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乾清宮。


    看著案上厚厚的供狀,朱標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這個王驥,真的好能幹啊!


    山西官場幾乎到了無官不貪的地步


    這麽短時間,就讓這麽多貪官一五一十全招了,他究竟用了什麽法子啊?


    朱桂有多麽驕縱不法,朱標是知道的。


    可是,他萬萬想不到,朱桂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向蒙古人走私食鹽、茶葉,甚至生鐵、熟鐵。


    朝廷不遺餘力地對蒙古實行封鎖,多少年來,他卻一直和蒙古人眉來眼去。


    這究竟是腦袋被驢踢了,還是良心被狗吃了?


    不刹住這股歪風邪氣,朝廷綱紀何在?


    隨後,他轉頭看向朱楨、朱椿,厲聲道:


    “傳朕旨意,命吳忠帶三千錦衣衛,去山西拿人,不論官階大小,一律押解來京!膽敢不從者,格殺勿論!”


    朱允熥忙說道:\"父皇,山西地處前線,比不得別處,還是謹慎些好,派錦衣衛去查十三叔、十九叔,顏麵上也不好看………\"


    朱椿感激地看了朱允熥一眼。


    朱標沉默半晌,對朱椿說道:\"那就派你帶著三法司,去一趟山西,全權處置此事。\"


    朱椿低垂著頭,說道:\"朱桂、朱橞全牽扯進去了,這都是臣弟教導無方的緣故,臣弟還有顏麵去山西?\"


    朱標道:\"是他們兩個臭不要臉的不做人,你不用往自己身上攬。\"


    兩個胞弟如此不堪,朱椿惟長籲短歎而已。


    朱標又對朱楨道:\"老六,隻好派你去了。\"


    朱楨道:\"大哥,怎麽處置那兩頭貨?\"


    這下輪到朱標犯難了。


    依律應該奪爵除國,貶為庶人,可是畢竟兄弟一場,朱標也不願做得那麽絕。


    \"擬旨,改封朱桂為滇王,遷往雲南曲靖;\"


    \"改封朱橞為黔王,遷往貴州遵義。\"


    \"奪去他們的三護衛。\"


    \"著吏部嚴格甄選王府屬官。\"


    \"僅此一迴,下不為例,如若再犯,絕不輕饒。\"


    朱椿暗暗舒了一口氣。


    朱楨帶領千餘名京軍,和三法司百餘名官員,浩浩蕩蕩抵達山西,旋即召朱桂、朱橞宣旨。


    朱桂、朱橞聽了聖旨,如遭雷擊。


    朱桂梗著脖子叫道:\"老六,老大這是要發配我嗎?\"


    朱楨滿臉厭煩,\"好好個山西,被你弄得烏煙瘴氣。要不是老大厚道,你早關進鳳陽高牆吃牢飯了,你就知點足吧。\"


    朱桂喊道:\"雲南瘴癘橫行,連狗都不願去,我去了那裏就死定了,我不去!\"


    朱楨喝道:\"狗都不去的地方,才配得上你這種狗都不如的人!\"


    朱桂:\"我在山西的產業呢?\"


    朱楨:\"你還有臉提產業?你是聾了還是傻了,全部沒收充公沒聽見嗎?\"


    朱桂癱倒在地,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朱楨又指著朱橞鼻子罵,\"你也不是個東西,為虎作悵!要不是熥哥兒求情,來的就不是三法司,而是錦衣衛了!\"


    朱橞則一言不發,似乎早已料到會有如此下場。


    次日,朱桂和朱橞被迫離開山西,前往邊遠的封地。


    山西人得知這一消息,無不奔走相告,鄉間田野喜氣洋洋。


    朱楨一股腦拘押了代王府、穀王府的屬官,嚴刑拷打,毫不手軟殺了一批,關了一批,流放了一批。


    清查出代王府私吞的軍屯田、官田、民田,共計九十七萬畝。


    清查出穀王襯私吞的軍屯田、官田、民田,共計二十七萬畝。


    全部收為官田,招募無地流民耕種。


    處理完朱桂和朱橞的事情後,朱楨馬不停蹄處置其他涉案官員。


    朱楨是個鐵腕人物,治理楚地時,做事就雷厲風行,一言不合就大喝一聲:\"拖出去,著實打!\"


    按察使司衙門前的空地上,每天都有官員受刑,哀嚎之聲晝夜不息。


    有些官員不扛打,三下兩下打死了。


    朱楨命屍體被扔到深溝裏,任由烏鴉飛過去啄食。


    遇有窮兇極惡民份極大的貪官,朱楨則命剝皮實草。


    山西官場一片風聲鶴唳,貪官汙吏爭著自首,竹筒倒豆子交代罪行,不遺餘力上繳贓款贓物,乞求能夠免於一死。


    然而,朱楨並沒有輕易放過這些人的意思。


    一月之內,山西的官員幾乎一掃而空。


    從五品以上的官員被就地解職,抄沒家產,押往南京受審;


    從五品以下的官員,十有五六被處死,沒被處死的,也被發配到哈密衛宋晟軍中服苦役。


    朱楨的雷霆手段令整個山西官場為之震撼,延續了幾十年的貪汙腐敗之風得以遏製。


    看到這些平日裏作威作福的貪官汙吏得到了應有的下場,山西的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朱楨深知要徹底根除腐敗,還需建立有效的監督機製。


    於是,他在山西推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澄清吏治,獎勤懲懶,並設立舉報渠道,鼓勵百姓告發貪官汙吏。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山西的政治風氣逐漸清明,百姓們對朱楨的讚譽之聲不絕於耳。


    朱標得知後甚感欣慰,對朱楨的表現讚不絕口。


    而遠在雲南和貴州的朱桂、朱橞,雖心有不甘,但也隻能在邊陲之地悔過自新。


    這場整肅風暴不僅讓山西煥然一新,也為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基礎。


    到了朱楨奉召迴南京的日子,數十名耆老領著黑壓壓的民眾,將官道堵塞得水泄不通,攔著朱楨的車隊,不讓走。


    朱楨趕忙下車詢問緣由,耆老們紛紛跪地叩拜。


    \"楚王爺沒來山西前,山西一團漆黑。王爺來了山西,山西人才有了活命的機會。


    同樣是洪武皇帝的兒子,差別為什麽這麽大呢。


    代王、穀王隻知魚肉百姓,楚王卻隻知為百姓作主。


    山西好不容易來了一位賢王,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放走的。\"


    朱楨心中感動,連忙扶起眾人,\"你們過譽了,孤並不是什麽了不得的賢王。


    所做的一切,都是奉皇兄旨意行事。


    你們要謝,就謝皇兄。


    皇兄召孤迴京,孤不敢不從,你們放孤走吧。\"


    耆老們躺在車前,聲稱:\"王爺一定要迴南京也行,就從我們身上碾過去吧。\"


    數萬民眾齊聲高唿:\"王爺不能走!王爺不能走!\"


    朱楨哭笑不得,隻得折迴去,第二天天不亮,輕車簡從,悄悄從後門溜走。


    山西的老百姓發現楚王走了,紛紛追趕,數千人一直大同追到河南三門峽,才追上,數千人哭聲震天。


    朱楨站在車上,亦是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山西是北方防禦體係中最重要的一環,沒有得力的人鎮守是不行的。


    反貪僅僅是第一步,今後還要改革軍屯,改革鹽法。


    這時候,朱標的聖旨到了。


    \"著楚王朱楨,移鎮大同,禦虜撫民,守衛北疆!\"


    漫山遍野歡唿如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並收藏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