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藩王掌軍,但根本命脈則是在朝廷
大明:朱雄的崛起與征途 作者:天馬芯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喝上一口烈酒,出擊。”
朱雄大笑著,從戰馬上拿出了酒壺袋來,然後直接打開滿滿喝了一口。
所有將士都是有樣學樣 拿出灑狂幹了一口 列灑入口讓有些冰冷的身子都瞬間暖了不少。
隨後。
朱雄一策馬,馬踏飛雪,向著前方殺去。
兩萬鎮寇軍將士緊隨著殺出。
大明邊城!
張輔帶著不到兩萬鎮寇軍將士押解著十幾萬的奴隸歸來, 一直繁忙了幾個月的大寧 邊城再次進入了人聲鼎沸,隻不過對於這鼎沸是對於大明百姓而言,對於這些被押解迴 來的奴隸而言,他們自然是無比灰暗的。
古往今來。
兵敗被滅國,滅族的,下場又怎會有多好。
這對於他們三個叛亂部落而言,便是如此。
“末將參見寧王殿下。”
張輔率軍歸來後,立刻就來到了城樓上見朱權。
“哈哈。”
“張將軍辛苦了。”
“快快平身。”朱權笑著說道,連忙將張輔給扶了起來。
原本。
鎮寇軍是屬於大寧府的軍製之下的,直接上屬也是朱權,但是隨著朱元璋一道聖 旨,迎來了改變。
直接給予了鎮寇軍受命於皇權的軍製,讓朱雄也直接受命於老朱,脫離了大寧府的 軍製。
當然。
自己父皇這一個安排的根本,其他人不明白,但是朱權卻是十分明白。
一則是限製大寧府的兵力,二則也是給予朱雄更好的發揮,不受製衡。
這是不惜餘力的培養朱雄,培養孫兒。
“這段時間張將軍也辛苦了。”
“到了晚上,本王親自設宴來款待張將軍,還有這些凱旋歸來的將士們。”朱權笑著 說道。
“收下了這麽多的奴隸,還需要安置,寧王殿下也辛苦了。”張輔笑著道。
“你還真別說。”
“本王第一次收人收到了手軟了,本王怎麽也沒有想到,朱雄硬生生的給我大明增 加了近五十萬的奴隸,之前本王還上奏父皇,最多四十萬。”
“沒想到啊。”
朱權十分感慨的道。
“哈哈。”
“寧王殿下。”
“三部落的人口超過百萬,這還是我們將軍下令摒棄了那些老弱,要不然人口還會 更多。”
“有了這些奴隸,不管做什麽,我大明也是有無需付酬勞的苦力可用了。”
“這些叛逆不珍惜我大明恩澤,還叛我大明,殺我大明子民,這是他們應得的果 報。”張輔大笑道。
看得出。
他也是十分的暢快。
“不錯。”
“這就是他們的果報。”
“本王還聽聞朝中有大臣彈劾朱雄,說此舉太過傷天和了。”
“那些人是真的沒有看到北疆子民的慘狀啊。”朱權說道。
“一些直至口誅筆伐的無用之人罷了,如若將他們帶到戰場隻怕都會嚇尿了褲子, 竟然還敢質疑我們將軍,可笑。”張輔一聽,也冷冷罵道。
“放心。”
“本王相信父皇不會聽從那些人的啟奏的。”朱權笑道。
對於自己的父皇,他是十分自信的。
畢竟他可不是以那種仁義著稱的皇帝,而是真切關心子民的皇帝。
他的子民遭難了,他是絕對不會坐視的。
“ .久不知皇上會如此安置這些奴隸。”
“這麽多人。”張輔笑道。
“說起來。”
“朱雄他現在跑到哪裏去了?”朱權緩過神來,十分吃味的問道。
“將軍繼續向北追擊了,也不知道現在到何處了。”張輔無奈的迴道。
“這家夥,還真的是。”
朱權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接下來朝廷隻怕會連續降旨讓朱雄歸來了,隻不過, 我們人都找不到,聖旨都傳不到,什麽時候迴來也隻能看朱雄自己了。”
“所以為了擋應付朝廷聖旨,他把末將留下了。”張輔更是無奈的迴道。
“哈哈哈。”
“看來接下來有本王和張將軍一起來扛了。”朱權見此,不由得大笑起來。
而這時
沈嫣兒一臉焦急的走到了城樓來。
“寧王殿下。”
“張將軍。”
“不知朱將軍迴來了沒有?”
一看到兩人,沈嫣兒就十分急切的問道。
“這位是?”張輔看向了這女子,竟然能夠登上城樓來。
“她是沈家小姐,也是我大寧府百姓的恩人,多虧了她籌集糧草和棉衣,要不然我 大寧府不知道還有多少百姓要受餓遭凍呢。”朱權笑道。
隨後。
朱權就看著沈嫣兒道:“朱雄還在北疆征戰,他如果迴來了, 一有消息,本王就會 派人告訴你,你也無需擔心。”
“不是戰爭都結束了嗎?他怎麽還不迴來?”沈嫣兒有些失望。
“原本將軍是可以迴來的,但是將軍不想放過那些逃走的餘孽,所以就繼續去追 了。”張輔笑著道。
“好吧。”
沈嫣兒點了點頭,有些失望的離開了。
看著她的背影,張輔則是有些莫名。
“別看了。”
“你們將軍惹得桃花債。”
“這沈家大小姐看上你家將軍了。”朱權笑著說道。
“我家將軍怎會和沈家小姐有交集?我可沒有聽他說過啊。”張輔很是疑惑不解。
“別說你不清楚,本王也不清楚。”
“不過聽這沈嫣兒說,是你們將軍救了她,她原本也在大寧府,而且還是遭難的城 池內。”
“沈家之所以聯合許多富商捐了這麽多錢糧,也是因為沈嫣兒的原因,報恩吧。”朱 權笑道。
“得。”
“末將算是明白了。”
“這的確是將軍惹得桃花債,都追到這邊城來了。”
“不過我們將軍還真的是豔福不淺,先是中山王的女兒,然後又是大明第一富商沈 萬三的女兒,這真的是羨煞旁人啊。”張輔十分吃味的說道。
“哈哈哈。”
朱權笑了兩聲。
這時。
一個親衛快步向著城樓走來,身後還跟著一個加急傳令兵,似乎是從應天而來。
“啟稟王爺,應天來旨意了。”親衛恭敬道。
“皇上有旨。”
“請寧王殿下速速接旨。”
這個傳令兵立刻拿出了聖旨,大聲道。
“兒臣朱權聽旨。”
朱權不敢怠慢,立刻單膝跪地。
身邊的張輔,還有眾多將士也是紛紛單膝跪地。
聖旨到,見旨如見人。
在大明天下內誰也不敢不敬。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今。”
“叛族之禍已定,鎮寇軍將士勞苦功高,當重重犒賞,大寧府戍邊將士也有鎮守之 功,也當犒賞。”
“令。”
“鎮寇軍從北疆撤離,凱旋歸於大寧府,朱雄接旨立撤軍凱旋。”
“自異族擒獲數十萬奴隸,咱采納朱雄諫言,將其中適齡女子賜予軍中將士婚配, 以鎮寇軍,大寧府邊軍優先賜予,如若尚有盈餘,賜予北平府北平將士,以彰皇恩。”
“其他異族奴隸青壯,孺子,皆貶為奴隸,為我大明苦力,為我大明修建馳道,欽 此。”
“另,著朱雄立刻返迴大寧府大。”
“修整一月之後,立刻歸於應天述職。”
這個應天而來的傳令兵大聲宣讀著聖旨。
顯然。
那最後一句話又是朱元璋擔心朱雄還在戰場,特意加上了一句的。
“兒臣朱權領旨。”
朱權大聲道,將聖旨接了下來,隨後也是緩緩站起。
周圍的人也是全部都站了起來。。
“寧王殿下。”
“皇上特別交代了, 一定要讓朱雄將軍盡快歸於大寧休整,不要為了一些殘存餘孽 遠離大明。”傳令兵又恭敬對著朱權道。
“勞煩你轉告父皇。”
“現在本王還真的沒有辦法將聖旨傳給朱將軍,他現在離大寧府有著數百裏之遙, 深入了草原,根本不知其在何處。”
“如今也隻能等著朱雄自己迴來了。”
“但也請父皇放心,朱將軍身邊帶著兩萬鎮寇軍百戰精銳,他沒有去北元的地界, 隻是向北追擊,僅存一些小部落,所以請父皇不要太過擔心。”朱權立刻笑著說道。
在別人看來,老朱這聖旨下達是讓朱雄執行聖旨,立刻歸來,但是在朱權看來,這 分明就是自己父皇對孫兒的關心,生怕他在戰場上出了什麽事了。
“寧王殿下的話末將一定轉告給皇上。”傳令兵恭敬道。
“有勞了。”朱權道謝了一聲。
“末將身負皇命,就先離開了。”
“另外,皇上特意安排了一個大吏來幫助寧王殿下治理大寧,末將先行一步,那位 大人很快就會到大寧了。”傳令兵又恭敬道。
“敢問,父皇派了何人來主管大寧政務?”朱權好奇問道。
“東宮屬臣,鐵鉉。”
“一直負責五軍都督府諸事,如今大寧戰事剛定,皇上欽點了鐵鉉大人來坐鎮,助 寧王殿下定大寧民心。”傳令兵恭敬道。
“本王明白了。”朱權點了點頭。
“末將告辭了。”
傳令兵躬身一拜,便緩步離開了。
“父皇現在就開始為雄英鋪路了啊。”朱權心中暗道。
在北平府。
當初老朱欽定了李進執掌政務,如今在大寧府老朱又定下了鐵鉉。
這兩人。
滿朝文武都知道,他們都是得太子朱標看重,真正的太子死忠。
如今讓他們各自執掌一府政務,這不僅是對他們能力的信任,更是在給朱雄培養班 底啊。
天下間,朱元璋定下了諸多藩王,藩王掌兵權,但是不掌政務,軍隊需要的糧草輜 重,俸祿,全部都是由兵部調撥,出自地方。
藩王掌軍,但根本命脈則是在朝廷。
朱雄大笑著,從戰馬上拿出了酒壺袋來,然後直接打開滿滿喝了一口。
所有將士都是有樣學樣 拿出灑狂幹了一口 列灑入口讓有些冰冷的身子都瞬間暖了不少。
隨後。
朱雄一策馬,馬踏飛雪,向著前方殺去。
兩萬鎮寇軍將士緊隨著殺出。
大明邊城!
張輔帶著不到兩萬鎮寇軍將士押解著十幾萬的奴隸歸來, 一直繁忙了幾個月的大寧 邊城再次進入了人聲鼎沸,隻不過對於這鼎沸是對於大明百姓而言,對於這些被押解迴 來的奴隸而言,他們自然是無比灰暗的。
古往今來。
兵敗被滅國,滅族的,下場又怎會有多好。
這對於他們三個叛亂部落而言,便是如此。
“末將參見寧王殿下。”
張輔率軍歸來後,立刻就來到了城樓上見朱權。
“哈哈。”
“張將軍辛苦了。”
“快快平身。”朱權笑著說道,連忙將張輔給扶了起來。
原本。
鎮寇軍是屬於大寧府的軍製之下的,直接上屬也是朱權,但是隨著朱元璋一道聖 旨,迎來了改變。
直接給予了鎮寇軍受命於皇權的軍製,讓朱雄也直接受命於老朱,脫離了大寧府的 軍製。
當然。
自己父皇這一個安排的根本,其他人不明白,但是朱權卻是十分明白。
一則是限製大寧府的兵力,二則也是給予朱雄更好的發揮,不受製衡。
這是不惜餘力的培養朱雄,培養孫兒。
“這段時間張將軍也辛苦了。”
“到了晚上,本王親自設宴來款待張將軍,還有這些凱旋歸來的將士們。”朱權笑著 說道。
“收下了這麽多的奴隸,還需要安置,寧王殿下也辛苦了。”張輔笑著道。
“你還真別說。”
“本王第一次收人收到了手軟了,本王怎麽也沒有想到,朱雄硬生生的給我大明增 加了近五十萬的奴隸,之前本王還上奏父皇,最多四十萬。”
“沒想到啊。”
朱權十分感慨的道。
“哈哈。”
“寧王殿下。”
“三部落的人口超過百萬,這還是我們將軍下令摒棄了那些老弱,要不然人口還會 更多。”
“有了這些奴隸,不管做什麽,我大明也是有無需付酬勞的苦力可用了。”
“這些叛逆不珍惜我大明恩澤,還叛我大明,殺我大明子民,這是他們應得的果 報。”張輔大笑道。
看得出。
他也是十分的暢快。
“不錯。”
“這就是他們的果報。”
“本王還聽聞朝中有大臣彈劾朱雄,說此舉太過傷天和了。”
“那些人是真的沒有看到北疆子民的慘狀啊。”朱權說道。
“一些直至口誅筆伐的無用之人罷了,如若將他們帶到戰場隻怕都會嚇尿了褲子, 竟然還敢質疑我們將軍,可笑。”張輔一聽,也冷冷罵道。
“放心。”
“本王相信父皇不會聽從那些人的啟奏的。”朱權笑道。
對於自己的父皇,他是十分自信的。
畢竟他可不是以那種仁義著稱的皇帝,而是真切關心子民的皇帝。
他的子民遭難了,他是絕對不會坐視的。
“ .久不知皇上會如此安置這些奴隸。”
“這麽多人。”張輔笑道。
“說起來。”
“朱雄他現在跑到哪裏去了?”朱權緩過神來,十分吃味的問道。
“將軍繼續向北追擊了,也不知道現在到何處了。”張輔無奈的迴道。
“這家夥,還真的是。”
朱權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接下來朝廷隻怕會連續降旨讓朱雄歸來了,隻不過, 我們人都找不到,聖旨都傳不到,什麽時候迴來也隻能看朱雄自己了。”
“所以為了擋應付朝廷聖旨,他把末將留下了。”張輔更是無奈的迴道。
“哈哈哈。”
“看來接下來有本王和張將軍一起來扛了。”朱權見此,不由得大笑起來。
而這時
沈嫣兒一臉焦急的走到了城樓來。
“寧王殿下。”
“張將軍。”
“不知朱將軍迴來了沒有?”
一看到兩人,沈嫣兒就十分急切的問道。
“這位是?”張輔看向了這女子,竟然能夠登上城樓來。
“她是沈家小姐,也是我大寧府百姓的恩人,多虧了她籌集糧草和棉衣,要不然我 大寧府不知道還有多少百姓要受餓遭凍呢。”朱權笑道。
隨後。
朱權就看著沈嫣兒道:“朱雄還在北疆征戰,他如果迴來了, 一有消息,本王就會 派人告訴你,你也無需擔心。”
“不是戰爭都結束了嗎?他怎麽還不迴來?”沈嫣兒有些失望。
“原本將軍是可以迴來的,但是將軍不想放過那些逃走的餘孽,所以就繼續去追 了。”張輔笑著道。
“好吧。”
沈嫣兒點了點頭,有些失望的離開了。
看著她的背影,張輔則是有些莫名。
“別看了。”
“你們將軍惹得桃花債。”
“這沈家大小姐看上你家將軍了。”朱權笑著說道。
“我家將軍怎會和沈家小姐有交集?我可沒有聽他說過啊。”張輔很是疑惑不解。
“別說你不清楚,本王也不清楚。”
“不過聽這沈嫣兒說,是你們將軍救了她,她原本也在大寧府,而且還是遭難的城 池內。”
“沈家之所以聯合許多富商捐了這麽多錢糧,也是因為沈嫣兒的原因,報恩吧。”朱 權笑道。
“得。”
“末將算是明白了。”
“這的確是將軍惹得桃花債,都追到這邊城來了。”
“不過我們將軍還真的是豔福不淺,先是中山王的女兒,然後又是大明第一富商沈 萬三的女兒,這真的是羨煞旁人啊。”張輔十分吃味的說道。
“哈哈哈。”
朱權笑了兩聲。
這時。
一個親衛快步向著城樓走來,身後還跟著一個加急傳令兵,似乎是從應天而來。
“啟稟王爺,應天來旨意了。”親衛恭敬道。
“皇上有旨。”
“請寧王殿下速速接旨。”
這個傳令兵立刻拿出了聖旨,大聲道。
“兒臣朱權聽旨。”
朱權不敢怠慢,立刻單膝跪地。
身邊的張輔,還有眾多將士也是紛紛單膝跪地。
聖旨到,見旨如見人。
在大明天下內誰也不敢不敬。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今。”
“叛族之禍已定,鎮寇軍將士勞苦功高,當重重犒賞,大寧府戍邊將士也有鎮守之 功,也當犒賞。”
“令。”
“鎮寇軍從北疆撤離,凱旋歸於大寧府,朱雄接旨立撤軍凱旋。”
“自異族擒獲數十萬奴隸,咱采納朱雄諫言,將其中適齡女子賜予軍中將士婚配, 以鎮寇軍,大寧府邊軍優先賜予,如若尚有盈餘,賜予北平府北平將士,以彰皇恩。”
“其他異族奴隸青壯,孺子,皆貶為奴隸,為我大明苦力,為我大明修建馳道,欽 此。”
“另,著朱雄立刻返迴大寧府大。”
“修整一月之後,立刻歸於應天述職。”
這個應天而來的傳令兵大聲宣讀著聖旨。
顯然。
那最後一句話又是朱元璋擔心朱雄還在戰場,特意加上了一句的。
“兒臣朱權領旨。”
朱權大聲道,將聖旨接了下來,隨後也是緩緩站起。
周圍的人也是全部都站了起來。。
“寧王殿下。”
“皇上特別交代了, 一定要讓朱雄將軍盡快歸於大寧休整,不要為了一些殘存餘孽 遠離大明。”傳令兵又恭敬對著朱權道。
“勞煩你轉告父皇。”
“現在本王還真的沒有辦法將聖旨傳給朱將軍,他現在離大寧府有著數百裏之遙, 深入了草原,根本不知其在何處。”
“如今也隻能等著朱雄自己迴來了。”
“但也請父皇放心,朱將軍身邊帶著兩萬鎮寇軍百戰精銳,他沒有去北元的地界, 隻是向北追擊,僅存一些小部落,所以請父皇不要太過擔心。”朱權立刻笑著說道。
在別人看來,老朱這聖旨下達是讓朱雄執行聖旨,立刻歸來,但是在朱權看來,這 分明就是自己父皇對孫兒的關心,生怕他在戰場上出了什麽事了。
“寧王殿下的話末將一定轉告給皇上。”傳令兵恭敬道。
“有勞了。”朱權道謝了一聲。
“末將身負皇命,就先離開了。”
“另外,皇上特意安排了一個大吏來幫助寧王殿下治理大寧,末將先行一步,那位 大人很快就會到大寧了。”傳令兵又恭敬道。
“敢問,父皇派了何人來主管大寧政務?”朱權好奇問道。
“東宮屬臣,鐵鉉。”
“一直負責五軍都督府諸事,如今大寧戰事剛定,皇上欽點了鐵鉉大人來坐鎮,助 寧王殿下定大寧民心。”傳令兵恭敬道。
“本王明白了。”朱權點了點頭。
“末將告辭了。”
傳令兵躬身一拜,便緩步離開了。
“父皇現在就開始為雄英鋪路了啊。”朱權心中暗道。
在北平府。
當初老朱欽定了李進執掌政務,如今在大寧府老朱又定下了鐵鉉。
這兩人。
滿朝文武都知道,他們都是得太子朱標看重,真正的太子死忠。
如今讓他們各自執掌一府政務,這不僅是對他們能力的信任,更是在給朱雄培養班 底啊。
天下間,朱元璋定下了諸多藩王,藩王掌兵權,但是不掌政務,軍隊需要的糧草輜 重,俸祿,全部都是由兵部調撥,出自地方。
藩王掌軍,但根本命脈則是在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