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造福
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 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初秋時節,南京皇城丹桂飄香,乾清宮中,朱標坐在葡萄架下,一陣微風吹來,帶著絲絲涼意。
朱允熥、藍靈兒牽著兒子的手,有說有笑地走了進來。
朱文坤看見朱標,遠遠地揮舞著小手,奶聲奶氣叫道:\"爺爺,爺爺!\"
朱標臉上蕩漾著慈祥的微笑,\"坤哥兒,快過來!\"
朱文坤邁著兩條小腿,歪歪斜斜向前跑著,一個不留神,撲倒在地,癟著小嘴,想哭而未哭。
一旁侍候的宮女、太監臉都白了,紛紛上前去扶。
朱允熥沉聲道:\"讓他自己起來。\"
朱文坤歪著小腦袋,左看看,右看看,見從頭到尾無人搭理,趴在地上玩了一會螞蟻,撅著屁股爬了起來,一陣風跑過來,爬到朱標腿上。
朱標看見孫子鼻尖上蹭破了,結了好大的痂,額頭正中好大一塊淤青,心疼說道:
“你看看,你看看!哥兒身上摔得青一塊紫一塊的,那些宮人是怎麽侍候的?傳過來見朕!”
朱允熥忙說道:\"父皇息怒,怨不得宮人。是寶慶小姑姑帶著他玩,前天蕩秋千時,不小心掉下來了,哭了幾嗓子就沒事了……\"
\"侍候的人都是死人嗎?\"
\"是兒臣不許人跟著的。\"
朱標狠狠剜了一眼,\"胡鬧,這麽小的孩子,沒個得力的人伺候怎麽成?寶慶也是個瘋丫頭,那麽大了,光知道玩,針線女工是一點也不會。\"
朱允熥反駁道:“吃一塹,才能長一智,他這一次摔痛了,下一次,自然長了記性,誰也護不了他一輩子。\"
朱標心疼地撫摸著孫子,歪過頭,低聲嘟囔道:\"一派胡言!\"
朱文坤瞪著眼珠子,一會看看朱標,一會看看朱允熥,抬頭看見烏黑油亮的葡萄,叫道:\"爹,我想吃!\"
朱標揉著他的小腦袋,\"想吃啊?爺爺叫人摘。\"
朱允熥目不轉睛看著兒子,\"爹怎麽跟你的?自己的事……\"
\"自己做!\"
\"對,自己的事自己做!\"
朱文坤一骨碌遛了下來,跑到葡萄架下,左看看,右看看,踮著腳,使勁夠,可就是差那麽一丁點。
朱允熥笑道:\"夠不著,就找塊石頭墊墊腳。\"
朱文坤跑到牆邊搬了塊小石頭,終於夠到了一串葡萄,高興得又蹦又跳。
他小心翼翼地摘下一顆,放進嘴裏,眯起了眼睛。
“好吃嗎?”朱允熥笑著問道。
“好吃!”朱文坤摘下一顆塞到朱標嘴裏,“爺爺吃!”
朱標咬了一口,甜到了心裏。
寶慶笑嘻嘻走了進來,看到朱文坤在額頭還烏青著,忍不住笑道:“熥哥兒,你看坤哥兒像不像隻小猴子?”
朱文坤跑過去抱住她的大腿,“小姑奶奶,我還要蕩秋千!”
寶慶公主捏了捏他的小臉,說道:“摔倒了可不興哭。”
\"不哭,不哭!\"
寶慶牽著他的手走了。
藍靈兒十分不放心,也尾隨而去。
朱允熥說道:\"爹,楊士奇來信了,說阿魯台想來南京朝覲。\"
鬥了幾十年,蒙古人終於肯服軟了。
\"阿魯台提出了什麽條件?\"
\"他要求開放貿易。\"
\"你準備答應。\"
\"是。\"
朱標深深地皺起眉頭,\"這……不行吧?自古夷夏不兩立,韃子逐水草而居,不稼不穡,不耕不織,除了會放羊牧馬,就隻會劫掠,他們的貪心是填不飽的,降而複叛,叛而複降,這樣的事,他們幹得還少嗎?\"
即使是一條錯誤的道路,走的人多了,也不會有人質疑,為了逃避思考,人們寧願幹任何不想幹的事。
朱允熥說道:
\"兒臣算了一筆賬。
整個漠南、漠北,包括察哈爾部、喀爾喀部、科爾泌部、土默扈特部、喀喇泌部、鄂爾多斯部,不過三百餘萬人口。
可沿邊衛所屯積了七十九萬大軍,每年耗費錢糧軍餉四百餘萬兩。花費了這麽多錢,卻未必防得住蒙古人。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蒙古太苦寒太貧瘠了,除了與中原貿易之外,隻剩下南下打劫一條路。
以漢唐之強盛,亦未能根除北患,如果走前朝的老路,終究是沒有前途的。\"
朱標問道:\"那依你之見,應當如何?”
朱允熥答道:“開放互市,將蒙古納入天朝的經濟版圖之中。比如澶淵之盟,後世多有詬病,兒臣卻覺得是很明智的選擇。\"
朱標臉色凝重,“阿魯台此人野心勃勃,絕不會輕易俯首稱臣。他此番前來,不過是權宜之計。”
朱允熥低頭沉思片刻,說道:“管他權宜不權宜,反正兒臣也需要緩一口氣。”
說著,從袖中取出一份奏疏,雙手呈上。
\"這是兒臣的平虜方略,請父皇過目。\"
朱標接了過來,徐徐展開,逐字逐句地看了一遍。
移民三百萬,將遼北建成糧倉,馬場。
一手胡蘿卜,一手大棒。
開放貿易可以,但得同意明朝修一條貫通蒙古的寬闊大道,連通廣寧、大寧、開平、忽蘭忽失溫、和林。\"
朱標:\"費這麽大勁,你圖什麽?\"
朱允熥:\"改變韃子逐水草而居的習性,隻他們定居下來,他們就成了沒爪子的鷹,沒牙的老虎。有了這條大道,韃子如果不老實,大軍立刻就能開進蒙古腹地,狠狠收拾他。\"
朱標問道:\"你這個設想如果想要實現,沒有五六千萬兩白銀,是不可能的。這麽大一筆數字,從哪裏出?\"
朱允熥胸有成竹地說道:\"主要靠皇明銀行和石見銀山,澎湖督餉司和馬剌加船舶司每年也可以提供近二百萬兩銀子。\"
\"值得耗費這麽大力氣嗎?\"
\"值得!這是在造福子孫後代。\"
朱標看向朱允熥。
\"你說的這些,朕並不認可,但你覺得能行,就放手做去吧。
朕這些年身子越發不好了,你這些年的表現,天下有目共睹。
朕欲將效法父皇,禪位傳於你,使你得以大展鴻圖,朕亦得含飴弄孫,安享晚年,豈不快哉?”
朱允熥心中一驚,連忙跪地叩頭。
“這些年,兒臣的確立了些微功,可是都離不開父皇的傾心教誨,鼎立支持。遍覽史籍,再沒有比兒臣更受寵愛的太子了!”
朱標笑了笑,“怎麽沒有?朕不就是嗎?如果父皇還健在,看見你這麽有誌氣,該有多好啊!\"
朱允熥、藍靈兒牽著兒子的手,有說有笑地走了進來。
朱文坤看見朱標,遠遠地揮舞著小手,奶聲奶氣叫道:\"爺爺,爺爺!\"
朱標臉上蕩漾著慈祥的微笑,\"坤哥兒,快過來!\"
朱文坤邁著兩條小腿,歪歪斜斜向前跑著,一個不留神,撲倒在地,癟著小嘴,想哭而未哭。
一旁侍候的宮女、太監臉都白了,紛紛上前去扶。
朱允熥沉聲道:\"讓他自己起來。\"
朱文坤歪著小腦袋,左看看,右看看,見從頭到尾無人搭理,趴在地上玩了一會螞蟻,撅著屁股爬了起來,一陣風跑過來,爬到朱標腿上。
朱標看見孫子鼻尖上蹭破了,結了好大的痂,額頭正中好大一塊淤青,心疼說道:
“你看看,你看看!哥兒身上摔得青一塊紫一塊的,那些宮人是怎麽侍候的?傳過來見朕!”
朱允熥忙說道:\"父皇息怒,怨不得宮人。是寶慶小姑姑帶著他玩,前天蕩秋千時,不小心掉下來了,哭了幾嗓子就沒事了……\"
\"侍候的人都是死人嗎?\"
\"是兒臣不許人跟著的。\"
朱標狠狠剜了一眼,\"胡鬧,這麽小的孩子,沒個得力的人伺候怎麽成?寶慶也是個瘋丫頭,那麽大了,光知道玩,針線女工是一點也不會。\"
朱允熥反駁道:“吃一塹,才能長一智,他這一次摔痛了,下一次,自然長了記性,誰也護不了他一輩子。\"
朱標心疼地撫摸著孫子,歪過頭,低聲嘟囔道:\"一派胡言!\"
朱文坤瞪著眼珠子,一會看看朱標,一會看看朱允熥,抬頭看見烏黑油亮的葡萄,叫道:\"爹,我想吃!\"
朱標揉著他的小腦袋,\"想吃啊?爺爺叫人摘。\"
朱允熥目不轉睛看著兒子,\"爹怎麽跟你的?自己的事……\"
\"自己做!\"
\"對,自己的事自己做!\"
朱文坤一骨碌遛了下來,跑到葡萄架下,左看看,右看看,踮著腳,使勁夠,可就是差那麽一丁點。
朱允熥笑道:\"夠不著,就找塊石頭墊墊腳。\"
朱文坤跑到牆邊搬了塊小石頭,終於夠到了一串葡萄,高興得又蹦又跳。
他小心翼翼地摘下一顆,放進嘴裏,眯起了眼睛。
“好吃嗎?”朱允熥笑著問道。
“好吃!”朱文坤摘下一顆塞到朱標嘴裏,“爺爺吃!”
朱標咬了一口,甜到了心裏。
寶慶笑嘻嘻走了進來,看到朱文坤在額頭還烏青著,忍不住笑道:“熥哥兒,你看坤哥兒像不像隻小猴子?”
朱文坤跑過去抱住她的大腿,“小姑奶奶,我還要蕩秋千!”
寶慶公主捏了捏他的小臉,說道:“摔倒了可不興哭。”
\"不哭,不哭!\"
寶慶牽著他的手走了。
藍靈兒十分不放心,也尾隨而去。
朱允熥說道:\"爹,楊士奇來信了,說阿魯台想來南京朝覲。\"
鬥了幾十年,蒙古人終於肯服軟了。
\"阿魯台提出了什麽條件?\"
\"他要求開放貿易。\"
\"你準備答應。\"
\"是。\"
朱標深深地皺起眉頭,\"這……不行吧?自古夷夏不兩立,韃子逐水草而居,不稼不穡,不耕不織,除了會放羊牧馬,就隻會劫掠,他們的貪心是填不飽的,降而複叛,叛而複降,這樣的事,他們幹得還少嗎?\"
即使是一條錯誤的道路,走的人多了,也不會有人質疑,為了逃避思考,人們寧願幹任何不想幹的事。
朱允熥說道:
\"兒臣算了一筆賬。
整個漠南、漠北,包括察哈爾部、喀爾喀部、科爾泌部、土默扈特部、喀喇泌部、鄂爾多斯部,不過三百餘萬人口。
可沿邊衛所屯積了七十九萬大軍,每年耗費錢糧軍餉四百餘萬兩。花費了這麽多錢,卻未必防得住蒙古人。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蒙古太苦寒太貧瘠了,除了與中原貿易之外,隻剩下南下打劫一條路。
以漢唐之強盛,亦未能根除北患,如果走前朝的老路,終究是沒有前途的。\"
朱標問道:\"那依你之見,應當如何?”
朱允熥答道:“開放互市,將蒙古納入天朝的經濟版圖之中。比如澶淵之盟,後世多有詬病,兒臣卻覺得是很明智的選擇。\"
朱標臉色凝重,“阿魯台此人野心勃勃,絕不會輕易俯首稱臣。他此番前來,不過是權宜之計。”
朱允熥低頭沉思片刻,說道:“管他權宜不權宜,反正兒臣也需要緩一口氣。”
說著,從袖中取出一份奏疏,雙手呈上。
\"這是兒臣的平虜方略,請父皇過目。\"
朱標接了過來,徐徐展開,逐字逐句地看了一遍。
移民三百萬,將遼北建成糧倉,馬場。
一手胡蘿卜,一手大棒。
開放貿易可以,但得同意明朝修一條貫通蒙古的寬闊大道,連通廣寧、大寧、開平、忽蘭忽失溫、和林。\"
朱標:\"費這麽大勁,你圖什麽?\"
朱允熥:\"改變韃子逐水草而居的習性,隻他們定居下來,他們就成了沒爪子的鷹,沒牙的老虎。有了這條大道,韃子如果不老實,大軍立刻就能開進蒙古腹地,狠狠收拾他。\"
朱標問道:\"你這個設想如果想要實現,沒有五六千萬兩白銀,是不可能的。這麽大一筆數字,從哪裏出?\"
朱允熥胸有成竹地說道:\"主要靠皇明銀行和石見銀山,澎湖督餉司和馬剌加船舶司每年也可以提供近二百萬兩銀子。\"
\"值得耗費這麽大力氣嗎?\"
\"值得!這是在造福子孫後代。\"
朱標看向朱允熥。
\"你說的這些,朕並不認可,但你覺得能行,就放手做去吧。
朕這些年身子越發不好了,你這些年的表現,天下有目共睹。
朕欲將效法父皇,禪位傳於你,使你得以大展鴻圖,朕亦得含飴弄孫,安享晚年,豈不快哉?”
朱允熥心中一驚,連忙跪地叩頭。
“這些年,兒臣的確立了些微功,可是都離不開父皇的傾心教誨,鼎立支持。遍覽史籍,再沒有比兒臣更受寵愛的太子了!”
朱標笑了笑,“怎麽沒有?朕不就是嗎?如果父皇還健在,看見你這麽有誌氣,該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