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軍屯田的敗壞
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 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哈木臨走時,朱允熥親自送到昌平,這使得馬哈木感激不盡。
他左腿單膝下跪,右手握拳抵肩,這是蒙古人最謙卑的禮節了。
\"悔歸順殿下太遲,今後一定痛改前非。\"
朱允熥微笑著將馬哈木扶起,說道:“兵者,兇器,用之不祥,漢、蒙兩族當捐棄前嫌,止戈息戰。漢地產糧食、布匹,蒙地產馬,願互通有無。\"
馬哈木連連稱是,翻身上馬。
朱允熥又叮囑道:\"樹欲靜而風不止,阿魯台一定會挖空心思搗亂的,你要防備他的偷襲。\"
馬哈木傲然答道:\"殿下放心,我不怕他!\"
望著馬哈木遠去的身影,朱允熥心中感慨萬千。
明朝和蒙古,就是一對冤家,從頭打到尾。
蒙古人兩次兵臨北京城下。
為了防止蒙古人南下劫掠,養了近百萬邊軍。
為了養活規模如此之大的邊軍,朱元璋發明了衛所軍屯製。
明初強盛之時,明軍的軍屯收入每年少則五六百萬石,多則一千二百萬石,而明朝一年的夏糧秋稅在二千三百萬石左右。
進入洪宣時期,軍屯收入從高峰時期的七八百萬石,狂跌到三百萬石。
到了成化時期,軍屯收入迴升到五百萬石。
成化死後,立馬跌到二百萬石。
到了萬曆年間,隻有幾十萬石,聊勝於無。
從明中後期開始,邊軍就一直跟蒙古走私,倒賣軍火換錢花。山西巡撫甚至重金賄賂蒙古俺達汗,讓他別打山西,打別處去。
俺達汗一路勢如破竹入北京城中,大肆劫掠,嘉靖躲在紫禁城裏,連屁也不敢放一個。
邊軍和地方督撫喑地裏賣糧食、物資、軍火給蒙古人,獲一次利。
坐視蒙古人入關搶劫老百姓,製造恐慌,讓朝廷更加倚重邊軍,再獲一次利。
打蒙古刷軍功,再次獲一次利。
養虎為患終有一天會遭報應的,努爾哈赤就是這樣被養肥的。
大大小小的軍頭疏於整軍練兵,醉心於搞走私,吃空餉,侵吞軍屯田,吃了朝廷吃軍戶。
軍戶們形同軍奴,吃不飽,穿不暖,更別提娶妻生子造牛馬。
軍營之中逃跑成風,留下來的是實在跑不動的老弱病殘,頭發花白,連走路都搖搖晃晃,更別提打仗了。
到了明末,不僅養尊處優的京軍徹底墮落,連邊軍也徹底墮落了。
皇太極隔三差五破關而入,漫長的長城防線形同虛設,邊軍不堪一擊,京軍不堪一擊。
皇太極每次入關,都要擄掠數以萬計的女人、小孩,出關的時候哭聲震天,聞者落淚。
邊軍將領不敢出戰,坐視皇太極打著【各官免送】的牌子,揚長而去。
為了羞辱明軍,後金軍當眾奸淫擄掠來的女子,哭聲和笑聲交織在一起。
前人造下的孽,後人終究是要還的。
明軍不滿餉,滿餉無人敵。
何處能滿餉,建州皇太極。
遼東的冰天雪地裏,士兵們饑腸轆轆,衣衫襤褸,赤著雙腳,苦戰三十年不退,終究挽救不了二百年前就已經注定了的覆亡的命運。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剃發易服,八千萬漢人被六十萬女真人打得服服貼貼。
不服氣嗎?那就打到你服氣為止。
馬哈木心滿意足地走了,大明朝堂之上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以徐輝祖、李景隆為首武勳認為:
\"蒙古人是養不熟的白眼狼,現在歸順朝廷,不過就是騙吃騙喝,將來翅膀硬了,就會翻臉不認人。\"
以夏元吉、騫義為首的文臣認為:
\"打了幾十年仗了,而且遙遙無期,國家財政不堪重負,如果能通過懷柔的辦法收複蒙古人,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朱允熥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緩緩說道:
“連年大戰,財政拮據,民不堪其苦,當下應以休養生息為主,招安馬哈木確實有利於邊境和平。”
李景隆搶著說道:\"殿下,臣以為……\"
朱允熥重重地咳了幾聲:\"這事就這麽定了,卿勿複多言!\"
李景隆心有不甘地退了下去。
朱允熥又說道:\"徐輝祖!\"
徐輝祖走上前來,拱手說道:\"臣在!\"
朱允熥:\"五軍府掌管天下兵馬,職責不可謂不重,孤前幾日翻閱宣府、大同、榆林、遼東諸鎮兵馬數及屯田數,錯謬頗多,是什麽原由?\"
徐輝祖汗下如雨:\"這……是臣失職了……\"
朱允熥寬容一笑,\"五軍府管的事太多太雜,一時半會照應不到也是有的,但要引以為戒。\"
徐輝祖忙說道:\"謝殿下,臣馬上命各軍府清查賬目。\"
朱允熥點點頭,\"甚好!不能僅僅清查賬目,還要派得力可靠的人到各鎮實地清查。\"
不等徐輝祖說話,又看向兵部尚書茹瑺。
“命你派人潛入蒙古,暗中監視馬哈木部的一舉一動,如有異常,立刻上報。”
接著,朱允熥又轉頭看向戶部尚書夏元吉:
“招安所需物資還需愛卿多多費心。”
夏元吉連忙躬身答道:\"臣遵旨。\"
“諸位愛卿還有其他意見嗎?”
朱允熥環顧四周,見無人發言,“既然如此,此事就這麽定了。退朝吧。”
說罷,他便起身離開了朝堂。
眾大臣們也紛紛散去。
李景隆左顧右盼走著,等到眾人都走散了,湊到徐輝祖跟前,悄悄說道:\"輝祖,你有沒有覺得,殿下今天有些怪?\"
徐輝祖看了李景隆一眼,\"哪裏怪了?\"
李景隆道:\"馬哈木是個什麽東西,殿下卻對他那麽客氣。馬哈木才走,殿下就要查屯田了。這……\"
徐輝祖斜睨李景隆一眼,\"我正為這事發愁呢,邊鎮的賬目,別說殿下看了生氣,連我看了也生氣。
成百上千頃的屯田,說沒就沒了。各鎮交上來的軍籍名單,十幾年紋絲不動。倘若認真查起來,怎麽交差?\"
這些年來,李景隆主管的就是屯田數和軍籍名單,徐輝祖卻專挑這兩樣說。
李景隆臉上奇些掛不住了,硬著頭皮說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查就查唄。\"
徐輝祖冷哼一聲,揚長而去,留下李景隆在風中獨自淩亂。
他左腿單膝下跪,右手握拳抵肩,這是蒙古人最謙卑的禮節了。
\"悔歸順殿下太遲,今後一定痛改前非。\"
朱允熥微笑著將馬哈木扶起,說道:“兵者,兇器,用之不祥,漢、蒙兩族當捐棄前嫌,止戈息戰。漢地產糧食、布匹,蒙地產馬,願互通有無。\"
馬哈木連連稱是,翻身上馬。
朱允熥又叮囑道:\"樹欲靜而風不止,阿魯台一定會挖空心思搗亂的,你要防備他的偷襲。\"
馬哈木傲然答道:\"殿下放心,我不怕他!\"
望著馬哈木遠去的身影,朱允熥心中感慨萬千。
明朝和蒙古,就是一對冤家,從頭打到尾。
蒙古人兩次兵臨北京城下。
為了防止蒙古人南下劫掠,養了近百萬邊軍。
為了養活規模如此之大的邊軍,朱元璋發明了衛所軍屯製。
明初強盛之時,明軍的軍屯收入每年少則五六百萬石,多則一千二百萬石,而明朝一年的夏糧秋稅在二千三百萬石左右。
進入洪宣時期,軍屯收入從高峰時期的七八百萬石,狂跌到三百萬石。
到了成化時期,軍屯收入迴升到五百萬石。
成化死後,立馬跌到二百萬石。
到了萬曆年間,隻有幾十萬石,聊勝於無。
從明中後期開始,邊軍就一直跟蒙古走私,倒賣軍火換錢花。山西巡撫甚至重金賄賂蒙古俺達汗,讓他別打山西,打別處去。
俺達汗一路勢如破竹入北京城中,大肆劫掠,嘉靖躲在紫禁城裏,連屁也不敢放一個。
邊軍和地方督撫喑地裏賣糧食、物資、軍火給蒙古人,獲一次利。
坐視蒙古人入關搶劫老百姓,製造恐慌,讓朝廷更加倚重邊軍,再獲一次利。
打蒙古刷軍功,再次獲一次利。
養虎為患終有一天會遭報應的,努爾哈赤就是這樣被養肥的。
大大小小的軍頭疏於整軍練兵,醉心於搞走私,吃空餉,侵吞軍屯田,吃了朝廷吃軍戶。
軍戶們形同軍奴,吃不飽,穿不暖,更別提娶妻生子造牛馬。
軍營之中逃跑成風,留下來的是實在跑不動的老弱病殘,頭發花白,連走路都搖搖晃晃,更別提打仗了。
到了明末,不僅養尊處優的京軍徹底墮落,連邊軍也徹底墮落了。
皇太極隔三差五破關而入,漫長的長城防線形同虛設,邊軍不堪一擊,京軍不堪一擊。
皇太極每次入關,都要擄掠數以萬計的女人、小孩,出關的時候哭聲震天,聞者落淚。
邊軍將領不敢出戰,坐視皇太極打著【各官免送】的牌子,揚長而去。
為了羞辱明軍,後金軍當眾奸淫擄掠來的女子,哭聲和笑聲交織在一起。
前人造下的孽,後人終究是要還的。
明軍不滿餉,滿餉無人敵。
何處能滿餉,建州皇太極。
遼東的冰天雪地裏,士兵們饑腸轆轆,衣衫襤褸,赤著雙腳,苦戰三十年不退,終究挽救不了二百年前就已經注定了的覆亡的命運。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剃發易服,八千萬漢人被六十萬女真人打得服服貼貼。
不服氣嗎?那就打到你服氣為止。
馬哈木心滿意足地走了,大明朝堂之上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以徐輝祖、李景隆為首武勳認為:
\"蒙古人是養不熟的白眼狼,現在歸順朝廷,不過就是騙吃騙喝,將來翅膀硬了,就會翻臉不認人。\"
以夏元吉、騫義為首的文臣認為:
\"打了幾十年仗了,而且遙遙無期,國家財政不堪重負,如果能通過懷柔的辦法收複蒙古人,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朱允熥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緩緩說道:
“連年大戰,財政拮據,民不堪其苦,當下應以休養生息為主,招安馬哈木確實有利於邊境和平。”
李景隆搶著說道:\"殿下,臣以為……\"
朱允熥重重地咳了幾聲:\"這事就這麽定了,卿勿複多言!\"
李景隆心有不甘地退了下去。
朱允熥又說道:\"徐輝祖!\"
徐輝祖走上前來,拱手說道:\"臣在!\"
朱允熥:\"五軍府掌管天下兵馬,職責不可謂不重,孤前幾日翻閱宣府、大同、榆林、遼東諸鎮兵馬數及屯田數,錯謬頗多,是什麽原由?\"
徐輝祖汗下如雨:\"這……是臣失職了……\"
朱允熥寬容一笑,\"五軍府管的事太多太雜,一時半會照應不到也是有的,但要引以為戒。\"
徐輝祖忙說道:\"謝殿下,臣馬上命各軍府清查賬目。\"
朱允熥點點頭,\"甚好!不能僅僅清查賬目,還要派得力可靠的人到各鎮實地清查。\"
不等徐輝祖說話,又看向兵部尚書茹瑺。
“命你派人潛入蒙古,暗中監視馬哈木部的一舉一動,如有異常,立刻上報。”
接著,朱允熥又轉頭看向戶部尚書夏元吉:
“招安所需物資還需愛卿多多費心。”
夏元吉連忙躬身答道:\"臣遵旨。\"
“諸位愛卿還有其他意見嗎?”
朱允熥環顧四周,見無人發言,“既然如此,此事就這麽定了。退朝吧。”
說罷,他便起身離開了朝堂。
眾大臣們也紛紛散去。
李景隆左顧右盼走著,等到眾人都走散了,湊到徐輝祖跟前,悄悄說道:\"輝祖,你有沒有覺得,殿下今天有些怪?\"
徐輝祖看了李景隆一眼,\"哪裏怪了?\"
李景隆道:\"馬哈木是個什麽東西,殿下卻對他那麽客氣。馬哈木才走,殿下就要查屯田了。這……\"
徐輝祖斜睨李景隆一眼,\"我正為這事發愁呢,邊鎮的賬目,別說殿下看了生氣,連我看了也生氣。
成百上千頃的屯田,說沒就沒了。各鎮交上來的軍籍名單,十幾年紋絲不動。倘若認真查起來,怎麽交差?\"
這些年來,李景隆主管的就是屯田數和軍籍名單,徐輝祖卻專挑這兩樣說。
李景隆臉上奇些掛不住了,硬著頭皮說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查就查唄。\"
徐輝祖冷哼一聲,揚長而去,留下李景隆在風中獨自淩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