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四方,昭告各國蒙元已滅,大明已立。


    次年,各國使臣紛至遝來,唯獨派往日本的使臣音訊杳無。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使者剛剛踏入日本,就被殺害了,詔書也被扔到了水裏。


    洪武二年,不知究竟的朱元璋又派使團出使日本。


    當時主持日本政局的,是征西大將軍懷良親王,這廝看完詔書之後就大開殺戒,明朝使團當場盡數斬殺,隻留下正使楊載,從使吳文華。


    二人被關押三月之久,受盡羞辱,最後被驅逐出境。


    隨後,便有大批倭寇頻繁劫掠明朝沿海。


    朱元璋異常震怒,在浙江、福建沿海設置十幾個衛所和千戶所,派官兵五萬多名駐守。


    朱元璋先後派於顯、朱壽、湯和、方鳴謙這些功臣宿將備倭海上。


    但是一直到洪武二十七年,倭患都沒有停歇過。


    為了抵禦倭寇,能想的辦法朱元璋都想了。


    他征召張士誠,方國珍舊部及沿海之民為兵,大造戰船,加強水師建設,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賞罰製度,鼓勵將士奮勇殺敵。


    用力不可謂不勤,卻無法根除倭患。。


    無奈之下,他采取了最簡單最粗暴的措施:遷界,禁海。


    日本嚴重依賴海外貿易,朱元璋這一招給了日本沉重的打擊,日本國內物價高漲,怨聲載道。


    但東南沿海的老百姓也因此遭了殃。


    無數人生活無著,亡命海上,舉兵反抗者有之,加入倭寇隊伍者有之。


    倭患越嚴重,海禁政策就越嚴厲;海禁政策越嚴厲,倭患就越嚴重,形成了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到後來,朱元璋自己也搞不清了,這些倭寇究竟是明朝人,還是日本人。


    洪武十九年,有人指控胡惟庸勾結日本。


    朱元璋早已被倭寇攪得心煩意亂,又大開殺戒殺了一大批人,這是胡惟庸案的第二次高潮。


    北麵蒙古和東麵日本就是兩根攪屎棍,硬生生把明朝的國運攪沒了。


    在兩麵受敵的情況下,明朝根本上沒有心思向南發展,從而錯失了即將興起的大航海時代的機遇。


    朱元璋把日本列為不征之國。


    在他的認知中,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送給他都不要。


    但是現在不同了,他的寶貝孫子告訴他,日本有一座銀山,使再大的勁挖,挖一百年都挖不完。


    朱元璋是個皇帝,但他更是鳳陽東鄉朱重八,在他骨子裏,最愛的還是老婆、孩子、地、銀子。


    日本有銀子,有大把大把的銀子,鳳陽東鄉朱重八,不,皇帝朱元璋,兩眼直放金光。


    \"孫子,日本真有銀山嗎?\"


    \"有!\"


    \"真的有嗎?


    \"真有!\"


    朱元璋大腿一拍,幹他娘的!


    垂垂老矣的洪武皇帝像打了雞血一樣,突然迸發出勃勃生機,他興衝衝地將朱標叫過來。


    \"標兒,我想好了,打日本,把日本打下來了,就有錢了。等咱們有錢了,就可以遷都北平。等咱們遷都北平了,再打韃子就順手多了!\"


    朱標滿臉問號:\"爹,你不是說日本是不征之國嗎?\"


    朱元璋:\"說他是不征之國是因為他沒錢,現在他有錢了,咱憑啥不征他?\"


    朱標:\"爹,日本窮得叮當響,誰說日本有錢了?\"


    朱元璋朝朱允熥努努嘴,\"你兒子說的,日本有座銀山,挖一百年也挖不完!\"


    朱標抬眼望向兒子,問道:\"你能不能少作一點點妖?\"


    又對朱元璋說道:\"爹,你別聽他胡說八道。日本如果有銀山,他們早就開挖了,豈能留給咱們挖?再說,就算真有銀山,咱們怎麽挖?挖了怎麽運過來?難不成咱們幹著,日本人看著?\"


    麵對朱標一連串質疑,朱允熥無力反駁,換了他,也是不會信的,在腦子沒有進水的情況下,誰會為了一座傳說中的銀山,派遣大軍跨海遠征?


    朱元璋將日本列為不征之國是有道理的。


    至元十一年,即公元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出了一支由蒙古人、女真人、高麗人組成的三萬人的大軍,乘坐九百艘大型戰船,遠征日本。


    這個兵力+戰船在當時堪稱恐怖,妥妥的世界第一,同時期的歐洲加起來也就幾百艘小破船的規模。


    然而,這次遠征最終失敗了,原因是久攻不下,遭遇海上台風。


    吃了癟的忽必烈咽不下這口氣,在滅亡南宋之後,立即馬不停蹄大造戰船。


    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開始了第二次遠征日本。


    這一次的規模遠超第一次,總兵力達十五萬,戰船多達四千五百艘。


    和上次一樣,元軍輕鬆拿下了朝鮮與日本之間的對馬島和壹岐島。


    當元軍戰艦抵達日本近海時,卻傻了眼。


    他們驚訝地發現,狡猾的日本人在海中澆築了密密麻麻的石墩子。


    元軍艦船根本無法靠岸,隻得以艦隊為陣地,涉水強行登陸。


    日軍躲在石柱和石牆後麵施放冷箭,淺海中的元軍士兵成了送上門的活靶子,死傷慘重,隻得退迴船上。


    元軍在海上漂了一個多月,船上士兵染上了疫病,糧食也斷絕了,不得不退迴對馬島。


    在撤退途中,元軍再次遭遇台風襲擊,而且這次的台風比上次更大更猛烈更持久。


    巨風中,元軍艦船傾覆大半。


    在日軍的猛烈反撲下,元軍艦船潰不成軍,根本組織不起像樣的戰鬥。


    十幾萬元軍死得隻剩下三四萬,死亡士兵的屍體像沙丁魚一樣,飄滿海麵,連對馬海峽也為之堵塞。


    打贏了這場生死攸關的大仗,戰勝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元朝,日本人的野心急劇膨脹。


    當朱元璋一次次向日本發出死亡威脅的時候,日本人根本不懼:反正你又打不過來,我為什麽要怕你?


    有忽必烈的前車之鑒,暴脾氣朱元璋也隻能口嗨,並不敢貿然遠征日本。


    在其後的近幾百年的時間裏,日本的氣焰一天比一天囂張,一次次地發起對中國的進攻。


    終於有一天,他們以朝鮮為跳板,侵占了東北,侵占了華北,狂妄地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沿著長江一路打到了四川。


    天地無光,神州陸沉。


    這是一段最恥辱最恥辱的曆史。


    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


    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


    小日子,不把你滅掉,我算是白來了。


    朱允熥鋪開一張大紙,筆走龍蛇,勾勒出中國的模樣,像一隻報曉的雄雞,引頸高唱


    又在雞背上勾勒出了蒙古的模樣,在雞嘴下勾勒出朝鮮的模樣。


    又在朝鮮的下方勾勒出一隻醜陋無比的爬爬蟲。


    然後用朱筆在爬爬蟲翹起的尾巴上劃了一個重重的圈。


    \"相信我!這裏就是石見銀山!\"


    \"小小倭寇,屢犯我中華,不搗其巢穴,不夷其種族,怎顯我大明霸氣?\"


    不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標,在碰觸到這眼神時,都不禁為之一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並收藏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