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帝王之家
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 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藍玉年過四十,依舊如此驍勇,由不得朱元璋重又生起忌憚,酸溜溜說道:"早就知道你擅長馴馬,果然好手段!"
藍玉笑道:"雕蟲小技何足掛齒?人臣中若論馴馬,臣勉強算一個。人君中若論禦將,上位卻是獨一個。"
朱元璋聞言大喜,
藍玉翻身上馬,向朱允熥道:"太孫你上來,我扶你走一程,騎馬沒什麽,慢慢習慣了就好了。"
朱允熥從前上午在大本堂念書,下午在校場練習騎射,書念得稀疏平常,騎射也練得稀疏平常,所用的馬個頭很小,也極溫順,還得由校尉牽著。
今日這馬,卻如此高大,如此桀傲,朱允熥難免有些膽怯。
藍玉拽住他的手,輕輕一帶,朱允熥便順勢攀上了馬背,輕輕叫了聲"駕"。
雪龍馬便四平八穩地走開了。
藍玉不厭其煩地講騎馬的要領。
不要慌張,不要尖叫。
好馬是最通人性的,隻要你信得過它,敢以性命相托,它是絕不會讓你從背上摔下來的。
馬跑起來是最有節奏的,要順著它的節奏來,不可呆坐如木偶。
坐在馬背上時雙腿夾緊,若嫌它跑得太快了,就略微收一收韁繩,若嫌小它跑得太慢了,就略微揚一揚馬鞭……
朱允熥聽出他是在以馬喻人,說道:\"舅姥爺說的,我都懂。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舅姥爺就是這樣的千裏馬。請舅姥爺放心,有我和我爹在,一定力保你,你就放開手腳為國效力。\"
藍玉眼睛濕了,卻一聲也不言語。
走了兩三圈,藍玉道:"坐好!"
然後大叫一聲"駕",朝馬屁股上猛甩了一鞭。
雪龍馬奮起四蹄,飛奔而去。
朱允熥隻覺得耳邊風唿唿作響,樹木房子急速地往後退去。
起初心裏怕極了,連跑了幾十圈,隻覺得這種自由自在飛翔的感覺太過癮了。
藍玉"籲"地一聲長嘯,馬停了,朱允熥依然意猶未盡,一個勁地說:"舅姥爺,再來幾圈!"
藍玉壓根不搭理他。"要來你自己來,我倦了。"說著徑直跳下馬來。
朱允熥心裏害怕,忙跟著跳下來。
朱元璋笑眯眯問道:"孫子,如何?"
朱允熥大叫:"爽!真爽!太爽了!就是沒過足癮!"
眾人都大笑。
朱允熥牽著雪龍馬溜彎,走著走著心癢難耐,鼓足勇氣踩著馬鏜爬上了馬背,學著藍玉的樣子叫了聲:"駕!"
雪龍馬聽話的跑開了。
朱允熥膽子越來越大,馬也越跑越快,狠狠甩了一鞭子,馬立即飛了起來。
朱允熥穩穩坐在馬背上,頭發也散開了,迎著風飛揚。
從朱元璋麵前跑過時,得意地做了個鬼臉。
太陽西斜了,朱允熥仍然舍不得迴去,第二天一大早,又把曹震叫上,一起跑迴江寧馬苑,學習騎射。
一連十幾天,朱元璋都見不著朱允熥的人影,問起來就是在江寧馬苑練騎射。
朱元璋歎道:"這小兔崽子,是不是魔怔了?"
大戰在即,戰爭的準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朱標負責統籌,朱楨負責兵馬,朱椿負責錢糧,朱元璋反而無事可做。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九日,五萬重甲騎兵、五萬步兵集結完畢,糧草也準備到位。
朱元璋命令,六月初六日,大軍開撥,趕在七月初二之前抵達北平,稍事休整後,即向開平衛進軍,然後以開平衛為基地,兵分三路攻入蒙古人的老巢和林。
就在五月二十九日的晚上,朱允熥騎著雪龍馬迴來了,短短二十來天,臉上曬得黝黑,胳膊上脫了一層皮。
朱元璋看了心疼不已。
朱允熥道:"爺爺,我現在會騎馬會射箭了,我也想跟著藍玉遠征漠北。"
朱元璋十分心疼地撫著他的背,說道:"你是太孫,還是待在南京的好,前線刀箭不長眼,傷著你就不得了了。"
朱允熥道:“孫兒隻是朱家第三代,就不上戰場了,再過幾代,咱們家的血性何在?尚武精神何在?拿什麽震懾如狼似虎的蒙古韃子?須知,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朱元璋說不過他,隻好讓步,"可以讓你去,但隻許你待在北平,絕對不能出長城。"
朱允熥十分不願意,"北平又沒仗可打,待在那兒有什麽意思?"
朱元璋怒道:"想去就聽咱的,不聽咱的就別去。"
朱允熥邪魅一笑,"我聽爺爺的,我就待在北平不亂跑。"
朱元璋也邪魅一笑,"別跟咱耍心眼子,咱會派錦衣衛看著你,隻要你敢亂跑,就立刻抓迴來,再也別想出南京了。"
"爺爺!"
"別叫我!"
朱標聽說朱允熥要隨藍玉北征,十分不放心,也不許他去。
朱允熥說道:"不僅兒臣該去,就是父親也該去。\"
朱標詫異問道:\"你為什麽這樣說?\"
朱允熥小心翼翼說道:\"四叔就藩北平十四年,不論軍政還是民生,都頗有建樹,極受北平軍民士紳愛戴,父親自冊封太子以來,還從未去過北平,何不借此機會到北平巡視一番。\"
朱標警覺地看著兒子,\"你究竟想說什麽?\"
朱允熥道:\"洪武五年,魏國公、曹國公、宋國公率三路大軍北伐,意圖肅清沙漠,卻不利而歸。\"
\"現在,涼國公又受命北伐。兒臣擔心,假如涼國公節製不了晉、燕諸王的話,恐怕又會勞而無功。\"
\"因此兒臣覺得,父親應該隨大軍北上,坐鎮北平,就近指揮。\"
朱標聞言,深感欣慰,兒子竟然在一夜之間長大了。
對父親大封藩王,朱標一直是持保留態度的。
洪武元年正月十五,朱元璋駕臨南京宮城文樓,朱標隨侍在側。
朱元璋問朱標:\"師傅們近日講的什麽經史?\"
朱標答道:\"昨日講的七國之亂。\"
朱元璋一聽來了興趣,又問:\"是非曲直怎麽說?\"
朱標迴答:\"錯在七國,以下犯上。\"
朱元璋對此並不讚同,說道:
\"這裏麵還有一段公案,師傅沒講麽?
景帝為太子時,與吳王世子下棋下輸了,怒而用棋盤擊殺吳正世子,後來當了皇帝,又輕信晁錯之言,輕率削藩,所以才激起了七國之亂。
父慈才能子孝,兄友才能弟恭,你也要引以為戒。\"
帝王之家,哪有多少骨肉親情?一母所生,至小一起長大,病重期間,老二、老三不是照樣窺視儲君之位嗎?
這一切,令朱標既傷心又膽寒。
藍玉久在北方領兵打仗,曾屢次對朱標說:\"燕王氣宇不凡,素有大誌,廣結四方豪傑之士,太子宜慎之。\"
朱標起初不以為然,聽得多了,也起了疑心。
無情最是帝王家。
當時病重時,朱標最忌憚的莫過於老四。
這個弟弟心機深沉,才幹卓越,手握重兵,素有名望。
倘若自己真的撒手西去,兩個少不更事的兒子,誰是老四的對手?
思慮至此,朱標信步走到乾清宮,對朱元璋說道:
\"兒臣前年考察西安,關中殘破不堪,人口稀薄,不宜為都。今藍玉北伐,兒臣願坐鎮北平,就近指揮,籌措糧草,調動諸藩,這樣都能方便一些,兒臣順便也能考察考察北平堪為都否,不知父皇以為如何?\"
朱元璋沉思良久,說道:\"也好。北方氣候水土和南京大不相同,你到了那裏飲食衣服都要小心,不要又弄病了。\"
朱標道:\"父皇放心,兒臣知道了。\"
藍玉笑道:"雕蟲小技何足掛齒?人臣中若論馴馬,臣勉強算一個。人君中若論禦將,上位卻是獨一個。"
朱元璋聞言大喜,
藍玉翻身上馬,向朱允熥道:"太孫你上來,我扶你走一程,騎馬沒什麽,慢慢習慣了就好了。"
朱允熥從前上午在大本堂念書,下午在校場練習騎射,書念得稀疏平常,騎射也練得稀疏平常,所用的馬個頭很小,也極溫順,還得由校尉牽著。
今日這馬,卻如此高大,如此桀傲,朱允熥難免有些膽怯。
藍玉拽住他的手,輕輕一帶,朱允熥便順勢攀上了馬背,輕輕叫了聲"駕"。
雪龍馬便四平八穩地走開了。
藍玉不厭其煩地講騎馬的要領。
不要慌張,不要尖叫。
好馬是最通人性的,隻要你信得過它,敢以性命相托,它是絕不會讓你從背上摔下來的。
馬跑起來是最有節奏的,要順著它的節奏來,不可呆坐如木偶。
坐在馬背上時雙腿夾緊,若嫌它跑得太快了,就略微收一收韁繩,若嫌小它跑得太慢了,就略微揚一揚馬鞭……
朱允熥聽出他是在以馬喻人,說道:\"舅姥爺說的,我都懂。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舅姥爺就是這樣的千裏馬。請舅姥爺放心,有我和我爹在,一定力保你,你就放開手腳為國效力。\"
藍玉眼睛濕了,卻一聲也不言語。
走了兩三圈,藍玉道:"坐好!"
然後大叫一聲"駕",朝馬屁股上猛甩了一鞭。
雪龍馬奮起四蹄,飛奔而去。
朱允熥隻覺得耳邊風唿唿作響,樹木房子急速地往後退去。
起初心裏怕極了,連跑了幾十圈,隻覺得這種自由自在飛翔的感覺太過癮了。
藍玉"籲"地一聲長嘯,馬停了,朱允熥依然意猶未盡,一個勁地說:"舅姥爺,再來幾圈!"
藍玉壓根不搭理他。"要來你自己來,我倦了。"說著徑直跳下馬來。
朱允熥心裏害怕,忙跟著跳下來。
朱元璋笑眯眯問道:"孫子,如何?"
朱允熥大叫:"爽!真爽!太爽了!就是沒過足癮!"
眾人都大笑。
朱允熥牽著雪龍馬溜彎,走著走著心癢難耐,鼓足勇氣踩著馬鏜爬上了馬背,學著藍玉的樣子叫了聲:"駕!"
雪龍馬聽話的跑開了。
朱允熥膽子越來越大,馬也越跑越快,狠狠甩了一鞭子,馬立即飛了起來。
朱允熥穩穩坐在馬背上,頭發也散開了,迎著風飛揚。
從朱元璋麵前跑過時,得意地做了個鬼臉。
太陽西斜了,朱允熥仍然舍不得迴去,第二天一大早,又把曹震叫上,一起跑迴江寧馬苑,學習騎射。
一連十幾天,朱元璋都見不著朱允熥的人影,問起來就是在江寧馬苑練騎射。
朱元璋歎道:"這小兔崽子,是不是魔怔了?"
大戰在即,戰爭的準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朱標負責統籌,朱楨負責兵馬,朱椿負責錢糧,朱元璋反而無事可做。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九日,五萬重甲騎兵、五萬步兵集結完畢,糧草也準備到位。
朱元璋命令,六月初六日,大軍開撥,趕在七月初二之前抵達北平,稍事休整後,即向開平衛進軍,然後以開平衛為基地,兵分三路攻入蒙古人的老巢和林。
就在五月二十九日的晚上,朱允熥騎著雪龍馬迴來了,短短二十來天,臉上曬得黝黑,胳膊上脫了一層皮。
朱元璋看了心疼不已。
朱允熥道:"爺爺,我現在會騎馬會射箭了,我也想跟著藍玉遠征漠北。"
朱元璋十分心疼地撫著他的背,說道:"你是太孫,還是待在南京的好,前線刀箭不長眼,傷著你就不得了了。"
朱允熥道:“孫兒隻是朱家第三代,就不上戰場了,再過幾代,咱們家的血性何在?尚武精神何在?拿什麽震懾如狼似虎的蒙古韃子?須知,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朱元璋說不過他,隻好讓步,"可以讓你去,但隻許你待在北平,絕對不能出長城。"
朱允熥十分不願意,"北平又沒仗可打,待在那兒有什麽意思?"
朱元璋怒道:"想去就聽咱的,不聽咱的就別去。"
朱允熥邪魅一笑,"我聽爺爺的,我就待在北平不亂跑。"
朱元璋也邪魅一笑,"別跟咱耍心眼子,咱會派錦衣衛看著你,隻要你敢亂跑,就立刻抓迴來,再也別想出南京了。"
"爺爺!"
"別叫我!"
朱標聽說朱允熥要隨藍玉北征,十分不放心,也不許他去。
朱允熥說道:"不僅兒臣該去,就是父親也該去。\"
朱標詫異問道:\"你為什麽這樣說?\"
朱允熥小心翼翼說道:\"四叔就藩北平十四年,不論軍政還是民生,都頗有建樹,極受北平軍民士紳愛戴,父親自冊封太子以來,還從未去過北平,何不借此機會到北平巡視一番。\"
朱標警覺地看著兒子,\"你究竟想說什麽?\"
朱允熥道:\"洪武五年,魏國公、曹國公、宋國公率三路大軍北伐,意圖肅清沙漠,卻不利而歸。\"
\"現在,涼國公又受命北伐。兒臣擔心,假如涼國公節製不了晉、燕諸王的話,恐怕又會勞而無功。\"
\"因此兒臣覺得,父親應該隨大軍北上,坐鎮北平,就近指揮。\"
朱標聞言,深感欣慰,兒子竟然在一夜之間長大了。
對父親大封藩王,朱標一直是持保留態度的。
洪武元年正月十五,朱元璋駕臨南京宮城文樓,朱標隨侍在側。
朱元璋問朱標:\"師傅們近日講的什麽經史?\"
朱標答道:\"昨日講的七國之亂。\"
朱元璋一聽來了興趣,又問:\"是非曲直怎麽說?\"
朱標迴答:\"錯在七國,以下犯上。\"
朱元璋對此並不讚同,說道:
\"這裏麵還有一段公案,師傅沒講麽?
景帝為太子時,與吳王世子下棋下輸了,怒而用棋盤擊殺吳正世子,後來當了皇帝,又輕信晁錯之言,輕率削藩,所以才激起了七國之亂。
父慈才能子孝,兄友才能弟恭,你也要引以為戒。\"
帝王之家,哪有多少骨肉親情?一母所生,至小一起長大,病重期間,老二、老三不是照樣窺視儲君之位嗎?
這一切,令朱標既傷心又膽寒。
藍玉久在北方領兵打仗,曾屢次對朱標說:\"燕王氣宇不凡,素有大誌,廣結四方豪傑之士,太子宜慎之。\"
朱標起初不以為然,聽得多了,也起了疑心。
無情最是帝王家。
當時病重時,朱標最忌憚的莫過於老四。
這個弟弟心機深沉,才幹卓越,手握重兵,素有名望。
倘若自己真的撒手西去,兩個少不更事的兒子,誰是老四的對手?
思慮至此,朱標信步走到乾清宮,對朱元璋說道:
\"兒臣前年考察西安,關中殘破不堪,人口稀薄,不宜為都。今藍玉北伐,兒臣願坐鎮北平,就近指揮,籌措糧草,調動諸藩,這樣都能方便一些,兒臣順便也能考察考察北平堪為都否,不知父皇以為如何?\"
朱元璋沉思良久,說道:\"也好。北方氣候水土和南京大不相同,你到了那裏飲食衣服都要小心,不要又弄病了。\"
朱標道:\"父皇放心,兒臣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