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道家興盛,佛教還剛剛進入中原,並未大規模傳開。


    是以很多文人也學習道家文化,參悟星象,占卜煉丹,譬如劉歆李守之流。


    有不少官員也私下供養道士,為他們服務。


    前將軍王涉就供養了一個道士,這天道士夜觀星象有異,急忙占卜擺卦,看後大驚。


    便來找王涉說:


    “吾觀天象有變,彗星的尾巴掃過帝星,漢室劉氏應當複興,此卦應當應在朝中劉氏宗族劉歆身上。”


    王涉一聽此事非同小可,急忙前來找劉歆報告此事,路上碰到了李守,於是一同前來。


    而李守也是在家鑽研星象之術,看到星象有異,卜卦之後也得出一個驚天動地的讖語:


    “劉氏複興,李氏為輔!”


    也是覺得大為吃驚,另外李守還意外得到了一個消息,最近在京城道家中暗地裏流傳著一句讖語:


    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名為赤伏符!


    兩下一結合,覺得此事事不宜遲,便急忙趕來劉歆家要與老師匯報,路上碰到了王涉。


    兩人見了劉歆,便爭先恐後的講了各自的事,然後三人都驚呆了,這尼瑪竟然這麽巧,兩人說的竟然是一件事。


    劉歆聽完心頭巨震,接著便翻起了滔天巨浪,原來自己才應該是那個真命天子!哈哈哈哈哈!!!


    剛才讓哀章父子氣的鬱悶心情頓時蕩然無存。


    切,且讓那倆小人先蹦噠著吧,等老子當了皇帝,定要誅他九族。


    定了定心神,劉歆才滿麵潮紅的囑咐王涉和李守二人:“此事非同小可,暫時還要保密,不得泄露給任何一人。”


    “吾雖順應天命,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王涉李守稱是。


    王涉又建議道:“大人要想成事,必須要有助力才行,安漢公成事時不也有四輔三公相助才行,”說著便起身拱手,


    “屬下願暗中為大人尋覓聯絡幫手,助大人早日起事!”


    李守也激動的站起表態,“我李氏願一直追隨老師,助老師順應天命!”


    劉歆大喜,連唿有此二人,大事可成。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這赤伏符早已在京城流傳,


    而王莽正是聽了魏忠上報了這赤伏符以後,便開始坐立不安,派魏忠四處查訪叫劉秀的,抓到不問青紅皂白即刻讓暗衛殺掉。


    隻因王莽記憶裏曾經看過的那出二人轉。


    村子裏難得來了唱二人轉的,老鄉們勞作一年到頭也難得看場戲,


    於是紛紛從家裏搬了小板凳圍在戲台周圍,津津有味的看起了二人轉。


    那台上一個四五十歲的漢子扮做劉秀,與一個叫麗華的三四十歲女子哼哼呀呀,引起台下一陣陣叫好聲。


    唱的啥他記不得了,隻記得旁邊有讀過書識得字的人說過,這台上演的就是殺了王莽當了東漢皇帝的劉秀。


    他媽了個巴子的,老子好不容易熬到當了皇帝,那個一臉老褶子的劉秀憑什麽就敢來殺了老子當皇帝。


    想起以前趕集的時候聽過說書先生講過一個反動派的名言,叫什麽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


    老子先把那些劉秀全都殺了,看他還怎麽當皇帝。


    哈哈哈,看老子腦子聰明吧?難怪來到這就能當皇帝!


    ………


    皇宮,禦花園裏有一新建的園子,裏麵栽滿了小白樺,放養著三三兩兩的梅花鹿,丹頂鶴。


    月亮拱門上的牌匾上書三個大字“吉林苑”。


    王莽正樂在其中!


    一美貌妃子正像一隻放風的野狗,閃躲在一棵棵白樺樹後,撩起輕紗半遮麵。


    對著那張老臉淫聲浪氣的嬌聲道:“皇上你看我美嗎?”


    王莽興奮的氣喘籲籲,“美,愛妃…真是…太美…了!”


    “那皇上你快來抓我呀!”那美貌妃子輕紗一抖,轉身又跟個花蝴蝶似的飛到另一棵樹後。


    王莽舉著倆手追的是有心無力,可是越是得不到便越是心癢癢。


    心裏恨不得拿個大網兜子一下將那小娘子給扣住,便可任其拿捏了。


    正與那妃子玩兒的心急火燎之際,


    “啟稟皇上,山東急報!徐鄉侯劉快造反!”


    一傳事太監飛奔而來,慌張的破音打破了這美好的時光。


    王莽聞聽頓時沒了心情,“魏忠~”


    “老奴在!”魏忠不知從何處閃身而出。


    “快派人去請太師和大司空前去長春廳議事。”


    王莽此刻心裏還是有點慌的,這些姓劉的,是一天也不讓他安生。


    他登基後怕那些劉姓王爺勢大,已經將各地劉姓封王那些人都降了級,王變公,封地全都大幅縮減。


    那些人在他麵前都跟小綿羊似的,沒一個敢起刺兒的。


    這突然來個造反的,他心裏能不慌嗎。


    “諾!”魏忠應道。


    這時,還跪在地上的小太監突然插嘴道:


    “皇上,隻是一個小小徐鄉侯造反,咱家覺得更始將軍甄豐將軍能力超群,何勞需太師大人和大司空親自出手!”


    魏忠聞言一雙陰毒的眼睛頓時刺向那傳事太監,嗬斥道:“大膽,你什麽身份也敢妄議朝政?”


    傳事太監嚇得立刻跪下,使勁兒扇著自己的臉,


    “皇上息怒,奴才多嘴!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王莽瞪著一雙三角眼抬頭罵魏忠道:“媽了個巴子的,你他娘對他那麽兇幹啥?拖出去,斬了!”


    小太監見王莽嗬斥魏忠,磕頭喜道:“多謝皇上……”


    樹影中立刻閃出兩個暗衛,上前將那太監拖走,那太監這才反應過來,驚懼大喊:“啊???皇上饒命…皇上饒命啊……”


    王莽陰沉著臉說道:“他媽了個巴子的,甄豐這小子手都伸到宮裏來了。”


    魏忠忙上前,“皇上息怒,老奴這就去查…”


    這時那妃子在遠處見這邊半晌沒了動靜,從樹後伸頭朝這邊嬌聲喊道:“皇上你幹嘛呢?你快來抓我呀!”


    王莽正在為這些破事兒心焦,聞聽那妃子還在不合時宜的喊他,立刻火冒三丈:“我抓你娘了個腿兒,給老子滾犢的!”


    隨即看向魏忠:“去,給老子扇她!”


    “娘的的老子追的腿都軟了,毛也沒抓著一根…”


    “諾…”話音剛落,魏忠已如暗夜裏的一隻貓頭鷹一般飄落在妃子身前,


    “啪~啪~啪~啪~啪~啪~啪~”


    還未等那妃子反應過來,臉已經被魏忠打的腫成了豬頭一樣。


    ………


    很快太師王舜和大司馬王邑便趕到了宮中長春廳。


    王莽忙將那封奏報傳給二人觀看,這倆人可都是他老王家的精英人物,王莽讓二人拿出個對策。


    最後王邑推薦一人前去領兵平叛,這人便是大司馬甄邯的副手司允嚴尤。


    王舜思考過後也跟著附議。


    原本涉及到軍事上的事就應該是大司馬來管,但是為什麽王莽不找他進宮商議呢?


    原來這大司馬甄邯是更始將軍廣新公甄豐的弟弟。


    甄豐這人原本在漢朝便已經做到大司空,後來與王舜、王邑、劉歆等人都成為了王莽心腹之人。


    但是這人性子剛硬還愛小利,說話又嘴臭,經常因為些小事頂撞王莽,所以漸漸為王莽不喜,不再重用。


    王莽登基後借著哀章那金策書符命,便將甄豐給降了級,隻封了個更始將軍。


    甄豐在漢時原本就是大司空,資格地位不亞於王舜、劉歆。


    就連兒子甄尋也被漢帝封為茂德侯,官居侍中,兼京兆尹。


    結果父子倆幫了王莽一路篡權登基,甄豐卻隻封了個更始將軍,與看城門的王興,還有那路邊擺攤賣餅的王盛平級。


    兒子甄尋的京兆尹還被分給了劉歆。


    甄家所得不但與王舜、王邑、劉歆等人相差太遠,甚至連弟弟甄邯的大司馬也比不上。


    甄豐父子當然記恨在心,背地裏多有怨言此事不公,這些事都被魏忠暗衛探聽到並傳到了王莽耳朵裏。


    王莽便對甄家父子更加不喜,連帶著大司馬甄邯也受了連累,王莽早就想借機將大司馬也換掉。


    於是王邑、王舜一提到派嚴尤去平叛,王莽便拍板同意了。


    那劉快造反也不過區區千餘人,派國防部二把手去打那些烏合之眾還不是綽綽有餘。


    關鍵是嚴尤去了之後,隻要勝了便有了晉升資本,王莽也有了換人的最好理由。


    也不會因此落個卸磨殺驢的名聲。


    次日早朝,在王舜王邑帶頭提議下,朝廷決定派嚴尤率領一萬虎賁軍從長安城出發,前去山東平叛。


    散朝之後,甄邯怒氣衝衝的來到甄豐府中。


    今天朝堂上的事令他極其不快,他作為大司馬,調兵遣將的事情本應他來決斷,卻沒人與他提前商議,弄得他今天極其被動。


    他知道這平叛的軍功可是不小,自古一二把手都是不和,本想自己或者派心腹出征。


    可是那幾個老家夥卻力薦嚴尤,皇上大筆一揮都沒問他大司馬的意見就直接拍板了,真是氣死他了。


    不過由此可見,皇上對他甄家是有意見了,下了朝便直接趕往哥哥家商量對策來了。


    兄弟二人說起這些事,都是氣憤不已,關門大罵王莽忘恩負義。


    甄尋見父親和二叔在家氣的暴跳如雷的樣子,也暗自琢磨,怎麽才能幫父親和二叔找找場子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大漢打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淘氣NO淘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淘氣NO淘氣並收藏迴到大漢打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