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郭簡的來信,此時雁門關中還能作戰的士卒的大約還有一萬二千多人,也就是說,除開丁原支援的一萬步卒,原本五千的雁門守軍已經傷亡了近三千人。
而身為進攻方的鮮卑則傷亡的更加慘重,十幾日的瘋狂進攻,鮮卑人光死在雁門關城牆下的就超過八千人,這些鮮卑人像是發了瘋一樣的用填命的方式消耗著雁門守軍的有生力量,如若不是援兵到的及時,也許今日雁門就被攻下了。
曹宇讀完信之後就一直在思考著破敵的對策,曹宇突然幽幽的問道:“鮮卑人數萬大軍,每日的水源如何解決的?”
張遼不解的答道:“吾等大軍營寨之前的這條溪流叫洋河,是雁門水的分支,四季水量充足,鮮卑人應該是靠這條溪流供水。”
曹宇連忙問道:“也就是說,鮮卑人和雁門關內的不是同一處水源,吾記得,雁門內有一處豹突泉,漢軍是從此處取水的吧。”
張遼瞬間就想到了曹宇的想法連忙出言勸阻道:“將軍不可,若是今日吾等在水源中投毒,就算能勝,他日鮮卑卷土重來絕對會加倍報複,況且此舉有違道義。”
曹宇當然知道在水源投毒是非常陰險的做法,但是曹宇並沒有心理負擔,因為早在三百多年前,匈奴與漢朝作戰的時候匈奴人就采取過這樣的做法了。
而且張遼擔心鮮卑卷土重來會采取報複,曹宇也沒放在心上,此戰過後曹宇可沒想讓鮮卑人好過,到時候他們還有沒有實力報複還另說。
說句不好聽的話,對於上門搶劫的強盜你難道還要和他講道義嗎?除非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不然都是怎麽狠怎麽來。
見曹宇下定主意,眾人也不好再多說什麽,許褚此時卻是憨憨的問道:“可是我們去哪裏找毒藥呢?”
曹宇冷笑一聲,誰說要投毒才行:“許褚,汝去殺一百頭羊,然後今夜將其投放在鮮卑人的水源的上遊中,投放的位置一定要離鮮卑人取水的地方遠一些,還要記得給每個羊的屍體都綁上些石頭,這樣鮮卑人才不會發現水有問題。”
許褚當即領命就下去準備了,隨後曹宇又給郭簡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明自己將要對雁門關外的溪流投毒,讓郭簡做好防備。
當天夜裏,許褚就悄悄地帶著幾百人和一百具羊的屍體往鮮卑大營的方向走了十裏左右,許褚選擇了一處河床較低水較深的地方,將一百頭羊全部綁好石頭投入了進去,完事後就原路返還了。
之所以選在此處,則是此地離漢軍駐地足夠遠,而且水往低處流,漢軍騎兵仍然可以從洋河中取水。而下流二十裏的鮮卑人可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接下來的時間,漢軍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等,等待鮮卑因為水源中毒,等待著最後的決戰的到來。
曹宇這一等就是足足七日,若不是並州其餘地方已經安定,曹宇寫信向離的最近的張讓請求支援一些糧草,並且邀請他一起加入不久後的雁門大戰。
張讓在收到曹宇信件的第一時間就籌集糧草,牛羊送到了曹宇的手中。之前曹宇幫其解決一萬多鮮卑人,因為趕時間所以並沒有帶走太多戰利品,鮮卑人攜帶的牛羊以及大部分糧草都被張讓收入囊中了。
此時曹宇開口借糧,於情於理張讓都沒有理由拒絕,不過對於曹宇邀請其參與雁門大戰的事,張讓卻是婉拒了,理由嗎很簡單,有心無力,此時張讓正忙著戰後的打理工作,根本無暇他顧。
曹宇對此也並沒有強求,其能痛快的調撥糧草,曹宇已經很感激了。
在七日後,鮮卑大營終於傳來了令人興奮的消息,鮮卑大營中開始出現大量腹瀉、頭暈、眼花、無力的士卒。
鮮卑首領檀石槐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這是瘟疫的症狀,但是他命人檢查了軍營各處都沒發現瘟疫的源頭。
檀石槐以為病原是那傷兵營受傷搶救不過來戰死的士卒,於是直接讓人將傷兵營隔離起來,並將已經感染瘟疫的士兵一同關押了進去。
可三日過後,瘟疫並沒有得到好轉,大營之中還是源源不斷的發現新的感染者而且愈演愈烈,大營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出現了不適感。
檀石槐當即反應過來,必定是水源或者糧草出了問題,而且水源的可能性最大,於是檀石槐馬上命令停止在洋水中取水,先用羊奶等作為備用水源,並馬上尋找新水源。
即使檀石槐反應迅速,可整個鮮卑大營中士兵都已經上吐下瀉,就連他自己也開始感到不適了,此時的大營就像個培養皿一樣,病毒在人群中肆意生長進化,眼見大軍已經快要喪失戰鬥力了,檀石槐當即選擇停止此處犯邊,大軍迴草原休整。
檀石槐此時十分痛恨漢軍,心裏數不清問候了在水裏投毒的人多少次。此次攻打漢庭並州不僅沒有得到絲毫的收獲,反而折損了八千部落勇士,如果加上不久之後因為瘟疫而死的人,少說也有一萬多人的傷亡。
檀石槐盡管十分憤怒,但理智告訴他現在退走是最好的選擇,雁門附近除了洋河可沒有供數萬大軍使用的水源,況且軍隊如今這種萎靡不正的情況,別說攻城了,行軍都難。
於是數萬鮮卑人開始收拾物資,準備返迴草原。
生性謹慎的檀石槐怕雁門關內的漢軍趁機追擊,命令症狀較小的一萬鮮卑勇士負責斷後,自己則率領大軍迅速北撤。
當鮮卑大軍遠離雁門幾十裏後,檀石槐才終於放下心來,看起來漢人是沒有前來追擊了,負責斷後的一萬鮮卑勇士也是趕上了大軍。
正當檀石槐心痛著此行的損失,看著士氣低迷的大軍檀石槐不禁想到:“看來今年部落得花不小代價才能渡過寒冬了,不知道去往上郡,定襄這幾郡的部落收獲怎麽樣,今年看來得找他們 ‘借’ 點東西過冬了”
檀石槐還想著該找哪個部落“借”些物資的時候,突然聽到四周傳來一陣綿長的號角聲,頓時一驚。
而身為進攻方的鮮卑則傷亡的更加慘重,十幾日的瘋狂進攻,鮮卑人光死在雁門關城牆下的就超過八千人,這些鮮卑人像是發了瘋一樣的用填命的方式消耗著雁門守軍的有生力量,如若不是援兵到的及時,也許今日雁門就被攻下了。
曹宇讀完信之後就一直在思考著破敵的對策,曹宇突然幽幽的問道:“鮮卑人數萬大軍,每日的水源如何解決的?”
張遼不解的答道:“吾等大軍營寨之前的這條溪流叫洋河,是雁門水的分支,四季水量充足,鮮卑人應該是靠這條溪流供水。”
曹宇連忙問道:“也就是說,鮮卑人和雁門關內的不是同一處水源,吾記得,雁門內有一處豹突泉,漢軍是從此處取水的吧。”
張遼瞬間就想到了曹宇的想法連忙出言勸阻道:“將軍不可,若是今日吾等在水源中投毒,就算能勝,他日鮮卑卷土重來絕對會加倍報複,況且此舉有違道義。”
曹宇當然知道在水源投毒是非常陰險的做法,但是曹宇並沒有心理負擔,因為早在三百多年前,匈奴與漢朝作戰的時候匈奴人就采取過這樣的做法了。
而且張遼擔心鮮卑卷土重來會采取報複,曹宇也沒放在心上,此戰過後曹宇可沒想讓鮮卑人好過,到時候他們還有沒有實力報複還另說。
說句不好聽的話,對於上門搶劫的強盜你難道還要和他講道義嗎?除非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不然都是怎麽狠怎麽來。
見曹宇下定主意,眾人也不好再多說什麽,許褚此時卻是憨憨的問道:“可是我們去哪裏找毒藥呢?”
曹宇冷笑一聲,誰說要投毒才行:“許褚,汝去殺一百頭羊,然後今夜將其投放在鮮卑人的水源的上遊中,投放的位置一定要離鮮卑人取水的地方遠一些,還要記得給每個羊的屍體都綁上些石頭,這樣鮮卑人才不會發現水有問題。”
許褚當即領命就下去準備了,隨後曹宇又給郭簡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明自己將要對雁門關外的溪流投毒,讓郭簡做好防備。
當天夜裏,許褚就悄悄地帶著幾百人和一百具羊的屍體往鮮卑大營的方向走了十裏左右,許褚選擇了一處河床較低水較深的地方,將一百頭羊全部綁好石頭投入了進去,完事後就原路返還了。
之所以選在此處,則是此地離漢軍駐地足夠遠,而且水往低處流,漢軍騎兵仍然可以從洋河中取水。而下流二十裏的鮮卑人可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接下來的時間,漢軍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等,等待鮮卑因為水源中毒,等待著最後的決戰的到來。
曹宇這一等就是足足七日,若不是並州其餘地方已經安定,曹宇寫信向離的最近的張讓請求支援一些糧草,並且邀請他一起加入不久後的雁門大戰。
張讓在收到曹宇信件的第一時間就籌集糧草,牛羊送到了曹宇的手中。之前曹宇幫其解決一萬多鮮卑人,因為趕時間所以並沒有帶走太多戰利品,鮮卑人攜帶的牛羊以及大部分糧草都被張讓收入囊中了。
此時曹宇開口借糧,於情於理張讓都沒有理由拒絕,不過對於曹宇邀請其參與雁門大戰的事,張讓卻是婉拒了,理由嗎很簡單,有心無力,此時張讓正忙著戰後的打理工作,根本無暇他顧。
曹宇對此也並沒有強求,其能痛快的調撥糧草,曹宇已經很感激了。
在七日後,鮮卑大營終於傳來了令人興奮的消息,鮮卑大營中開始出現大量腹瀉、頭暈、眼花、無力的士卒。
鮮卑首領檀石槐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這是瘟疫的症狀,但是他命人檢查了軍營各處都沒發現瘟疫的源頭。
檀石槐以為病原是那傷兵營受傷搶救不過來戰死的士卒,於是直接讓人將傷兵營隔離起來,並將已經感染瘟疫的士兵一同關押了進去。
可三日過後,瘟疫並沒有得到好轉,大營之中還是源源不斷的發現新的感染者而且愈演愈烈,大營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出現了不適感。
檀石槐當即反應過來,必定是水源或者糧草出了問題,而且水源的可能性最大,於是檀石槐馬上命令停止在洋水中取水,先用羊奶等作為備用水源,並馬上尋找新水源。
即使檀石槐反應迅速,可整個鮮卑大營中士兵都已經上吐下瀉,就連他自己也開始感到不適了,此時的大營就像個培養皿一樣,病毒在人群中肆意生長進化,眼見大軍已經快要喪失戰鬥力了,檀石槐當即選擇停止此處犯邊,大軍迴草原休整。
檀石槐此時十分痛恨漢軍,心裏數不清問候了在水裏投毒的人多少次。此次攻打漢庭並州不僅沒有得到絲毫的收獲,反而折損了八千部落勇士,如果加上不久之後因為瘟疫而死的人,少說也有一萬多人的傷亡。
檀石槐盡管十分憤怒,但理智告訴他現在退走是最好的選擇,雁門附近除了洋河可沒有供數萬大軍使用的水源,況且軍隊如今這種萎靡不正的情況,別說攻城了,行軍都難。
於是數萬鮮卑人開始收拾物資,準備返迴草原。
生性謹慎的檀石槐怕雁門關內的漢軍趁機追擊,命令症狀較小的一萬鮮卑勇士負責斷後,自己則率領大軍迅速北撤。
當鮮卑大軍遠離雁門幾十裏後,檀石槐才終於放下心來,看起來漢人是沒有前來追擊了,負責斷後的一萬鮮卑勇士也是趕上了大軍。
正當檀石槐心痛著此行的損失,看著士氣低迷的大軍檀石槐不禁想到:“看來今年部落得花不小代價才能渡過寒冬了,不知道去往上郡,定襄這幾郡的部落收獲怎麽樣,今年看來得找他們 ‘借’ 點東西過冬了”
檀石槐還想著該找哪個部落“借”些物資的時候,突然聽到四周傳來一陣綿長的號角聲,頓時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