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歸於北平的一路上,朱棣心中就十分不安,他擔心朱標的病真的是姚廣孝所為, 如果真的是如此,那他就真的關聯其中了。


    想要保全一家,那就隻能將姚廣孝處置了。


    唯有如此,才能夠徹底將此事壓下去。


    “這不可能,不可能啊。”


    “太子朱標與他兒子一樣,麵相本就是早夭之人,而且貧僧的毒也不可能解除啊。”


    “究竟是什麽神藥,竟然能夠將太子救下?”


    姚廣孝一臉煞白,顯然這件事也讓他萬分的不解,更是難以接受。


    他布置了多年的局,似乎在這一刻就被破解了。


    “你看到本王迴北平,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驚訝。”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本王會迴來,哪怕是大哥真的薨逝了,父皇也不會立本王為太 子?”朱棣凝視著姚廣孝,再次冷聲問道。


    姚廣孝臉色難看的道:“以皇上的性格,對太子朱標的恩寵程度,就算太子死了, 他也會立下太子的兒子朱允收為皇太孫。”


    朱棣一聽這話,更加憤怒了,原來一切都在姚廣孝的估測之下,他從頭到尾就是白 高興,太子的位置根本不會給他。


    “那你害我大哥還有什麽意義?”


    “難道就是讓本王沒有退路?要害我全家?”朱棣憤怒道,死死盯著姚廣孝,而眼中 已經產生了殺意。


    “貧僧的確料到了皇上會立朱允收為皇太孫,這也是貧僧看氣運之象得來的,但這 朱允收他沒有帝王命,他守不住天下。”


    “倘若他日皇上百年之後,朱允收繼位,他勢必守不住,而燕王你身上有帝王之 氣,更有帝王氣運,他日必可將朱允收拉下,成為大明的皇帝。”


    “這是天象,更是未來的大勢。”


    “貧僧致力於助殿下開創大業,貧僧絕無害殿下之心啊。”姚廣孝急忙說道,他自然 也感受到了朱棣眼中的殺意了。


    “已經被你害慘了。”


    “你一直說本王是天命之人,天生帝王,原來你根本目的是讓本王在父皇死後,造反奪位?”


    “你想讓本王造反奪位,成為那萬古不易的賊?”


    朱棣死死盯著姚廣孝,殺意越來越洶湧。


    “史書,從古至今都是勝利者來書寫的。”


    “倘若燕王未來得到了大位,還會有誰敢詬病於燕王?”


    “難道,燕王要眼睜睜的看著朱允收成為皇帝,永遠居於他之下?你甘心嗎?”


    “難道對於那個位置,你從未想過?”


    “如若你未曾想過,當初你又怎會將貧僧留在你身邊?”姚廣孝也站起來,直麵朱 棣, 一句句的問題讓朱棣心中大驚,卻無言以對。


    因為。


    朱棣的確是有野心,很大的野心。


    讓他居於朱允收之下,他做不到,不甘心。


    “如若讓父皇查出來是你害了大哥,我全家都要死。”


    “你應該明白本王的意思。”朱棣拔出了腰間的劍,指著姚廣孝。


    “他們查不出的。”


    “再而。”


    “如若殺了貧僧能夠讓燕王安心,燕王請動手吧。”


    姚廣孝笑了笑,雙手合一,閉上了眼睛。


    而朱棣緊緊握著劍,眼神之中盡是掙紮!


    時間流逝!


    眨眼間。。


    一個月過去了。


    太子朱標重病的餘波也終於平息了下來,雖然坊間對太子的擔心還在,但是朝堂文 武都明白,太子的命保住了,醒來也隻是時間問題,在他們看來,隻要太子沒有死,對 於大明的影響就可以降到最低。之所以讓他們如此肯定的關鍵也是龍椅之上朱元璋的態度。


    過去了一個月,朱元璋還是曾經的朱元璋,並沒有因為朱標重病而改變,這也讓群 臣放心下來,徹底放心了。也印證了朱標不會有事。


    要不然,首先變得喜怒無常的就會是朱元璋。


    “啟奏皇上。”


    “大寧府傳迴了戰報。”


    “在半個月前,朱雄將軍率鎮寇軍攻陷了三叛亂部落的泰寧部落,僅存一人的叛賊 首領泰寧已為朱將軍誅殺。”


    “此番平叛,耗時不過五個月,戰局大定。”


    “大寧府危機徹解,北疆解決了三叛亂部落,我大明北疆也迎來了安寧。”秦逵恭敬 啟奏道。


    “五個月,滅了這三個人口加起來超過百萬的叛逆部落,眾卿,朱雄表現如何?可 擔得起我大明戰神,當代冠軍侯之名?”朱元璋坐在龍椅上,興奮的大笑道。


    聽到自己孫兒如此出色,出彩,朱元璋除了興奮就是興奮。


    “大明有朱將軍如此能將,此乃我大明之福。”


    “大明千秋萬世。”


    滿朝文武紛紛高頌道。


    “大寧府的募兵情況如何了?”朱元璋又問道。,


    “迴皇上,募兵已經結束。”


    “在大寧府總計募兵六萬人,除去編入大寧府守軍的四萬,還有兩萬人是給予鎮寇 軍兵員補充。”


    “此戰,大寧府邊軍損耗數萬,鎮寇軍雖然“零一七”戰力強大,但也有萬眾傷亡。” 秦逵立刻迴道。


    “如此就好。”朱元璋點了點頭。


    隨後。


    又關切的問道:“三部落皆已經平定,此戰也算是結束了,大寧可傳迴戰報,朱雄 還需多久返迴大寧?”


    “迴皇上。”


    “朱將軍現在並未歸於大寧,而是繼續帶軍北進,追擊三部落逃走的餘孽去了。”秦逵麵帶苦笑著說道。


    “什麽?”


    “他還在追?”


    一聽這話,朱元璋眉頭一皺。


    但不是憤怒,而是擔心。


    雖然每每傳迴來的戰果都是無比豐厚,也展現了朱雄的強大統兵之力,每次看到戰 報後,朱元璋就安心下來,但多日沒有戰報,朱元璋又十分擔心。


    “大局已定下了。”


    “一些殘存餘孽罷了,根本無需太過費神。”


    “傳朕旨意。”


    “讓朱雄無需去追了,久戰近半載,讓他歸於大寧休整,然後再迴應天述職。”朱元 璋當即下旨道。


    “臣領旨。”


    “不過皇上,這旨意想要傳到朱將軍手中隻怕有些困難。”秦逵又麵帶難色的道。


    “為何?”朱元璋眉頭一皺。


    “據寧王殿下所奏,之前皇上封賞朱雄將軍的兩道聖旨如今還在他的手中,他根本 沒有機會見到朱將軍,更沒有機會傳達聖旨。”


    “朱將軍一直就在北疆征伐,如今繼續北進,在草原大漠之中更是難以找到傳旨。”


    “所以……這旨意隻怕還是要朱將軍從北疆歸大寧後才能領到。”秦逵無奈的說道。


    一聽這話,朱元璋也立刻明白了。


    心底暗道:“這小子還真是……這肯定是他故意的,他就那麽喜歡戰場嗎?”


    “啟奏皇上。”


    “朱雄將軍雖已蕩平三叛亂部落,但還有諸多事還處置,大寧府多個城池被叛軍攻 占,黎民遭難,官吏遭屠。”


    “除此外,朱雄將軍將三叛族青壯婦孺全部貶為了奴隸,押送至大寧府內,如今大 寧上報的這些奴隸人數就超過了四十萬,這些人也都需要處置,但具體如何,還需皇上 定奪。”鬱新站出來,恭敬啟奏道。


    但他話音一落。


    孔納就站了出來, 一臉義憤填膺:“啟奏皇上,朱將軍雖為大明擊潰叛軍,立下戰 功,但對於叛軍部落處置欠妥,叛軍之亂皆乃三賊首所至,與那些部落黎民無關,臣聽 聞,朱將軍將那些部落黎民老弱皆棄,盡奪糧草,青壯婦孺全部貶為奴隸遷移。”


    “ 此舉有違天和重塌我大明仁德 ”


    “朱雄此舉欠妥,還請皇上裁定。”


    此舉,顯然就是在彈劾朱雄沒有仁德之心,太過殘忍。


    一聽此話。


    徐輝祖又站不住了,當即站出來,就如同當日孔納彈劾朱雄一樣,直接道:“啟奏 皇上,臣以為朱將軍此舉最為妥當,三賊首叛亂,屠我百姓,殺我將士,乃造反不可赦 大罪,在我大明,如若有人造反謀逆,那自然是牽連九族。”


    “而這些叛族人人皆為叛賊,他們的家人皆入叛軍,如若對他們都赦免了,那就是 對大明律法的褻瀆。”


    “至於朱雄擯棄老弱,將糧草盡奪。”


    “孔大人,你可不要忘記,他們的糧草都是從我大寧府無辜百姓手中搶奪的,朱將軍將糧草奪迴,那也是物歸原主。”


    孔納臉色鐵青:“強詞奪理!”


    “或許你說的有幾分真的,但我大明以仁義對外邦,此等殘酷之舉若出,天下番邦如何看我大明?”


    徐輝祖冷笑著:“孔大人,在這些叛軍造反時,你怎麽不去戰場上用你口中所謂仁 義去感化這些叛軍?如若你的仁義有用,為何那些叛軍要造反?為何還需我大明將士在 沙場浴血奮戰?”


    “皇上,既然這孔大人如此推崇仁義。”


    “那下次再有叛亂,再有造逆之賊,無需派軍隊上戰場鎮壓了,直接派孔大人前 去,讓孔大人試試用他口中的仁義去感化那些叛軍,看看是孔大人的仁義感化厲害,還 是那些叛軍的刀鋒利。”


    “在此。”


    “我再奉勸孔大人一句。”


    “你說的這些所謂仁義,都是踐踏在了那些遭叛軍異族所屠無辜百姓的屍體之上, 倘若那些叛軍闖到你家裏殺人放火,殺你全家,你還會開口閉口的仁義嗎?”


    “你會原諒殺你全家的惡賊嗎?”


    “皇上,此乃臣所有的肺腑之言。”


    “更支持朱將軍對那些叛軍部落黎民的處置。”


    “他們隻配為奴,以此為戒,可震懾天下番邦,讓他們不敢再犯我大明天威。”


    徐輝祖一臉正色的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朱雄的崛起與征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馬芯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馬芯空並收藏大明:朱雄的崛起與征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