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大寧捷報
大明:朱雄的崛起與征途 作者:天馬芯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音落。
朱雄一抬手:“全部砍了!!”
“將軍英明。”
“將軍英明……”
所有為官的將士,百姓都齊聲高唿道,眼中都是有著複仇的熱切。
“屬下領命。”
而執行的將士則是鎮寇軍的步卒,他們手持短刀,迅速來到了被押解的降卒麵前。
“將軍……我錯了,饒命啊。”
“將軍……”
兩千多個降卒帶著驚恐,瘋狂求饒。
但這一切都無濟於事。
“斬!”
朱雄冷冷一喝。
兩千多鎮寇軍將士手起刀落。
哢吡!!
隻聽見刀斬脆骨的聲音,兩千多顆降卒的人頭落地,鮮血灑滿了這山郊,染紅了大 地。
看著這一幕。
所有人的眼中都湧現了一種暢快之意,複仇的暢快。
“將軍,所有雜碎都已經處置,他們的屍體該如何處置?”
張輔上前來,恭敬問道。
“找一個亂葬崗,挖個坑全部埋了。”朱雄冷冷道。
一群忘恩負義,殺戮大明百姓的雜碎難道還想要有陵墓?那真的是想多了。
“是。”
張輔點了點頭, 一擺手。
眾將士立刻上前,將這些降卒的屍體全部拖走了。
隨後。
朱雄又看向了前麵圍觀行刑的百姓們。
“青城的父老鄉親們。”
“對不起。”
“我們來晚了。”
“朱雄代表朝廷,代表當今皇上給諸位鄉親父老賠一個不是了。”
朱雄拱手抱拳,帶著一種慚愧的語氣對著所有圍觀百姓躬身一拜。
聽到這話,看到朱雄這種姿態。
無數百姓都麵帶感動,淚眶滿盈。
“朱將軍言重了。”
“你們來的不晚。”
“若不是你們來了,我們隻怕還要被這群雜碎欺負,殘殺。”
“沒錯。”
“這與我大明將士的無關。”
“我大明將士是真正的軍人,是真正頂天立地的好男兒,這一切都是這群雜碎……”
許多百姓紛紛開口道。
“鄉親父老們。”
“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
“如今,不僅僅是青城收迴來了。”
“昨日,我軍已經擊潰叛軍,叛軍三個首領已為本將斬了兩個,叛軍已潰,如今已 經猖狂不起來了。”
“今日是青城,明日則是那些淪陷在叛軍手中的城池,最後將會是那些叛軍的老 巢。”
“我朱雄在此承諾。”
“凡是叛軍,絕不留活口。”
“我要讓他們血債血償,為所有慘死在他們手中的子民報仇雪恨。”
“今天,這隻是一個開始。”朱雄大聲喝道,帶著一個身為男人的承諾。
“朱將軍。”
“朱雄將軍……”
周邊圍觀的百姓都高舉著手,振臂高唿朱雄的名字。
“這,或許就是純粹的民心吧。”
看著這一幕,朱雄心中暗道。
這時。
張輔和曹峰又走了過來,兩人的臉上也帶著一種欲言又止。
有什麽話就說,別遮遮掩掩。朱雄看著兩人道。
“將軍。”
“末將是擔心你。”曹峰說道。
“擔心我什麽?”朱雄淡淡一笑。
“對於降卒的處置, 一切都是由兵部來辦的,將軍斬了這幾千降卒,已經越權,錦衣衛遍布天下,隻怕此舉也會上奏應天。”
“而且,將軍下令不留降卒,這讓朝堂上的人知道了隻怕都會說將軍嗜殺,會以此 來彈劾將軍,特別是那些所謂的儒家大學士。”曹峰擔憂的說道。
“嗬嗬。”
“隨他去吧。”
“如果真有這種人,還能以此事彈劾本將,那本將還真的不怕什麽。”朱雄冷笑了一 聲,根本不以為意。
一則是他了解當今的皇帝老朱,如果因為此事而苛責,那他就不是開國皇帝朱元璋 了。
“派人去傳達捷報了沒有?”
朱雄轉過頭,看著張輔問道。
“那兩個叛軍的首領人頭都已經裝盒分寸,與急報一同送至應天了。”張輔點了點 頭。
“埋了那群雜碎後,就讓將士們都去休息吧。”
“還有,把所有戰馬都喂飽了,多餘的戰馬就交給曹將軍了。”
“明日一早,立刻啟程進攻,將我大明的失地都奪迴來。”朱雄沉聲道。
“是。”張輔點了點頭。
經過真正與朱雄上了戰場後,張輔也是徹底的服了。
“對了,曹將軍。”朱雄又看向了曹峰。
“請將軍吩咐。”
雖然不屬於朱雄麾下管轄,但是曹峰對朱雄的話也是言聽計從。
若不是朱雄,隻怕此刻臨城已被攻破,哪裏會有如此戰果,還將叛軍直接擊潰了, 十萬大軍被斬了半數,全部都變成了潰軍四散了。
“傳信給寧王,讓他向朝廷催促禦寒之物還有糧草。”
“天氣越來越來冷了,等真正入冬,沒有禦寒之物將士們可受不了。”
“這些可不能耽擱了。”朱雄語氣十分嚴肅的道。
憑借著自己的實力,有內力護身,哪怕到了冬季也可以用內力來護體驅寒,但是對 於普通的將士可做不到。
天地自然的力量,那可是最為可怕的。
在這北疆的大地上,每至冬季都會有許多百姓死在寒冬之下,這幾乎成了無可避免 的危局,所以烈酒也是禦寒的一種方式。
“將軍的話,末將一定傳達。”曹峰立刻點頭道。
應天城外!!
一匹快騎手持令旗,背後還背著一個卷筒,戰馬上還掛著兩個盒子,向著都城快速 疾奔而去。
“大寧捷報。”
“速速讓開。”
當到了城門口,看到值守的士兵,這個傳達捷報的士兵大聲喊道。
“快散開。”
聞聲。
城前值守的士兵立刻讓開了路,並且迅速進入城中開路。
沒有任何阻礙。
這個手持令旗的傳令騎兵迅速衝入了城中。
在都城內。
哪怕是王公貴族也不能策馬奔馳,但唯獨急報,捷報傳令兵。
無論哪一朝哪一代都是如此。
奉天殿!
“啟奏皇上。”
“十萬套禦寒棉衣,還有烈酒都已經運送了一半路程,最多十日內都可以運送至大 寧。”鬱新站出來,大聲啟奏道。
“做的不錯。”
“此事,當記你一功。”
“寒冬將至,戰事止,咱可不希望咱大明浴血奮戰的將士們被寒冬所害。”朱元璋大 聲說道。
“請皇上放心。”
“所有禦寒棉衣都是臣一手采購,並且都由臣親自篩選,絕對沒有以次充好。”鬱新 立刻道,他哪裏不明白朱元璋的言下之意。
“如此就好。”朱元璋點了點頭。
“啟奏皇上。”
“大寧府,寧王殿下傳來急報。”
“因三衛叛亂,大寧原本四萬大軍折損大半,如今上奏皇上,懇請開始在大寧募 兵,補充兵卒,以來鎮守大寧。”兵部尚書秦逵站出來,大聲啟奏道。
“大寧原有兵力是四萬五千人吧?”
朱元璋看向了秦逵問道。
“迴皇上。”
“正是如此。”
“但三衛反叛措手不及,四萬五千兵馬已經隻剩下兩萬不到。”秦逵迴道。
“的確是該補充兵力鎮守了。”
“這一戰,朱雄的鎮寇軍隻怕也折損不小。”朱元璋帶著思慮的點了點頭。
“老四。”
“你覺得大寧府還應該招募多少兵力?”朱元璋看向了武臣一列首位的朱棣,他歸朝 之後,每次朝會也都被朱元璋叫來了。
“迴父皇。”
“兒臣覺得,經此叛亂,證明北疆之地還需重兵防守,大寧以北除了叛亂的三衛, 可是還有不少部落,他們都是不定因素,而且還與高麗國毗鄰。”
“兒臣以為,大寧府常備守軍必須補充至五萬,朱雄麾下鎮寇軍也理當補充至五 萬。”朱棣站出來,十分嚴肅的道。
“老四說的的確有理。”
朱元璋點了點頭。
隨後。
就看向了秦逵,直接下旨:“準寧王所奏,準予補充大寧守軍至五萬人,另朱雄麾 下鎮寇軍也有折損,戰後也必須補充至五萬。”
“臣領旨。”
秦逵立刻應道,然後退了下去。
“報。”
“啟奏皇上。”
“大寧捷報傳來。”
“捷報使已入皇宮,很快就要入殿了。”
一個禁軍統領快步走入大殿稟告道。
“這才多久?又有捷報了?”
朱元璋一愣,然後麵帶喜色的道。
朝堂上的文武也都紛紛帶著驚訝之色。
不少人也都眼帶異彩。
就在早些日子。
大寧就傳迴了捷報了。
朱雄統禦大軍守住了臨城,並且以力挽狂瀾之勢擊潰了叛軍進攻,斬敵兩萬餘眾, 立下大功。
按道理。
接下來的戰事或許會進入焦灼狀態,可如今竟然又傳迴了捷報?
這倒是極為稀奇啊,甚至是震驚了。
“快,快傳啊!”
“咱就知道朱雄這小子不會讓咱失望。”
朱元璋大笑了一聲,急忙喊道。
一旁的王景弘見此,並沒有任何意外。
當日得到了自己孫子無事的消息,還立下了大功,朱元璋就笑得合不攏嘴,如今又 要立下戰功了,朱元璋又怎會不高興。
隻要是有關於朱雄的事情,朱元璋必然是十分關切的。
應聲。
殿外傳來了一陣十分急促的腳步聲。
手持令旗的捷報兵快步衝入了大殿內,走入了大殿正中心,在所有百官的注視下, 跪了下來。
而在這個捷報兵的身上,除了背上有一個卷筒,手上還提著兩個盒子。
“啟奏皇上。”
“奉寧王殿下令,特來呈奏捷報。”
捷報兵叩首後,大聲道。
“大寧又有什麽捷報了?”
“快呈上來。”
朱元璋一揮手, 一臉期待的看著。
朱雄一抬手:“全部砍了!!”
“將軍英明。”
“將軍英明……”
所有為官的將士,百姓都齊聲高唿道,眼中都是有著複仇的熱切。
“屬下領命。”
而執行的將士則是鎮寇軍的步卒,他們手持短刀,迅速來到了被押解的降卒麵前。
“將軍……我錯了,饒命啊。”
“將軍……”
兩千多個降卒帶著驚恐,瘋狂求饒。
但這一切都無濟於事。
“斬!”
朱雄冷冷一喝。
兩千多鎮寇軍將士手起刀落。
哢吡!!
隻聽見刀斬脆骨的聲音,兩千多顆降卒的人頭落地,鮮血灑滿了這山郊,染紅了大 地。
看著這一幕。
所有人的眼中都湧現了一種暢快之意,複仇的暢快。
“將軍,所有雜碎都已經處置,他們的屍體該如何處置?”
張輔上前來,恭敬問道。
“找一個亂葬崗,挖個坑全部埋了。”朱雄冷冷道。
一群忘恩負義,殺戮大明百姓的雜碎難道還想要有陵墓?那真的是想多了。
“是。”
張輔點了點頭, 一擺手。
眾將士立刻上前,將這些降卒的屍體全部拖走了。
隨後。
朱雄又看向了前麵圍觀行刑的百姓們。
“青城的父老鄉親們。”
“對不起。”
“我們來晚了。”
“朱雄代表朝廷,代表當今皇上給諸位鄉親父老賠一個不是了。”
朱雄拱手抱拳,帶著一種慚愧的語氣對著所有圍觀百姓躬身一拜。
聽到這話,看到朱雄這種姿態。
無數百姓都麵帶感動,淚眶滿盈。
“朱將軍言重了。”
“你們來的不晚。”
“若不是你們來了,我們隻怕還要被這群雜碎欺負,殘殺。”
“沒錯。”
“這與我大明將士的無關。”
“我大明將士是真正的軍人,是真正頂天立地的好男兒,這一切都是這群雜碎……”
許多百姓紛紛開口道。
“鄉親父老們。”
“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
“如今,不僅僅是青城收迴來了。”
“昨日,我軍已經擊潰叛軍,叛軍三個首領已為本將斬了兩個,叛軍已潰,如今已 經猖狂不起來了。”
“今日是青城,明日則是那些淪陷在叛軍手中的城池,最後將會是那些叛軍的老 巢。”
“我朱雄在此承諾。”
“凡是叛軍,絕不留活口。”
“我要讓他們血債血償,為所有慘死在他們手中的子民報仇雪恨。”
“今天,這隻是一個開始。”朱雄大聲喝道,帶著一個身為男人的承諾。
“朱將軍。”
“朱雄將軍……”
周邊圍觀的百姓都高舉著手,振臂高唿朱雄的名字。
“這,或許就是純粹的民心吧。”
看著這一幕,朱雄心中暗道。
這時。
張輔和曹峰又走了過來,兩人的臉上也帶著一種欲言又止。
有什麽話就說,別遮遮掩掩。朱雄看著兩人道。
“將軍。”
“末將是擔心你。”曹峰說道。
“擔心我什麽?”朱雄淡淡一笑。
“對於降卒的處置, 一切都是由兵部來辦的,將軍斬了這幾千降卒,已經越權,錦衣衛遍布天下,隻怕此舉也會上奏應天。”
“而且,將軍下令不留降卒,這讓朝堂上的人知道了隻怕都會說將軍嗜殺,會以此 來彈劾將軍,特別是那些所謂的儒家大學士。”曹峰擔憂的說道。
“嗬嗬。”
“隨他去吧。”
“如果真有這種人,還能以此事彈劾本將,那本將還真的不怕什麽。”朱雄冷笑了一 聲,根本不以為意。
一則是他了解當今的皇帝老朱,如果因為此事而苛責,那他就不是開國皇帝朱元璋 了。
“派人去傳達捷報了沒有?”
朱雄轉過頭,看著張輔問道。
“那兩個叛軍的首領人頭都已經裝盒分寸,與急報一同送至應天了。”張輔點了點 頭。
“埋了那群雜碎後,就讓將士們都去休息吧。”
“還有,把所有戰馬都喂飽了,多餘的戰馬就交給曹將軍了。”
“明日一早,立刻啟程進攻,將我大明的失地都奪迴來。”朱雄沉聲道。
“是。”張輔點了點頭。
經過真正與朱雄上了戰場後,張輔也是徹底的服了。
“對了,曹將軍。”朱雄又看向了曹峰。
“請將軍吩咐。”
雖然不屬於朱雄麾下管轄,但是曹峰對朱雄的話也是言聽計從。
若不是朱雄,隻怕此刻臨城已被攻破,哪裏會有如此戰果,還將叛軍直接擊潰了, 十萬大軍被斬了半數,全部都變成了潰軍四散了。
“傳信給寧王,讓他向朝廷催促禦寒之物還有糧草。”
“天氣越來越來冷了,等真正入冬,沒有禦寒之物將士們可受不了。”
“這些可不能耽擱了。”朱雄語氣十分嚴肅的道。
憑借著自己的實力,有內力護身,哪怕到了冬季也可以用內力來護體驅寒,但是對 於普通的將士可做不到。
天地自然的力量,那可是最為可怕的。
在這北疆的大地上,每至冬季都會有許多百姓死在寒冬之下,這幾乎成了無可避免 的危局,所以烈酒也是禦寒的一種方式。
“將軍的話,末將一定傳達。”曹峰立刻點頭道。
應天城外!!
一匹快騎手持令旗,背後還背著一個卷筒,戰馬上還掛著兩個盒子,向著都城快速 疾奔而去。
“大寧捷報。”
“速速讓開。”
當到了城門口,看到值守的士兵,這個傳達捷報的士兵大聲喊道。
“快散開。”
聞聲。
城前值守的士兵立刻讓開了路,並且迅速進入城中開路。
沒有任何阻礙。
這個手持令旗的傳令騎兵迅速衝入了城中。
在都城內。
哪怕是王公貴族也不能策馬奔馳,但唯獨急報,捷報傳令兵。
無論哪一朝哪一代都是如此。
奉天殿!
“啟奏皇上。”
“十萬套禦寒棉衣,還有烈酒都已經運送了一半路程,最多十日內都可以運送至大 寧。”鬱新站出來,大聲啟奏道。
“做的不錯。”
“此事,當記你一功。”
“寒冬將至,戰事止,咱可不希望咱大明浴血奮戰的將士們被寒冬所害。”朱元璋大 聲說道。
“請皇上放心。”
“所有禦寒棉衣都是臣一手采購,並且都由臣親自篩選,絕對沒有以次充好。”鬱新 立刻道,他哪裏不明白朱元璋的言下之意。
“如此就好。”朱元璋點了點頭。
“啟奏皇上。”
“大寧府,寧王殿下傳來急報。”
“因三衛叛亂,大寧原本四萬大軍折損大半,如今上奏皇上,懇請開始在大寧募 兵,補充兵卒,以來鎮守大寧。”兵部尚書秦逵站出來,大聲啟奏道。
“大寧原有兵力是四萬五千人吧?”
朱元璋看向了秦逵問道。
“迴皇上。”
“正是如此。”
“但三衛反叛措手不及,四萬五千兵馬已經隻剩下兩萬不到。”秦逵迴道。
“的確是該補充兵力鎮守了。”
“這一戰,朱雄的鎮寇軍隻怕也折損不小。”朱元璋帶著思慮的點了點頭。
“老四。”
“你覺得大寧府還應該招募多少兵力?”朱元璋看向了武臣一列首位的朱棣,他歸朝 之後,每次朝會也都被朱元璋叫來了。
“迴父皇。”
“兒臣覺得,經此叛亂,證明北疆之地還需重兵防守,大寧以北除了叛亂的三衛, 可是還有不少部落,他們都是不定因素,而且還與高麗國毗鄰。”
“兒臣以為,大寧府常備守軍必須補充至五萬,朱雄麾下鎮寇軍也理當補充至五 萬。”朱棣站出來,十分嚴肅的道。
“老四說的的確有理。”
朱元璋點了點頭。
隨後。
就看向了秦逵,直接下旨:“準寧王所奏,準予補充大寧守軍至五萬人,另朱雄麾 下鎮寇軍也有折損,戰後也必須補充至五萬。”
“臣領旨。”
秦逵立刻應道,然後退了下去。
“報。”
“啟奏皇上。”
“大寧捷報傳來。”
“捷報使已入皇宮,很快就要入殿了。”
一個禁軍統領快步走入大殿稟告道。
“這才多久?又有捷報了?”
朱元璋一愣,然後麵帶喜色的道。
朝堂上的文武也都紛紛帶著驚訝之色。
不少人也都眼帶異彩。
就在早些日子。
大寧就傳迴了捷報了。
朱雄統禦大軍守住了臨城,並且以力挽狂瀾之勢擊潰了叛軍進攻,斬敵兩萬餘眾, 立下大功。
按道理。
接下來的戰事或許會進入焦灼狀態,可如今竟然又傳迴了捷報?
這倒是極為稀奇啊,甚至是震驚了。
“快,快傳啊!”
“咱就知道朱雄這小子不會讓咱失望。”
朱元璋大笑了一聲,急忙喊道。
一旁的王景弘見此,並沒有任何意外。
當日得到了自己孫子無事的消息,還立下了大功,朱元璋就笑得合不攏嘴,如今又 要立下戰功了,朱元璋又怎會不高興。
隻要是有關於朱雄的事情,朱元璋必然是十分關切的。
應聲。
殿外傳來了一陣十分急促的腳步聲。
手持令旗的捷報兵快步衝入了大殿內,走入了大殿正中心,在所有百官的注視下, 跪了下來。
而在這個捷報兵的身上,除了背上有一個卷筒,手上還提著兩個盒子。
“啟奏皇上。”
“奉寧王殿下令,特來呈奏捷報。”
捷報兵叩首後,大聲道。
“大寧又有什麽捷報了?”
“快呈上來。”
朱元璋一揮手, 一臉期待的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