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按照劉秀教他的說辭說道:“在我這山上做工幹活的,一天二十文錢,我還供一頓飯,若是能住在那,我家東家說了,可以蓋宿舍免費住。”
祝家莊的村民們一聽,還有這等好事兒呢?一天二十文,那一個月豈不是就有六百文了?給這麽多錢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要知道現在可是冬天了,現在大家都沒有什麽活閑在家中,可以說是坐吃山空。
甚至有的人家因為秋天糧食欠收,去了交租交糧稅什麽的,剩下的糧食也隻夠維持一家溫飽,哪還有餘錢啊!
別說一個月給六百文了,這些窮苦辛辛苦苦幹一年都攢不下六百文呢。
況且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麽地方能夠招工幹活,這工錢這麽高,管他是什麽活呢,先報了名再說。
“我去,我去,我家有倆人報名!”有人當機立斷喊道!
“我也報名!”“還有我!”
見到有人帶頭,圍著的所有村民開始爭先搶後的喊道。
連外圍看熱鬧的幾個老太太都撲進了人群,聲嘶力竭的喊著她們也要報名。
朱佑想接著說話,可是他的聲音卻湮沒在了嘈雜的人群中,啥也聽不清了。
王倫在旁邊見場麵混亂,忙大喊一聲,“停~”,這一下宛如晴天霹靂,瞬間所有人都安靜下來:
“大夥兒都先靜一靜,聽我們管事的把話說完再報名不遲。”
朱佑這才能夠把話說出來,“大家稍安勿躁,我先說一下咱們招工的條件,咱們這現在隻招男的,年齡18—45歲之間,身強體壯者優先,在官府有案底的,身體有疾的不招!”
“現在第一批隻招二十人,有想報名的現在排隊麵…那個麵試,麵試通過的留下,簽訂契約,過兩日就可以上工了!”
一聽這邊隻招聘強壯的男人,那些老太太罵罵咧咧的才退了出去。
一聽隻要十八到四十五歲的青壯年,一幫老頭兒領著小屁孩兒也退出了人群。
剩下的青壯年們你推我搡的開始排隊,朱佑麵試,忠伯記錄,王倫維持秩序,就這樣,從裏麵挑選了二十個壯勞力出來。
這些被選中的人一個個興高采烈,仿佛走路踩到了金元寶一樣。
那些落選的則垂頭喪氣的站在一旁看著這些人,懊悔自己怎麽運氣就這樣差,與這賺錢的機會擦肩而過。
忠伯給這二十人一一登記,並發給他們每人一塊木牌,上麵寫著他們的名字。
朱佑對那些落選的人說道:“大家不要灰心啊,我們東家說了,現在剛開始可能用不上那麽多人,不過若是生意好了,這些人肯定不夠,到時候還得繼續招工,你們下一次還有機會!”
這些人一聽以後還會再招,立馬心情好了許多,都希望下一次自己能夠入選。
朱佑三人跟這些工人約定好了,兩日後朱佑再來,到時候也會帶來契約,雙方簽訂了契約即可開始上工。
待朱佑他們走後,祝家莊裏著實熱鬧了一番,那二十個壯丁迴到家中,全家人聽說這事後都是歡喜熱鬧起來。
不多時祝山就知道了這事兒,他滿腦子的問號,那夥人買了那荒山不是要種藥材的嗎?現在就雇人幹活?
這大冬天的幹什麽活?還給那麽高的工錢,又供吃又供住的,是不是缺心眼兒?
他是百思不得其解,搞不清楚劉秀他們到底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這些天因為是期末複習,許老夫子也不講新課,所以朱佑跟老夫子請了假,專心在家跟劉秀他們研究石炭生意。
劉秀帶著朱佑王文竹坐在一起,他提議咱們先得給鋪子起個響亮點的名字,朱佑憋了半天,才想出來一個名字——朱記石炭鋪………
劉秀和王文竹聽完差點噴了……好土……
王文竹想了半天,提議道:“文哥,叫暖陽石炭鋪好不好?用了咱家的蜂窩石炭,屋子裏好像陽光照耀一般溫暖,你們看行不行?”
劉秀本身也是個起名廢,一聽這名字怎麽著也比老朱那個朱記好聽多了,當即同意。
朱佑也覺得比自己起的好多了,也沒有意見,於是就這麽定下來了店鋪名字,就叫暖陽石炭鋪。
這邊準備好了契約,還有忠伯采購的各種工具之後,朱佑帶著王倫去了祝家莊,到了那裏那二十個工人早早的就等在莊子口了。
他們將朱佑兩人迎進了一人家中,那人叫祝兵,年約四十,家境雖然一般,但是為人仗義,在這莊子中頗有些威望,是這些人中領頭的。
朱佑看著這人家中家徒四壁的樣子,現在暗暗感歎,就這還是家境一般的呢,那些家境不好的窮人,可想而知過的都是什麽日子。
朱佑跟每個人都簽了用工契約,簽字畫押按手印。
契約裏麵朱佑按照劉秀的指示,詳細寫明了工資待遇,保密條例等,反正劉秀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勞動合同內容都加進去了,但是對自己不利的是一個沒寫。
那些工人也沒幾個識字的,他們裏麵有認字的磕磕絆絆的讀了一遍之後,也沒人質疑什麽,就都一股腦的簽字畫押按了手印,隻怕寫慢了人家再反悔。
朱佑滿意的看著這些人都一一按了手印,然後對大家說道:“今天咱們一會兒就跟我去山上,老祝你暫且就當個工頭吧,每月多給你加一百文錢,我不在的時候負責替我管理大家。”
眾人聽了都是羨慕不已,早知道還有這好事兒,那朱老板剛才來的時候就應該把他請到自己家去好了。
祝兵聽見讓自己當頭兒還給加工資,樂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兒的應道:“多謝朱老板,小的願鞍前馬後,有什麽事盡管吩咐小的去辦!”
朱佑卻說道:“我剛才說了,你這工頭現在是暫時的,我現在還不了解大家,所以還得看你的表現才行,若是有人幹的比你出色,那隨時可能將你換掉,聽見了嗎?”
“是、是、是~小人明白!”祝兵小心翼翼的迴道。
旁邊那些人一聽朱佑這話,心裏都暗暗開始較勁兒,心想自己說什麽也要好好表現,爭取蓋過祝兵,也能混個工頭兒當當。
朱佑跟大夥兒說這兩天還不能開工,要先在山上蓋幾間屋子,當做宿舍和大家吃飯休息的地方。
接著又跟祝兵說需要在當地找個會做飯的婦女,每天給大夥做一頓飯,要求幹淨利索做飯好吃,工錢一個月給一百文。
祝兵一聽當即將自己家的婆娘推薦了上去,看的旁邊眾工人一陣眼熱,當工頭兒就是好啊,這不好處馬上就來了嗎!
朱佑也沒在意這事兒,既然人家推薦了,那就來試試吧!反正也不是什麽重要的活兒。
事情都定了下來,眾人浩浩蕩蕩前往那處山地,祝山這人還是有些才能的,他帶著大夥選了一處背風朝陽的地方,那裏風景不錯,離水源還特別的近。
眾人開始開工建房,人多力量大,幾天後,這個地方便起了好幾座簡易的草房,眾人按照朱佑給的圖紙在每間屋子裏都搭了火炕,眾人都是第一次見到火炕,紛紛驚為天人,都嚷著要在自己家也搭一個呢。
剛搭好的屋子暫時還不能住人,趁著這段時間,朱佑和王倫正好對這些工人進行了一下培訓和分工。
按照劉秀教他的,將這些工人按崗位分配成幾個組,流水線作業,每個組隻負責自己負責的工作即可。
挖煤的就負責挖煤和粉碎,洗煤的就負責洗煤,混合粘土脫胚的就負責脫胚,這樣流水線分工作業可以大大增加工作效率。
其實按照長安城百萬人口來說,這二十人的生產力是遠遠不夠的,劉秀的設想是將這些人作為儲備人才先期進行培養的,待他們成手後再多招聘工人,到時候這二十人就可以帶領新員工了。
這些天朱佑和王倫忙的腳打後腦勺,總算是將這些工人捋順了工作流程。
祝兵的婆娘做飯還真挺好吃的,簡簡單單的大鍋飯做的一模一樣,人也幹淨利索,朱佑十分滿意,決定就用她了。
工人們這些天通過朱佑王倫的培訓,也清楚了自己的工作內容,他們覺得這活跟種地來說簡直算不了什麽,這時代種地全靠人力,也就地主家裏能養上幾頭牛,種地可不是什麽輕鬆活,重要的是種地哪有給朱老板打工掙得多啊!
而且這些天吃的是真不賴,雖然都是粗糧青菜,可是朱老板說了,大家幹的都是體力活,必須給吃飽,不限量可勁兒造。
有那貧困家庭的工人,平時在家都沒吃過飽飯,在這裏,吃的小肚子那是滾瓜溜圓的。
這礦山也需要起個名字吧?當朱佑向劉秀和王文竹提議時,兩人也覺得的確應該。
於是劉秀自告奮勇給這煤礦起了個響亮的名字——神華礦業!
朱佑和王文竹眨巴著眼睛疑惑的問道:“為何要起這麽個名字?這名字有什麽含義嗎?”
祝家莊的村民們一聽,還有這等好事兒呢?一天二十文,那一個月豈不是就有六百文了?給這麽多錢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要知道現在可是冬天了,現在大家都沒有什麽活閑在家中,可以說是坐吃山空。
甚至有的人家因為秋天糧食欠收,去了交租交糧稅什麽的,剩下的糧食也隻夠維持一家溫飽,哪還有餘錢啊!
別說一個月給六百文了,這些窮苦辛辛苦苦幹一年都攢不下六百文呢。
況且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麽地方能夠招工幹活,這工錢這麽高,管他是什麽活呢,先報了名再說。
“我去,我去,我家有倆人報名!”有人當機立斷喊道!
“我也報名!”“還有我!”
見到有人帶頭,圍著的所有村民開始爭先搶後的喊道。
連外圍看熱鬧的幾個老太太都撲進了人群,聲嘶力竭的喊著她們也要報名。
朱佑想接著說話,可是他的聲音卻湮沒在了嘈雜的人群中,啥也聽不清了。
王倫在旁邊見場麵混亂,忙大喊一聲,“停~”,這一下宛如晴天霹靂,瞬間所有人都安靜下來:
“大夥兒都先靜一靜,聽我們管事的把話說完再報名不遲。”
朱佑這才能夠把話說出來,“大家稍安勿躁,我先說一下咱們招工的條件,咱們這現在隻招男的,年齡18—45歲之間,身強體壯者優先,在官府有案底的,身體有疾的不招!”
“現在第一批隻招二十人,有想報名的現在排隊麵…那個麵試,麵試通過的留下,簽訂契約,過兩日就可以上工了!”
一聽這邊隻招聘強壯的男人,那些老太太罵罵咧咧的才退了出去。
一聽隻要十八到四十五歲的青壯年,一幫老頭兒領著小屁孩兒也退出了人群。
剩下的青壯年們你推我搡的開始排隊,朱佑麵試,忠伯記錄,王倫維持秩序,就這樣,從裏麵挑選了二十個壯勞力出來。
這些被選中的人一個個興高采烈,仿佛走路踩到了金元寶一樣。
那些落選的則垂頭喪氣的站在一旁看著這些人,懊悔自己怎麽運氣就這樣差,與這賺錢的機會擦肩而過。
忠伯給這二十人一一登記,並發給他們每人一塊木牌,上麵寫著他們的名字。
朱佑對那些落選的人說道:“大家不要灰心啊,我們東家說了,現在剛開始可能用不上那麽多人,不過若是生意好了,這些人肯定不夠,到時候還得繼續招工,你們下一次還有機會!”
這些人一聽以後還會再招,立馬心情好了許多,都希望下一次自己能夠入選。
朱佑三人跟這些工人約定好了,兩日後朱佑再來,到時候也會帶來契約,雙方簽訂了契約即可開始上工。
待朱佑他們走後,祝家莊裏著實熱鬧了一番,那二十個壯丁迴到家中,全家人聽說這事後都是歡喜熱鬧起來。
不多時祝山就知道了這事兒,他滿腦子的問號,那夥人買了那荒山不是要種藥材的嗎?現在就雇人幹活?
這大冬天的幹什麽活?還給那麽高的工錢,又供吃又供住的,是不是缺心眼兒?
他是百思不得其解,搞不清楚劉秀他們到底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這些天因為是期末複習,許老夫子也不講新課,所以朱佑跟老夫子請了假,專心在家跟劉秀他們研究石炭生意。
劉秀帶著朱佑王文竹坐在一起,他提議咱們先得給鋪子起個響亮點的名字,朱佑憋了半天,才想出來一個名字——朱記石炭鋪………
劉秀和王文竹聽完差點噴了……好土……
王文竹想了半天,提議道:“文哥,叫暖陽石炭鋪好不好?用了咱家的蜂窩石炭,屋子裏好像陽光照耀一般溫暖,你們看行不行?”
劉秀本身也是個起名廢,一聽這名字怎麽著也比老朱那個朱記好聽多了,當即同意。
朱佑也覺得比自己起的好多了,也沒有意見,於是就這麽定下來了店鋪名字,就叫暖陽石炭鋪。
這邊準備好了契約,還有忠伯采購的各種工具之後,朱佑帶著王倫去了祝家莊,到了那裏那二十個工人早早的就等在莊子口了。
他們將朱佑兩人迎進了一人家中,那人叫祝兵,年約四十,家境雖然一般,但是為人仗義,在這莊子中頗有些威望,是這些人中領頭的。
朱佑看著這人家中家徒四壁的樣子,現在暗暗感歎,就這還是家境一般的呢,那些家境不好的窮人,可想而知過的都是什麽日子。
朱佑跟每個人都簽了用工契約,簽字畫押按手印。
契約裏麵朱佑按照劉秀的指示,詳細寫明了工資待遇,保密條例等,反正劉秀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勞動合同內容都加進去了,但是對自己不利的是一個沒寫。
那些工人也沒幾個識字的,他們裏麵有認字的磕磕絆絆的讀了一遍之後,也沒人質疑什麽,就都一股腦的簽字畫押按了手印,隻怕寫慢了人家再反悔。
朱佑滿意的看著這些人都一一按了手印,然後對大家說道:“今天咱們一會兒就跟我去山上,老祝你暫且就當個工頭吧,每月多給你加一百文錢,我不在的時候負責替我管理大家。”
眾人聽了都是羨慕不已,早知道還有這好事兒,那朱老板剛才來的時候就應該把他請到自己家去好了。
祝兵聽見讓自己當頭兒還給加工資,樂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兒的應道:“多謝朱老板,小的願鞍前馬後,有什麽事盡管吩咐小的去辦!”
朱佑卻說道:“我剛才說了,你這工頭現在是暫時的,我現在還不了解大家,所以還得看你的表現才行,若是有人幹的比你出色,那隨時可能將你換掉,聽見了嗎?”
“是、是、是~小人明白!”祝兵小心翼翼的迴道。
旁邊那些人一聽朱佑這話,心裏都暗暗開始較勁兒,心想自己說什麽也要好好表現,爭取蓋過祝兵,也能混個工頭兒當當。
朱佑跟大夥兒說這兩天還不能開工,要先在山上蓋幾間屋子,當做宿舍和大家吃飯休息的地方。
接著又跟祝兵說需要在當地找個會做飯的婦女,每天給大夥做一頓飯,要求幹淨利索做飯好吃,工錢一個月給一百文。
祝兵一聽當即將自己家的婆娘推薦了上去,看的旁邊眾工人一陣眼熱,當工頭兒就是好啊,這不好處馬上就來了嗎!
朱佑也沒在意這事兒,既然人家推薦了,那就來試試吧!反正也不是什麽重要的活兒。
事情都定了下來,眾人浩浩蕩蕩前往那處山地,祝山這人還是有些才能的,他帶著大夥選了一處背風朝陽的地方,那裏風景不錯,離水源還特別的近。
眾人開始開工建房,人多力量大,幾天後,這個地方便起了好幾座簡易的草房,眾人按照朱佑給的圖紙在每間屋子裏都搭了火炕,眾人都是第一次見到火炕,紛紛驚為天人,都嚷著要在自己家也搭一個呢。
剛搭好的屋子暫時還不能住人,趁著這段時間,朱佑和王倫正好對這些工人進行了一下培訓和分工。
按照劉秀教他的,將這些工人按崗位分配成幾個組,流水線作業,每個組隻負責自己負責的工作即可。
挖煤的就負責挖煤和粉碎,洗煤的就負責洗煤,混合粘土脫胚的就負責脫胚,這樣流水線分工作業可以大大增加工作效率。
其實按照長安城百萬人口來說,這二十人的生產力是遠遠不夠的,劉秀的設想是將這些人作為儲備人才先期進行培養的,待他們成手後再多招聘工人,到時候這二十人就可以帶領新員工了。
這些天朱佑和王倫忙的腳打後腦勺,總算是將這些工人捋順了工作流程。
祝兵的婆娘做飯還真挺好吃的,簡簡單單的大鍋飯做的一模一樣,人也幹淨利索,朱佑十分滿意,決定就用她了。
工人們這些天通過朱佑王倫的培訓,也清楚了自己的工作內容,他們覺得這活跟種地來說簡直算不了什麽,這時代種地全靠人力,也就地主家裏能養上幾頭牛,種地可不是什麽輕鬆活,重要的是種地哪有給朱老板打工掙得多啊!
而且這些天吃的是真不賴,雖然都是粗糧青菜,可是朱老板說了,大家幹的都是體力活,必須給吃飽,不限量可勁兒造。
有那貧困家庭的工人,平時在家都沒吃過飽飯,在這裏,吃的小肚子那是滾瓜溜圓的。
這礦山也需要起個名字吧?當朱佑向劉秀和王文竹提議時,兩人也覺得的確應該。
於是劉秀自告奮勇給這煤礦起了個響亮的名字——神華礦業!
朱佑和王文竹眨巴著眼睛疑惑的問道:“為何要起這麽個名字?這名字有什麽含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