃是呂娘娘挑起和其呂氏家族挑起來的。”
“其中緣由,不知是真是假。”
“但呂娘娘已經下獄,允收公子十之八九也是被其牽連所至。”
“本官雖掌禮部,對宗人府也有幾分管束之權,但這一次是錦衣衛親自關押,本官 也沒有權利去見。”趙瑁歎了一口氣。
“允收公子被下獄,其中會不會與朱允煬有所關聯?”
這豈不是代表著我們輸了?鬱新沉聲說道。
聽到此話。
在場幾人瞬間臉色一變,大殿內也變得寂靜。
黨爭之事,輸了,那或許身家性命都會不保。
“當初皇上親口說了,要立長,或許呂娘娘做了一些錯事,但朱允收公子年齡尚 小,這一切與他無關,我們要做的就是等朝會再啟之後,調度所有支持允收公子的大臣 一起向皇上啟奏,母之罪與子無關。”
“而且還要極力勸說皇上遵循當日之言,立長。”
“我大明的規矩不可廢。”
“如此一來,我們就沒有輸。”趙瑁沉聲的說道。
鬱新幾人聞言,都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
如今他們已經沒有任何選擇的辦法了。
“議政殿當日。”
“你們看清楚沒有。”
“朱雄,似乎已經是朱允收的支持者了。”
“李景隆,徐輝祖他們也是一樣。”
“還有秦逵他們,似乎也在支持。”
“原本我以為他們都未曾參與,卻是我想多了啊。”趙瑁帶有深意的說道。
“黨爭之戰,不死不休。”
“我們已經沒有選擇了。”鬱新沉聲道。
目光迴轉。
朱府大殿內。
“咱已經決定了。”
“這一次大疫徹底平定,再啟朝會後,就會在朝堂宣布雄英的身份。”
“咱要讓雄英恢複身份,得到本應該屬於他的一切。”朱元璋凝視著床榻上的朱雄, 再次說道。
把這些話說出來。
帶著朱元璋心中的一種愧疚。
“咱給你們說實話。”
“四年多了。”
“當初雄英從北平歸朝時,咱就認出他了。”
“咱的親孫子,咱又怎會不認識?”
“在發現他後,咱就派人去調查,確定了他的身份。”
“一直以來,除了少數幾個人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甚至於咱的兒子,雄英的爹 也是在他昏迷之前,咱才告訴他的。”
“而雄英 . . . ”
朱元璋目光充滿柔和慈祥的看著朱雄:“他是從安南歸來後,才知道自己身份的。”
“知道之後,他也沒有讓咱失望,開始替咱分擔奏折,為咱分憂。”
“許多原本他根本不想管的事,他統統都開始管了,而從那以後,他也開始累了。”
“這一次天花大疫,這原本是屬於咱的事,但是他完全自己背負了。”
“他背負了無數大明子民的希望,用自己的命煉藥,這才會如此。”
“自洪武七年後,雄英就沒有在咱的身邊了,十幾年,他在民間,十幾年,咱都沒 有關心過他。”
“咱,太過虧欠他了。”
朱元璋語氣之中帶著強烈虧欠的道。
對於他而言。這是一種難言的愧疚。
“皇上。”
“皇長孫能夠迴來,這是蒼天恩澤,蒼天賜福。”
“而且皇長孫自民間迴來後,也有了一身在皇家沒有的本事,他為我大明開疆拓 土,為我大明鼎定民生,這一次更是拯救了無數百姓,子民。”
“此皆乃天定,是蒼天的安排。”秦逵恭敬的說道。
“或許是吧。”
“但你們也沒有讓雄英失望。”
“當日議政殿內,雄英為何會給予你們選擇,是選擇與他一同去鎮疫,還是選擇留 守城內。”
“你們這些人的選擇不錯。”
“這是雄英對未來朝堂重臣的一種考量。”
“你們,合格了。”
朱元璋又飽含深意的看著眼前的眾臣道。
其中的意義,不言而喻。
說者有心,聽者同樣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