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其中的意義,咱希望你們能明白
大明:朱雄的崛起與征途 作者:天馬芯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南政務,需要一個領頭人為我大明效力,以後我大明派遣官吏來治理,也可直 接為副手,而你就是最合適的人。”
“本將需要你替大明治理安南。”
“這,就是你的任務。”朱雄說道。
“屬下一定謹遵將軍吩咐。”胡元澄立刻迴道。
“好了。”
“之後的事情,本將自然會交代的,你下去吧。”
朱雄將丹藥對著胡元澄一扔。
胡元澄接過丹藥,如同捧著自己的命一樣,惶恐無比的退了下去。
“蕭漢。”
朱雄抬起頭,看著蕭漢。
“請將軍吩咐。”蕭漢躬身一拜。
“將那些安南降卒統兵的將領聚集起來,給他們全部服用這毒藥,我要用毒藥控製 他們。”
“隻要控製了他們,安南這十萬降軍就掌控在我的手中了,哪怕整編,他們也不會 徹底打亂。”
“還有,讓他們閉嘴,不要亂說話,更不要說是忠於我的。”朱雄拿出了兩個盒子。
一個是毒, 一個是解。
當然。
這個解藥隻是鎮壓之用,並非完全解毒。
“屬下絕對會完成任務。”蕭漢立刻應道。
身後兩個親衛走上前, 一人抱著一個箱子。
“去吧。”
朱雄擺了擺手。
對於安南那些文臣,朱雄控製了這胡元澄就行,至於其他人,懶得去控製,隻要掌 控了兵權,這才是王道。
“屬下告退。”
蕭漢帶著兩個親衛離開了。
“接下來。”
“就是等著大軍攻伐,徹底掌控安南和占城了。”
“這一次攻破安南都城,滅了安南二十多萬大軍,不知道老朱會給我怎樣的封賞 了。”
“但願直接官升三級,爵升兩級。”
“那就是五次獎勵的機會了。”朱雄心中暗想道,對於老朱的封賞充滿了期待。
大明都城!
應天!
此刻,皇宮已經燈火通明,夜色已深。
議政殿內,自然是十分明亮。
朱元璋一如既往的在其中處置著奏折。
而在大殿外。
方孝孺帶著一個穿著布衣,大概近三十歲的男子。
“謝兄,等下見到皇上可不能無禮,要不然我真的沒有辦法再撈你了。”
“就連我也是好不容易得到的這次機會。”
“隻要我們好好抓住,以後大明朝堂上必有我們的一席之地。”方孝孺看著身邊的男 子道。
“方兄,你就放心吧。”
“當年被罷官後,我就明白了,凡事不可風頭過盛,而且也不可跋扈,當年的我就 是太過了。”
“現在我完全變了。”
邊上的男子立刻保證道。
對於身邊的方孝孺,他也是充滿了感激的。
“如此就好。”
方孝孺這才放心的點點頭。
雖然在一路上,方孝孺已經叮囑了很多次了,但仍然不放心,自己身邊這個家夥以 前可不是什麽省油的燈,雖然的確是有強的能力,甚至還是聞名天下的才子,但是就太過倨傲,太過自以為是了,當年直接在朝廷上頂撞了老朱,被老朱一怒之下罷官了,如 今也成了幾年的白衣。
他就是解縉, 一個有才之人,也是倨傲之人。
曆史上也曾留名。
過了許久後。
“皇上有旨。”
“宣方孝孺。”
“宣解縉。”
“入殿覲見。”
王景弘的聲音傳了出來。、
方孝孺兩人不敢怠慢,立刻整理衣冠,然後緩步向著大殿內走了進去。
隨著他們走進去,侍奉在殿門口的兩個太監直接走出來,將殿門關閉了。
入殿後。
“臣(草民)參見皇上。”
兩人跪在朱元璋的麵前,惶恐恭敬的道。
“恩。”
朱元璋放下奏折,抬起頭看了兩人,擺了擺手:“平身吧。”
“謝皇上。”
兩人立刻道謝,然後拘謹的站了起來。
特別是解縉,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入宮了,此刻低著頭,似乎真的被抹平棱角了,沒 有了曾經的跋扈。
“解縉。”
“你的變化倒是很大,如果不是再見,咱還真的認不出你了。”
朱元璋看著解縉,也帶著幾分笑意。
其實對於解縉,朱元璋一直都有關注的,甚至他住的地方都有錦衣衛在暗中看著, 解縉的才能,朱元璋十分了解,當年之所以讓他罷官,就是因為解縉風頭太甚,而且恃 才傲物,空有才,也闖下了很多禍端,也是因為被朝臣多有彈劾,朱元璋就直接罷了他 的官,讓他成為了庶民。
當然。
這也是朱元璋刻意之舉,解縉此人之才,隻要抹平棱角後就可大用,而且當初他還 特別對朱標交代了,以後要在合適的時機重新啟用解縉。
今日方孝孺這一舉薦,朱元璋自然是立刻就想到了是誰,然後順水推舟了。
“以前草民狂妄自大,如今的草民看透了許多,也懂了許多,才知道當年的無知無 畏。”解縉恭敬迴道。
“不錯。”
“看你這樣子,咱很欣慰。”朱元璋微微一笑。
“這些年,咱一直都在派錦衣衛關注你,暗中保護你,你很不錯,沒有自暴自棄。” 朱元璋誇讚道。
聽到這話。
解縉抬起頭,臉上也帶著一種震驚,似乎都沒有想到。
“草民沒有想到皇上竟然一直在暗中關注草民。”
“難怪當初幾次有地痞無賴找草民麻煩,最終都莫名其妙的解決了,這背後肯定是 錦衣衛做的。”解縉恍然迴神道。
“你能明白就好。”朱元璋笑了一聲,沒有多說,而是直接進入主題:“知道這一次咱 為何召見你嗎?”
“因為方大人舉薦草民去治理占城。”解縉恭敬道。
“你的才能,咱知道。”
“他舉薦你去,咱也信你。”
朱元璋笑道。
“如若皇上重新啟用臣,臣會肝腦塗地,誓死報效皇上大恩。”解縉跪下來,十分激 動的道。
“方孝孺。”
朱元璋又看向了方孝孺。
“臣在。”方孝孺立刻迴道。
“朝堂上的的大臣不在少數,有能力的更是不在少數,知道咱為何唯獨選擇了你去 治理安南,送給你一份晉升大功嗎?”朱元璋笑著問道。
“這個……”
方孝孺抬起頭,眼中也帶著一種不解。
的確。
他方孝孺雖然剛正,但是在朝堂之上並不算亮眼。
今天在朝堂上唯一做的事就是提議要重賞朱雄。
“難道是因為朱將軍?”
方孝孺試探的問道。
“你和朱雄那小子交好,咱是知道的,也看在眼裏。”
“還有徐輝祖,李景隆他們,他們都與朱雄交好,前者是親家,後者是興趣相投, 還有你也是一樣,自朱雄入京開始,就與朱雄交好。”朱元璋帶著深意的說道。
“朝堂皆知皇上對朱將軍恩澤無比,沒想到今日臣倒是沾了朱將軍的光了。”方孝孺 有些感慨的說道。
“方孝孺,後日啟程去安南治理。”
“解縉,後日啟程去占城治理。”
“旨意,咱已經擬好了。”
朱元璋將桌子上的兩封聖旨抬了起來。
“謝皇上隆恩。”兩人立刻拜倒。
“今天之所以召你們前來,就是為了告訴你們一件事,也是為了我大明的未來,更 是為了朱雄。”
朱元璋凝視著二人,忽然開口說道,表情也是無比嚴肅。
兩人一愣,有些不解的看著朱元璋。
“朱雄,是咱的孫子。”。
“親孫子。”朱元璋緩緩開口道。
此話一落。
轟 ! !
就如同晴天霹靂,直接在這議政殿內的兩人腦海中炸響了起來。
對於方孝孺來說,他與朱雄是交好的,而且彼此趣味相投,在朱雄來到應天後,就 一直和朱雄交往深刻。
至於解縉,雖然他並沒有與朱雄接觸過,但是在應天自然是能夠聽到朱雄的名字 的,大明戰神,為國立功,大明當朝第一年輕俊傑。
這些在民間都能夠聽到。
而現在。
他們聽到了什麽?
當今皇上說朱雄是~他的親孫子?
這不是開玩笑吧?
那豈不是說,朱雄有著皇族血脈-,是皇族貴胄?
方孝孺和解縉都抬起頭,震驚無比的看著朱元璋,似乎是聽到了什麽-了不得的消 息。
“是不是覺得咱在與你們開玩笑?”朱元璋淡笑了一聲。
“臣不敢。”
兩人立刻迴道。
不過方孝孺抬起頭,有些詫異,好奇的道:“據臣所知,在民間應該沒有遺失的皇 族,更無皇上子嗣在民間有遺留皇孫,朱雄將軍自幼在北平長大,又怎會……怎會?”
“還記得咱大明的皇長孫嗎?”朱元璋笑道。
“臣怎能不記得。”
“大明皇嫡長孫朱雄英,自幼聰慧,深得皇上和太子之智,可是當年因病……等等, 難不成朱雄將軍就是當年的嫡長孫朱雄英殿下嗎?”方孝孺瞪大眼睛道。
“皇長孫竟然還活著?”解縉也是十分震驚的樣子。
“現在臣徹底明白了,為何因為與朱雄交好能得到皇上重用,原來他竟然皇長孫。” 方孝孺麵帶震驚的道,但整個人都是恍然無比。
“未來,皇位是朱雄的。”
“咱也定下了聖旨,寫上了朱雄的名字。”
“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咱孫子的朝堂上自然要有真正屬於他的自己人,你,方孝孺,你,解縉。”
“就是他的自己人。”
“其中的意義,咱希望你們能明白。”
朱元璋十分嚴肅的道。
“本將需要你替大明治理安南。”
“這,就是你的任務。”朱雄說道。
“屬下一定謹遵將軍吩咐。”胡元澄立刻迴道。
“好了。”
“之後的事情,本將自然會交代的,你下去吧。”
朱雄將丹藥對著胡元澄一扔。
胡元澄接過丹藥,如同捧著自己的命一樣,惶恐無比的退了下去。
“蕭漢。”
朱雄抬起頭,看著蕭漢。
“請將軍吩咐。”蕭漢躬身一拜。
“將那些安南降卒統兵的將領聚集起來,給他們全部服用這毒藥,我要用毒藥控製 他們。”
“隻要控製了他們,安南這十萬降軍就掌控在我的手中了,哪怕整編,他們也不會 徹底打亂。”
“還有,讓他們閉嘴,不要亂說話,更不要說是忠於我的。”朱雄拿出了兩個盒子。
一個是毒, 一個是解。
當然。
這個解藥隻是鎮壓之用,並非完全解毒。
“屬下絕對會完成任務。”蕭漢立刻應道。
身後兩個親衛走上前, 一人抱著一個箱子。
“去吧。”
朱雄擺了擺手。
對於安南那些文臣,朱雄控製了這胡元澄就行,至於其他人,懶得去控製,隻要掌 控了兵權,這才是王道。
“屬下告退。”
蕭漢帶著兩個親衛離開了。
“接下來。”
“就是等著大軍攻伐,徹底掌控安南和占城了。”
“這一次攻破安南都城,滅了安南二十多萬大軍,不知道老朱會給我怎樣的封賞 了。”
“但願直接官升三級,爵升兩級。”
“那就是五次獎勵的機會了。”朱雄心中暗想道,對於老朱的封賞充滿了期待。
大明都城!
應天!
此刻,皇宮已經燈火通明,夜色已深。
議政殿內,自然是十分明亮。
朱元璋一如既往的在其中處置著奏折。
而在大殿外。
方孝孺帶著一個穿著布衣,大概近三十歲的男子。
“謝兄,等下見到皇上可不能無禮,要不然我真的沒有辦法再撈你了。”
“就連我也是好不容易得到的這次機會。”
“隻要我們好好抓住,以後大明朝堂上必有我們的一席之地。”方孝孺看著身邊的男 子道。
“方兄,你就放心吧。”
“當年被罷官後,我就明白了,凡事不可風頭過盛,而且也不可跋扈,當年的我就 是太過了。”
“現在我完全變了。”
邊上的男子立刻保證道。
對於身邊的方孝孺,他也是充滿了感激的。
“如此就好。”
方孝孺這才放心的點點頭。
雖然在一路上,方孝孺已經叮囑了很多次了,但仍然不放心,自己身邊這個家夥以 前可不是什麽省油的燈,雖然的確是有強的能力,甚至還是聞名天下的才子,但是就太過倨傲,太過自以為是了,當年直接在朝廷上頂撞了老朱,被老朱一怒之下罷官了,如 今也成了幾年的白衣。
他就是解縉, 一個有才之人,也是倨傲之人。
曆史上也曾留名。
過了許久後。
“皇上有旨。”
“宣方孝孺。”
“宣解縉。”
“入殿覲見。”
王景弘的聲音傳了出來。、
方孝孺兩人不敢怠慢,立刻整理衣冠,然後緩步向著大殿內走了進去。
隨著他們走進去,侍奉在殿門口的兩個太監直接走出來,將殿門關閉了。
入殿後。
“臣(草民)參見皇上。”
兩人跪在朱元璋的麵前,惶恐恭敬的道。
“恩。”
朱元璋放下奏折,抬起頭看了兩人,擺了擺手:“平身吧。”
“謝皇上。”
兩人立刻道謝,然後拘謹的站了起來。
特別是解縉,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入宮了,此刻低著頭,似乎真的被抹平棱角了,沒 有了曾經的跋扈。
“解縉。”
“你的變化倒是很大,如果不是再見,咱還真的認不出你了。”
朱元璋看著解縉,也帶著幾分笑意。
其實對於解縉,朱元璋一直都有關注的,甚至他住的地方都有錦衣衛在暗中看著, 解縉的才能,朱元璋十分了解,當年之所以讓他罷官,就是因為解縉風頭太甚,而且恃 才傲物,空有才,也闖下了很多禍端,也是因為被朝臣多有彈劾,朱元璋就直接罷了他 的官,讓他成為了庶民。
當然。
這也是朱元璋刻意之舉,解縉此人之才,隻要抹平棱角後就可大用,而且當初他還 特別對朱標交代了,以後要在合適的時機重新啟用解縉。
今日方孝孺這一舉薦,朱元璋自然是立刻就想到了是誰,然後順水推舟了。
“以前草民狂妄自大,如今的草民看透了許多,也懂了許多,才知道當年的無知無 畏。”解縉恭敬迴道。
“不錯。”
“看你這樣子,咱很欣慰。”朱元璋微微一笑。
“這些年,咱一直都在派錦衣衛關注你,暗中保護你,你很不錯,沒有自暴自棄。” 朱元璋誇讚道。
聽到這話。
解縉抬起頭,臉上也帶著一種震驚,似乎都沒有想到。
“草民沒有想到皇上竟然一直在暗中關注草民。”
“難怪當初幾次有地痞無賴找草民麻煩,最終都莫名其妙的解決了,這背後肯定是 錦衣衛做的。”解縉恍然迴神道。
“你能明白就好。”朱元璋笑了一聲,沒有多說,而是直接進入主題:“知道這一次咱 為何召見你嗎?”
“因為方大人舉薦草民去治理占城。”解縉恭敬道。
“你的才能,咱知道。”
“他舉薦你去,咱也信你。”
朱元璋笑道。
“如若皇上重新啟用臣,臣會肝腦塗地,誓死報效皇上大恩。”解縉跪下來,十分激 動的道。
“方孝孺。”
朱元璋又看向了方孝孺。
“臣在。”方孝孺立刻迴道。
“朝堂上的的大臣不在少數,有能力的更是不在少數,知道咱為何唯獨選擇了你去 治理安南,送給你一份晉升大功嗎?”朱元璋笑著問道。
“這個……”
方孝孺抬起頭,眼中也帶著一種不解。
的確。
他方孝孺雖然剛正,但是在朝堂之上並不算亮眼。
今天在朝堂上唯一做的事就是提議要重賞朱雄。
“難道是因為朱將軍?”
方孝孺試探的問道。
“你和朱雄那小子交好,咱是知道的,也看在眼裏。”
“還有徐輝祖,李景隆他們,他們都與朱雄交好,前者是親家,後者是興趣相投, 還有你也是一樣,自朱雄入京開始,就與朱雄交好。”朱元璋帶著深意的說道。
“朝堂皆知皇上對朱將軍恩澤無比,沒想到今日臣倒是沾了朱將軍的光了。”方孝孺 有些感慨的說道。
“方孝孺,後日啟程去安南治理。”
“解縉,後日啟程去占城治理。”
“旨意,咱已經擬好了。”
朱元璋將桌子上的兩封聖旨抬了起來。
“謝皇上隆恩。”兩人立刻拜倒。
“今天之所以召你們前來,就是為了告訴你們一件事,也是為了我大明的未來,更 是為了朱雄。”
朱元璋凝視著二人,忽然開口說道,表情也是無比嚴肅。
兩人一愣,有些不解的看著朱元璋。
“朱雄,是咱的孫子。”。
“親孫子。”朱元璋緩緩開口道。
此話一落。
轟 ! !
就如同晴天霹靂,直接在這議政殿內的兩人腦海中炸響了起來。
對於方孝孺來說,他與朱雄是交好的,而且彼此趣味相投,在朱雄來到應天後,就 一直和朱雄交往深刻。
至於解縉,雖然他並沒有與朱雄接觸過,但是在應天自然是能夠聽到朱雄的名字 的,大明戰神,為國立功,大明當朝第一年輕俊傑。
這些在民間都能夠聽到。
而現在。
他們聽到了什麽?
當今皇上說朱雄是~他的親孫子?
這不是開玩笑吧?
那豈不是說,朱雄有著皇族血脈-,是皇族貴胄?
方孝孺和解縉都抬起頭,震驚無比的看著朱元璋,似乎是聽到了什麽-了不得的消 息。
“是不是覺得咱在與你們開玩笑?”朱元璋淡笑了一聲。
“臣不敢。”
兩人立刻迴道。
不過方孝孺抬起頭,有些詫異,好奇的道:“據臣所知,在民間應該沒有遺失的皇 族,更無皇上子嗣在民間有遺留皇孫,朱雄將軍自幼在北平長大,又怎會……怎會?”
“還記得咱大明的皇長孫嗎?”朱元璋笑道。
“臣怎能不記得。”
“大明皇嫡長孫朱雄英,自幼聰慧,深得皇上和太子之智,可是當年因病……等等, 難不成朱雄將軍就是當年的嫡長孫朱雄英殿下嗎?”方孝孺瞪大眼睛道。
“皇長孫竟然還活著?”解縉也是十分震驚的樣子。
“現在臣徹底明白了,為何因為與朱雄交好能得到皇上重用,原來他竟然皇長孫。” 方孝孺麵帶震驚的道,但整個人都是恍然無比。
“未來,皇位是朱雄的。”
“咱也定下了聖旨,寫上了朱雄的名字。”
“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咱孫子的朝堂上自然要有真正屬於他的自己人,你,方孝孺,你,解縉。”
“就是他的自己人。”
“其中的意義,咱希望你們能明白。”
朱元璋十分嚴肅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