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光聽完率先鼓起掌來,誇讚道:


    “從來我輩隻知冠軍侯之勇,卻從來無人深度研究的如此透辟!”


    劉秀謙虛的迴道:“哪裏哪裏大哥過獎了,我知道這些都是因為有個偉大的軍事家曾經講過,


    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


    戰前要分析推演,戰後要總結得失。


    做到這幾點,才能做到戰無不勝!”


    眾人對這幾句話震撼不已,細細想來,這可是至理名言啊,如果想做將領帶兵打仗,這幾句話可是意義非凡啊!


    劉秀接著說道:“我覺得如果讓我帶軍打仗,那麽我就要對每次戰鬥的得失都帶領手下將領進行總結,得出這次的經驗和教訓。


    成功的地方,以後必須堅持,並且不斷完善,要上升為以後的作戰原則;


    失敗的地方,要牢記教訓,避免以後再犯同樣的錯誤。


    在每次開戰前,都要討論作戰計劃,充分發揮大家都聰明才智,綜合大家的意見,作出作戰決策。


    在兵士中也要推行軍事民主,”


    大家正聽的聚精會神,鄧禹舉手打斷發問:“文哥,什麽叫民主?”


    劉秀一聽,額,忘了這是在古代了,這幫子古人還不知道民主是什麽意思呢!


    他快速整理了一下思路,給他們解釋道:“這個民主,就是指人民也就是所有人都有管理國家和世上一切事務的權利!


    軍事民主就是要所有士兵都參與進來討論,獻言獻策,而不是一言堂,凡事隻由長官一人做分析決斷!”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


    劉秀這話,要是讓外人聽去,無異於是要造反啊!


    要知道這時候人的社會等級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講究的是君權神授,社會是以皇帝為首的統治階級管理下製定的等級製度。


    在這個製度下,人們被分為不同的等級和階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位和職責。


    具體分為皇室階級,官僚地主階級,農民階級,匠人階級,商人階級等。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


    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


    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為臣;


    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


    以事其上,則誅。


    讓士兵參與討論軍事行動,無異於讓農民商人參與討論國家大事,那將被視為對皇權統治階級的巨大挑戰,是要被殺頭抄家的。


    這些人裏,屬王文竹的階級最高屬於皇室子弟,當然大家現在是不知道的,


    其次便是陰識,他家是南陽郡大地主階級,其餘人則都屬於被統治的農商階級了!


    陰識自從加入天地會,跟隨劉秀身邊後,對劉秀的文才武略是相當的佩服,


    雖然年長劉秀,但是卻一直拿劉秀當大哥大看待,對劉秀提出的這個民主,他並不以為意,


    他本就是個成熟穩重又思想開明的人,細細思量這個軍事民主,越想越覺得此舉對於行軍打仗妙不可言,意義非常,所以他內心對這個民主是持讚成態度的。


    王文竹這個皇族卻是不同,她是皇家階級,是處於金字塔頂端的統治階級,


    雖然她是女兒身以後並不會參政議政,但是這個民主卻是極大的挑戰皇權,挑戰統治階級地位的一種想法,一旦施展,則影響甚大,


    所以她的內心此刻是震動不已的,她不知道劉秀的這個提法自己是應該讚同還是反對,矛盾中……


    嚴光則是饒有意味的看著劉秀,這個二弟每每都能語不驚人死不休,真對老子脾氣,這個民主,讓所有人都能參政議政,反對一家之言,也正合吾意!


    王莽篡權奪位,不就是憑借他在朝堂上一家獨大,最後加九錫,眾臣莫不敢言,讓他一步步登頂的嗎,如此國賊,要是有民主製約,何致好好的大漢江山被篡。


    至於鄧禹、王霸、朱佑、強華、張堪、任延這些人,有的家境富裕,有的家境貧寒,


    他們震驚的主要原因是,劉秀的這個想法,古未有之,今所不容,實在太過驚世駭俗。


    劉秀見大家詫異震驚的眼神便知道大家心中所想,但是為何今天要拋出這個民主呢,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他的靈魂也好思維也罷都是來自於現代社會,九年義務教育加上高中大學,所學習的均是幾千年來華夏文明的精華。


    特別是知道了自己這副軀殼的本主是誰後,他便有了改造這個世界的想法。


    以前的他是信奉唯物主義的,可是現在的他,變了!


    老子都靈魂穿越了,你跟我談唯物?


    既然命運如此幸運,那老子就要在這個世界翻天覆地一次,


    老子也要成為這個世界的偉人,也要指點江山,也要成為偉大的共產主義導師。


    自從身邊聚了這麽多兄弟之後,他早就想找個機會,給這些人灌輸一下古今天下最先進的思想,給他們來一個思想啟蒙!


    反正今後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了,肯定是要進去做皇帝的,身邊這些人以後就是自己最好的助手。


    鄧禹從震驚中緩過了神兒,嘴唇顫抖著問劉秀:“文、文哥,打仗不都是將軍自己說了算嗎?這個民主怕是行不通啊!”


    劉秀笑著問他,“小禹,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你可有聽說過?”


    鄧禹表示聽過,劉秀看向大家,大家也都點頭表示聽過。


    於是劉秀再次發問:“那你可知道,將熊熊一窩是為何?”


    鄧禹答道:“自然是將領的本事越大,才能帶著大家打勝仗了,將領本事不濟,自然得打敗仗了!”


    劉秀笑著又問:“那你說說我家高祖,他有多少能力、有多麽武功本事呢?”


    鄧禹頓時語塞,是啊,漢高祖劉邦,文不能濟世,武不能安邦,就是一個小小亭長!


    但是他身邊卻匯聚了韓信、張良、蕭何等各路人才,各有各的本事,最後問鼎中原。


    劉秀微笑著看著大家,“大家想想,古來成事者,有幾個是自己文韜武略才能成事的?”


    眾人都在默默思考!


    劉秀接著講,“能成事的都是能知人善用的人,能放心大膽讓手下群策群力,各司其職,讓他們大展拳腳,


    自己則是可以輕鬆自在的使自己的團隊越來越好,最終完成大業。”


    “這其實就是一種民主,隻不過這種民主是比較狹隘的,隻限定在管理層的一種民主,


    我要講的,是要發動所有官兵的民主,讓各級軍官士兵都能參與進去的民主,


    要在戰前、戰後,各級官兵都要召開不同形式的討論會,對具體的戰鬥進行討論和總結。


    我相信,如果這麽做了,那這支隊伍的戰鬥力將會是爆發性的增長!”


    眾人聽了也都是眼前一亮,是啊,如果一支隊伍人人都能參與戰前分析,那麽製定出來的政策肯定能夠貫徹執行下去,戰力一定會十分強悍。


    而不是像現在的軍隊指揮一樣,一旦將領出事,下麵就是一盤散沙,被人像追狗屠豬一樣斬殺。


    大家頓時對這個軍事民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劉秀接著講:


    “如今朝廷推行複古,其本質是社會的一種倒退,是違反社會發展進程的,所以朝廷的改革必然會失敗,這個大家以後可以拭目以待去驗證!


    那麽世間事正常的發展軌跡就應該是與時俱進的,社會才能不斷進步,比如先秦商周,當朝廷固步自封停滯不前時便會產生腐朽,最後激起反抗勢力將其取代,


    秦為什麽會統一六國,因為其國內通過變法上下一心,國富民強軍力強大,所有的改革都是較其他國家進步的,是符合社會發展進步規律的,


    但是秦統一後,官僚貴族開始享樂,不再與民同心,開始不顧人民死活,橫征暴斂,導致民不聊生,社會開始退步,於是便有了各路義軍舉起大旗。


    帶兵打仗就如同治理國家,要從戰爭中去學習戰爭,不斷進步才行。


    一個人並不是天生就會打仗,比如白起,他之前就是一個低級的工匠,


    但通過不斷在戰鬥中探索、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他從中學會了打仗,並成為軍事戰略家、軍事家。


    如果一名優秀的將領,在戰爭過程中,能夠做一個很好的老師,手把手去教手下的各級軍官士兵,從不會打仗,到學會打仗,你們想想他的手下將會湧現出多少白起。


    他所領導和製定的作戰方針、計劃、戰術意圖,下級的軍官士兵就能夠真正去領會,並在作戰中徹底去貫徹和實施。


    在作戰中,能夠上下一致,所有人的積極性都能夠得到發揮,那這支軍隊將會戰無不勝,給我三千布甲,我就能大破西楚霸王!”


    劉秀洋洋灑灑講了一堂政治課,自己都感覺到,自己那麽多年的政治課的確是沒白學啊,你瞧瞧,這不就用上了嗎!


    眾人聽完皆有感悟,這個民主,的確是好啊!眾人開始對劉秀講的內容熱烈討論起來。


    於是,大新朝的第一次民主思想,就在劉秀家這處僻靜的後院誕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大漢打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淘氣NO淘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淘氣NO淘氣並收藏迴到大漢打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