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彌留時刻
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 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終於亮了,太醫們又來給朱元璋號脈。
太醫坐在床邊,搭住朱元璋左腕,大拇指輕輕按著寸關。
足足半刻鍾功夫,太醫都泥塑木雕般動也不動一下。
朱標和朱允熥緊張地盯著太醫的臉,想從他的臉上看出吉兇禍福,卻什麽也看不出。
太醫號完左手的脈又號右手的脈,然後還看了看舌苔。
朱允熥終於忍不住了,\"皇祖病情究竟有沒有好轉?\"
太醫猶猶豫豫答道:\"是有些好轉。\"
朱允熥繼續追問道:\"皇祖什麽時候可以醒過來?\"
太醫張口結舌:\"這…這…太上皇洪福齊天,一定能夠醒過來的…\"
等了一宿,等來的還是這種不痛不癢的敷衍之詞,朱標心裏還抱有強烈的希望,現在卻倏地熄滅了。
因為徹夜未眠本就蒼白的臉更白了。
他揮揮手,太醫們悄無聲息地退了下去。
\"父皇不要太憂愁,爺爺一定能夠醒來的。\"
話一出口,連朱允熥自己也覺得,這樣心安慰太蒼白。
所有的人都束手無策,所有的人都在無可奈何地等著那個最壞的結果來臨。
朱標漠然地點點頭,慢慢地走到窗邊,看著窗外的景色,心中無比沉重。他知道,父親的病情不容樂觀,而自己卻無能為力。
“父皇....”朱允熥輕聲喚道。
朱標轉過頭,看著自己的兒子,擠出一絲苦澀的微笑:“我沒事,你不用擔心。”
朱允熥猶豫了一下,說道:“父皇,我們不能就這樣坐以待斃。兒臣想,我們應該去尋找更多的名醫,或者嚐試一些其他的治療方法。”
朱標沉默片刻,歎了口氣:“太醫院裏匯聚的是天下名醫,連太醫院都治不好,還有誰治得好?”
朱允熥想想也是這個理,名醫能治病,卻不能繼命,七十歲是古稀之年,能活到這個歲數己經算得上是壽終正寢了。
朱楨、朱椿興衝衝來了,看見朱標和朱允熥的表情,連問也不用問,就知道形勢不為不妙。
兄弟們坐在朱元璋身邊,情不自禁地哀聲歎氣。
郭惠妃帶著十幾個嬪妃來了,見朱元璋的病情沒有絲毫好轉,一個個麵無血色。
永壽宮裏麵氣氛壓抑到了極點,永壽宮外,功勳顯貴、皇親國戚、文武大臣幾乎全來了。
廊下,亭子下,閣子中站滿了人。
閏五月的南京,天氣己經相當悶熱,永壽宮門外被擠得水泄不通。
為了防備不測,朱椿己經悄悄命工部製了幾百塊冰。
朱標負手走出永壽宮,站在玉階之上。
黑壓壓的人群一陣騷動,有大臣問道:\"陛下,太上皇龍體如何?\"
朱標諳氣輕鬆答道:\"太醫院正在用心診治,父皇病情己有所好轉。天氣炎熱,眾卿請迴吧。藍玉、徐輝祖、李景隆、騫義、夏元吉、茹瑺、楊士奇、劉璟、白信蹈留下來。\"
大臣們算是看出來了,太上皇這是很不好了,陛下將勳貴和重臣留下來,這是在防備太上皇駕崩。
年初慧星墜於東南,果然主大災;現在到閏五月,太上皇果然一病不起。
大臣們一邊往外走,一邊低聲議論著。
永壽宮內,朱標看向留下的眾人,沉聲道:“父皇病重,人心惶惶,諸位都是我大明的頂梁柱,萬不可在此刻亂了心神。
當務之急,一是要加強宮廷守備,以防有人趁虛而入;
二是要確保京城穩定,民心不可亂。
此外,派人速速前往各地尋找名醫,不惜一切代價救治父皇。”
眾人紛紛領命,表示定當竭盡全力。
藍玉說道:\"陛下,讓臣看一看上位吧。\"
朱標微微點了點頭。
藍玉走進朱元璋寢殿,朱允熥也跟著走了進去。
朱元璋從前睡著了都是鼾聲如雷,這一次卻是雙目緊閉,躺在床上悄無聲息。
藍玉一見,便知大事去矣,悲聲叫道:
\"上位,殘元餘孽未平,你怎麽就躺下了呢?\"
說罷,兩行熱淚滾落下來。
朱允熥扯了扯藍玉袖子,藍玉渾然無覺,大馬金刀坐在床邊凳子上,任淚水決堤般奔湧。
常遇春、徐達、李文忠、鄧愈、傅友德、馮勝、湯和、沐英,這些猛將全死了,等到朱元璋也死了,一個英雄倍出的時代也就落幕了。
藍玉對朱元璋,既敬且畏,既感激又怨恨,可是當朱元璋真的要駕崩的時候,他的心裏有痛徹心扉的悲傷。
寢殿外麵,朱標己經在和眾臣商議朱元璋的身後事了。
白信蹈問道:\"請問陛下,萬一太上皇殯天,是召諸王進京,還是隻許在封國哭臨?\"
朱標略加思索,說道:\"到時候肯定是召諸王進京。\"
騫義力言不可,說道:\"陛下還是太仁厚了一些,今後還是少讓諸王會聚一處的好。\"
朱標道:\"父死子奔喪,這是人之常情,焉有不許諸弟見父皇最後一麵的道理?\"
朝中文臣天然對藩王懷有敵意,總是傾向於削奪、打壓藩王。
楊士奇說道:\"陛下,天家畢竟比不得尋常百姓家。諸王來京,所帶扈從少則數百人,多則千餘人,千裏來京,擾動地方不說,二十幾個藩王到了京裏,也難以約束,常常會生出許多事端。
因此臣主張,諸王還是不要來京的好,免得節外橫生枝,反為不好。\"
茹瑺、劉璟也跟著附和,隻有徐輝祖、李景隆沉默不語。
弟弟和侄子們有多麽驕橫不法,朱標自然是知道的,但他實在不想因此落個刻薄寡恩的名聲。
他說道:\"朕意己決,這件事不必再議了。\"
又議了幾件事,朱標流下淚來,哽咽著說道:\"卿等再見父皇一麵吧。\"
徐輝祖率先走進了寢殿,李景隆緊隨其後,緊接著騫義、夏元吉等文臣也跟著走了進去。
朱楨、朱椿攙著朱標最後一個走進去。
朱元璋的臉上己毫無血色,嘴唇也漸漸發青。
朱標跪在床邊,伸手去摸朱元璋鼻息,氣若遊絲,己經隻有出氣沒有進氣了。
他哀聲叫道:\"父皇!父皇!你睜開眼吧,再看兒臣一眼吧!\"
然後放聲慟哭。
朱允熥苦勸不住,亦是悲從中來,跪在地上大哭不止。
朱元璋的嬪妃們聽見朱標父子哭,也哭作一片。
這時候,朱椿突然大叫道:\"大哥,允熥,你們看!\"
眾人驚訝地發現,從朱元璋緊閉的眼皮下,滲出兩顆巨大的淚珠,緊接著,淚水汩汩地往外流。
朱允熥大叫:
\"皇爺爺醒了!\"
\"快傳太醫!\"
太醫坐在床邊,搭住朱元璋左腕,大拇指輕輕按著寸關。
足足半刻鍾功夫,太醫都泥塑木雕般動也不動一下。
朱標和朱允熥緊張地盯著太醫的臉,想從他的臉上看出吉兇禍福,卻什麽也看不出。
太醫號完左手的脈又號右手的脈,然後還看了看舌苔。
朱允熥終於忍不住了,\"皇祖病情究竟有沒有好轉?\"
太醫猶猶豫豫答道:\"是有些好轉。\"
朱允熥繼續追問道:\"皇祖什麽時候可以醒過來?\"
太醫張口結舌:\"這…這…太上皇洪福齊天,一定能夠醒過來的…\"
等了一宿,等來的還是這種不痛不癢的敷衍之詞,朱標心裏還抱有強烈的希望,現在卻倏地熄滅了。
因為徹夜未眠本就蒼白的臉更白了。
他揮揮手,太醫們悄無聲息地退了下去。
\"父皇不要太憂愁,爺爺一定能夠醒來的。\"
話一出口,連朱允熥自己也覺得,這樣心安慰太蒼白。
所有的人都束手無策,所有的人都在無可奈何地等著那個最壞的結果來臨。
朱標漠然地點點頭,慢慢地走到窗邊,看著窗外的景色,心中無比沉重。他知道,父親的病情不容樂觀,而自己卻無能為力。
“父皇....”朱允熥輕聲喚道。
朱標轉過頭,看著自己的兒子,擠出一絲苦澀的微笑:“我沒事,你不用擔心。”
朱允熥猶豫了一下,說道:“父皇,我們不能就這樣坐以待斃。兒臣想,我們應該去尋找更多的名醫,或者嚐試一些其他的治療方法。”
朱標沉默片刻,歎了口氣:“太醫院裏匯聚的是天下名醫,連太醫院都治不好,還有誰治得好?”
朱允熥想想也是這個理,名醫能治病,卻不能繼命,七十歲是古稀之年,能活到這個歲數己經算得上是壽終正寢了。
朱楨、朱椿興衝衝來了,看見朱標和朱允熥的表情,連問也不用問,就知道形勢不為不妙。
兄弟們坐在朱元璋身邊,情不自禁地哀聲歎氣。
郭惠妃帶著十幾個嬪妃來了,見朱元璋的病情沒有絲毫好轉,一個個麵無血色。
永壽宮裏麵氣氛壓抑到了極點,永壽宮外,功勳顯貴、皇親國戚、文武大臣幾乎全來了。
廊下,亭子下,閣子中站滿了人。
閏五月的南京,天氣己經相當悶熱,永壽宮門外被擠得水泄不通。
為了防備不測,朱椿己經悄悄命工部製了幾百塊冰。
朱標負手走出永壽宮,站在玉階之上。
黑壓壓的人群一陣騷動,有大臣問道:\"陛下,太上皇龍體如何?\"
朱標諳氣輕鬆答道:\"太醫院正在用心診治,父皇病情己有所好轉。天氣炎熱,眾卿請迴吧。藍玉、徐輝祖、李景隆、騫義、夏元吉、茹瑺、楊士奇、劉璟、白信蹈留下來。\"
大臣們算是看出來了,太上皇這是很不好了,陛下將勳貴和重臣留下來,這是在防備太上皇駕崩。
年初慧星墜於東南,果然主大災;現在到閏五月,太上皇果然一病不起。
大臣們一邊往外走,一邊低聲議論著。
永壽宮內,朱標看向留下的眾人,沉聲道:“父皇病重,人心惶惶,諸位都是我大明的頂梁柱,萬不可在此刻亂了心神。
當務之急,一是要加強宮廷守備,以防有人趁虛而入;
二是要確保京城穩定,民心不可亂。
此外,派人速速前往各地尋找名醫,不惜一切代價救治父皇。”
眾人紛紛領命,表示定當竭盡全力。
藍玉說道:\"陛下,讓臣看一看上位吧。\"
朱標微微點了點頭。
藍玉走進朱元璋寢殿,朱允熥也跟著走了進去。
朱元璋從前睡著了都是鼾聲如雷,這一次卻是雙目緊閉,躺在床上悄無聲息。
藍玉一見,便知大事去矣,悲聲叫道:
\"上位,殘元餘孽未平,你怎麽就躺下了呢?\"
說罷,兩行熱淚滾落下來。
朱允熥扯了扯藍玉袖子,藍玉渾然無覺,大馬金刀坐在床邊凳子上,任淚水決堤般奔湧。
常遇春、徐達、李文忠、鄧愈、傅友德、馮勝、湯和、沐英,這些猛將全死了,等到朱元璋也死了,一個英雄倍出的時代也就落幕了。
藍玉對朱元璋,既敬且畏,既感激又怨恨,可是當朱元璋真的要駕崩的時候,他的心裏有痛徹心扉的悲傷。
寢殿外麵,朱標己經在和眾臣商議朱元璋的身後事了。
白信蹈問道:\"請問陛下,萬一太上皇殯天,是召諸王進京,還是隻許在封國哭臨?\"
朱標略加思索,說道:\"到時候肯定是召諸王進京。\"
騫義力言不可,說道:\"陛下還是太仁厚了一些,今後還是少讓諸王會聚一處的好。\"
朱標道:\"父死子奔喪,這是人之常情,焉有不許諸弟見父皇最後一麵的道理?\"
朝中文臣天然對藩王懷有敵意,總是傾向於削奪、打壓藩王。
楊士奇說道:\"陛下,天家畢竟比不得尋常百姓家。諸王來京,所帶扈從少則數百人,多則千餘人,千裏來京,擾動地方不說,二十幾個藩王到了京裏,也難以約束,常常會生出許多事端。
因此臣主張,諸王還是不要來京的好,免得節外橫生枝,反為不好。\"
茹瑺、劉璟也跟著附和,隻有徐輝祖、李景隆沉默不語。
弟弟和侄子們有多麽驕橫不法,朱標自然是知道的,但他實在不想因此落個刻薄寡恩的名聲。
他說道:\"朕意己決,這件事不必再議了。\"
又議了幾件事,朱標流下淚來,哽咽著說道:\"卿等再見父皇一麵吧。\"
徐輝祖率先走進了寢殿,李景隆緊隨其後,緊接著騫義、夏元吉等文臣也跟著走了進去。
朱楨、朱椿攙著朱標最後一個走進去。
朱元璋的臉上己毫無血色,嘴唇也漸漸發青。
朱標跪在床邊,伸手去摸朱元璋鼻息,氣若遊絲,己經隻有出氣沒有進氣了。
他哀聲叫道:\"父皇!父皇!你睜開眼吧,再看兒臣一眼吧!\"
然後放聲慟哭。
朱允熥苦勸不住,亦是悲從中來,跪在地上大哭不止。
朱元璋的嬪妃們聽見朱標父子哭,也哭作一片。
這時候,朱椿突然大叫道:\"大哥,允熥,你們看!\"
眾人驚訝地發現,從朱元璋緊閉的眼皮下,滲出兩顆巨大的淚珠,緊接著,淚水汩汩地往外流。
朱允熥大叫:
\"皇爺爺醒了!\"
\"快傳太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