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林家同黨
衰妻撿的和尚夫君很旺妻 作者:北雪荒原的阿魯巴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薑楠他們在船上這半個月倒是過的忙碌又自在,但是京城卻因為他們異常緊張。
程晚清原本每天都情緒很高的期盼著萬俟昕到來,按萬俟燁說的,他們是差不多時間出發的,按他們坐馬車的速度最慢兩個月的時間也應該到了。
可是就在程晚清一切都準備好,左等右等等不來他們到時候,就開始焦急了,每天精神恍惚,總做夢他們在路上出事了。
她焦慮,受苦的就是宣武帝,因為程晚清把其他的嬪妃都禁足了,宣武帝沒地去,每天隻能去坤寧宮。
程晚清一開始還不煩他,每天跟他高興的分享又給萬俟昕準備了什麽,給他的宅子又添置了什麽。
可是隨著時間慢慢推移,程晚清擔心的坐立不安,就開始不停的問他:“人為什麽不來,你去派人迎一迎。”
宣武帝不想每天聽嘮叨,早就派出去人手找萬俟昕他們去了,結果他的人迎出去幾百裏也沒有找到人。
他還不敢跟程晚清說沒找到人,隻能每天安撫她:“昕兒被關那麽久,這好不容易出來肯定是去遊山玩水了,你別瞎想了。”
程晚清立馬否定:“你胡說,我的昕兒我知道, 他都這麽久沒有跟我見麵了,怎麽可能不先來見我就去遊山玩水,你說你是不是騙我,是不是你和燁兒合夥騙我,昕兒就根本沒有活著?”
她甚至開始懷疑萬俟昕活著是陰謀,是宣武帝騙她的,整個人從神采奕奕又恢複成了焦躁憂慮,又病了。
宣武帝沒辦法把萬俟燁叫來再三跟程晚清保證萬俟昕還活著,程晚清才勉強相信。
其實不光程晚清著急,萬俟燁也著急,他早就派人往匯州方向接應了,可是一路上不僅沒有見到,連他們的行蹤都沒有發現,這讓他也心中忐忑萬俟昕他們是不是又出事了。
皇上,皇後,太子的心情不好,大臣就不好過。
程晚清找宣武帝的茬,宣武帝就找大臣的茬,大臣們明顯覺得宣武帝喜怒無常,更加不好相與了,再加上秦國公到處宣揚宣武帝要卸磨殺驢,開始清算功臣了,大臣們開始私下勾結對抗宣武帝,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京城的氣氛一下緊張急了。
最後譚延風押送林家和林千院的犯人都到了,薑楠他們還沒到。
這下程晚清徹底炸了,在宮裏發了很大的脾氣。
可憐譚延風風塵仆仆押送犯人剛進京,跟刑部還沒把犯人交接清楚就被程晚清宣進宮了。
程晚清在譚延風的麵前連端莊都維持不住了,一聲聲質問他萬俟昕是不是真的活著。
譚延風就差以死明誌表示自己沒有撒謊了。
他心中那個氣啊,薑楠他們跟他是同一時間上路的,他還看見他們出城了,結果自己帶著犯人走路都到了,他們坐馬車卻沒有到,這到哪說理去。
譚延風跟程晚清解釋:“皇後娘娘,臣出城的時候還和四皇子見了一麵,當時他們雇了兩輛騾車出城。”
程晚清不信:“騾車?為什麽不是馬車?”
譚延風仔細迴憶了一下:“確實是騾車,還是老騾子,想必是騾車腳程慢,耽擱了。”
程晚清就一下把矛頭對準了萬俟燁,怒視著:“你沒有給你弟弟留盤纏?”
萬俟燁那個冤枉啊:“母後兒臣把身上的銀票都給了四弟,整整八萬兩,是東宮裏所有的銀票了啊。”
程晚清拍著桌子問:“那為什麽?為什麽你弟弟要買一頭老騾子。”
萬俟燁說不出來,最後還是譚延風給他解圍了:“娘娘息怒,臣觀四皇子妃是個極擅偽裝的,臣想她一定是為了安全怕被人盯上才買的老騾子。”
萬俟燁想起走之前薑楠教他的那些,立馬說:“對,母後,弟妹一定是怕被有心人盯上,所以偽裝起來了,甚至饒了遠路,您放心他們幾個都不是簡單的人,當年年僅六歲的弟妹就能從廬州走到匯州,現在肯定也能平安到的,您放心。”
程晚清這才強壓下心中的焦躁,放了譚延風出宮。
出了宮他也不得消停,因為第二天上朝,他遞交了林家和林千院的罪狀。
確實林家除了十幾年前關押了萬俟昕,這十幾年沒犯什麽罪,但是,譚延風作為宣武帝的心腹當然明白,萬俟昕被囚禁這麽久,宣武帝是不會放過林家人的,所以他在遞上去的奏折上把林千院的一些罪行都安在了林家人身上。
宣武帝看完奏折在朝堂上發了很大的脾氣,當堂下旨要判林千院和林家斬立決,不分男女老少。
他還沒下旨,就有大臣進諫阻攔。
這其中有的是秦國公的授意,讓他們今天務必要保住林家人的命。
有的大臣是實在不理解林千院和林家犯的罪都罪不至死,判個流放發配就很重了,為什麽要趕盡殺絕,而且其中還有不少的婦孺,在其中最少的孩子才一兩歲。
所以不少大臣跪求讓皇上仁慈開恩,放過那些稚子。
還有不少大臣是純屬跟宣武帝對著幹,他們最近在秦國公的攛掇下已經認為宣武帝是要除功臣了,所以他們就聯合起來給宣武帝使絆子,最近凡是宣武帝提出什麽政令他們總會提出些反對意見。
之前程晚清下的那幾道懿旨實在下的太迅速,他們沒反應過來,沒辦法攔,後麵他們就嚴防死守,但凡宣武帝要下什麽旨就一攔再攔。
可是宣武帝在處理朝政上滴水不漏,他們也挑不出什麽錯誤來,隻能雞蛋裏挑骨頭。
不過今天可不一樣,在林千院一案上明顯就是處罰過重,一個君王沒有容人之量,嗜殺成性,這成了他們攻擊宣武帝的一個點,一起向宣武帝施壓,讓他放過林家人。
這些人以功勳為主,他們大多數人之中知道宣武帝和林家之間的糾葛,所以不斷的用這一點戳宣武帝的痛處。
“皇上,這林家所犯之罪罪不至死,就算是死罪,犯得也不是誅九族的大罪,那些稚子婦孺無辜,一些陳年舊事過去就過去了,還請皇上開恩饒林家那些稚子婦孺一條命啊。”
說話的是延安侯唐盛,他當年和宣武帝去了匯州攻打林顯,對萬俟燁被擄,萬俟昕被殺的真相一清二楚。
他之前就是秦國公手下的將軍,開國之初因戰功封侯,秦國公的兒子還娶了他的女兒,他一直都是以秦國公馬首是瞻,所以最近一直在不遺餘力的給宣武帝找麻煩。
今天他就是受秦國公指使要保住林家人的命。
按照秦國公的思想,這天下是大家一起打下來的,隻不過當初推舉了你萬俟承乾坐了這皇位,他現在聯合這麽多的功臣給宣武帝使絆子,就是告訴他,這朝堂之事不是你萬俟承乾的一言堂,沒有我們你什麽也做不成。
跟秦國公抱團的功臣們,也覺得自己不能任由宣武帝拿捏,得讓宣武帝知道他們也不是那麽好擺弄的,實際上就是在跟宣武帝爭權。
他們也不怕宣武帝把他們怎麽著,因為他們覺得宣武帝剛坐穩皇位幾年,正是愛惜自己羽毛的時候,肯定不會對這麽多的功勳下手,畢竟法不責眾,要是落下一個小肚雞腸,嗜殺成性,過河拆橋的名聲,對宣武帝也沒有什麽好處。
他們在意林家人的死活嗎?不在意,但是宣武帝在意,他們就想從宣武帝手裏把人救下來,給宣武帝找不痛快。
唐盛說完,還試圖拉攏跟他一起去匯州一起攻打林顯的薑順德一起向宣武帝施壓。
他看向薑順德:“中山侯,當年是你我二人做先鋒跟林顯一戰的,林顯敗了,他和他的那些親信都已經處死。
剩下的這些林家族人並無大錯,既然當年放過他們,如今趕盡殺絕,株連九族實在是不妥,你也勸勸皇上啊。”
薑順德剛從廬州迴來沒幾天,這幾天他一直渾渾噩噩的,滿腦子都是在廬州查出來的那些他家的陳年舊事。
此時他就是站在朝堂上腦子也不在,正當他精神恍惚的時候猛地被唐盛一叫,他迷茫的抬起頭看向唐盛,他隻來得及聽見一句:“你勸勸皇上啊。”
所以他沒過腦子直接來 一句:“皇上是君,我為臣,皇上說什麽我照辦就好了,我沒那個資格勸皇上。”
唐盛被這句話一下子噎住了,他是武將,打仗行,打嘴仗不行。
心中一急說話就有些不得體了:“為君者也不是事事皆對,我們做臣子的看到不對的地方自然有勸誡之責,林家實在是罪不至死啊,當年你也不是支持放過林家族人的嗎?”
薑順德心中早就憋著氣了,調查的結果證明,這麽多年他都錯了,被人玩弄了,他把仇人當成恩人一樣供養了十幾年。
而且當年明明他可以先迴家看看,據說那個時候穆瑾還沒有死,是林顯抓了萬俟燁要和宣武帝分江而治。
宣武帝派他當先鋒和林顯正麵對抗,其他人暗中去救萬俟燁,他迴家的時間才往後拖的,等他打完仗迴家,家裏已經什麽都沒有了。
一想到是林家害自己沒有見到亡妻和女兒,又被族人欺瞞了這麽多年,他就一肚子火,這種憋屈的感覺,正好沒處發呢,唐盛撞上來了,他的氣一下都撒在了唐盛的身上了。
他如鷹隼般銳利的目光掃向唐盛,怒斥他:“所以你是想做皇上的主?”
“林家在十幾年前就不是什麽好東西,皇上當年仁慈沒有把他們趕盡殺絕,他們就該感恩,該安分守己,可他們不思悔改,依然犯下如此滔天罪行,可見根壞了,就是再教養也是於事無補,這種不思悔改壞事做絕的人不殺絕了,難道還留著等他們十幾年後長大了再興風作浪?”
“你這麽為林家說話,難道當年你就是同林顯是一黨的?林家所犯之罪是你授意的?”
程晚清原本每天都情緒很高的期盼著萬俟昕到來,按萬俟燁說的,他們是差不多時間出發的,按他們坐馬車的速度最慢兩個月的時間也應該到了。
可是就在程晚清一切都準備好,左等右等等不來他們到時候,就開始焦急了,每天精神恍惚,總做夢他們在路上出事了。
她焦慮,受苦的就是宣武帝,因為程晚清把其他的嬪妃都禁足了,宣武帝沒地去,每天隻能去坤寧宮。
程晚清一開始還不煩他,每天跟他高興的分享又給萬俟昕準備了什麽,給他的宅子又添置了什麽。
可是隨著時間慢慢推移,程晚清擔心的坐立不安,就開始不停的問他:“人為什麽不來,你去派人迎一迎。”
宣武帝不想每天聽嘮叨,早就派出去人手找萬俟昕他們去了,結果他的人迎出去幾百裏也沒有找到人。
他還不敢跟程晚清說沒找到人,隻能每天安撫她:“昕兒被關那麽久,這好不容易出來肯定是去遊山玩水了,你別瞎想了。”
程晚清立馬否定:“你胡說,我的昕兒我知道, 他都這麽久沒有跟我見麵了,怎麽可能不先來見我就去遊山玩水,你說你是不是騙我,是不是你和燁兒合夥騙我,昕兒就根本沒有活著?”
她甚至開始懷疑萬俟昕活著是陰謀,是宣武帝騙她的,整個人從神采奕奕又恢複成了焦躁憂慮,又病了。
宣武帝沒辦法把萬俟燁叫來再三跟程晚清保證萬俟昕還活著,程晚清才勉強相信。
其實不光程晚清著急,萬俟燁也著急,他早就派人往匯州方向接應了,可是一路上不僅沒有見到,連他們的行蹤都沒有發現,這讓他也心中忐忑萬俟昕他們是不是又出事了。
皇上,皇後,太子的心情不好,大臣就不好過。
程晚清找宣武帝的茬,宣武帝就找大臣的茬,大臣們明顯覺得宣武帝喜怒無常,更加不好相與了,再加上秦國公到處宣揚宣武帝要卸磨殺驢,開始清算功臣了,大臣們開始私下勾結對抗宣武帝,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京城的氣氛一下緊張急了。
最後譚延風押送林家和林千院的犯人都到了,薑楠他們還沒到。
這下程晚清徹底炸了,在宮裏發了很大的脾氣。
可憐譚延風風塵仆仆押送犯人剛進京,跟刑部還沒把犯人交接清楚就被程晚清宣進宮了。
程晚清在譚延風的麵前連端莊都維持不住了,一聲聲質問他萬俟昕是不是真的活著。
譚延風就差以死明誌表示自己沒有撒謊了。
他心中那個氣啊,薑楠他們跟他是同一時間上路的,他還看見他們出城了,結果自己帶著犯人走路都到了,他們坐馬車卻沒有到,這到哪說理去。
譚延風跟程晚清解釋:“皇後娘娘,臣出城的時候還和四皇子見了一麵,當時他們雇了兩輛騾車出城。”
程晚清不信:“騾車?為什麽不是馬車?”
譚延風仔細迴憶了一下:“確實是騾車,還是老騾子,想必是騾車腳程慢,耽擱了。”
程晚清就一下把矛頭對準了萬俟燁,怒視著:“你沒有給你弟弟留盤纏?”
萬俟燁那個冤枉啊:“母後兒臣把身上的銀票都給了四弟,整整八萬兩,是東宮裏所有的銀票了啊。”
程晚清拍著桌子問:“那為什麽?為什麽你弟弟要買一頭老騾子。”
萬俟燁說不出來,最後還是譚延風給他解圍了:“娘娘息怒,臣觀四皇子妃是個極擅偽裝的,臣想她一定是為了安全怕被人盯上才買的老騾子。”
萬俟燁想起走之前薑楠教他的那些,立馬說:“對,母後,弟妹一定是怕被有心人盯上,所以偽裝起來了,甚至饒了遠路,您放心他們幾個都不是簡單的人,當年年僅六歲的弟妹就能從廬州走到匯州,現在肯定也能平安到的,您放心。”
程晚清這才強壓下心中的焦躁,放了譚延風出宮。
出了宮他也不得消停,因為第二天上朝,他遞交了林家和林千院的罪狀。
確實林家除了十幾年前關押了萬俟昕,這十幾年沒犯什麽罪,但是,譚延風作為宣武帝的心腹當然明白,萬俟昕被囚禁這麽久,宣武帝是不會放過林家人的,所以他在遞上去的奏折上把林千院的一些罪行都安在了林家人身上。
宣武帝看完奏折在朝堂上發了很大的脾氣,當堂下旨要判林千院和林家斬立決,不分男女老少。
他還沒下旨,就有大臣進諫阻攔。
這其中有的是秦國公的授意,讓他們今天務必要保住林家人的命。
有的大臣是實在不理解林千院和林家犯的罪都罪不至死,判個流放發配就很重了,為什麽要趕盡殺絕,而且其中還有不少的婦孺,在其中最少的孩子才一兩歲。
所以不少大臣跪求讓皇上仁慈開恩,放過那些稚子。
還有不少大臣是純屬跟宣武帝對著幹,他們最近在秦國公的攛掇下已經認為宣武帝是要除功臣了,所以他們就聯合起來給宣武帝使絆子,最近凡是宣武帝提出什麽政令他們總會提出些反對意見。
之前程晚清下的那幾道懿旨實在下的太迅速,他們沒反應過來,沒辦法攔,後麵他們就嚴防死守,但凡宣武帝要下什麽旨就一攔再攔。
可是宣武帝在處理朝政上滴水不漏,他們也挑不出什麽錯誤來,隻能雞蛋裏挑骨頭。
不過今天可不一樣,在林千院一案上明顯就是處罰過重,一個君王沒有容人之量,嗜殺成性,這成了他們攻擊宣武帝的一個點,一起向宣武帝施壓,讓他放過林家人。
這些人以功勳為主,他們大多數人之中知道宣武帝和林家之間的糾葛,所以不斷的用這一點戳宣武帝的痛處。
“皇上,這林家所犯之罪罪不至死,就算是死罪,犯得也不是誅九族的大罪,那些稚子婦孺無辜,一些陳年舊事過去就過去了,還請皇上開恩饒林家那些稚子婦孺一條命啊。”
說話的是延安侯唐盛,他當年和宣武帝去了匯州攻打林顯,對萬俟燁被擄,萬俟昕被殺的真相一清二楚。
他之前就是秦國公手下的將軍,開國之初因戰功封侯,秦國公的兒子還娶了他的女兒,他一直都是以秦國公馬首是瞻,所以最近一直在不遺餘力的給宣武帝找麻煩。
今天他就是受秦國公指使要保住林家人的命。
按照秦國公的思想,這天下是大家一起打下來的,隻不過當初推舉了你萬俟承乾坐了這皇位,他現在聯合這麽多的功臣給宣武帝使絆子,就是告訴他,這朝堂之事不是你萬俟承乾的一言堂,沒有我們你什麽也做不成。
跟秦國公抱團的功臣們,也覺得自己不能任由宣武帝拿捏,得讓宣武帝知道他們也不是那麽好擺弄的,實際上就是在跟宣武帝爭權。
他們也不怕宣武帝把他們怎麽著,因為他們覺得宣武帝剛坐穩皇位幾年,正是愛惜自己羽毛的時候,肯定不會對這麽多的功勳下手,畢竟法不責眾,要是落下一個小肚雞腸,嗜殺成性,過河拆橋的名聲,對宣武帝也沒有什麽好處。
他們在意林家人的死活嗎?不在意,但是宣武帝在意,他們就想從宣武帝手裏把人救下來,給宣武帝找不痛快。
唐盛說完,還試圖拉攏跟他一起去匯州一起攻打林顯的薑順德一起向宣武帝施壓。
他看向薑順德:“中山侯,當年是你我二人做先鋒跟林顯一戰的,林顯敗了,他和他的那些親信都已經處死。
剩下的這些林家族人並無大錯,既然當年放過他們,如今趕盡殺絕,株連九族實在是不妥,你也勸勸皇上啊。”
薑順德剛從廬州迴來沒幾天,這幾天他一直渾渾噩噩的,滿腦子都是在廬州查出來的那些他家的陳年舊事。
此時他就是站在朝堂上腦子也不在,正當他精神恍惚的時候猛地被唐盛一叫,他迷茫的抬起頭看向唐盛,他隻來得及聽見一句:“你勸勸皇上啊。”
所以他沒過腦子直接來 一句:“皇上是君,我為臣,皇上說什麽我照辦就好了,我沒那個資格勸皇上。”
唐盛被這句話一下子噎住了,他是武將,打仗行,打嘴仗不行。
心中一急說話就有些不得體了:“為君者也不是事事皆對,我們做臣子的看到不對的地方自然有勸誡之責,林家實在是罪不至死啊,當年你也不是支持放過林家族人的嗎?”
薑順德心中早就憋著氣了,調查的結果證明,這麽多年他都錯了,被人玩弄了,他把仇人當成恩人一樣供養了十幾年。
而且當年明明他可以先迴家看看,據說那個時候穆瑾還沒有死,是林顯抓了萬俟燁要和宣武帝分江而治。
宣武帝派他當先鋒和林顯正麵對抗,其他人暗中去救萬俟燁,他迴家的時間才往後拖的,等他打完仗迴家,家裏已經什麽都沒有了。
一想到是林家害自己沒有見到亡妻和女兒,又被族人欺瞞了這麽多年,他就一肚子火,這種憋屈的感覺,正好沒處發呢,唐盛撞上來了,他的氣一下都撒在了唐盛的身上了。
他如鷹隼般銳利的目光掃向唐盛,怒斥他:“所以你是想做皇上的主?”
“林家在十幾年前就不是什麽好東西,皇上當年仁慈沒有把他們趕盡殺絕,他們就該感恩,該安分守己,可他們不思悔改,依然犯下如此滔天罪行,可見根壞了,就是再教養也是於事無補,這種不思悔改壞事做絕的人不殺絕了,難道還留著等他們十幾年後長大了再興風作浪?”
“你這麽為林家說話,難道當年你就是同林顯是一黨的?林家所犯之罪是你授意的?”