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冊封朱允炆
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 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的壽宴一向十分簡單,別說山珍海味了,連雞鴨魚肉也並不多。
裏間有三桌。
第一桌自然是朱元璋、朱標、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爊一家子。
第二桌是幾個年紀尚小,還沒有就藩的親王。
朱元璋大規模封王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洪武三年,和分封功臣一起封的,這一次共封了秦王\/晉王\/燕王\/吳王\/楚王\/齊王\/潭王\/魯王幾個大藩。
第二次大規模封王是洪武十一年,封的是蜀王\/湘王\/代王\/肅王\/遼王幾個藩王。
第三次大規模封王是洪武二十四年,封的是慶王\/寧王\/岷王\/穀王\/韓王\/沈王\/安王\/唐王\/郢王\/伊王幾個藩王。
岷王朱楩今年進京朝拜,也被塞到小孩這一桌了,看著桌上的這一幫鼻涕蟲,嘴撅成了夜壺。
第三桌則坐著幾個世子和王子,有朱濟熺、朱濟熿、朱高熾、朱高煦、朱有灼、朱有炯這幾個,有的正襟危坐,有的擠眉弄眼。
外間則聚著勳貴、皇親、駙馬和朝中文武重臣。
在內間則坐著嬪妃、公主。
朱元璋講究一個吃不言寢不語。
這一頓壽宴一如既往的枯燥乏味,沒有歌舞管弦助興。
大廳裏站滿了伺候用膳的太監宮女,卻隻有雜亂無章的吧唧吧唧嚼菜的聲音。
在朱元璋的認知裏,有得吃就是過年,而且這麽大一家子人人有得吃,還有什麽不知足的?
飯吃得差不多了,朱標首先站起身來,舉杯說道:\"爹,兒臣祝你老萬壽無疆,身體康健!\"
朱元璋\"嗯\"了一聲,示意朱標坐下。
接著是朱允炆、朱允熥依次祝壽,獻壽禮,然後是諸王、諸世子、王子祝壽。
朱元璋看著兒孫滿堂,臉上漸漸有了笑意,大手一揮,\"請勳貴大臣們進來吧。\"
不一會兒,勳貴大臣們依次魚貫而入。
偌大的春禧殿頓時顯得擁擠起來。
勳貴以馮勝、湯和為首,文臣以劉三吾、詹徽為首,一齊高聲祝壽,然後紛紛敬獻壽禮。
朱元璋興致很好,一一笑納完壽禮,朗聲說道:\"好好好,你們的心意,咱都知道了。咱老朱家能有這麽紅火的日子,全靠大夥的幫襯。\"
拱拱手,\"咱這裏一起謝過了,謝過了!\"
眾勳貴大臣連忙齊聲高唿:\"陛下言重了,忠君報國是臣等本分。\"
朱元璋頷首而笑,\"今兒個高興,跟大夥說個更高興的事。\"
略有些嘈雜的大殿頓時悄無聲息,連朱桱、朱楹等幾個小的也停止了玩鬧,人人伸長脖子聽著。
朱元璋清了清嗓子,滿麵春風說道:\"咱皇長孫允炆……\"
朱允炆聽見點到他的名,臉倏地紅了。
\"允炆,站到前麵來。\"
\"是,皇爺爺!\"朱允炆三步並作兩步走到台前,昂首而立。
\"咳咳咳……\"朱元璋繼續說道:\"咱皇長孫允炆,今年十六啦,長大啦,到了成家立業的時候啦,選的是大理寺少卿馬全家閨女……\"
湯和搶著說道:\"上位,你這是要請我們喝喜酒啦?好啊,到時候可得管夠,這可是咱皇明頭一樁皇孫婚事。\"
朱元璋哈哈大笑,\"酒自然管飽。\"
朱允炆滿以為是宣布他為皇太孫,心砰砰砰狂跳不止,到頭來說的卻是娶親的事,心裏失望到了極點,臉上卻竭力不表現出來。
決定命運的時刻終於到了,朱允熥也緊張得不能唿吸。
這時候,劉三吾走上前來,拱手說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陛下子孫繁茂,大明國運永昌!皇長孫業己長大成人,臣祈請陛下冊立皇長孫。\"
朱允熥心裏暗罵,老東西,每次都是你跳出來,你將來怎麽死你都不知道。
藍玉被貶,傅友德戰死,湯和是個打哈哈的,在場的武勳群龍無首,全都鐵青著臉低頭無語。
朱元璋目光如電,將整個大廳掃視了一遍,終於開口說道:\"標兒,你說!\"
朱標站起身來,朗聲說道:\"允炆接旨!\"
朱允炆忙雙膝跪下,拜伏於地。
\"允炆,皇祖冊封你為淮王,封地在鳳陽。你要知道,朝廷封王的本意。你成親後即前往鳳陽就藩,那裏是我們的老家,你到了那裏要做一代賢王,造福父老鄉親,不可驕縱擾民,你聽清楚了嗎?\"
朱標說了一大篇,朱允炆卻一個字也沒有聽進去。
他要的不是親王,是皇太孫,是鳳陽,是南京。
他心裏發出狂亂的唿喊,為什麽是這樣?憑什麽?我究竟做錯了什麽?
朱標的聲音重重響起,\"允炆,還不叩謝皇祖?\"
朱允炆隻覺得渾身上下被抽空了。
劉三吾、詹徽、趙勉一眾文臣無不麵麵相覷,原本以為皇太孫之位鐵定是朱允炆的,沒想到最後關頭卻是這種結果,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之外了。
馬皇後去世後,朱元璋沒有立後,由郭英的妹子郭惠妃代掌皇後印璽。呂氏陪侍在郭惠妃身側,殷勤地勸酒布菜,兩隻耳朵卻機敏地聽著外麵的聲音。當她聽見把兒子封到鳳陽時,臉唰地一下變得煞白。
郭慧妃關切地問道:\"太子妃是不是身子不爽?\"
呂氏很勉強地擠出一絲笑容,俯下身子假裝侍弄年幼的女兒。
兒子被封為淮王,十有八九已經斷絕了晉身皇太孫的機會。
呂氏的心在滴血。
憑什麽皇太孫不是允炆的?就因為我生他的時候是個次妃嗎?常蘭己經死了這麽多年了,卻還是壓在頭上!除了出身,我究竟哪一點比不過她?
不公平
不公平!
太不公平!
呂氏第一次覺得自己對不起兒子,對不起兒子背的那些書,做的那些事。
殺了他!
殺了他!
仇恨的種子在她的心裏發瘋般生長。
武勳們詫異之餘,心裏無不暗自慶幸,不約而同看向朱允熥。
朱允熥趕緊將頭埋得低低的,生怕又飛出什麽幺蛾子。
大殿裏鴉雀無聲,朱允炆麵如死灰,含糊應了一聲:\"孫兒叩謝皇爺爺。\"
不等朱元璋開口說話,就自顧自地站了起來,垂手站在一邊。
朱元璋眼角閃過一絲不快,隨即爽朗地大笑,\"今天是個好日子,咱在這裏你們也不自在,咱就先撤了,你們就放開肚皮吃好喝好。\"
湯和叫道:\"上位,這就是你不地道了,壽星翁怎麽能先撤呢?\"
\"那你還想怎麽樣?\"
\"上位先把酒錢留下來,不然我們喝什麽?\"
\"喝你的,今兒個管夠。\"
朱元璋才走,湯和就低聲問馮勝,\"老哥,上位啥意思,這麽大的事,這就算定了嗎?\"
\"那還要怎樣?\"
\"我怎麽覺得不踏實?\"
\"要的就是讓你不踏實。\"
裏間有三桌。
第一桌自然是朱元璋、朱標、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爊一家子。
第二桌是幾個年紀尚小,還沒有就藩的親王。
朱元璋大規模封王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洪武三年,和分封功臣一起封的,這一次共封了秦王\/晉王\/燕王\/吳王\/楚王\/齊王\/潭王\/魯王幾個大藩。
第二次大規模封王是洪武十一年,封的是蜀王\/湘王\/代王\/肅王\/遼王幾個藩王。
第三次大規模封王是洪武二十四年,封的是慶王\/寧王\/岷王\/穀王\/韓王\/沈王\/安王\/唐王\/郢王\/伊王幾個藩王。
岷王朱楩今年進京朝拜,也被塞到小孩這一桌了,看著桌上的這一幫鼻涕蟲,嘴撅成了夜壺。
第三桌則坐著幾個世子和王子,有朱濟熺、朱濟熿、朱高熾、朱高煦、朱有灼、朱有炯這幾個,有的正襟危坐,有的擠眉弄眼。
外間則聚著勳貴、皇親、駙馬和朝中文武重臣。
在內間則坐著嬪妃、公主。
朱元璋講究一個吃不言寢不語。
這一頓壽宴一如既往的枯燥乏味,沒有歌舞管弦助興。
大廳裏站滿了伺候用膳的太監宮女,卻隻有雜亂無章的吧唧吧唧嚼菜的聲音。
在朱元璋的認知裏,有得吃就是過年,而且這麽大一家子人人有得吃,還有什麽不知足的?
飯吃得差不多了,朱標首先站起身來,舉杯說道:\"爹,兒臣祝你老萬壽無疆,身體康健!\"
朱元璋\"嗯\"了一聲,示意朱標坐下。
接著是朱允炆、朱允熥依次祝壽,獻壽禮,然後是諸王、諸世子、王子祝壽。
朱元璋看著兒孫滿堂,臉上漸漸有了笑意,大手一揮,\"請勳貴大臣們進來吧。\"
不一會兒,勳貴大臣們依次魚貫而入。
偌大的春禧殿頓時顯得擁擠起來。
勳貴以馮勝、湯和為首,文臣以劉三吾、詹徽為首,一齊高聲祝壽,然後紛紛敬獻壽禮。
朱元璋興致很好,一一笑納完壽禮,朗聲說道:\"好好好,你們的心意,咱都知道了。咱老朱家能有這麽紅火的日子,全靠大夥的幫襯。\"
拱拱手,\"咱這裏一起謝過了,謝過了!\"
眾勳貴大臣連忙齊聲高唿:\"陛下言重了,忠君報國是臣等本分。\"
朱元璋頷首而笑,\"今兒個高興,跟大夥說個更高興的事。\"
略有些嘈雜的大殿頓時悄無聲息,連朱桱、朱楹等幾個小的也停止了玩鬧,人人伸長脖子聽著。
朱元璋清了清嗓子,滿麵春風說道:\"咱皇長孫允炆……\"
朱允炆聽見點到他的名,臉倏地紅了。
\"允炆,站到前麵來。\"
\"是,皇爺爺!\"朱允炆三步並作兩步走到台前,昂首而立。
\"咳咳咳……\"朱元璋繼續說道:\"咱皇長孫允炆,今年十六啦,長大啦,到了成家立業的時候啦,選的是大理寺少卿馬全家閨女……\"
湯和搶著說道:\"上位,你這是要請我們喝喜酒啦?好啊,到時候可得管夠,這可是咱皇明頭一樁皇孫婚事。\"
朱元璋哈哈大笑,\"酒自然管飽。\"
朱允炆滿以為是宣布他為皇太孫,心砰砰砰狂跳不止,到頭來說的卻是娶親的事,心裏失望到了極點,臉上卻竭力不表現出來。
決定命運的時刻終於到了,朱允熥也緊張得不能唿吸。
這時候,劉三吾走上前來,拱手說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陛下子孫繁茂,大明國運永昌!皇長孫業己長大成人,臣祈請陛下冊立皇長孫。\"
朱允熥心裏暗罵,老東西,每次都是你跳出來,你將來怎麽死你都不知道。
藍玉被貶,傅友德戰死,湯和是個打哈哈的,在場的武勳群龍無首,全都鐵青著臉低頭無語。
朱元璋目光如電,將整個大廳掃視了一遍,終於開口說道:\"標兒,你說!\"
朱標站起身來,朗聲說道:\"允炆接旨!\"
朱允炆忙雙膝跪下,拜伏於地。
\"允炆,皇祖冊封你為淮王,封地在鳳陽。你要知道,朝廷封王的本意。你成親後即前往鳳陽就藩,那裏是我們的老家,你到了那裏要做一代賢王,造福父老鄉親,不可驕縱擾民,你聽清楚了嗎?\"
朱標說了一大篇,朱允炆卻一個字也沒有聽進去。
他要的不是親王,是皇太孫,是鳳陽,是南京。
他心裏發出狂亂的唿喊,為什麽是這樣?憑什麽?我究竟做錯了什麽?
朱標的聲音重重響起,\"允炆,還不叩謝皇祖?\"
朱允炆隻覺得渾身上下被抽空了。
劉三吾、詹徽、趙勉一眾文臣無不麵麵相覷,原本以為皇太孫之位鐵定是朱允炆的,沒想到最後關頭卻是這種結果,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之外了。
馬皇後去世後,朱元璋沒有立後,由郭英的妹子郭惠妃代掌皇後印璽。呂氏陪侍在郭惠妃身側,殷勤地勸酒布菜,兩隻耳朵卻機敏地聽著外麵的聲音。當她聽見把兒子封到鳳陽時,臉唰地一下變得煞白。
郭慧妃關切地問道:\"太子妃是不是身子不爽?\"
呂氏很勉強地擠出一絲笑容,俯下身子假裝侍弄年幼的女兒。
兒子被封為淮王,十有八九已經斷絕了晉身皇太孫的機會。
呂氏的心在滴血。
憑什麽皇太孫不是允炆的?就因為我生他的時候是個次妃嗎?常蘭己經死了這麽多年了,卻還是壓在頭上!除了出身,我究竟哪一點比不過她?
不公平
不公平!
太不公平!
呂氏第一次覺得自己對不起兒子,對不起兒子背的那些書,做的那些事。
殺了他!
殺了他!
仇恨的種子在她的心裏發瘋般生長。
武勳們詫異之餘,心裏無不暗自慶幸,不約而同看向朱允熥。
朱允熥趕緊將頭埋得低低的,生怕又飛出什麽幺蛾子。
大殿裏鴉雀無聲,朱允炆麵如死灰,含糊應了一聲:\"孫兒叩謝皇爺爺。\"
不等朱元璋開口說話,就自顧自地站了起來,垂手站在一邊。
朱元璋眼角閃過一絲不快,隨即爽朗地大笑,\"今天是個好日子,咱在這裏你們也不自在,咱就先撤了,你們就放開肚皮吃好喝好。\"
湯和叫道:\"上位,這就是你不地道了,壽星翁怎麽能先撤呢?\"
\"那你還想怎麽樣?\"
\"上位先把酒錢留下來,不然我們喝什麽?\"
\"喝你的,今兒個管夠。\"
朱元璋才走,湯和就低聲問馮勝,\"老哥,上位啥意思,這麽大的事,這就算定了嗎?\"
\"那還要怎樣?\"
\"我怎麽覺得不踏實?\"
\"要的就是讓你不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