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如疾風般傳到南京,大臣們聚集在朝堂之上,麵色凝重。


    騫義氣得胡須顫抖,\"此獠竟敢背信棄義,不處死不足以平民憤!\"


    他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引起一片附和之聲。


    劉璟拱手道:“陛下,陳祖義作惡多端,屢次劫掠沿海,欠下了無數命債。請陛下殺之!”


    眾臣紛紛附和。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群情激憤,仿佛要將整個朝堂都掀翻。


    朱標對陳祖義的欺罔之舉也是異常惱怒。


    朱允熥雙眉緊蹙,憂心忡忡說道:\"此事或許不像表麵那般簡單,恐有內情。懇請父皇下旨調查,再作定論。”


    此言一出,大臣們臉上無不寫滿了驚愕。


    中書舍人劉三吾年近八十了,直言不諱地說道:“太子此舉實在不妥!陳祖義乃是惡貫滿盈,怎能輕饒?”


    禮部尚書白信蹈義正辭嚴說道:“太子莫要被海賊的花言巧語所蒙蔽!此等惡賊,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眾大臣紛紛點頭附和。


    這兩位,明年春闈大試,將會卷入南北榜案,那又將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博弈。


    連遭兩個德高望重老臣的當廷指責,朱允熥臉倏地紅了紅,堅持說道:


    “孤並未說過輕饒,隻是說要查清,這有什麽不妥的。陳祖義雖為海賊,但在剿滅史大威、島津義雄之役中,也是立有大功的……”


    然而,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更多的反對聲淹沒。


    朱允熥抬起頭,眼神堅定地看著朱標,說道:“兒臣認為,還是應該先查清楚,才能下結論。\"


    眼見兒子的處境如此尬尷,朱標揮揮手,說道:\"先退朝吧,此事明日再議。\"


    大臣們搖頭歎息著走了。


    迴到了乾清宮,朱標問道:\"你不知道眾怒難犯的道理嗎?\"


    \"兒臣知道。\"


    \"既然知道,為什麽還那麽固執?你是大明的太子儲君,為一個海賊開脫,實在有損你的聲譽和威望。\"


    朱允熥道:\"父皇不覺得今日朝堂上的情勢有一點詭異嗎?就算陳祖義真的該殺,查清楚再殺又有何妨?但朝臣們恨不能立即將陳祖義殺掉了事。\"


    \"他們這是在借著陳祖義的由頭,發泄對解除海禁的不滿。為大局考慮,陳祖義殺不得,殺了之後,又會有新的海盜頭子冒出來,南洋就又有得亂了;南洋一亂,海患就不得平;海患不平,則遷都無望;遷都無望,則蒙古難清!\"


    朱標也有這種感覺,可是陳祖義降而複叛就是鐵一樣的事實,這種時候再不殺了他,怎麽向文武大臣們交代?


    朱允熥繼續說道:


    \"父皇不妨想想,陳祖義好不容易獲得了遠洋貿易的機會,卻前腳迴到大琉球島,後腳就叛逃,這合情理嗎?\"


    \"李三在供狀中說,陳祖義叛逃是為了拐走朝廷的糧食物資。兒臣仔細算過了,那批糧食物資充其量值三十五萬兩白銀。這筆銀子對別人來說,可能的確不少。\"


    \"但陳祖義是見過大世麵的人,會為了這幾個銀子,而放棄已經到手的遠洋貿易機會嗎?那可是父皇親口答應他的啊!\"


    \"他得有多蠢,才會做出那種撿芝麻丟西瓜的事啊!可是陳祖義會是個蠢人嗎?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因此,兒臣認定,這次事件絕對是個意外。為了顧全解除海禁的大局,兒臣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保下陳祖義!\"


    朱允熥說得合情合理,由不得朱標不信。


    他說道:\"此案並不複雜,那就派楊士奇到琉北徹查吧。\"


    朱允熥長舒一口氣。


    楊士奇來到琉北後,立即展開了調查工作。


    他逐一對三十多人進行了訊問,認真聽取他們的口供,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這些人的錄口供的時候,有的緊張,有的激動,有的含糊其辭,有的一本正經,有的東扯西拉。


    但楊士奇都能耐心引導,讓他們把知道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說出來。


    陳祖義本以為這一次必死無疑了,突然之間又生起了活下去的希望,也拚命地為自己辯白。


    楊士奇將這些所有的口供精心整理,反複推敲,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


    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隻辦成鐵案,才能給朝野內外一個交代。


    經過長達三十多日的努力,楊士奇終於成功捋清了當時的事件經過。


    陳祖義坐在陰暗的牢房中,麵色蒼白,迴憶起自己曾經的心路曆程。


    朱標仔細地閱覽著陳祖義的認罪狀。


    他的眉頭緊蹙,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陳祖義的剖白竟然和允熥的分析如出一轍:


    他並沒有想過降而複叛,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暫時向部下作出的妥協,誰知李三的告密打亂了他所有的計劃,這使他百口莫辯。


    而李三和在場三十多人的證詞也證實了陳祖義所言不虛。


    朱標將重重將案卷合上,心中湧起一股如釋重負的感覺。


    他靠在椅背上,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欣慰,暗自慶幸自己有一個有擔當的兒子,在關鍵時刻能夠頂住重重壓力。


    朱標決定再次上朝,他要當著群臣的麵將此案作一個了結。


    朝堂上,朱標威嚴地坐著,下方的大臣們竊竊私語,都在猜測皇上此次召集眾人的目的。


    “諸位愛卿,關於陳祖義一案,朕已命楊士奇徹底查清。”


    朱標的聲音響起,嘈雜的朝堂瞬間安靜下來。


    他將陳祖義的認罪狀遞給一旁的內侍,示意他宣讀出來。


    內侍高聲念出了陳祖義的供狀,以及他的苦衷。


    大臣們聽後麵麵相覷,一時間不知如何迴應。


    朱標又對楊士奇道:\"說說你調查的結果。\"


    楊士奇趨前一步,拱手道:


    \"臣此次帶領三法司赴琉北,調查陳祖義降而複叛案,前後共訊問一千二百九十六人。


    尤其是陳祖義三十二名高級部下,為防止串供,對他們進行了嚴密細致的隔離訊問,共得訊問筆錄共九萬七千餘言。\"


    \"臣仔細比對甄別後,勾勒出當時事件全貌,與陳祖義供狀相符。\"


    朱標問道:\"楊士奇,你的結論是什麽?\"


    楊士奇道:\"臣的結論是,陳祖義並沒有降而複叛,李三的告發隻是他的臆斷,並不是事實。\"


    朱標看向劉三吾、白信蹈、騫義、劉璟,“這是三法司的調查結論,兩位愛卿,你們可還有話說?”


    楊士奇辦案一直鐵麵無私,所辦的案子經得起質疑。


    四人麵露愧色,\"太子恕罪,是臣等淺薄了,幸虧殿下目光如炬,洞幽燭微。\"


    朱允熥寬容地笑了笑,\"卿等言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並收藏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