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時候,他竟然在儒家士子眼中的威望都到了如此地步了。


    “好吧。”


    “朱雄,針對於大明天下,有所拙見。”


    “如若不中聽,說錯了什麽,還請諸位賜教。”


    朱雄抬起頭,微笑著看著周圍的士人。


    於仁,還要所有的士人都期待的看著。


    這刑場方圓,顯然就成了一個士子的追捧大師的現場。


    哪怕是周圍數萬圍觀的百姓,看著大明如今威望最甚的戰將,他們也並沒有離開, 也都是十分好奇的看著,他們或許沒有這些士子這般的朝氣蓬勃,但是也十分好奇朱雄 要說什麽。


    “在吾大明內。”


    “學派眾說分壇。”


    “但歸根結底,儒學之道,深入我大明子民之心,深入無數士子之心。”


    “儒學之道。”


    “根本之體現。”


    “便是忠君,愛國,治天下。”


    “但是,今日我朱雄再說兩句。”


    “在忠君,愛國,治天下之後,還要加兩句,那便是凝血性護天下,忠正君逆昏 君。”朱雄正色道。


    “敢問朱將軍。”


    “何謂凝血性護天下?何謂忠正君逆昏君?”於仁大聲問道。


    所有士子也都抬起頭,十分好奇的看著朱雄。


    這兩句話。


    他們都是第一次聽到,出自朱雄的口中。


    “所謂凝血性護天下。”


    朱雄表情正肅,大聲道:“往長遠一點,昔日三國末期,三國歸晉,晉八王之亂, 亂我炎黃漢家之根基,導致異族有機可乘,屠戮我炎黃族人,殺戮我漢家子民,此事, 可記得?”


    “昔日靖康之恥,異族猖獗,屠戮我炎黃漢家?可還曆曆在目?”


    “昔日元庭跋扈,鐵騎破國門,炎黃漢家遭屠無數,屬於我祖輩傳承之疆域,最終 淪為蠻夷跋扈之地,我炎黃漢家子民淪為奴隸,可曾浮現眼前?”


    “古往今來。”


    “我炎黃漢家人口超過疆域之外族群十倍,甚至數十倍。”


    “可古往今來,為何我炎黃族群要遭受異族破國門,淪為豬狗牛羊一般遭屠?”


    “在天下,人口,或為劣勢,但更多的則是優勢。”


    “可曾經我炎黃族群卻無法將這人口的優勢發揮出來。”


    “歸根結底。”


    “百姓為權貴奴役,生活不定,食不果腹,這是其一,但更重要的,曾經的我輩先 祖喪失了血性,麵對異族屠刀,十之八九之人不敢去麵對,隻敢跪地乞降,甚至為了活 命,倒戈相向,叛變族群,淪為異族屠戮我族群之幫兇。”


    “敵人也正是這樣一步一步破開我炎黃國土,禍亂蒼生。”


    “試想一下。”


    “如若我炎黃子民人人皆有血性,人人皆有3.4血性護國之心,麵對敵寇攻破國門, 誓死抗衡,當年又豈會有五胡之亂?豈會有靖康之恥?豈會有元庭之禍?”


    “在我炎黃族群人口龐大的優勢下,以命搏命, 一切尚未可知。”


    “這,就是凝血性,護天下。”朱雄沉聲道。


    聽到這話。


    於仁,還有許多士人都是眉頭緊皺。


    顯然,很多人對於朱雄的話,提及五胡之亂,提及靖康之恥,提及元庭之禍。


    單純是無血性,無法以萬民護衛天下,這似乎不能說得通。


    朱雄微微一笑,看著周圍士人的皺眉,自然是知道他們心中所想。


    “我明白。”


    “你們此刻心中所想。”


    “無論是五胡之亂,靖康之恥,還是曆朝曆代被異族所破國門之殤,皆為當權者無 能,皆為皇權王權爭奪導致。”


    “這,正是我要說的第二句。”


    “忠正君逆昏君。”


    朱雄大聲說著。


    所有士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朱雄,此刻,他們眼中也都充滿了求知的欲望,對於他 們而言,朱雄此刻所說的話,卻是他們從未接觸過的。


    雖然剛剛說的凝血性,護天下。


    似乎不能完全概括昔日炎黃之亂象,但也的確是有這事關於血性之本。


    “昔日五胡之亂,我炎黃族群差點族滅。”


    “此乃司馬氏之禍,司馬氏之名,遺臭萬年。”


    “此為當權者。”


    “靖康之恥,更是宋國無能昏君所導致。”


    “曆朝曆代,無道昏君多不甚數。”


    “貪贓枉法,專權跋扈之權貴更是不計其數。”


    “對於底層百姓而言,生活在他們操縱之下,無法擺脫,生活在他們欺淩跋扈之下,別說燃血性,就連活著都艱難。”


    ‘這,正是 一 切禍端之根源。’


    “皇帝無能,天下子民受苦。”


    “昏君跋扈,天下子民遭難。”


    “昏君貪圖,國門失陷,民不聊生。”


    “無論是五胡之亂還是靖康之恥,還是曆代被異族攻破國門的國殤,大多都為昏君 無能所導致。”


    “但有昏君,必有佞臣。”


    “昏君貪圖享樂,佞臣跋扈弄權。”


    “昏君,佞臣,國亂之根本。”


    “所謂忠正君逆昏君。”。


    “便是讓所有人辨明那高位之上的皇帝,究竟是正是昏。”


    “為正君,當得滿朝效力,當得天下人之效力,君王旨意下達,天下莫不從之,哪 怕敵寇來襲,正君之道,無畏強敵,正君之道,恩澤萬民,恩澤眾生。”


    “於此正君,必誓死報之,忠之。”


    “為昏君,佞臣當道,如若愚忠,必為天下大禍,便是昔日五胡之亂,靖康之恥又 一次序幕。”


    “對昏君, 一而諫,二為直,三為逆。”


    “如若昏君不改,當以天下之亂,除昏君,重塑朝綱,重塑天下,天下正直之士, 天下忠義之人,皆當應從。”


    “絕不可因昏君一人之故,亂天下,禍子民。”


    “此乃逆昏君。”朱雄大聲說著。


    說出的這些話。


    就如同如雷貫耳,將這刑場方圓所有人都給驚到了。


    朱雄以臣子之身,說出這等話,那就是大逆不道之言。


    這……這已然是悖逆之言了。


    當然。


    如果有人知道朱雄的身份,那絕對會更加充滿了欽佩。


    自古以來。


    昏君無數,但敢逆之人少之又少,除非是亡國之時,國祚消耗殆盡,這才會讓無數 人揭竿而起,亂天下,王朝終。


    自古以來,幾乎每一個王朝的終結都與昏君佞臣有著脫不開的幹係。


    但是。


    何人敢逆?


    今日朱雄之言。


    著實是讓此間所有人都震驚到了。


    今日朱雄之言。


    卻是將自古以來,炎黃王朝亡國之本給說了出來。


    一則昏君掌國,佞臣當道。


    二則子民無血性,無誓死護國之心。


    “今17日說出這些話後。”


    “歸朝之後,本將必受彈劾,但本將不在乎。”


    “如若本將的這些話能夠點醒無數子民,凝屬於我炎黃族群之血性,擁有真正的護 國之力,那一切都值得。”


    “天下士子,以忠義忠君為準則。”


    “士子讀書,為自己而讀書,為國而讀書,更為我炎黃大興永昌而讀書。”


    “血性,國之血性,民之血性,對外抵禦外敵,誓死護衛我炎黃疆域,此為血性, 對內抵禦佞臣抗昏君,此為血性。”


    “如若天下士子皆有此心,忠義為國為族,燃我炎黃子民之血性,士子之力便為先 驅。”


    “此乃,真正儒家士子應該做的。”


    “為國強國。”


    “為民強民。”


    “燃民族之血性,護炎黃之國本。”朱雄又大聲說道。


    聽到朱雄的話。


    所有的士子都沉默了下來,但每一個士子都是帶著一種體悟。


    朱雄今日說的話,顯然是讓他們如雷貫耳,心中翻滾。


    不僅僅是他們。


    刑場方圓圍觀的百姓也都麵帶震驚。


    而朱雄的親衛,還有周圍的京兆尹兵卒,衙役,全部都帶著欽佩的看著朱雄。


    “朱將軍。”


    “當真是國之棟梁,如此聖言,當真如雷貫耳。”


    “今日聞朱將軍聖言,當真不虛此行。”


    “血性,護國之血性,為民之血性,對外之血性,對內之血性。”


    “我明白了……”


    所有人似乎都有所體悟。


    這時。


    於仁躬身對著朱雄一拜:“朱將軍之言,如雷貫耳,於仁,銘記於心。”


    “達者為師,朱將軍,可為我輩士子之師,血性先驅,護國先驅,民族先驅。”


    “於仁,拜見朱師。”


    聲音落下。


    周圍數千士子全部都躬身一拜,行弟子禮:“朱將軍之言,我等銘記於心。”


    “儒家學子,拜見朱師。”


    這一聲。


    朱師。


    便是將朱雄推上了一個很高的位置。


    隨著這些儒家士子散開。


    天下必會傳承朱師之名。


    血性之說。


    忠君逆君之說。


    會從他們的口中席卷整個天下。


    朱師之名,更是如此。


    “凝血性護天下!忠正君逆昏君!”


    “這就是今日我所有肺腑之言。”


    “如若有錯。”


    “還請諸位指正。”


    “朱師之名,朱雄愧不敢當。”


    朱雄躬身一拜,迴禮道。


    “今日聽朱師一言,學生體悟甚多。”


    “今日。”


    “於仁才明白何謂真正血性護國護天下,才明白何謂真正的忠,忠正君,強天下, 護國本,強民生,重法治,此為忠,如若忠昏君,倒佞臣,狼狽為奸,此為不忠,對君 不忠,對天下百姓不忠。”於仁一臉體悟的樣子道。


    “聽朱師之言,如雷貫耳。”


    所有士子紛紛一拜。


    如今洪武二十六年。


    大明開國也在二十六載。


    昔日天下亂成了什麽樣子,許多百姓還曆曆在目,大明開國之後,絕大部分百姓是 實在過上了好日子了,哪怕沒有惠及全部,但也解決了十之七八,更關鍵的是百姓無需 再遭受戰亂之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朱雄的崛起與征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馬芯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馬芯空並收藏大明:朱雄的崛起與征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