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三年八月,又到了快要收秋糧的時候。


    戶部的官員向各省發出了征收錢糧的額度。


    南直隸多少,浙江多少,湖廣多少,北直隸多少,山東多少……


    每到了這個時候,就是扯皮拉筋的時候。


    戶部大堂裏,百餘名官吏幹得昏天黑地,劈劈啪啪的算盤聲不絕於耳。


    夏元吉捶了捶坐僵了的腰,滿腹怨言:


    \"遍查曆朝曆代,都沒有比我更窩囊的戶部尚書。銀子見不著,糧食見不著,天下田畝數有多少不知道,人口數有多少不知道,整個一個肓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淵!\"


    傅友文冷笑道:\"可不是麽?皇太子大張旗鼓核查田畝數,查出南直隸隱藏田畝數十九萬畝,誰信?依我看,光鬆江府都不止這個數。\"


    戶部主事周長亮:\"兩位大人就不要抱怨了,還是先想想邊鎮的軍費開支從哪裏摳出來吧。武定侯郭英來催了三次了,說再不想辦法籌糧籌款,大同鎮和宣府鎮就沒鹽吃了,該整修的工事也沒法整修了。\"


    夏元吉憤然道:\"真新鮮,大同鎮和宣府鎮那麽多軍屯田,連自己也養活不了嗎?哪來的臉伸手向戶部要?\"


    周長亮說道:\"郭英說山西前年和去年大旱,糧食減產……\"


    夏元吉打斷他道:\"把罪過都推到老天爺頭上,這個法子好。他怎麽不提那些指揮、千戶、百戶把軍屯田都占?\"


    周長亮低聲道:\"夏尚書慎言,小心隔牆有耳。\"


    夏元吉滿不在乎,\"我哪裏說錯了?大不了把我擼了,我正不想幹呢。\"


    傅友文、周長亮相視一笑。


    夏元吉的抱怨一點也不過分。


    朱元璋用了近三十年時間,都未能建立完整的財稅體係。


    首先占天下田畝數1\/5的軍屯田,戶部就管不著,那是大大小小的軍頭的勢力範圍。


    剩下的官田、民田所收的稅賦,也是由地方征收之後,按一定比例,在朝廷和地方之間分配。地方費勁巴拉收的稅,自然先緊著地方用。


    無論古今中外,稅收無非三種,財產稅、勞動稅、消費稅。


    在古代,財產稅主要是田稅,勞動稅主要是人頭稅,消費稅主要是鹽稅。


    王朝建立之初,人多地少,根基未穩,皇權不能下縣,鄉紳勢力盤根錯節,文盲遍地,識字的都沒幾個,要掌握全國土地的實情,實在是太難了。


    以朱元璋之強勢霸道,直到洪武十四年才逐漸推動核田。


    為了核田,他把軍隊開到地方上,用刺刀逼著戶部和工部的官員:敢給老子整花活,送你全家上西天。


    朱元璋不屈不撓搞了整整十二年,才於洪武二十六年查出了天下田畝數:八百五十萬餘頃。


    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製不強的時候,土地稅是很難收上來。


    原因很簡單,收稅的和交稅的是一個陣營的,大家相互打掩護。


    土地稅收不上來,國庫支用,軍費開支,官員俸祿,河道疏竣,主要靠人頭稅來支撐,負擔全壓在平頭百姓頭上。


    當時的普通老百姓,主要承擔的是丁役和雜派,出工出力,不賺分文,還得自備口糧。


    而地主官紳想方設法偷逃賦稅,甚至不交稅,長此以往,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碰上災荒之年,平民為了活命,要麽將本就少得可憐的地賣了,要麽抵押土地向地主借高利貸。


    最終結局都是土地越來越向地主官紳集中,朝廷的稅基會變得更小。於是出現財政危機。


    朝廷為了運轉下去,隻能專找軟柿子捏——繼續向貧民加稅。


    貧民不堪重負,鋌而走險造反,大量人囗死亡,土地兼並被打破。


    於是天下一亂一治,曆史又迴到它的起點。


    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小到尋常老百姓,大到朝廷,都是如此。


    文華殿中,朱標、朱允熥、朱楨、朱椿也在議論今年的稅收。


    朱椿說道:\"這兩年盤子鋪得太大,到處都是要錢的,疏竣運河要錢,營建新都要錢。從前這些大型工程都是征發徭役,允熥非要改成按工事付錢,這麽大一筆錢,從哪裏出?


    田稅還沒增加,就急著將人頭稅廢除了。小老百姓的確是高興了,但朝廷的用度沒得著落了。夏元吉天天追著我問,我都怕了他了。\"


    朱允熥訕笑道:\"營建新都少則十年,多則十五年,再加上疏竣運河,少則三年,多則五年,這麽重的徭役,全壓在老百姓頭上,萬一引發民變那就不得了了。


    因此侄兒提出【攤丁入畝】,隻有這樣才解均平稅賦,天下才能長治久安。\"


    朱楨道:\"【攤丁入畝】先不說對不對,首先,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沒有一次成功的,不成功也就罷了,還引得民怨沸騰。\"


    朱標沉默片刻,開口道:“攤丁入畝確是良策,但實行起來確實困難重重,首先核實天下田畝數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父皇用了十二年時間,才查出天下田畝數為八百五十萬頃。沒幾年時間,報上來的數又減少了三成,隻有六百萬頃了。


    夏元吉那邊我會去安撫,至於具體的推行【攤丁入畝】的辦法,還需從長計議。”


    朱椿附和道:“皇兄所言極是,此事關乎國計民生,切不可操之過急,需步步為營,穩穩妥妥來。”


    朱允熥心中明白,改革之路崎嶇難行,但為了大明的未來,他必須堅定地走下去。


    觸動到益遠比觸動靈魂難得多,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找到一個萬全之策,既能順利推行攤丁入畝,又能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轍。


    凡中興之主,必然會在某個節骨眼上——核田歸稅,攤丁入畝。


    改成了的,王朝中興。


    不改的,或者沒改成的,全民吃席。


    商鞅搞成了,所以統一六國。


    王安石沒搞成,所以北宋滅亡。


    張居正搞了一半,所以繼命六十年。


    雍正也改了一半,所以才有了康雍乾盛世的景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並收藏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