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求賢若渴
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 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永樂三年八月十八日,是朱元璋駕崩一百天的日子。
那一天,朱標、朱允熥、朱楨、朱椿,以及在大本堂讀書的皇子皇孫都要到孝陵祭掃。
七月二十六日,朱椿指示禮部和宗人府,做好祭掃的一切準備工作。
這時候,南直隸核田歸畝的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
這一次,朱允熥采取的辦法是,各縣的田主先自行申報,然後等待核查,如果申報數與核查數相符合,給予獎勵;如果申報數與核查數嚴重背離,則予以重罰。
為了順利完成這次核查,朱允熥費盡了心力,第一件事是必須保證負責核查人員本身就是公正嚴明的,既不允許多核,也不允許少核。
永樂二年南北榜案,朝廷處分了一大批人。
主考劉三吾致仕。
副考張信,考官戴彝、王俊華、張謙、嚴叔載、董貫、黃章、周衡、蕭揖、陳?、尹昌隆、劉仕諤,被發配到邊遠貧瘠的小縣做縣令。
這些人都是才華橫溢的翰林,如今己曆練一年有餘了,正是對他們進行小考的時候了。
朱允熥命楊士奇派員到這十二個縣,對張信等十二人的政績進行實地考核,擢其優異者,擔當南直隸核田歸稅的重任。
經考核,張信、陳?、尹昌隆政績卓著,在民間的聲望也很好,定為甲等。
朱允熥命這三人進京述職。
張信是洪武二十七年的狀元,一向恃才傲物,目中無人,十分輕佻,經過一年多的曆練之後,較之從前穩重多了。
他是在陝西漢中略陽當縣令。略陽是崇山峻嶺間的一個小縣,人口不足一萬三千,略陽山高林密,盛產珍貴的藥材。大部分略陽人以采藥材為生,但山中常有虎狼出沒傷人。
張信多次組織當地獵戶進山捕殺虎狼,均無功而返。
他苦思冥想,設計製造了一種鐵籠。在鐵籠中放幾隻雞鴨,虎狼被誘進去之後,機關觸動,鐵籠自動合上。
用這種辦法,略陽山中的虎狼被捕殺一空,山民得以到山中采集藥材。
張信又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從江浙一帶招徠藥商,前往略陽開辦藥場。
短短一年時間,略陽麵貌一新,老百姓的收入大幅提高。
張信主打一個聰明,多難的局麵都能找到突破口。
陳?、尹昌隆少有才名,在南方讀書人中十分出挑。
在永樂二年的會試中,陳?高中狀元,尹昌隆高中榜眼。
按以往的慣例,陳?應授與翰林院修撰,尹昌隆應授翰林院編修,在養望兩三年之後,再轉入禮部、工部、戶部任實職。
陳?被分配到了陝西甘州嘉峪縣,那裏地處西北邊陲,一年到頭黃沙滿天,吃水極其困難。陳?到任後,帶著當地民眾打井,沒有經費,他就自掏腰包。
為了修建水渠將黃河水引到嘉峪縣,陳?四處化緣籌集資金。
陝西最富有的莫過於幾個藩王。陳?盯上了秦王、肅王、岷王。他跑到王府要錢,一見麵就是獅子大開口,十萬八萬地要。
王爺們打個哈哈,就避而不見。陳?不以為意,晚上睡在王府,白天咬著窩窩頭,在王府門前支個攤賣字。
秦王、肅王、岷王的臉被打得啪啪響,隻得捏著鼻子給錢,將陳?打發走。
陳?帶著死皮賴臉要來的十萬兩白銀,迴到嘉峪縣,帶著全縣男女老幼狠幹苦幹,用了一百五十天,修了一條長達一百六十裏的水渠,渠底全部用青石鋪就,用糯米粘漿,一百年都不會朽壞。
為了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水渠,陳?又帶領全縣老百姓在水渠兩岸種草種樹。
水渠的修成,使嘉峪縣的十餘萬畝土地得到了灌溉水源。
嘉峪縣的老百姓對陳?敬若神明,將水渠命名為\"狀元渠\",又在祁連山腳下修了一座\"狀元廟\"。
陳?還將縣衙後院改造成學堂,招收貧家子弟入學,而他則在公務之餘教授學生。
朝廷征召陳?迴京,嘉峪縣的三萬老百姓傾巢而出,擋在路上不讓陳?走。
陳?說:\"這是入京向陛下和太子述職,多則兩個月,少則一個半月,就迴來了。\"
嘉峪關的耆老說:\"嘉峪縣邊遠貧瘠,本就配不上狀元公,狀元公迴南京做大官也是人之常情,我們本就不該阻攔。\"
人群中哭聲一片。
陳?十分動情地說道:\"諸位父老放心,學生要在嘉峪縣做滿二十年縣令,就是陛下讓學生在南京做尚書,學生也是不會做的。\"
嘉峪縣的老百姓這才放行。
尹昌隆是在河南信陽當縣令。
信陽比略陽、嘉峪強多了。但信陽民風相當彪悍,各個鄉裏之間,各個宗族之間,經常因為爭奪田界和水源而發生械鬥,每年都要死傷數十人。
河南布政使和指揮使十分頭疼。
尹昌隆到任後,深入民間地頭,廣泛走訪,廣泛征求意見。
他將各個鄉裏、宗族拉到一張桌子上,苦口婆心地勸導,製定了鄉規民約,對械鬥的處罰十分嚴厲。
同時,他又丈量田土,明確界限,開挖溝渠,合理分配水源,基本上解決了各宗族、鄉裏之間的矛盾。
從前動輒打成一片的信陽,真的打成了一片。
信陽的老百姓對尹昌隆十分感激,稱其為\"神君\"。
在此次一年一度的小考中,張信、陳?、尹昌隆脫穎而出。
朱允熥對他們大加讚賞:“三位愛卿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材,今後還需盡心盡力為朝廷效力。”
張信、陳?、尹昌隆躬身謝恩:\"臣等德微才薄,殿下廖讚了。\"
朱允熥滿麵春風,\"三位愛卿不必過謙,父皇對你們十分賞識,一會還要親自接見你們。\"
三人十分振奮,十分期待。
不一會功夫,朱標便來了。
張信率先跪下叩頭,陳?、尹昌隆緊緊跟上。
朱標親自將他們扶起來,又命他們坐,說道:
\"你們的優異表現,朕都看到了,不愧是進士及第的俊傑,放在哪裏都是閃閃發光。如果我大明的官員都像卿等這般卓越,國家興盛隻在彈指間!\"
說罷,親自給他們斟了三杯茶。
\"來!以茶代酒,朕敬你們一杯!\"
張信、陳?、尹昌隆肅然起立,齊聲說道:\"陛下厚愛,愧不敢當,惟以死相報。\"
那一天,朱標、朱允熥、朱楨、朱椿,以及在大本堂讀書的皇子皇孫都要到孝陵祭掃。
七月二十六日,朱椿指示禮部和宗人府,做好祭掃的一切準備工作。
這時候,南直隸核田歸畝的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
這一次,朱允熥采取的辦法是,各縣的田主先自行申報,然後等待核查,如果申報數與核查數相符合,給予獎勵;如果申報數與核查數嚴重背離,則予以重罰。
為了順利完成這次核查,朱允熥費盡了心力,第一件事是必須保證負責核查人員本身就是公正嚴明的,既不允許多核,也不允許少核。
永樂二年南北榜案,朝廷處分了一大批人。
主考劉三吾致仕。
副考張信,考官戴彝、王俊華、張謙、嚴叔載、董貫、黃章、周衡、蕭揖、陳?、尹昌隆、劉仕諤,被發配到邊遠貧瘠的小縣做縣令。
這些人都是才華橫溢的翰林,如今己曆練一年有餘了,正是對他們進行小考的時候了。
朱允熥命楊士奇派員到這十二個縣,對張信等十二人的政績進行實地考核,擢其優異者,擔當南直隸核田歸稅的重任。
經考核,張信、陳?、尹昌隆政績卓著,在民間的聲望也很好,定為甲等。
朱允熥命這三人進京述職。
張信是洪武二十七年的狀元,一向恃才傲物,目中無人,十分輕佻,經過一年多的曆練之後,較之從前穩重多了。
他是在陝西漢中略陽當縣令。略陽是崇山峻嶺間的一個小縣,人口不足一萬三千,略陽山高林密,盛產珍貴的藥材。大部分略陽人以采藥材為生,但山中常有虎狼出沒傷人。
張信多次組織當地獵戶進山捕殺虎狼,均無功而返。
他苦思冥想,設計製造了一種鐵籠。在鐵籠中放幾隻雞鴨,虎狼被誘進去之後,機關觸動,鐵籠自動合上。
用這種辦法,略陽山中的虎狼被捕殺一空,山民得以到山中采集藥材。
張信又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從江浙一帶招徠藥商,前往略陽開辦藥場。
短短一年時間,略陽麵貌一新,老百姓的收入大幅提高。
張信主打一個聰明,多難的局麵都能找到突破口。
陳?、尹昌隆少有才名,在南方讀書人中十分出挑。
在永樂二年的會試中,陳?高中狀元,尹昌隆高中榜眼。
按以往的慣例,陳?應授與翰林院修撰,尹昌隆應授翰林院編修,在養望兩三年之後,再轉入禮部、工部、戶部任實職。
陳?被分配到了陝西甘州嘉峪縣,那裏地處西北邊陲,一年到頭黃沙滿天,吃水極其困難。陳?到任後,帶著當地民眾打井,沒有經費,他就自掏腰包。
為了修建水渠將黃河水引到嘉峪縣,陳?四處化緣籌集資金。
陝西最富有的莫過於幾個藩王。陳?盯上了秦王、肅王、岷王。他跑到王府要錢,一見麵就是獅子大開口,十萬八萬地要。
王爺們打個哈哈,就避而不見。陳?不以為意,晚上睡在王府,白天咬著窩窩頭,在王府門前支個攤賣字。
秦王、肅王、岷王的臉被打得啪啪響,隻得捏著鼻子給錢,將陳?打發走。
陳?帶著死皮賴臉要來的十萬兩白銀,迴到嘉峪縣,帶著全縣男女老幼狠幹苦幹,用了一百五十天,修了一條長達一百六十裏的水渠,渠底全部用青石鋪就,用糯米粘漿,一百年都不會朽壞。
為了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水渠,陳?又帶領全縣老百姓在水渠兩岸種草種樹。
水渠的修成,使嘉峪縣的十餘萬畝土地得到了灌溉水源。
嘉峪縣的老百姓對陳?敬若神明,將水渠命名為\"狀元渠\",又在祁連山腳下修了一座\"狀元廟\"。
陳?還將縣衙後院改造成學堂,招收貧家子弟入學,而他則在公務之餘教授學生。
朝廷征召陳?迴京,嘉峪縣的三萬老百姓傾巢而出,擋在路上不讓陳?走。
陳?說:\"這是入京向陛下和太子述職,多則兩個月,少則一個半月,就迴來了。\"
嘉峪關的耆老說:\"嘉峪縣邊遠貧瘠,本就配不上狀元公,狀元公迴南京做大官也是人之常情,我們本就不該阻攔。\"
人群中哭聲一片。
陳?十分動情地說道:\"諸位父老放心,學生要在嘉峪縣做滿二十年縣令,就是陛下讓學生在南京做尚書,學生也是不會做的。\"
嘉峪縣的老百姓這才放行。
尹昌隆是在河南信陽當縣令。
信陽比略陽、嘉峪強多了。但信陽民風相當彪悍,各個鄉裏之間,各個宗族之間,經常因為爭奪田界和水源而發生械鬥,每年都要死傷數十人。
河南布政使和指揮使十分頭疼。
尹昌隆到任後,深入民間地頭,廣泛走訪,廣泛征求意見。
他將各個鄉裏、宗族拉到一張桌子上,苦口婆心地勸導,製定了鄉規民約,對械鬥的處罰十分嚴厲。
同時,他又丈量田土,明確界限,開挖溝渠,合理分配水源,基本上解決了各宗族、鄉裏之間的矛盾。
從前動輒打成一片的信陽,真的打成了一片。
信陽的老百姓對尹昌隆十分感激,稱其為\"神君\"。
在此次一年一度的小考中,張信、陳?、尹昌隆脫穎而出。
朱允熥對他們大加讚賞:“三位愛卿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材,今後還需盡心盡力為朝廷效力。”
張信、陳?、尹昌隆躬身謝恩:\"臣等德微才薄,殿下廖讚了。\"
朱允熥滿麵春風,\"三位愛卿不必過謙,父皇對你們十分賞識,一會還要親自接見你們。\"
三人十分振奮,十分期待。
不一會功夫,朱標便來了。
張信率先跪下叩頭,陳?、尹昌隆緊緊跟上。
朱標親自將他們扶起來,又命他們坐,說道:
\"你們的優異表現,朕都看到了,不愧是進士及第的俊傑,放在哪裏都是閃閃發光。如果我大明的官員都像卿等這般卓越,國家興盛隻在彈指間!\"
說罷,親自給他們斟了三杯茶。
\"來!以茶代酒,朕敬你們一杯!\"
張信、陳?、尹昌隆肅然起立,齊聲說道:\"陛下厚愛,愧不敢當,惟以死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