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兩軍對壘
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 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封鎖長城沿線,寸鐵不許流出。
也速迭木兒不得不轉頭向西,花大價錢向跛子帖木兒購買了一大批鐵器,重建了一支數量不詳的重甲騎兵。
蒙古草原最不缺的就是馬。
與明朝一人一馬不同,也速迭木兒重甲騎兵是一人二馬,輕甲騎兵則高達一人三馬。
瓦剌重甲騎兵深受跛子帖木兒帝國的影響,滿滿的突厥風格。
劄甲,鎖子甲,布麵鐵甲,板劄式腿甲、護臂甲和脛甲,一應俱全,連戰馬也披著金屬鎧甲。
說武裝到牙齒,一點也不誇張。
藍玉率九萬大軍長途跋涉近三千裏,減員極其嚴重,走到雙泉海時,士兵僅剩七萬五千人,馬不足三萬六千匹,所轉運的糧食己不足支撐三十五天。
攻擊目標近在眼前,但危險也近在眼前。
望著汩汩流淌的泉水,所有將士的喉嚨裏渴得冒出煙來。
藍玉從腰間解下兩個水壺,盛了滿滿一水壺水,遞給孫恪,孫恪小心翼翼抿了一口,遞給曹泰,曹泰又遞給韓勳,韓勳又遞給察罕,依次遞下去,小小一壺水,竟然喝了上百人。
所有的水壺都收集起來了,藍玉將水壺一一灌滿了,然後一一傳遞下去,直到所有的將士都喝到了水,藍玉才一仰脖子,狠狠灌了一壺水。
這水甘甜清冽,沁人心脾,勝過天上人間所有的玉液瓊漿。
孫恪問:"大將軍,現在怎麽辦?是原地宿營,還是火速進軍?"
藍玉略一沉吟,說道:
"隻要一進入綠洲,我軍的行跡就不可能藏得住了。\"
\"忽蘭忽失溫左倚土剌河,背靠肯特山,韃子一定在山上列陣以待,隻等我軍到了山腳下,就會居高臨下俯衝下來。"
"以我軍疲憊之師,根本抵擋不住韃子的衝擊。既然已經藏不住了,就在這裏安營紮寨,大張旗鼓生火做飯。\"
\"王弼見炊煙四起,必定知道是我大軍來了,就會迴來通報所探聽到的軍情。到時候,我們再作計較。"
孫恪十分佩服,說道:"大將軍果然能夠想人所不能想,為人所不敢為。"
立即張羅著紮營,做飯,一時間戈壁灘上升起陣陣炊煙。
遠在二百裏外,王弼正在肯特山下大草原四處遊蕩,望見東南這麽密集的炊煙,不用猜就知道,是大軍來了。
按照事先的約定,王弼和手下三千人全部換上眀軍的服裝,縱馬在大草原上馳騁,碰到蒙古牧民,即圍而殺之。
蒙古人萬沒想到這麽多明軍突然從天而降,短暫的驚慌失措之後,馬上組織起了有效的反擊。
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牧民拿起刀箭就成了士兵,士兵放下刀箭就成了牧民,可以快速轉換,無縫對接。
很快,就有難以計數的蒙古騎兵向王弼他們圍了過來。
王弼是一員猛將,善使雙刀。
隻見他手中兩把大刀,舞得密不透風,將蒙古人射過來的箭一支不剩地砍掉。
一名蒙古鐵甲騎兵風馳電掣般朝他衝了過去。
就在兩匹馬擦肩而過的一瞬間,王弼手起刀落,蒙古騎兵應聲倒下。
趁著蒙古人愣神的一刹那,王弼大吼一聲:"跟我走!"
三千騎兵不由分說,衝出一道缺口,揚長而去。
蒙古騎兵迴過神來,緊追不舍。
追了十幾裏,王弼猛一迴頭,怒而彎弓搭箭。
"嗖!"
“嗖!”
“嗖!”
連發三箭,箭箭命中目標。
三千騎揚長而去。
望著炊煙升起的地方,王弼很快找到了大軍營地。
重新見到王弼,藍玉異常高興。王弼向他通報了忽蘭忽失溫的敵情。
朱棣得到的消息沒有問題,忽蘭忽失溫共有三萬蒙古騎兵,其中重甲騎兵一萬左右,輕甲騎兵兩萬左右,馬近七萬匹。
駐紮在忽蘭忽失溫的,是也速迭木兒的弟弟達瓦迭木兒,此人狠毒異常,據說和也速迭木兒衝突不斷。
藍玉又問他是否知道和林的情況,曹震、朱壽、張翼、陳桓是否已經抵達和林附近?
王弼答道:"我上月派人到和林去打聽過,沒有他們的消息。"
藍玉又派察罕帶十幾個人,去和林傳遞消息,他是北元名將納哈出的兒子,在馮勝平遼東之役中歸順了明朝,派他去和林,更不容易被發覺。
藍玉加緊督促士兵過夜紮營,按照他多年的經驗:
步兵,輕甲騎兵,重甲騎兵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是相生相克的關係,沒有絕對的強弱優劣之分。
如果應用得當,每一個兵種都會發揮出無可替代的作用。
步兵似乎是最弱的,但他們手拿弓弩等遠程武器就有能力克製輕甲騎兵;
輕甲騎兵則以其機動性強,飄忽不定,是克製行動遲緩的重甲騎兵的首選;
重甲騎兵的優勢在於其力量,專門尋找步兵的薄弱環節,快速穿插,衝垮敵方步兵陣形,然後大肆屠殺。
而步兵也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克製不了重甲騎兵。
步兵對付重甲騎兵最有效的辦法是——
構築木柵、壕溝、拒馬等障礙物,躲在障礙物的後麵,排成緊密相連的陣線,所有步兵一齊豎起盾牌,將手中刀槍劍戟伸到障礙物前麵,形如刺猥。
在這種情況下,強大無比的重騎兵將無隙可乘,不能越雷池一步。
這些經驗都是徐達、常遇春、馮勝、傅友德、沐英等人用過的。
藍玉是一個很善於學習的人,他將之歸納總結,融匯貫通,成了自己的一套。
還有些經驗,是從他的對手那裏學來的。
達瓦迭木兒很快偵知了明朝大軍已經開到了雙泉海一帶,但是有多少人馬不詳,領兵主帥不詳。
忽蘭忽失溫處在蒙古高原北部,數百年來中原漢人從來沒有打到這裏,是最安全不過的地方。
明軍的突然出現,讓達瓦帖木兒陷入了恐慌,但他很快又恢複了自信:
明軍穿越千裏大漠而來,糧草肯定也所剩無幾,人數再多,也不過是疲憊之師,不足為懼。
達瓦帖木兒料定明軍急於求戰,他命令:
兩萬輕騎兵分成兩翼,一東一西護衛忽蘭忽失溫,七千重甲騎兵囤積於肯特山的半山腰,形成一個口袋陣。
三千重甲騎兵作為先頭部隊前出五十裏,抵擋明攻勢,且戰且退,將明軍引入口袋陣中,一舉殲滅之!
想出了這等好主意,達瓦迭木兒頗為自豪,得意洋洋地對部下說道:
"漢人不遠千裏來送死,不能讓他們白跑一趟。忽蘭忽失溫就是他們的墳場,我要把他們的頭全部割下來,壘成一座座山丘,讓他們世世代代都畏懼成吉思汗的子孫,不敢踏入草原半步!"
藍玉也一刻不敢停歇,他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時間,在戈壁荒灘上,生生造出一座城,然後以這座城為據點,征服整個蒙古高原!
狹路相逢,勇者勝!
這一仗,藍玉賭上了十幾萬將士的身家性命,這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他自己的身家性命。
藍玉騎在雪龍馬背上,眺望遠方。
高原的風景,與塞內截然不同,陰沉的天空蓋著莾莾榛榛的戈壁荒灘,天是灰蒙蒙的,地也是灰蒙蒙的。
殘陽如血,雪龍馬發出一聲聲長嘶。
向北!
向北!
也速迭木兒不得不轉頭向西,花大價錢向跛子帖木兒購買了一大批鐵器,重建了一支數量不詳的重甲騎兵。
蒙古草原最不缺的就是馬。
與明朝一人一馬不同,也速迭木兒重甲騎兵是一人二馬,輕甲騎兵則高達一人三馬。
瓦剌重甲騎兵深受跛子帖木兒帝國的影響,滿滿的突厥風格。
劄甲,鎖子甲,布麵鐵甲,板劄式腿甲、護臂甲和脛甲,一應俱全,連戰馬也披著金屬鎧甲。
說武裝到牙齒,一點也不誇張。
藍玉率九萬大軍長途跋涉近三千裏,減員極其嚴重,走到雙泉海時,士兵僅剩七萬五千人,馬不足三萬六千匹,所轉運的糧食己不足支撐三十五天。
攻擊目標近在眼前,但危險也近在眼前。
望著汩汩流淌的泉水,所有將士的喉嚨裏渴得冒出煙來。
藍玉從腰間解下兩個水壺,盛了滿滿一水壺水,遞給孫恪,孫恪小心翼翼抿了一口,遞給曹泰,曹泰又遞給韓勳,韓勳又遞給察罕,依次遞下去,小小一壺水,竟然喝了上百人。
所有的水壺都收集起來了,藍玉將水壺一一灌滿了,然後一一傳遞下去,直到所有的將士都喝到了水,藍玉才一仰脖子,狠狠灌了一壺水。
這水甘甜清冽,沁人心脾,勝過天上人間所有的玉液瓊漿。
孫恪問:"大將軍,現在怎麽辦?是原地宿營,還是火速進軍?"
藍玉略一沉吟,說道:
"隻要一進入綠洲,我軍的行跡就不可能藏得住了。\"
\"忽蘭忽失溫左倚土剌河,背靠肯特山,韃子一定在山上列陣以待,隻等我軍到了山腳下,就會居高臨下俯衝下來。"
"以我軍疲憊之師,根本抵擋不住韃子的衝擊。既然已經藏不住了,就在這裏安營紮寨,大張旗鼓生火做飯。\"
\"王弼見炊煙四起,必定知道是我大軍來了,就會迴來通報所探聽到的軍情。到時候,我們再作計較。"
孫恪十分佩服,說道:"大將軍果然能夠想人所不能想,為人所不敢為。"
立即張羅著紮營,做飯,一時間戈壁灘上升起陣陣炊煙。
遠在二百裏外,王弼正在肯特山下大草原四處遊蕩,望見東南這麽密集的炊煙,不用猜就知道,是大軍來了。
按照事先的約定,王弼和手下三千人全部換上眀軍的服裝,縱馬在大草原上馳騁,碰到蒙古牧民,即圍而殺之。
蒙古人萬沒想到這麽多明軍突然從天而降,短暫的驚慌失措之後,馬上組織起了有效的反擊。
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牧民拿起刀箭就成了士兵,士兵放下刀箭就成了牧民,可以快速轉換,無縫對接。
很快,就有難以計數的蒙古騎兵向王弼他們圍了過來。
王弼是一員猛將,善使雙刀。
隻見他手中兩把大刀,舞得密不透風,將蒙古人射過來的箭一支不剩地砍掉。
一名蒙古鐵甲騎兵風馳電掣般朝他衝了過去。
就在兩匹馬擦肩而過的一瞬間,王弼手起刀落,蒙古騎兵應聲倒下。
趁著蒙古人愣神的一刹那,王弼大吼一聲:"跟我走!"
三千騎兵不由分說,衝出一道缺口,揚長而去。
蒙古騎兵迴過神來,緊追不舍。
追了十幾裏,王弼猛一迴頭,怒而彎弓搭箭。
"嗖!"
“嗖!”
“嗖!”
連發三箭,箭箭命中目標。
三千騎揚長而去。
望著炊煙升起的地方,王弼很快找到了大軍營地。
重新見到王弼,藍玉異常高興。王弼向他通報了忽蘭忽失溫的敵情。
朱棣得到的消息沒有問題,忽蘭忽失溫共有三萬蒙古騎兵,其中重甲騎兵一萬左右,輕甲騎兵兩萬左右,馬近七萬匹。
駐紮在忽蘭忽失溫的,是也速迭木兒的弟弟達瓦迭木兒,此人狠毒異常,據說和也速迭木兒衝突不斷。
藍玉又問他是否知道和林的情況,曹震、朱壽、張翼、陳桓是否已經抵達和林附近?
王弼答道:"我上月派人到和林去打聽過,沒有他們的消息。"
藍玉又派察罕帶十幾個人,去和林傳遞消息,他是北元名將納哈出的兒子,在馮勝平遼東之役中歸順了明朝,派他去和林,更不容易被發覺。
藍玉加緊督促士兵過夜紮營,按照他多年的經驗:
步兵,輕甲騎兵,重甲騎兵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是相生相克的關係,沒有絕對的強弱優劣之分。
如果應用得當,每一個兵種都會發揮出無可替代的作用。
步兵似乎是最弱的,但他們手拿弓弩等遠程武器就有能力克製輕甲騎兵;
輕甲騎兵則以其機動性強,飄忽不定,是克製行動遲緩的重甲騎兵的首選;
重甲騎兵的優勢在於其力量,專門尋找步兵的薄弱環節,快速穿插,衝垮敵方步兵陣形,然後大肆屠殺。
而步兵也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克製不了重甲騎兵。
步兵對付重甲騎兵最有效的辦法是——
構築木柵、壕溝、拒馬等障礙物,躲在障礙物的後麵,排成緊密相連的陣線,所有步兵一齊豎起盾牌,將手中刀槍劍戟伸到障礙物前麵,形如刺猥。
在這種情況下,強大無比的重騎兵將無隙可乘,不能越雷池一步。
這些經驗都是徐達、常遇春、馮勝、傅友德、沐英等人用過的。
藍玉是一個很善於學習的人,他將之歸納總結,融匯貫通,成了自己的一套。
還有些經驗,是從他的對手那裏學來的。
達瓦迭木兒很快偵知了明朝大軍已經開到了雙泉海一帶,但是有多少人馬不詳,領兵主帥不詳。
忽蘭忽失溫處在蒙古高原北部,數百年來中原漢人從來沒有打到這裏,是最安全不過的地方。
明軍的突然出現,讓達瓦帖木兒陷入了恐慌,但他很快又恢複了自信:
明軍穿越千裏大漠而來,糧草肯定也所剩無幾,人數再多,也不過是疲憊之師,不足為懼。
達瓦帖木兒料定明軍急於求戰,他命令:
兩萬輕騎兵分成兩翼,一東一西護衛忽蘭忽失溫,七千重甲騎兵囤積於肯特山的半山腰,形成一個口袋陣。
三千重甲騎兵作為先頭部隊前出五十裏,抵擋明攻勢,且戰且退,將明軍引入口袋陣中,一舉殲滅之!
想出了這等好主意,達瓦迭木兒頗為自豪,得意洋洋地對部下說道:
"漢人不遠千裏來送死,不能讓他們白跑一趟。忽蘭忽失溫就是他們的墳場,我要把他們的頭全部割下來,壘成一座座山丘,讓他們世世代代都畏懼成吉思汗的子孫,不敢踏入草原半步!"
藍玉也一刻不敢停歇,他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時間,在戈壁荒灘上,生生造出一座城,然後以這座城為據點,征服整個蒙古高原!
狹路相逢,勇者勝!
這一仗,藍玉賭上了十幾萬將士的身家性命,這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他自己的身家性命。
藍玉騎在雪龍馬背上,眺望遠方。
高原的風景,與塞內截然不同,陰沉的天空蓋著莾莾榛榛的戈壁荒灘,天是灰蒙蒙的,地也是灰蒙蒙的。
殘陽如血,雪龍馬發出一聲聲長嘶。
向北!
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