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大移民
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 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戶部尚書夏元吉受命從全國各地征調二萬軍戶、二萬民戶、一萬匠戶、一萬鹽戶,遷往安南,
這可將他難壞了。
安南路途實在太遙遠了,氣候實在太惡劣了。
戶部向南直、浙江、福建、廣東、湖廣各布政司發文,要求他們配合執行。
這些人口大省已經不止一次向北方遷移人口了,現在竟然又要向遠在天邊的安南遷移人口。
遷幾萬戶人口去安南,不過是杯水車薪。
今年開了這個口子,明年必定繼續,慢慢就成了慣例。
一年兩年還勉強能忍,長此以往,如何了得。
人口減少了,種的地必然減少,賦稅必然隨之減少,傜役也無人承擔,這一切損失,究竟算誰的?
百姓們背井離鄉,長途跋涉前往安南,路途勞累和疾病,將會使很多人失去生命。
到達安南後,這些移民也麵臨著諸多困難。
他們需要適應陌生的環境,開墾荒地,建立新的家園。
安南氣候炎熱潮濕,對他們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為了爭奪土地,也將與安南人發生衝突。
反對的意見像雪片一般飛來,令夏元吉應接不暇。
吏部尚書騫義受命選調二十名進士、三百名舉人,派往安南,充實各府縣,也進展得極不順利。
朱允熥為此感到十分頭疼,他明白遷民實非易事,但安南的發展又刻不容緩。
他在文華殿召見騫義和夏元吉,共同商議解決之法。
朱允熥問道:\"二十名進士和三百名舉人,選調好了沒有?\"
騫義麵露難色,\"安南實在太偏遠了,臣費盡了口舌,也沒有幾個進士和舉人願意去。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如果強迫他們去,去了之後也是出工不出力,沒有什麽意義。\"
朱允熥怫然作色,怒道:\"朝廷養士數十年,他們就是這樣忠君報國的嗎?罷了!死了張屠夫,難道就吃帶毛豬不成?\"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既然進士、舉人不想去,那就派生員去。在南京九門張出榜文,凡是願意前往安南為官的生員,年俸一百八十兩,賜舉人出身,在安南幹滿三年,凡成績優異者,賜進士出身。\"
寒窗苦讀十年,考上進士,當上一個大縣的縣令,年俸也不過六十兩。
小小的生員,到安南鍍鍍金,就搖身一變,成了進士,還能拿三倍俸祿。
這叫人情何以堪?
騫義道:\"陛下……這……不妥吧?\"
朱允熥反問道:\"有什麽不妥的?\"
騫義道:\"如此一來,置科考於何地?\"
朱允熥更加不悅了,\"科考選出來那麽多進士、舉人,卻不能為朝廷排憂解難,這樣的科考又有什麽意義?\"
騫義一聽這話很不對勁,再也不敢多話了。
朱允熥又問夏元吉:\"移民的事,辦得怎麽樣了?\"
夏元吉吞吞吐吐說了一大篇。
朱允熥重重地一拍禦案,說道:\"這些封疆大吏,眼裏隻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根本就沒有替朝廷想過,替老百姓想過。\"
\"現如今全國隻有六七千萬人口,田畝就不夠耕種了。\"
\"若幹年後人口翻了兩倍、三倍,甚至四倍、五倍,拿什麽養活?\"
\"朕為什麽要費力不討好向海外移民,圖的什麽?不就是想給子孫後代拓展生存空間嗎?\"
說著,在禦案上鋪開他手繪的世界地圖。
在地圖上,大明的邊界標成了紅色。
蜿蜒曲折的紅線之外,是廣闊無垠的陸地和一望無際的大海。
騫義和夏元吉看得呆住了,大明的疆域與整個世界相比,就真的這麽小嗎?
朱允熥看在眼裏,輕蔑地一笑,大聲說道:
\"你們現在知道什麽叫做夜郎自大了吧?知道什麽叫坐井觀天了吧?\"
“既如此,朕也不強求那些官員了。”
“著戶部從京畿地區調集二萬壯丁,遷往安南。另外,再從浙江、湖廣、江西征調三萬壯丁,由軍隊護送,一同前往安南。”
“陛下,此舉是否過於倉促?”夏元吉擔憂地問道。
朱允熥大手一揮,“安南局勢岌岌可危,朝廷必須加快移民步伐。”
夏元吉問道:\"請問陛下,沒有布政司和府縣官員的配合,短期之內怎麽能征調這麽多壯丁?\"
朱允熥斬釘截鐵說道:\"指望他們,黃花菜都涼了。\"
\"貼出告示,凡願意遷往安南的壯丁,每人發給白銀一百兩,沿途的口糧由朝廷供應,他們到達安南之後開墾出來的荒地歸他們所有,朝廷永不征稅。\"
夏元吉不解地問道:\"朝廷費這麽大力氣,圖什麽?\"
是啊,圖什麽?
朱允熥目光炯炯地看著地圖,即將到來的大航海時代,將會改變整個人類的命運。
解開套在大明的子民脖上的枷鎖。
讓他們湧向世界各地,搶占更多的資源,更大的空間。
不香嗎?
夏元吉又問道:\"照陛下的計劃,往安南遷五萬壯丁,朝廷最少要投入六七百萬兩白銀,這麽大一筆錢,從哪裏出?\"
朱允熥眼睛也沒有眨一下,\"這筆錢,朕從內帑裏出!\"
夏元吉無比錯愕:\"啊?這………\"
朱允熥繼續說道:\"這些壯丁,凡沒有家室的,朕給他們每人配一個媳婦,讓他們在安南繁衍生息。\"
騫義和夏元吉麵麵相覷,不約而同地問道:\"陛下從哪找得到這麽多女子?\"
朱允熥輕輕一笑,\"宮裏麵就有四五萬女子,朕準備將他們全部放出去。\"
皇上這是瘋了嗎?
騫義和夏元吉差點暈厥。
京師九門人頭攢動。
城牆根下,擁擠的人群伸長脖子看著牆上的告示。
\"去安南種地,就發一百兩銀子?\"
\"還發媳婦?\"
\"秀才在安南幹三年,就能升進士?\"
\"一年還能得一百八十兩銀子?\"
\"天底下哪有這麽好的事?\"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民眾們紛紛圍在告示前,七嘴八舌地討論著。
有人懷疑這是惡作劇,有人則認為這是朝廷的恩賜。
然而,終於有一些年輕人心動了,以他們的貧窮的家境,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娶上媳婦,如今隻要去安南種地,就可以娶宮裏麵的宮女。
這簡直就像是在做夢一樣。
他們渴望改變一眼望得到頭的命運,毅然決然地前往戶部,報名參加安南移民。
乾清宮內,朱允熥看著報名的人數不斷增加,心中備感欣慰。
這次移民不僅是為了解決安南的問題,更是為大明的未來開辟一條新的道路,使大明由一個保守封閉的陸權國家,逐漸轉變成一個開放進取的海權國家。
不久後,一批批壯丁將帶踏上了前往安南的征程。
他們的命運將會如何呢?
朱允熥陷入了沉思。
這可將他難壞了。
安南路途實在太遙遠了,氣候實在太惡劣了。
戶部向南直、浙江、福建、廣東、湖廣各布政司發文,要求他們配合執行。
這些人口大省已經不止一次向北方遷移人口了,現在竟然又要向遠在天邊的安南遷移人口。
遷幾萬戶人口去安南,不過是杯水車薪。
今年開了這個口子,明年必定繼續,慢慢就成了慣例。
一年兩年還勉強能忍,長此以往,如何了得。
人口減少了,種的地必然減少,賦稅必然隨之減少,傜役也無人承擔,這一切損失,究竟算誰的?
百姓們背井離鄉,長途跋涉前往安南,路途勞累和疾病,將會使很多人失去生命。
到達安南後,這些移民也麵臨著諸多困難。
他們需要適應陌生的環境,開墾荒地,建立新的家園。
安南氣候炎熱潮濕,對他們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為了爭奪土地,也將與安南人發生衝突。
反對的意見像雪片一般飛來,令夏元吉應接不暇。
吏部尚書騫義受命選調二十名進士、三百名舉人,派往安南,充實各府縣,也進展得極不順利。
朱允熥為此感到十分頭疼,他明白遷民實非易事,但安南的發展又刻不容緩。
他在文華殿召見騫義和夏元吉,共同商議解決之法。
朱允熥問道:\"二十名進士和三百名舉人,選調好了沒有?\"
騫義麵露難色,\"安南實在太偏遠了,臣費盡了口舌,也沒有幾個進士和舉人願意去。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如果強迫他們去,去了之後也是出工不出力,沒有什麽意義。\"
朱允熥怫然作色,怒道:\"朝廷養士數十年,他們就是這樣忠君報國的嗎?罷了!死了張屠夫,難道就吃帶毛豬不成?\"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既然進士、舉人不想去,那就派生員去。在南京九門張出榜文,凡是願意前往安南為官的生員,年俸一百八十兩,賜舉人出身,在安南幹滿三年,凡成績優異者,賜進士出身。\"
寒窗苦讀十年,考上進士,當上一個大縣的縣令,年俸也不過六十兩。
小小的生員,到安南鍍鍍金,就搖身一變,成了進士,還能拿三倍俸祿。
這叫人情何以堪?
騫義道:\"陛下……這……不妥吧?\"
朱允熥反問道:\"有什麽不妥的?\"
騫義道:\"如此一來,置科考於何地?\"
朱允熥更加不悅了,\"科考選出來那麽多進士、舉人,卻不能為朝廷排憂解難,這樣的科考又有什麽意義?\"
騫義一聽這話很不對勁,再也不敢多話了。
朱允熥又問夏元吉:\"移民的事,辦得怎麽樣了?\"
夏元吉吞吞吐吐說了一大篇。
朱允熥重重地一拍禦案,說道:\"這些封疆大吏,眼裏隻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根本就沒有替朝廷想過,替老百姓想過。\"
\"現如今全國隻有六七千萬人口,田畝就不夠耕種了。\"
\"若幹年後人口翻了兩倍、三倍,甚至四倍、五倍,拿什麽養活?\"
\"朕為什麽要費力不討好向海外移民,圖的什麽?不就是想給子孫後代拓展生存空間嗎?\"
說著,在禦案上鋪開他手繪的世界地圖。
在地圖上,大明的邊界標成了紅色。
蜿蜒曲折的紅線之外,是廣闊無垠的陸地和一望無際的大海。
騫義和夏元吉看得呆住了,大明的疆域與整個世界相比,就真的這麽小嗎?
朱允熥看在眼裏,輕蔑地一笑,大聲說道:
\"你們現在知道什麽叫做夜郎自大了吧?知道什麽叫坐井觀天了吧?\"
“既如此,朕也不強求那些官員了。”
“著戶部從京畿地區調集二萬壯丁,遷往安南。另外,再從浙江、湖廣、江西征調三萬壯丁,由軍隊護送,一同前往安南。”
“陛下,此舉是否過於倉促?”夏元吉擔憂地問道。
朱允熥大手一揮,“安南局勢岌岌可危,朝廷必須加快移民步伐。”
夏元吉問道:\"請問陛下,沒有布政司和府縣官員的配合,短期之內怎麽能征調這麽多壯丁?\"
朱允熥斬釘截鐵說道:\"指望他們,黃花菜都涼了。\"
\"貼出告示,凡願意遷往安南的壯丁,每人發給白銀一百兩,沿途的口糧由朝廷供應,他們到達安南之後開墾出來的荒地歸他們所有,朝廷永不征稅。\"
夏元吉不解地問道:\"朝廷費這麽大力氣,圖什麽?\"
是啊,圖什麽?
朱允熥目光炯炯地看著地圖,即將到來的大航海時代,將會改變整個人類的命運。
解開套在大明的子民脖上的枷鎖。
讓他們湧向世界各地,搶占更多的資源,更大的空間。
不香嗎?
夏元吉又問道:\"照陛下的計劃,往安南遷五萬壯丁,朝廷最少要投入六七百萬兩白銀,這麽大一筆錢,從哪裏出?\"
朱允熥眼睛也沒有眨一下,\"這筆錢,朕從內帑裏出!\"
夏元吉無比錯愕:\"啊?這………\"
朱允熥繼續說道:\"這些壯丁,凡沒有家室的,朕給他們每人配一個媳婦,讓他們在安南繁衍生息。\"
騫義和夏元吉麵麵相覷,不約而同地問道:\"陛下從哪找得到這麽多女子?\"
朱允熥輕輕一笑,\"宮裏麵就有四五萬女子,朕準備將他們全部放出去。\"
皇上這是瘋了嗎?
騫義和夏元吉差點暈厥。
京師九門人頭攢動。
城牆根下,擁擠的人群伸長脖子看著牆上的告示。
\"去安南種地,就發一百兩銀子?\"
\"還發媳婦?\"
\"秀才在安南幹三年,就能升進士?\"
\"一年還能得一百八十兩銀子?\"
\"天底下哪有這麽好的事?\"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民眾們紛紛圍在告示前,七嘴八舌地討論著。
有人懷疑這是惡作劇,有人則認為這是朝廷的恩賜。
然而,終於有一些年輕人心動了,以他們的貧窮的家境,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娶上媳婦,如今隻要去安南種地,就可以娶宮裏麵的宮女。
這簡直就像是在做夢一樣。
他們渴望改變一眼望得到頭的命運,毅然決然地前往戶部,報名參加安南移民。
乾清宮內,朱允熥看著報名的人數不斷增加,心中備感欣慰。
這次移民不僅是為了解決安南的問題,更是為大明的未來開辟一條新的道路,使大明由一個保守封閉的陸權國家,逐漸轉變成一個開放進取的海權國家。
不久後,一批批壯丁將帶踏上了前往安南的征程。
他們的命運將會如何呢?
朱允熥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