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科舉給無數人提供了一個上升的通道。雖然通過科考改變命運,飛上枝頭變鳳凰的人隻是極少數幸運兒,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吸引著無數人在這條狹窄漫長道路上艱難跋涉。


    朱元璋驚歎於允熥玄乎其玄的預見力,將他叫到永壽殿中,說道:


    \"爺爺悔沒有聽你的,要是在沒開考前就分南北榜多好,就不會惹這麽多麻煩了。\"


    \"麻煩恐怕還在後頭呢。\"


    朱元璋吃了一驚,\"咱都答應補錄了,還能有什麽麻煩?\"


    朱允熥苦澀一笑,\"爺爺等著瞧吧,這事恐怕沒完了。\"


    朱元璋很快見識到了允熥的厲害,永樂二年五月二十四日,複審的結果出來了:


    本次科考沒有任何舞弊嫌疑,所錄五十一名進士人人有真才實學。


    至於為什麽本次科考北方無一人上榜,複審團也給出了答案,張信的原話:


    文理不通,語多犯禁忌。


    並且呈上了十幾份北方舉子的試卷。


    朱標看到這份複審報告,十分生氣,把張信等十二人叫到文華殿,說道: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朕也知道北方舉子學問不及南方舉子,可是一個也考不中也太離譜了。補錄二三十個又何妨?為什麽寫這一份複審結論,你們知道朕有多難做嗎?\"


    張信道:\"臣等也是據實奏報,不敢有半句欺逛之言,這一科的北方舉子的確很不堪,如果勉強補錄,恐有損太上皇和陛下聖明。\"


    朱標己十分不耐煩,\"這些話不必說了,你們趕緊出一份補錄名單,這事就算完結了。\"


    張信道:\"陛下聖明,臣學識淺薄,實在列不出這份名單。\"


    朱標臉上青筋暴跳:\"你!\"


    朱標還在準備將這件事化解掉,但這份複核報告竟然流傳出去了。


    北方落第舉人更加憤怒了,聲稱張信是受了劉三吾、白信蹈指使。


    南京城裏己經傳得沸沸揚揚,但在朱標的刻意隱瞞下,朱元璋卻是最後知道的。


    他像一頭暴怒的獅子,將十幾份試卷扯成了兩半,再去扯時,被朱標一把奪了過去。


    朱允熥看見朱元璋眼裏冒著兇殘的光。


    壞了,這是要殺人了!


    \"朱標,你去問問張信,他到底是瞎了還是聾了?咱當麵跟他交代的事,他就這樣糊弄咱嗎?\"


    朱標對張信出具這樣一份複核報告,也是相當惱火,朝廷取士,要兼顧各個地區,北方數個省,一個進士也不中,這算怎麽迴事?


    父皇為了息事寧人,誰也不追究,不過是再補錄二三十個進士而已,礙著你什麽了?你非得橫插一杠子,究竟是什麽居心?是唯恐天下不亂嗎?


    朱標雖然這樣想,但不能這樣說,否則,張信立即就能變成肉餅了。


    朱元璋仍然茌咆哮:


    ″咱看他不是蠢,純粹就是壞!他這是欺負咱讀書少,還是欺負咱老了拿不動刀了!\"


    \"他以為他考個狀元就可以飄上天了,他別忘了,他那個狀元也是咱賞的!咱說他是狀元,他就是狀元。咱說他是死人,他就是死人!\"


    朱元璋越說越義憤,大叫道:\"去,叫蔣瓛!好好查一查,看看是誰在後麵搗鬼!\"


    好好一場科考,竟然鬧得如此不可收拾!


    朱標悄悄使了個眼色,朱允熥忙站起身來,拍著朱元璋的背,\"爺爺消消氣,爺爺消消氣,犯不著動這麽大肝火。不是還有我爹嗎?爺爺就不要為這點小事操心了!\"


    朱元璋恨恨地捶了捶桌子,罵道:\"狗娘養的,照咱從前的脾氣。早拖出去剁了喂狗!\"


    朱標道:\"允熥說的對,這事交給兒臣處理好了,爹就不用操心了。\"


    朱允熥也在琢磨,這夥人為什麽這麽頭鐵,是真覺得自己長了一副銅頭鐵臂,有刀槍不入的神功嗎?


    曆史上,朱元璋將南北榜案的考官和複審官打成了胡惟庸一黨,殺了禮部尚白信蹈和新老兩個狀元陳?、張信,劉三吾其他十幾個考官、複審官全部被流放到雲、貴、川,隻有新科進士第二名尹繼昌、第三名劉仕諤比較識相,列出了一份三十北方舉人優異者名單,才幸免於難。


    朱允熥也搞不懂,這夥人為什麽偏偏在這件事上較勁。


    他向朱標主動請纓,去會會這位洪武二十七年的狀元——翰林院侍講——張信。


    張信,浙江寧波人,傳說中連中三元的浙中奇才。


    張信年方三十,身材修長,溫文爾雅。


    文華殿中,朱允熥說道:\"父皇不得閑,著孤處置科舉案,孤問你幾句話,你據實作答。\"


    張信:\"殿下請講。\"


    朱允熥:\"有傳言說,你出的那份複核報告是受了劉三吾、白信蹈的指使,你有什麽要說的嗎?\"


    張信:\"殿下都已經說了是傳言,可見不值一駁。\"


    朱允熥:\"北方舉人的試卷真有你說的那麽不堪嗎?\"


    張信:\"臣看的每一封試卷都是糊了名的,並不知道哪一篇是南方人寫的,哪一篇是北方人寫的。\"


    \"臣有個怪癖,每看文章之前都得閉著眼睛,用鼻子聞一聞,若是能聞得到香味的,才拿眼睛去看。\"


    \"臣那幾日聞了上百篇試卷,那些臭不可聞的都放在一邊,若不是陛下交代的差事,臣絕不會展開看的。捏著鼻子看了之後,果然文理不通,語句粗俗,實在不堪入目。\"


    \"拆開糊名之後,果然十有七八都是北方舉人寫的。不是臣口出狂言,臣做童生時,也寫不出這樣的文章。\"


    \"要臣昧著良心說這些文章好,臣寧願拿根繩子把自己勒死。殿下恕罪,鳳凰就是鳳凰,山雞就是山雞,指山雞為鳳凰,臣實在做不到。\"


    見過狂的,沒見過這麽狂的。


    不過張信有狂的資本,每每他有文章出來,便迅速傳遍閩浙贛各省,他隨手寫的詩詞風靡歌坊,人人傳唱,作的畫也是一絕。


    臥槽,算是見證生物多樣性了,看文章先用鼻子聞,你這裝神弄鬼還真有一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並收藏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