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陣必須由8的倍數人數布陣才能奏效,八陣之間互通有無,可攻可守,進退自如,人數越多越不好布置,但威力越大。
但是,隻看這張圖是無法排兵布陣的,因為根本看不懂,而那本封麵無字的書籍便是對這張圖的詳細注解,二者缺一不可。
這本無字書甚至比這張圖還重要。
當年,諸葛明北伐意外去世後,諸葛家的曆任家主都未能習得這八陣圖的全部,但每任家主都會集合家族精英研究此圖,到諸葛聰這一代,終於將這八陣全部破解。
此事一直是個秘密,如果不是諸葛方此次慘敗,諸葛聰絕不會將此陣法傳授於諸葛方。
諸葛聰算過一卦,他有預感此次南雍南征會給荊州帶來致命的傷害。
諸葛聰不僅是諸葛家族的家主,而且是荊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有保家衛國的職責,他不得不這樣做。
諸葛明當初創製這八陣圖之時,便告誡過家族中人及手下將領,此陣集天、地、人三方力量,殺傷力太過強大,有違天合,不得輕易使用。
不到緊要關頭,諸葛聰也不想拿出這大殺器。
諸葛方對於兵法一道研究頗深,有了八陣圖和無字書籍的輔助,自然如虎添翼。
當日,他便選派八名熟悉兵法的參將,各選八十人,按圖中所示八陣法進行排兵布陣,待練習熟練後,每陣由八十人增加到八百人,又練習數日,由八百人增加到八千人,共計六萬四千人,陣勢十分龐大。
練習約一月有餘,荊州兵對八陣圖法練習已趨於嫻熟。
其威力雖沒有書中所闡述地那般:地動山搖。
但其顯現的威力已令諸葛方信心大增,他決心利用此陣,與莫大海再進行一戰,以搬迴一局。
……
連日來,莫大海乘勝不斷帶兵來攻。
諸葛方擅長守城,防禦攻略十分嫻熟,荊州大營被他防守的固若金湯,莫大海屢次進攻收效都不大。
某日清晨,莫大海派孫會帶兵一萬又前來攻寨。
孫會仍像往常一樣,先派一千員士兵打頭陣,後方以弓箭、投石壓製,荊州大營也像往常一樣牢不可破。
南雍兵留下了幾十具屍體便被擊退,白白浪費了很多弓箭、投石。
在後方指揮的孫會眉頭緊皺,思索著破營之法。
如果正麵相抗,即使諸葛方利用人數和陣法壓製,南雍軍也不懼怕,因為陣法主要的作用還是防禦。
要想取得一場戰爭的勝利,是靠天時、地利、人和,以及主將、士兵的素質等多方麵因素影響的。
之前莫大海帶人試圖強攻過幾次,但荊州兵的防禦陣法變幻莫測,使得南雍軍損失很大,即使攻破大營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所以,他決定先派兵佯攻,待摸透陣法規律,找出破綻後再行攻營,以便減少損失,隔些時日他便派兵深入荊州陣法中摸索規律。
這次進攻又是收效甚微。
孫會氣惱地拍了一下馬頭,連續進攻多日,仍未能有所進展。
出來征戰,建功立業是每個人的夢想,他也不例外。
此次出征,他擔任中軍統製,主要在孫世忠手下聽命,攻城拔寨的任務在莫大海手下。
這次進攻荊州腹地,莫大海兵力不足,孫會受孫世忠之命前來支援,主要目的是讓他立些功勞,畢竟他與孫世忠曾經出生入死過。
孫會與莫大海不同,莫大海是姬睿、孫世忠的老部下、是親信,他是從馮西貴手中投降過來的。
雖然當初攻入梁城,他的功勞最大,但是存在僥幸的因素在裏麵。
他急需再次立更大的功勞,來表現自己的能力,以此證明不是依靠孫世忠而得此位。
見到第一波進攻退迴來的近千名士兵,孫會怒火衝天。
他所處的位置居高臨下,恰在此時,他向下望去,恰好看到荊州大營有一處防守鬆懈。
他也是參加過多次戰役的老兵,明白時機稍縱即逝。
他不顧參軍的勸阻,大喊道:“全部隨我殺!”
他一馬當先,縱馬向荊州大營露出破綻的一處奔去,身後萬餘名騎兵怒吼著隨他而去。
果不其然,孫會出其不意地向這一處猛烈衝擊,使得此處原本鬆懈的防守士兵反應不及,很快便抵擋不住。
孫會大喜,一邊策馬衝向荊州中軍大營,一邊發射信號,要莫大海派兵支援。
一萬騎兵在孫會的帶領下,很快衝進荊州大營內,他迅速鎖定諸葛方的帥旗,向其猛衝。
孫會所帶的士兵為荊城中央軍,大多數是梁州本地人,戰力雖與仙貝騎兵稍遜,但軍紀嚴明、作戰勇猛。
孫會帶兵入營後,距離諸葛方大營還有多一半的距離,便被無數的荊州兵包圍。
孫會知道憑這點兵力根本不可能打敗諸葛方的。
他入營的主要目的是吸引荊州兵、擾亂他們的陣形,給莫大海帶領主力攻營提供機會。
孫會及一萬兵馬被荊州兵包圍後,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打鬥。
孫會立功心切,拚命抵抗,誓要等到莫大海帶兵支援。
莫大海在後方大營坐陣,見到孫會發出的信號後,他立即帶領著包括涿州騎、仙貝騎兵在內全部兵馬,向荊州大營衝去,準備與諸葛方的主力決一死戰。
莫大海的主力抵達荊州大營,他發現荊州大營最外層的防線依然牢固如常,並沒有因孫會的衝破而有所潰敗。
現在的狀況是孫會帶兵在荊州大營內與荊州兵混戰,而荊州大營外部又重新恢複了防守,而且更加牢固。
他有些慌張了,莫大海知道中了諸葛方的圈套。
諸葛方是想引孫會進營,然後在外部鑄牢防禦陣形,阻止莫大海救援,繼而在大營內部,將孫會騎兵全殲。
救援孫會要緊,莫大海顧不得許多,也沒有時間考慮太多。
他先令一萬仙貝騎兵打頭陣,全力進攻荊州大營。
他率一千涿州騎居中側影。
一萬仙貝騎兵不要命的全力攻擊,眼看就要破陣,卻又被大營內的援兵打退。
如果再多耽擱一些時辰,大營內部的孫會部就會多一些損失。
莫大海退到一處高,抬眼望去,隻見營內孫會被圍困的地方,也是荊州兵布置的一個陣形。
但是,隻看這張圖是無法排兵布陣的,因為根本看不懂,而那本封麵無字的書籍便是對這張圖的詳細注解,二者缺一不可。
這本無字書甚至比這張圖還重要。
當年,諸葛明北伐意外去世後,諸葛家的曆任家主都未能習得這八陣圖的全部,但每任家主都會集合家族精英研究此圖,到諸葛聰這一代,終於將這八陣全部破解。
此事一直是個秘密,如果不是諸葛方此次慘敗,諸葛聰絕不會將此陣法傳授於諸葛方。
諸葛聰算過一卦,他有預感此次南雍南征會給荊州帶來致命的傷害。
諸葛聰不僅是諸葛家族的家主,而且是荊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有保家衛國的職責,他不得不這樣做。
諸葛明當初創製這八陣圖之時,便告誡過家族中人及手下將領,此陣集天、地、人三方力量,殺傷力太過強大,有違天合,不得輕易使用。
不到緊要關頭,諸葛聰也不想拿出這大殺器。
諸葛方對於兵法一道研究頗深,有了八陣圖和無字書籍的輔助,自然如虎添翼。
當日,他便選派八名熟悉兵法的參將,各選八十人,按圖中所示八陣法進行排兵布陣,待練習熟練後,每陣由八十人增加到八百人,又練習數日,由八百人增加到八千人,共計六萬四千人,陣勢十分龐大。
練習約一月有餘,荊州兵對八陣圖法練習已趨於嫻熟。
其威力雖沒有書中所闡述地那般:地動山搖。
但其顯現的威力已令諸葛方信心大增,他決心利用此陣,與莫大海再進行一戰,以搬迴一局。
……
連日來,莫大海乘勝不斷帶兵來攻。
諸葛方擅長守城,防禦攻略十分嫻熟,荊州大營被他防守的固若金湯,莫大海屢次進攻收效都不大。
某日清晨,莫大海派孫會帶兵一萬又前來攻寨。
孫會仍像往常一樣,先派一千員士兵打頭陣,後方以弓箭、投石壓製,荊州大營也像往常一樣牢不可破。
南雍兵留下了幾十具屍體便被擊退,白白浪費了很多弓箭、投石。
在後方指揮的孫會眉頭緊皺,思索著破營之法。
如果正麵相抗,即使諸葛方利用人數和陣法壓製,南雍軍也不懼怕,因為陣法主要的作用還是防禦。
要想取得一場戰爭的勝利,是靠天時、地利、人和,以及主將、士兵的素質等多方麵因素影響的。
之前莫大海帶人試圖強攻過幾次,但荊州兵的防禦陣法變幻莫測,使得南雍軍損失很大,即使攻破大營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所以,他決定先派兵佯攻,待摸透陣法規律,找出破綻後再行攻營,以便減少損失,隔些時日他便派兵深入荊州陣法中摸索規律。
這次進攻又是收效甚微。
孫會氣惱地拍了一下馬頭,連續進攻多日,仍未能有所進展。
出來征戰,建功立業是每個人的夢想,他也不例外。
此次出征,他擔任中軍統製,主要在孫世忠手下聽命,攻城拔寨的任務在莫大海手下。
這次進攻荊州腹地,莫大海兵力不足,孫會受孫世忠之命前來支援,主要目的是讓他立些功勞,畢竟他與孫世忠曾經出生入死過。
孫會與莫大海不同,莫大海是姬睿、孫世忠的老部下、是親信,他是從馮西貴手中投降過來的。
雖然當初攻入梁城,他的功勞最大,但是存在僥幸的因素在裏麵。
他急需再次立更大的功勞,來表現自己的能力,以此證明不是依靠孫世忠而得此位。
見到第一波進攻退迴來的近千名士兵,孫會怒火衝天。
他所處的位置居高臨下,恰在此時,他向下望去,恰好看到荊州大營有一處防守鬆懈。
他也是參加過多次戰役的老兵,明白時機稍縱即逝。
他不顧參軍的勸阻,大喊道:“全部隨我殺!”
他一馬當先,縱馬向荊州大營露出破綻的一處奔去,身後萬餘名騎兵怒吼著隨他而去。
果不其然,孫會出其不意地向這一處猛烈衝擊,使得此處原本鬆懈的防守士兵反應不及,很快便抵擋不住。
孫會大喜,一邊策馬衝向荊州中軍大營,一邊發射信號,要莫大海派兵支援。
一萬騎兵在孫會的帶領下,很快衝進荊州大營內,他迅速鎖定諸葛方的帥旗,向其猛衝。
孫會所帶的士兵為荊城中央軍,大多數是梁州本地人,戰力雖與仙貝騎兵稍遜,但軍紀嚴明、作戰勇猛。
孫會帶兵入營後,距離諸葛方大營還有多一半的距離,便被無數的荊州兵包圍。
孫會知道憑這點兵力根本不可能打敗諸葛方的。
他入營的主要目的是吸引荊州兵、擾亂他們的陣形,給莫大海帶領主力攻營提供機會。
孫會及一萬兵馬被荊州兵包圍後,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打鬥。
孫會立功心切,拚命抵抗,誓要等到莫大海帶兵支援。
莫大海在後方大營坐陣,見到孫會發出的信號後,他立即帶領著包括涿州騎、仙貝騎兵在內全部兵馬,向荊州大營衝去,準備與諸葛方的主力決一死戰。
莫大海的主力抵達荊州大營,他發現荊州大營最外層的防線依然牢固如常,並沒有因孫會的衝破而有所潰敗。
現在的狀況是孫會帶兵在荊州大營內與荊州兵混戰,而荊州大營外部又重新恢複了防守,而且更加牢固。
他有些慌張了,莫大海知道中了諸葛方的圈套。
諸葛方是想引孫會進營,然後在外部鑄牢防禦陣形,阻止莫大海救援,繼而在大營內部,將孫會騎兵全殲。
救援孫會要緊,莫大海顧不得許多,也沒有時間考慮太多。
他先令一萬仙貝騎兵打頭陣,全力進攻荊州大營。
他率一千涿州騎居中側影。
一萬仙貝騎兵不要命的全力攻擊,眼看就要破陣,卻又被大營內的援兵打退。
如果再多耽擱一些時辰,大營內部的孫會部就會多一些損失。
莫大海退到一處高,抬眼望去,隻見營內孫會被圍困的地方,也是荊州兵布置的一個陣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