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門衛低下頭,其中一人大聲道:“大人,您這些天不在,我們暫歸高統領負責,他說門衛隻負責守門不需要訓練,便命我們不去訓練了。”
蘇睿道:“不怪你們,等我麵見大王迴來再說。”
“蘇大人!”在勤政殿門口守衛的魏宗老遠就見到了蘇睿,同樣驚喜地叫道。
“魏總管,別來無恙?”蘇睿向魏宗玩笑道。
“您失蹤這些天,可嚇煞雜家了。”
魏宗也笑道。
“小爺福大命大,魏總管放心,倒是有些人坐不住了。”
蘇睿暗怒。“隻要您活著,某些人的陰謀成不了。”魏宗恨聲道。
“光顧說話了。我先去稟報大王,大王知你無事肯定高興。”魏宗一拍腦門。
他小跑著來進殿內,向他的直屬上級太監總管安得利小聲嘀咕,安得利臉上現出驚喜之色,小跑到正在閱看文書姬武麵前。
“大王,禁衛軍副統領蘇睿求見。”
安得利躬身小聲說道。
“什麽?”姬武有些不相信。
安得利又重複了一遍。“趕快讓他進來!”姬武起身道,內心十分高興,畢竟蘇睿是他提拔的人,怎能說死就死。
“大王千歲!”蘇睿下跪行禮。
“平身!”姬武道。
蘇睿站直身體,拱手道:“讓大王擔心了,臣惶恐!”
蘇睿見姬武比上一次見麵要憔悴一些,看來這些天他壓力不小。
姬武同樣端詳著蘇睿,半晌道:“活著就好……”
蘇睿將如何遭遇日月島,如何與南宮哲打鬥,如何逃亡諸事簡要向姬武匯報,姬武聽後大感驚奇。
“沒想到南宮哲那個老家夥親自來了,可恨。不過,你福大命大,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姬武歎道。
姬武繼續道:“你此次做得很不錯,你引開日月島眾人,不僅救了謝家公子和小姐,還為城防軍及謝家護衛爭取時間,救了太學中其他人,否則我雍州的優秀青年恐怕要損失大半。”
蘇睿不關心別人,聽說謝雲無事鬆了口氣。
隻聽姬武話風一轉:“但本王勸說以後少做此等魯莽之事,你的命比他們所有人的命都要緊!”
蘇睿動容,下跪道:“多謝大王關愛,臣必誓死效忠!”
姬武點點頭:“好好活著,你還要為本王統一九州!”
蘇睿驚訝地望了一眼姬武,心道:“此人野心著實不小,可惜生不逢時!”
他連磕三個頭,以示感恩。
“起來說話!”武王命道。
蘇睿起身,武王繼續道:“因流民事件,梁州屢次與我們交涉,而且向邊境增兵,以開戰相威脅,南部邊境局勢有些緊張。
目前宮中分成兩派,一派以謝家為首的保守派,他們主張返還給雍州南部流民,並且不再接收其他流民,韜光養晦。
另一派以韓商為首的主戰派,他們認為這正是驗證我雍州改革的機會,應在全州範圍內征兵增援南部戰區,與雍州一戰,開疆辟土。”
蘇睿靜靜地聽著,深深地為姬勇、孫世忠等人擔憂,但心思一轉:“這不正是立功的機會嗎。”
姬武轉身問道:“蘇睿,你有何意見?此處無外人,盡管放開說。”
蘇睿沉吟片刻,道:“大王,謝家以經濟發展為主,他當然不願開戰,越穩定對他們越有利。
韓商等人的目的是以打敗梁州的成果,向世人驗證改革的成功,以增強他們在九州的影響力,亦是為自己。”
謝家的目的姬武能想到,但韓商等人的心思經蘇睿一分析,確實在理。
韓商等人身為外鄉人,是沒有安全感的,必須擴大影響力,如果雍州王室不用他們,他們可以憑借經驗、影響力到其他州任職,同樣會受重用。
姬武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蘇睿道:“大王,我同意韓商等人的意見,但是戰爭的主動權必須掌握在大王您的手中,打敗梁州是必然的,但是這是在大王的英明指揮下取得的勝利,而不是聽從韓商等人的建議,是大王您的英明決策!”
姬武眼光一亮,一拍桌子,大聲道:“就是這麽個意思!”
姬武其實心中主意已定,隻是身邊無得力之人之為謀劃。
他向蘇睿道:“姬勇已私下向本王寫了多封請戰書,本王雖也想戰,但……”
他想說得是有謝家掣肘,決議恐怕通不過,即便通過也會拖延時間,貽誤戰機,但作為大王,這些話他說不出口。
蘇睿明白他的意思:“大王,臣建議以大王禦筆批複,命姬大人全權負責南部戰事,在西南招兵備糧,積極備戰。
同時,在朝中堅定支持韓商等人的主張,向謝家施壓。等姬勇一切準備就緒,謝家和太後迫於民心、迫於壓力不得不同意。”
禦筆是雍王的特權,相當於密詔,可以越過中樞院,直接下達命令,但接受命令的人必須是十分信任之人,而此時的姬勇正是合適人選。
多日的難題被蘇睿迎刃而解,此刻他少年本性暴露,高興得來迴踱步。
他走近蘇睿,雙手拍拍他的肩膀,道:“快,繼續說下去!”
其實武王還是個孩子,隻是在其位不得不假裝早熟,承受著這個年齡段不該承擔的責任,身在王位身不由己。
蘇睿見姬武有興趣,心中一喜,繼續道:“另一方麵,派一能言巧辯之士出使梁州,請罪求和,與其虛與委蛇,暗中命姬大人調兵遣將。
同時,派人出使冀州、豫州兩鄰州,買通其朝中當權者,說服冀王、豫王保持中立,不出兵幫助梁州。
擇機派大軍速攻取梁州都城,則梁州可滅矣!”
姬武聽後雙手拍掌,連說三個“好”字。
旁邊伺候的安得利聽蘇睿短時間內連獻三策,多個難題迎刃而解,暗自佩服。
在蘇睿失蹤之前,聽說南部之事後,蘇睿便與吳為談論此事。
吳為手底下養了一幫各個領域的人才,這些人經過兩天兩夜才研究出的策略,以便大王詢問,今日正好用上。
這些想法大部分是出自吳為的手筆,蘇睿對吳為更加刮目相看,心知此人絕非池中之物。
蘇睿道:“不怪你們,等我麵見大王迴來再說。”
“蘇大人!”在勤政殿門口守衛的魏宗老遠就見到了蘇睿,同樣驚喜地叫道。
“魏總管,別來無恙?”蘇睿向魏宗玩笑道。
“您失蹤這些天,可嚇煞雜家了。”
魏宗也笑道。
“小爺福大命大,魏總管放心,倒是有些人坐不住了。”
蘇睿暗怒。“隻要您活著,某些人的陰謀成不了。”魏宗恨聲道。
“光顧說話了。我先去稟報大王,大王知你無事肯定高興。”魏宗一拍腦門。
他小跑著來進殿內,向他的直屬上級太監總管安得利小聲嘀咕,安得利臉上現出驚喜之色,小跑到正在閱看文書姬武麵前。
“大王,禁衛軍副統領蘇睿求見。”
安得利躬身小聲說道。
“什麽?”姬武有些不相信。
安得利又重複了一遍。“趕快讓他進來!”姬武起身道,內心十分高興,畢竟蘇睿是他提拔的人,怎能說死就死。
“大王千歲!”蘇睿下跪行禮。
“平身!”姬武道。
蘇睿站直身體,拱手道:“讓大王擔心了,臣惶恐!”
蘇睿見姬武比上一次見麵要憔悴一些,看來這些天他壓力不小。
姬武同樣端詳著蘇睿,半晌道:“活著就好……”
蘇睿將如何遭遇日月島,如何與南宮哲打鬥,如何逃亡諸事簡要向姬武匯報,姬武聽後大感驚奇。
“沒想到南宮哲那個老家夥親自來了,可恨。不過,你福大命大,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姬武歎道。
姬武繼續道:“你此次做得很不錯,你引開日月島眾人,不僅救了謝家公子和小姐,還為城防軍及謝家護衛爭取時間,救了太學中其他人,否則我雍州的優秀青年恐怕要損失大半。”
蘇睿不關心別人,聽說謝雲無事鬆了口氣。
隻聽姬武話風一轉:“但本王勸說以後少做此等魯莽之事,你的命比他們所有人的命都要緊!”
蘇睿動容,下跪道:“多謝大王關愛,臣必誓死效忠!”
姬武點點頭:“好好活著,你還要為本王統一九州!”
蘇睿驚訝地望了一眼姬武,心道:“此人野心著實不小,可惜生不逢時!”
他連磕三個頭,以示感恩。
“起來說話!”武王命道。
蘇睿起身,武王繼續道:“因流民事件,梁州屢次與我們交涉,而且向邊境增兵,以開戰相威脅,南部邊境局勢有些緊張。
目前宮中分成兩派,一派以謝家為首的保守派,他們主張返還給雍州南部流民,並且不再接收其他流民,韜光養晦。
另一派以韓商為首的主戰派,他們認為這正是驗證我雍州改革的機會,應在全州範圍內征兵增援南部戰區,與雍州一戰,開疆辟土。”
蘇睿靜靜地聽著,深深地為姬勇、孫世忠等人擔憂,但心思一轉:“這不正是立功的機會嗎。”
姬武轉身問道:“蘇睿,你有何意見?此處無外人,盡管放開說。”
蘇睿沉吟片刻,道:“大王,謝家以經濟發展為主,他當然不願開戰,越穩定對他們越有利。
韓商等人的目的是以打敗梁州的成果,向世人驗證改革的成功,以增強他們在九州的影響力,亦是為自己。”
謝家的目的姬武能想到,但韓商等人的心思經蘇睿一分析,確實在理。
韓商等人身為外鄉人,是沒有安全感的,必須擴大影響力,如果雍州王室不用他們,他們可以憑借經驗、影響力到其他州任職,同樣會受重用。
姬武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蘇睿道:“大王,我同意韓商等人的意見,但是戰爭的主動權必須掌握在大王您的手中,打敗梁州是必然的,但是這是在大王的英明指揮下取得的勝利,而不是聽從韓商等人的建議,是大王您的英明決策!”
姬武眼光一亮,一拍桌子,大聲道:“就是這麽個意思!”
姬武其實心中主意已定,隻是身邊無得力之人之為謀劃。
他向蘇睿道:“姬勇已私下向本王寫了多封請戰書,本王雖也想戰,但……”
他想說得是有謝家掣肘,決議恐怕通不過,即便通過也會拖延時間,貽誤戰機,但作為大王,這些話他說不出口。
蘇睿明白他的意思:“大王,臣建議以大王禦筆批複,命姬大人全權負責南部戰事,在西南招兵備糧,積極備戰。
同時,在朝中堅定支持韓商等人的主張,向謝家施壓。等姬勇一切準備就緒,謝家和太後迫於民心、迫於壓力不得不同意。”
禦筆是雍王的特權,相當於密詔,可以越過中樞院,直接下達命令,但接受命令的人必須是十分信任之人,而此時的姬勇正是合適人選。
多日的難題被蘇睿迎刃而解,此刻他少年本性暴露,高興得來迴踱步。
他走近蘇睿,雙手拍拍他的肩膀,道:“快,繼續說下去!”
其實武王還是個孩子,隻是在其位不得不假裝早熟,承受著這個年齡段不該承擔的責任,身在王位身不由己。
蘇睿見姬武有興趣,心中一喜,繼續道:“另一方麵,派一能言巧辯之士出使梁州,請罪求和,與其虛與委蛇,暗中命姬大人調兵遣將。
同時,派人出使冀州、豫州兩鄰州,買通其朝中當權者,說服冀王、豫王保持中立,不出兵幫助梁州。
擇機派大軍速攻取梁州都城,則梁州可滅矣!”
姬武聽後雙手拍掌,連說三個“好”字。
旁邊伺候的安得利聽蘇睿短時間內連獻三策,多個難題迎刃而解,暗自佩服。
在蘇睿失蹤之前,聽說南部之事後,蘇睿便與吳為談論此事。
吳為手底下養了一幫各個領域的人才,這些人經過兩天兩夜才研究出的策略,以便大王詢問,今日正好用上。
這些想法大部分是出自吳為的手筆,蘇睿對吳為更加刮目相看,心知此人絕非池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