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洛陽皇城之中,漢靈帝劉宏正和滿朝文武大臣商量北方鮮卑大舉侵犯的事,根據幽州劉虞的情報鮮卑一共出動了將近二十萬大軍分別攻打幽州和並州兩地。
幽州牧劉虞已經多次請求朝廷發兵支援,現如今幽州已經將近三個郡被鮮卑人攻陷,大量的財物被掠奪,成千上萬的漢人百姓被鮮卑人擄走。
劉宏此時聽著幽州的戰報也是皺緊了眉頭,近兩年大漢先後發生了黃巾之亂、涼州叛亂等大型戰事,朝廷已經花費了大量的錢糧物資。
如今好不容易平息了叛亂,草原的鮮卑人又來大舉進犯,讓本就風雨飄搖的大漢王朝更是雪上加霜。
劉宏雖隻顧享受,但事關祖宗家業也不敢大意連忙召集了滿朝的文武大臣商量如何解決北麵邊患。
此時朝會內的眾大臣們盡是沉默不言,這兩年大漢的國庫開支已經幾乎透支,國庫已經拿不出多餘的錢來解決北邊的邊患了,除非皇帝劉宏能從自己內務中拿錢出來,否則就是朝廷有兵也無供給大軍的糧草。
皇位上的劉宏看著下方一群沉默不言的大臣也是十分惱怒,大喝道:“爾等不是都自詡大漢肱骨之臣嗎,有誰能有解決此次鮮卑人的辦法嗎?”
見下方一幫大臣還是無人應答,劉宏直接點名問道:“大將軍,不知汝有何辦法解決此次危機?”
何進見自己被劉宏點名也知道不能繼續裝死了於是慢吞吞的站出來道:“稟陛下,如今鮮卑二十萬大軍進犯吾大漢,鎮北將軍曹宇有鎮守北境之職,可令其從雁門撤迴晉陽與丁刺史合兵一處,又令右北平公孫瓚退守薊縣,阻擋鮮卑人進一步進入大漢,可保中原無憂,待鮮卑搶奪夠足夠的過冬物資,應當會自行退去。”
此話剛一說完,盧植立馬站出來反對道:“陛下不可,如今幽、並二州百姓正被異族屠戮,豈有放棄不救的道理,還請陛下即刻發兵擊退鮮卑人。”
何進見盧植反對自己也是出言爭辯道:“如今國庫可沒有錢糧組織大軍去支援兩州戰事,盧尚書難道不知道嗎?況且幽、並兩州漢人人口本就不多,就算被擄走又能擄多少?”
見何進說出如此離經叛道的話皇甫嵩直接出言幫襯盧植道:“大將軍身為吾大漢最高軍事長官,豈有不打先退的道理!”
何進聽聞皇甫嵩此言直接火冒三丈,這是擺明了覺得他配不上大將軍的職位於是反嗆道:“那皇甫將軍的弟子曹宇還身肩鎮北將軍的職位,按理說這北境出事還該他一人負責呢,若其真有本事能擊退鮮卑人,哪還需要吾等在此討論。”
皇甫嵩見何進將話題扯到曹宇身上也是十分生氣,曹宇才上任多久,這北境現在出事怎麽能怪到自己弟子的頭上,於是出言道:“鎮北將軍曹宇上任不到半月,鮮卑人就大舉入侵,而且鎮北將軍統領之兵不過兩萬,怎能將責任全推脫給吾弟子曹宇?”
劉宏見兩人吵得如此激烈卻都是在推脫責任,卻拿不出真正的辦法也是惱怒道:“皇甫將軍,方才大將軍已經拿出了方案,如若覺得方案不妥不如另說個方案出來聽聽,否則吾隻有采取大將軍的方案了。”
皇甫嵩聞言臉色一黑卻久久說不出話來,正這時突然聽聞大殿外傳來一陣喧嘩聲,一名內侍急匆匆的跑進大殿,手中還捧著一份奏報。
見又有奏報傳來,劉宏以為又是哪裏在求援,於是不耐煩道:“又是何處的奏報啊?”
內侍因為跑得太急說話都有些不清:“是~是並州的戰報。”
這還是並州傳來的第二封戰報,第一封還是十幾天前丁原遞上來說明鮮卑來犯的奏報。如今十幾天後才來求援也算能夠接受了,於是劉宏微微的收起了不滿道:“念念吧,戰況如何了呀,還剩下幾個郡在我漢軍手中?”
小內侍見皇帝誤會了連忙道:“陛下,不是惡報,是喜報,並州大捷的喜報!”
劉宏一聽頓時眼前一亮大喜道:“喜報?並州傳來的?何人的喜報啊,速速呈上來!”
滿朝文武也瞬間議論紛紛,幽州求援的奏報都收到幾封了,怎麽並州還傳來了捷報,不會是冒功的吧。
張讓連忙走到內侍身邊,拿過奏報返迴劉宏身邊,見劉宏朝其點了點頭,於是直接打開了奏報準備直接念出來給所有人聽。
臣曹宇幸被陛下信賴,托付臣以北境之安危,授吾鎮北將軍之職,今鮮卑大舉進犯,臣自知有守土保國之職責,臣令雁門太守郭簡領兵五千恪守雁門關,而臣則於九月十五日率領麾下本部兩萬大軍先後殲滅,定襄,雲中兩郡之鮮卑來犯之敵共計兩萬五千餘人。
又聽聞雲中太守張讓所言,丁刺史已派遣麾下主簿與軍一萬人平定五原鮮卑之亂,於是臣順勢前往上郡於膚施縣殲滅鮮卑一萬五千人,另有叛變南匈奴部眾五千者也盡數誅滅,遂解並州除雁門外諸戰事。
而雁門太守郭簡領兵五千死守雁門已近十日,臣擔憂雁門安危,遂於二十五日領兵迴雁門,途中得晉陽援兵步卒一萬,與並州騎兵六千人。
雁門太守數日堅守,五千大漢英勇兒郎死傷近半,拚死擊殺鮮卑攻城士卒八千人功勞甚偉。
然鮮卑可汗檀石槐仍有四萬餘鮮卑精銳陳兵關外,難以強取。幸上天與陛下庇佑吾大漢,降下偉力,幾日後鮮卑軍中突生瘟疫,檀石槐遂退。
臣於半路而擊,盡滅檀石槐與四萬鮮卑蠻夷於雁門外五十裏,自此並州十萬鮮卑已悉數埋葬於大漢之內,不負陛下所托,揚吾大漢之國威。
特此與陛下諸位臣公為吾浴血拚殺之兒郎請功,天佑吾大漢,大漢萬年、陛下萬年——鎮北將軍曹宇奉上。
幽州牧劉虞已經多次請求朝廷發兵支援,現如今幽州已經將近三個郡被鮮卑人攻陷,大量的財物被掠奪,成千上萬的漢人百姓被鮮卑人擄走。
劉宏此時聽著幽州的戰報也是皺緊了眉頭,近兩年大漢先後發生了黃巾之亂、涼州叛亂等大型戰事,朝廷已經花費了大量的錢糧物資。
如今好不容易平息了叛亂,草原的鮮卑人又來大舉進犯,讓本就風雨飄搖的大漢王朝更是雪上加霜。
劉宏雖隻顧享受,但事關祖宗家業也不敢大意連忙召集了滿朝的文武大臣商量如何解決北麵邊患。
此時朝會內的眾大臣們盡是沉默不言,這兩年大漢的國庫開支已經幾乎透支,國庫已經拿不出多餘的錢來解決北邊的邊患了,除非皇帝劉宏能從自己內務中拿錢出來,否則就是朝廷有兵也無供給大軍的糧草。
皇位上的劉宏看著下方一群沉默不言的大臣也是十分惱怒,大喝道:“爾等不是都自詡大漢肱骨之臣嗎,有誰能有解決此次鮮卑人的辦法嗎?”
見下方一幫大臣還是無人應答,劉宏直接點名問道:“大將軍,不知汝有何辦法解決此次危機?”
何進見自己被劉宏點名也知道不能繼續裝死了於是慢吞吞的站出來道:“稟陛下,如今鮮卑二十萬大軍進犯吾大漢,鎮北將軍曹宇有鎮守北境之職,可令其從雁門撤迴晉陽與丁刺史合兵一處,又令右北平公孫瓚退守薊縣,阻擋鮮卑人進一步進入大漢,可保中原無憂,待鮮卑搶奪夠足夠的過冬物資,應當會自行退去。”
此話剛一說完,盧植立馬站出來反對道:“陛下不可,如今幽、並二州百姓正被異族屠戮,豈有放棄不救的道理,還請陛下即刻發兵擊退鮮卑人。”
何進見盧植反對自己也是出言爭辯道:“如今國庫可沒有錢糧組織大軍去支援兩州戰事,盧尚書難道不知道嗎?況且幽、並兩州漢人人口本就不多,就算被擄走又能擄多少?”
見何進說出如此離經叛道的話皇甫嵩直接出言幫襯盧植道:“大將軍身為吾大漢最高軍事長官,豈有不打先退的道理!”
何進聽聞皇甫嵩此言直接火冒三丈,這是擺明了覺得他配不上大將軍的職位於是反嗆道:“那皇甫將軍的弟子曹宇還身肩鎮北將軍的職位,按理說這北境出事還該他一人負責呢,若其真有本事能擊退鮮卑人,哪還需要吾等在此討論。”
皇甫嵩見何進將話題扯到曹宇身上也是十分生氣,曹宇才上任多久,這北境現在出事怎麽能怪到自己弟子的頭上,於是出言道:“鎮北將軍曹宇上任不到半月,鮮卑人就大舉入侵,而且鎮北將軍統領之兵不過兩萬,怎能將責任全推脫給吾弟子曹宇?”
劉宏見兩人吵得如此激烈卻都是在推脫責任,卻拿不出真正的辦法也是惱怒道:“皇甫將軍,方才大將軍已經拿出了方案,如若覺得方案不妥不如另說個方案出來聽聽,否則吾隻有采取大將軍的方案了。”
皇甫嵩聞言臉色一黑卻久久說不出話來,正這時突然聽聞大殿外傳來一陣喧嘩聲,一名內侍急匆匆的跑進大殿,手中還捧著一份奏報。
見又有奏報傳來,劉宏以為又是哪裏在求援,於是不耐煩道:“又是何處的奏報啊?”
內侍因為跑得太急說話都有些不清:“是~是並州的戰報。”
這還是並州傳來的第二封戰報,第一封還是十幾天前丁原遞上來說明鮮卑來犯的奏報。如今十幾天後才來求援也算能夠接受了,於是劉宏微微的收起了不滿道:“念念吧,戰況如何了呀,還剩下幾個郡在我漢軍手中?”
小內侍見皇帝誤會了連忙道:“陛下,不是惡報,是喜報,並州大捷的喜報!”
劉宏一聽頓時眼前一亮大喜道:“喜報?並州傳來的?何人的喜報啊,速速呈上來!”
滿朝文武也瞬間議論紛紛,幽州求援的奏報都收到幾封了,怎麽並州還傳來了捷報,不會是冒功的吧。
張讓連忙走到內侍身邊,拿過奏報返迴劉宏身邊,見劉宏朝其點了點頭,於是直接打開了奏報準備直接念出來給所有人聽。
臣曹宇幸被陛下信賴,托付臣以北境之安危,授吾鎮北將軍之職,今鮮卑大舉進犯,臣自知有守土保國之職責,臣令雁門太守郭簡領兵五千恪守雁門關,而臣則於九月十五日率領麾下本部兩萬大軍先後殲滅,定襄,雲中兩郡之鮮卑來犯之敵共計兩萬五千餘人。
又聽聞雲中太守張讓所言,丁刺史已派遣麾下主簿與軍一萬人平定五原鮮卑之亂,於是臣順勢前往上郡於膚施縣殲滅鮮卑一萬五千人,另有叛變南匈奴部眾五千者也盡數誅滅,遂解並州除雁門外諸戰事。
而雁門太守郭簡領兵五千死守雁門已近十日,臣擔憂雁門安危,遂於二十五日領兵迴雁門,途中得晉陽援兵步卒一萬,與並州騎兵六千人。
雁門太守數日堅守,五千大漢英勇兒郎死傷近半,拚死擊殺鮮卑攻城士卒八千人功勞甚偉。
然鮮卑可汗檀石槐仍有四萬餘鮮卑精銳陳兵關外,難以強取。幸上天與陛下庇佑吾大漢,降下偉力,幾日後鮮卑軍中突生瘟疫,檀石槐遂退。
臣於半路而擊,盡滅檀石槐與四萬鮮卑蠻夷於雁門外五十裏,自此並州十萬鮮卑已悉數埋葬於大漢之內,不負陛下所托,揚吾大漢之國威。
特此與陛下諸位臣公為吾浴血拚殺之兒郎請功,天佑吾大漢,大漢萬年、陛下萬年——鎮北將軍曹宇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