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人都走了……”臉色黑黝黝的莫大海在他身旁提醒道。
他這一說話嚇了蘇睿一跳,蘇睿一腳踢向他的大腿,罵道:“娘的,老子知道了,這麽大聲幹嘛!”
莫大海摸摸腦袋,低下頭,一臉委屈,心道:“我這聲音不大啊。”
口中卻道:“是、是,大人。”
身後的三十名親衛強忍笑意,莫老大這樣的狠人也隻有在蘇睿麵前能吃癟。
商行的人還有一些後續工作要做,仍留在仙貝族。
蘇睿、莫大海及三十名親衛騎馬先行返迴涿縣。
幾天後,二千匹戰馬由仙貝族派人送到涿縣。
那依哈看重了蘇睿的才能,想讓蘇睿入贅到仙貝族,成為金刀駙馬,和長子雷布拖共同掌管仙貝族的騎兵,幫助仙貝族擊敗北方的匈奴、嗆族,統一草原。
這條件非常誘人,統領一個大部落的所有騎兵,甚至將來有可能成為草原霸主,比一個小小縣令的權勢和前途大太多了。
但,蘇睿不可能答應,生活習慣不同不說,草原民族一直被中原人視為下等民族。
如果他答應了那依哈的條件,相當是對自己中原民族的背叛,給他再大的權勢,他也不可能入贅到此。
這是根深蒂固的思想。
重要的是,在中原有他的父母、林大叔,還有結義的兩兄弟,他割舍不下這些。那依哈預料到蘇睿會拒絕,並沒有勉強他,二人在生意上的合作之事依舊如常,最受傷害的其實是九兒。
女人,無論是草原女人,還是在中原女人,大都是政治的犧牲品。
九兒也不例外,那依哈非常有可能違背九兒意願,將她嫁給其他勢力的權貴,以獲得政治上的利益。
想到這些,蘇睿的心情便十分苦悶。
此後,他很少再前往仙貝族,他想將九兒徹底忘掉,畢竟二人才相識了幾天。
歸其原因,是他不夠強大。
沒有了西胡人侵擾,治下也少了打架鬥毆之事,涿縣百姓安心種田、經商貿易、安居樂業,涿縣的經濟逐漸發展恢複,稅收大大提高。
蘇睿作為涿縣縣令,在這一年被評為一等優,在吏部掛上了名號,作為重點提拔對象。
由於蘇睿這些年在地方大放異彩,他的名字也被武王姬武深深地記下了,當作姬家的重點培養對象。
人,隻有自己有足夠的資本,才能遇得貴人相助。
與此同時,在川縣的張俊、容縣的孫世忠雖然沒有蘇睿的政績耀眼,但全力支持姬勇實行新政,表現得十分不錯,在雍城各大勢力中也掛了名號,作為重點拉攏對象。
轉眼間,姬武已滿16歲,按照遺詔,太後當還政於王。
針對此事,謝家與姬家及其支持者又爆發了激烈的爭鬥。
“武王已在位滿三年,該親當政。時間再拖延,恐不利於社稷。”
雍城議政殿內,左丞相韓商爭辯道。
吏部侍郎楊為迴應道:“武王雖年齡已到,但心理還不成熟,做事毛手毛腳的毛病還未徹底改變,不宜過早親政。”
“武王長時間不親政,我大雍子民如何看?外州王室如何看?天下人如何看?我大雍州的顏麵何在?”
“武王曆練時日尚短,過早親政,更容易讓外州欺辱,還應再磨礪幾年。”
……
此時,雍宮議事殿內,爭吵聲此起彼伏。
眾臣正在商議武王親政一事,此事由太後主持,當事人武王不在現場。
謝家雖謀劃多時,仍沒有獲取諸葛南或胡非的支持,而張玄清這個老色痞徹底沉迷於美色,對朝政一竅不通,左右搖擺不定,令謝家頭痛不已。
謝家隻好發動群臣上表,想盡辦法拖延武王親政時間,繼續暗中獲取軍方支持,任何一個強大的政治勢力沒有軍事力量做後盾,相當於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暴力獲取政權是最後的、也是最直接的手段,但它缺少的是名份,政治勢力能給的恰好是名份,政治勢力與軍事勢力相結合是最完善的組合。
“臣等亦認為武王親政過早,請太後延後還政。”
這時,大廳內有一半多大臣下跪申請,這就是謝家操縱朝政的底蘊。
太後謝婉瑩端坐在簾後,矜持片刻後,柔聲道:“國師議下如何?”
謝銘、韓商、胡非等人全都看向正在閉目養神的張玄清,這是要逼迫張玄清表態了,也代表著玄道門的態度。
胡非雖然能堅定地支持武王、韓商,但他隻能代表禁衛軍,禁衛軍乃王之親衛,站在武王這一邊是理所當然。
禁衛軍雖然和玄道門殊途同源,但代表玄道門的隻有張玄清。
張玄清微微睜開雙眼,緩聲道:“一切聽憑太後聖裁!”
胡非輕聲叫道:“師父……”
張玄清繼續眯眼假寐,似作沒聽到一樣……
韓商等支持姬家的改革派,互視後又輕輕搖頭,心道:“看來宮裏傳聞不假,這老道果然和太後勾搭在一起了。”
這時,韓商向胡非遞了一個眼神,胡非眼珠一動,上前一步道:“太後,武王雖年幼,暫時不宜太早親政,但武王的提議不可不重視。”
這是改革派向保守派提條件了,政治本來就是相互妥協的過程。
眾人不語,等待太後裁決,太後亦不語,等待謝銘決定,整個雍州朝廷真是奇怪地很。
沉默良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謝家家主謝銘,終於開口說話:“臣提議武王延後一年親政,提議王室宗親姬勇任南疆軍區指揮使,涿縣縣令蘇睿任禁衛軍副統領!”
“哀家準奏!”太後謝婉瑩道。
執筆官極速書寫好詔書,然後蓋上太後印,再由人交到姬武處蓋章,發布雍州各地。
太後垂簾聽政期間,人事任免、軍政大事等詔書需要太後和雍王的兩個大印才能生效。
這是雙方妥協的結果。
還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各地實行新政,除了商業歸國有這一條未實施,其他措施全部在各縣、府實施。
這是上任雍王定下的國策,隻是保守派在各地阻撓未能實施,這次除了經濟方麵不動謝家基業,其他方麵進行徹底改革。
他這一說話嚇了蘇睿一跳,蘇睿一腳踢向他的大腿,罵道:“娘的,老子知道了,這麽大聲幹嘛!”
莫大海摸摸腦袋,低下頭,一臉委屈,心道:“我這聲音不大啊。”
口中卻道:“是、是,大人。”
身後的三十名親衛強忍笑意,莫老大這樣的狠人也隻有在蘇睿麵前能吃癟。
商行的人還有一些後續工作要做,仍留在仙貝族。
蘇睿、莫大海及三十名親衛騎馬先行返迴涿縣。
幾天後,二千匹戰馬由仙貝族派人送到涿縣。
那依哈看重了蘇睿的才能,想讓蘇睿入贅到仙貝族,成為金刀駙馬,和長子雷布拖共同掌管仙貝族的騎兵,幫助仙貝族擊敗北方的匈奴、嗆族,統一草原。
這條件非常誘人,統領一個大部落的所有騎兵,甚至將來有可能成為草原霸主,比一個小小縣令的權勢和前途大太多了。
但,蘇睿不可能答應,生活習慣不同不說,草原民族一直被中原人視為下等民族。
如果他答應了那依哈的條件,相當是對自己中原民族的背叛,給他再大的權勢,他也不可能入贅到此。
這是根深蒂固的思想。
重要的是,在中原有他的父母、林大叔,還有結義的兩兄弟,他割舍不下這些。那依哈預料到蘇睿會拒絕,並沒有勉強他,二人在生意上的合作之事依舊如常,最受傷害的其實是九兒。
女人,無論是草原女人,還是在中原女人,大都是政治的犧牲品。
九兒也不例外,那依哈非常有可能違背九兒意願,將她嫁給其他勢力的權貴,以獲得政治上的利益。
想到這些,蘇睿的心情便十分苦悶。
此後,他很少再前往仙貝族,他想將九兒徹底忘掉,畢竟二人才相識了幾天。
歸其原因,是他不夠強大。
沒有了西胡人侵擾,治下也少了打架鬥毆之事,涿縣百姓安心種田、經商貿易、安居樂業,涿縣的經濟逐漸發展恢複,稅收大大提高。
蘇睿作為涿縣縣令,在這一年被評為一等優,在吏部掛上了名號,作為重點提拔對象。
由於蘇睿這些年在地方大放異彩,他的名字也被武王姬武深深地記下了,當作姬家的重點培養對象。
人,隻有自己有足夠的資本,才能遇得貴人相助。
與此同時,在川縣的張俊、容縣的孫世忠雖然沒有蘇睿的政績耀眼,但全力支持姬勇實行新政,表現得十分不錯,在雍城各大勢力中也掛了名號,作為重點拉攏對象。
轉眼間,姬武已滿16歲,按照遺詔,太後當還政於王。
針對此事,謝家與姬家及其支持者又爆發了激烈的爭鬥。
“武王已在位滿三年,該親當政。時間再拖延,恐不利於社稷。”
雍城議政殿內,左丞相韓商爭辯道。
吏部侍郎楊為迴應道:“武王雖年齡已到,但心理還不成熟,做事毛手毛腳的毛病還未徹底改變,不宜過早親政。”
“武王長時間不親政,我大雍子民如何看?外州王室如何看?天下人如何看?我大雍州的顏麵何在?”
“武王曆練時日尚短,過早親政,更容易讓外州欺辱,還應再磨礪幾年。”
……
此時,雍宮議事殿內,爭吵聲此起彼伏。
眾臣正在商議武王親政一事,此事由太後主持,當事人武王不在現場。
謝家雖謀劃多時,仍沒有獲取諸葛南或胡非的支持,而張玄清這個老色痞徹底沉迷於美色,對朝政一竅不通,左右搖擺不定,令謝家頭痛不已。
謝家隻好發動群臣上表,想盡辦法拖延武王親政時間,繼續暗中獲取軍方支持,任何一個強大的政治勢力沒有軍事力量做後盾,相當於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暴力獲取政權是最後的、也是最直接的手段,但它缺少的是名份,政治勢力能給的恰好是名份,政治勢力與軍事勢力相結合是最完善的組合。
“臣等亦認為武王親政過早,請太後延後還政。”
這時,大廳內有一半多大臣下跪申請,這就是謝家操縱朝政的底蘊。
太後謝婉瑩端坐在簾後,矜持片刻後,柔聲道:“國師議下如何?”
謝銘、韓商、胡非等人全都看向正在閉目養神的張玄清,這是要逼迫張玄清表態了,也代表著玄道門的態度。
胡非雖然能堅定地支持武王、韓商,但他隻能代表禁衛軍,禁衛軍乃王之親衛,站在武王這一邊是理所當然。
禁衛軍雖然和玄道門殊途同源,但代表玄道門的隻有張玄清。
張玄清微微睜開雙眼,緩聲道:“一切聽憑太後聖裁!”
胡非輕聲叫道:“師父……”
張玄清繼續眯眼假寐,似作沒聽到一樣……
韓商等支持姬家的改革派,互視後又輕輕搖頭,心道:“看來宮裏傳聞不假,這老道果然和太後勾搭在一起了。”
這時,韓商向胡非遞了一個眼神,胡非眼珠一動,上前一步道:“太後,武王雖年幼,暫時不宜太早親政,但武王的提議不可不重視。”
這是改革派向保守派提條件了,政治本來就是相互妥協的過程。
眾人不語,等待太後裁決,太後亦不語,等待謝銘決定,整個雍州朝廷真是奇怪地很。
沉默良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謝家家主謝銘,終於開口說話:“臣提議武王延後一年親政,提議王室宗親姬勇任南疆軍區指揮使,涿縣縣令蘇睿任禁衛軍副統領!”
“哀家準奏!”太後謝婉瑩道。
執筆官極速書寫好詔書,然後蓋上太後印,再由人交到姬武處蓋章,發布雍州各地。
太後垂簾聽政期間,人事任免、軍政大事等詔書需要太後和雍王的兩個大印才能生效。
這是雙方妥協的結果。
還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各地實行新政,除了商業歸國有這一條未實施,其他措施全部在各縣、府實施。
這是上任雍王定下的國策,隻是保守派在各地阻撓未能實施,這次除了經濟方麵不動謝家基業,其他方麵進行徹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