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踏上修煉人間的這條道路以來,他也逐漸領悟到其中的道理,這是命運無可迴避的安排。


    於是他隻能屈尊低下頭顱,承受著這一切的變化。


    此時的秦毅卻是鎮定自若,劉協此刻並未明麵上表示反對,這無疑流露出一絲掙紮的情緒在他的話語之間。


    秦毅凝視著低頭沉思的劉協,一旁的荀彧察覺到時機成熟,打算立即施加影響。


    趁著劉協心中動搖之際,荀彧立刻開口道:“陛下,倘若遷都之舉得以實現,對我們而言,未嚐不是一次逆境中的轉機。”


    “畢竟,一旦我們在新都完成掌控,便可暫時遠離那些割據一方的諸侯勢力,同時也能避開洛陽這座危險重重的城市。”


    “如若遷移到其他地方,我們的生存環境也將大大改善,陛下,您意下如何呢?”


    聽到荀彧這番話後,劉協隻覺全身無力,眼前眾人看似和睦相處,仿佛同在一個陣營之中,然而內心深知,隻要自己稍有異言,今晚的權位恐怕就難以保全。


    劉協迴想起昔日那些威震天下的漢帝,他們行事果斷,一言九鼎。但如今的他身為天子,卻在秦毅等人麵前無論言語還是舉止,皆顯得謙卑屈從,甚至日常生活也受人監視,這種滋味令他倍感壓抑。


    因此,他隻能選擇妥協,無奈地答應了秦毅他們的請求。


    “既然如此,遷都之事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務必保證現狀穩定,你們能答應嗎?”


    聽見劉協的話,秦毅拍了拍胸膛,堅定地看著他迴答:“陛下,今日您乃皇上,將來依舊如此,這一點毋庸置疑,無需半分疑慮,陛下一心即可,皇位不會發生任何變更。”


    “既然陛下已然應允,那我們現在就宣讀聖旨吧,以免夜長夢多,滋生不必要的變故。”


    此刻的秦毅顯得頗為急切,立刻喚來侍衛取來文房四寶。說完,一名宦官迅速記錄下了聖旨內容,並準備將其迅速傳達至全國每一個角落。


    盡管劉協手中的兵馬並不多,但他掌握的傳播手段卻遠勝那些諸侯,他的影響力猶在他們之上。


    秦毅目睹這一切,心中十分滿意。此次任務他已經出色完成,而劉協亦是個識時務之人。


    與此同時,他對劉協說道:“陛下,既然已至此,我們不便過多叨擾,就此告辭。請您放心,您擔憂之事絕不會發生。”


    秦毅明白,劉協擔憂遷都後無法保住皇位。但在得到秦毅的保證之後,劉協的心態也隨之堅定了下來。


    隨著劉協下達遷都聖旨,此事便已塵埃落定,新的國都將遷往許昌,主要原因便是曹操在許昌坐鎮,便於控製。


    聖旨頒布之後,秦毅返迴了自己的廂房,荀彧緊隨其後並詢問道:“看來這次劉協已是無計可施了,既然聖旨已下,此事便是板上釘釘。至於郭汜那邊的事宜,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瞧他們那兒戰況激烈,孔融那邊損失慘重,不知我們是否需要前去支援。”


    荀彧在出發前來對此事有所了解,因而直截了當地發問。秦毅聽罷,搖了搖頭。


    “我們自然無需插手孔融的做法,他心裏自有主張。我們與他之間不過是短暫的合作關係,甚至談不上真正的合作。就算背棄了他,他也無法責怪我們。”


    “何況主公並無走這條路的意思。如今劉協已在我們手中,至於孔融,則無需再費心,對他早已沒有什麽作用了。”


    秦毅此言雖冷酷,但荀彧細想之下,卻認為頗有道理。畢竟,若不強硬手腕,難免會被孔融算計。現今的局麵能如此明朗,與秦毅先前的決策密不可分。


    若非秦毅的決斷,當前的優勢亦不可能擺在眼前。然而荀彧仍感到有些不安。


    “不妨派出一支偵查隊伍前去看看那邊的狀況如何,以防萬一出現問題,我們也能及時作出調整。”


    “畢竟孔融和朱辰並非愚鈍之人,萬一他們聯手對付我們,屆時我們就處境艱難了。防人之心不可無,這件事還需留個心眼。”


    荀彧做事一貫謹慎,因此提出這般建議。秦毅聽了之後,並未表示異議。


    他隨後答道:“你可以派人過去探查,但千萬不能參與戰鬥。畢竟孔融也不是易於對付的角色,他身處外圍地帶,倘若想逃,無人能夠阻擋。”


    “況且我還贈予他不少裝備,而且他死傷的人越多越好,總之是不可能被擊破的陣地。就算被突破,也與我們無關。”


    荀彧聞聽此言,連連點頭,深以為然。此刻,在另一側的劉協府邸中,他內心十分苦悶。原本平穩的日子剛過不久,未曾料到又要麵臨遷都之事。


    雖說他隻是一個命令的發布者,但皇位依然穩固,可他深知,遷都一事意味著……


    在異界的彼端,一旦踏入秦毅勢力的掌控區域,劉軒便將徹底受其製約。因此,在這個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他長久地沉思,最終抬頭看向夜空,此時他坐於庭院之中,夕陽已悄然西沉,灑下的金黃霞光映照下來,使得整個院落沉浸在一種神秘而又黯淡的氛圍中。


    他對著身邊的侍衛靈童詢問:“許昌之地究竟有何奇異之處,竟讓他們堅持要朕遷都至許昌?莫非秦毅一黨的背後,是曹操在那裏布下了重兵?”


    小靈童聞此言,立刻思索片刻,迴答道:“曹操確實在許昌,秦毅麾下的軍隊正是隸屬於曹操。”


    聽見這番解釋,劉軒瞬間明白了其中的關節,隨之起身,堅定地道:“如今手中無兵無權,一切也就如此吧。但無論如何,日後的處境想必也不會比現在更加糟糕,至少相較於眼前的日子,應該也不會相差太遠。”


    “對於郭汜那裏的消息,你可有探查清楚?他們的現狀如何?”劉軒轉頭向身旁的小靈童追問。


    小靈童馬上迴應:“彼處戰況極為慘烈,幾乎每日都在交鋒,因此傷亡自然不少,然而具體勝負尚未分明,隻是鬥爭還未終止。”


    聽罷,劉軒又從小靈童口中詳細了解一番,但他內心並無過多驚訝,因為他早已認清現實——自己猶如困籠的金翅雀,能安逸度日已是難得,翻盤逆襲的想法暫時擱置,以免引來不必要的災禍。


    待到第三日時,正式決定啟動遷都事宜。當然,所謂遷都,實則更像是悄然轉移。劉軒攜身邊親近的隨從與秦毅一行人一同啟程前往許昌。其實他們並未攜帶太多財物,皆因曹操已在彼處妥善安排,故此行幾乎未帶任何物資,軍需品更是精簡至極,以便加快行軍速度。


    尤其在這等關鍵時刻,疾行軍的速度至關重要。一旦郭汜或孔融覺察到異樣並派兵阻截,後果不堪設想。秦毅深知這一點,他們在穿越一處險境後,立即喚來一員士兵指示道:“你帶領幾位將士速去通知孔融,告知他已經晚了,我們也已經出發,勸他也盡早撤離,免得多損兵力。”


    “若有機緣,未來還可共謀大事,望他莫要因此事動怒。”秦毅的話語落下,身邊的荀彧不由得啞然失笑:“秦毅啊,你這是在好心提醒他,還是在間接嘲諷他呢?我想孔融看到這封信後,恐怕會被氣得嘔血。”


    第295章


    他曾機關算盡欲借助你之力攻破城池,哪知卻被你巧妙地繞過了陷阱。若是此事敗露,孔融定會不惜一切代價來解決這個問題。


    秦毅聽後輕笑一聲:“但如果我不事先告知,他們或許會損失更大,甚至郭汜若是足夠聰明,可能會借此機會直接除掉孔融,那樣的話,他們或許會損失更為慘重。”


    荀彧聽了這番話,覺得頗有道理,遂開口建議:“如此說來,我便收迴偵察隊吧,留在那裏並無太大作用,如此一來還能節省一些力量。”


    秦毅對此點頭讚同。按照當前形勢,孔融與波斯的衝突其實並不需要他太過操心,這一切皆由孔融咎由自取,起初若非意圖借刀殺人,雙方原本可以攜手共進。然而既然孔融已經鑄成大錯,秦毅自是不會再與其合作,何況曹操對此本無意。


    即便未能帶迴劉軒,也不會影響原先的計劃。於是,大軍繼續穩步朝許昌進發。


    而在另一邊的孔融,此時正在指揮部下作戰。“我之前就說今日我們的傷亡銳減,看來你新製定的戰術確實有效,想必郭汜見到此景,必定氣得肝疼。”


    正當孔融洋洋得意之際,手下呈上一封信函。孔融打開一看,頓時滿臉驚愕,久久無法迴神。此刻朱辰察覺到主公的異樣,剛才還談笑風生的人,怎地突然變得沉默寡言。


    朱辰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問道:“主公,您怎麽了?這信中寫了些什麽讓您如此不安?”


    孔融聽了,隨手將信箋拋給朱辰,語氣沉重地說:“那人竟然悄無聲息地離開了,並且還帶走了劉軒!那豈不是意味著我們此行一無所獲?還說什麽將來還要一起合作,簡直是天方夜譚!這次合作已然失敗,我們又怎能相信他下一次的合作誠意?”


    朱辰看過信後,雙眉緊鎖,臉色陰鬱,顯然事情的發展並未按照他們的預想進行。然而過了片刻,朱辰反倒安慰起孔融:“主公,其實您也不必如此憤慨。此次秦毅算是欠了我們一份人情,那麽下次見麵之時,他們定會對我們有所顧忌。盡管此次我們損失慘重,倒不如就此撤兵,以免白白犧牲更多士兵。”


    孔融雖然仍舊憤懣不已,但朱辰的建議似乎讓他略感寬慰,至少在這種情況下,理智的選擇莫過於盡快撤離戰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和貂蟬喝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發發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發發5並收藏三國:和貂蟬喝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